本文目录一览:
美的集团股价已自今年年初每股80元左右持续下行,截至6月10日,公司股价收盘于52.25元/股,较年初高点下挫逾三成
《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子西
日前,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美的集团,000333.SZ)发布一系列关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相关公告。由于部分激励对象离职、2021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公司第九期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人数、行权价/授予价等均有所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限制性股票/第五、第六、第七及第八期股权激励计划而言,新激励计划(即2022年限制性股票/第九期股权激励计划)关于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发生“变化”,由考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变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这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
数据显示,2021年,美的集团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0.06%、4.96%,相比此前几年前者同比增速为“个位数”、后者增速为“双位数”,公司盈利能力已显疲弱。另从盈利指标来看,该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为22.48%、8.50%,两者均自2019年以来最低。
且在今年5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中,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曾表示,未来三年行业将迎寒冬,而2022年公司目标是收入合理、恢复盈利。当月,美的集团“瘦身”、收缩非核心业务,又拟收购科陆电子(002121.SZ)控股权、推进B端业务发展。
日前,《投资时报》研究员针对收购事项、恢复盈利水平采取措施等问题,电邮沟通提纲至该公司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在二级市场,美的集团股价已自今年年初每股80元左右持续下行,截至6月10日,公司股价收盘于52.25元/股(不复权),较年初高点下挫逾三成。
美的集团近半年股价走势(元)
数据Wind
业绩考核指标改变
根据公告,由于部分激励对象离职,美的集团第九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由2849名变更为2815名,股票期权总量由10907.4万份调整为10779.1万份(占总股本1.54%)。且由于2021年度利润分配实施,行权价格也由56.28元/股调整为54.61元/股。授予日为2022年6月8日。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也因2名激励对象离职,由此前的199名变更为197名,限制性股票总量则由1263万股调整为1245万股(占总股本0.18%),授予价格由28.14元/股调整为26.47元/股。本次限制性股票来源为回购股票,授予日为6月8日。
上述激励计划的行权及解锁安排均为三期,即授予日起24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至36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授予日起36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至48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授予日起48个月后的首个交易日至60个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行权比例、解除限售数量占获授数量比例为30%、30%、40%。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按照今年4月底公司披露的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均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具体而言,第一个行权期/解售期,公司2022年及2023年度的ROE不能低于20%;第二个行权期/解售期,2024年度的ROE不低于18%;第三个行权期/解售期,2025年度不低于18%。
而梳理以往资料,2018年、2019年/第五及第六期,该公司激励计划(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的财务业绩考核指标均为归母净利润,解售/行权条件为相应年度的净利润不低于前三个会计年度平均水平。2020年、2021年/第七及第八期,则为归母净利润(剔除考核当期新增并购重组业务等对损益影响),解售/行权条件为相应年度净利润不低于前二个会计年度平均水平。
据Wind数据显示,自美的集团于2013年上市以来,公司ROE指标均为双位数,2013年至2021年,分别为24.87%、29.49%、29.06%、26.88%、25.88%、25.66%、26.43%、24.95%、24.09%,即使2021年指标为上市以来最低,但也高于24%。从历史数据来看,最新激励计划中关于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实现难度或不大。
那么,相比于此前几年以净利润为公司业绩考核指标,本次却考核ROE,是出于什么原因?
亟待恢复盈利水平?
作为一家覆盖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和数字化创新业务五大业务板块的全球化科技集团,美的集团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种类与服务。
根据年报,202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为3412.33亿元,同比增长20.06%;归母净利润为285.74亿元,同比微增4.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则为259.29亿元,同比增长5.34%。而2018年至2020年,美的集团收入同比增速均为“个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则为“双位数”,显然,2021年公司盈利能力显疲弱。
分产品来看,贡献收入较多的暖通空调、消费电器,分别录得收入1418.79亿元、1318.66亿元,同比增速均超一成,但毛利率继续下滑至21.05%、27.75%。与2019年相比,暖通空调毛利率下降明显,约为10个百分点。
Wind数据显示,2021年,美的集团综合毛利率已为22.48%,净利率为8.50%,两指标均为2019年以来最低。2019年、2020年,前者为28.86%、25.11%;后者为9.09%、9.68%。而202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综合毛利率、净利率降至22.18%、8.0%,盈利能力继续走弱。
事实上,在今年5月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公司董事长方洪波曾坦言,未来三年,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寒冬。同时,他表示,2022年公司目标是收入合理、恢复盈利,具体目标是恢复到2019年盈利水平。
同月,美的集团裁员事件引发关注,而公司回应称“随着五大业务板块的不断发展,近年美的集团员工数量有所增加,2021年新增员工人数超1万多人,同比增长35%。今年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多措并举,进一步夯实增长潜力,提高经营业务。”
一方面“瘦身”,另一方面公司又拟现金认购科陆电子非公开发行股份4.23亿股,发行价为3.28元/股,预计价款13.86亿元;且拟受让深圳资本集团持有的科陆电子1.26亿股,受让价6.64元/股,受让价款约8.37亿元。若此次权益变动整体方案实施,美的集团预计持有科陆电子近30%股份及表决权,为后者控股股东。
科陆电子业务主要涵盖智能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等板块。2021年,该公司录得营收31.98亿元、归母净亏6.65亿元,同比降幅4.17%与458.93%。多家券商认为,此次美的集团收购控股权可能出于业务布局考虑,希望利用科陆电子补齐电网、储能、充电桩等产业技术、产品及渠道,加速推进公司B端业务转型。
不过,天风证券也认为,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来看,科陆电子相对美的集团体量较小,预计对后者报表端影响有限。浙商证券则认为,虽然近期市场信心受公司裁员、部分业务关停并转影响,但美的集团战略明确,B端业务高成长,正从家电企业迈向科技集团。
美的集团2018年以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净利率等情况(亿元、%)
数据Wind
上交所2020年6月9日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实达集团因属于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20%而登上龙虎榜。实达集团今日报收3.34元,异常区间(6月5日至6月9日)涨跌幅为33.07%,累计偏离值28.72%,区间成交额4.64亿元。
异常区间(6月5日到6月9日)买卖席位详情
榜单上出现了4家实力营业部的身影,分别位列买一、买三、买四、卖一、卖三、卖五,合计买入1704.47万元,卖出1570.62万元,净额为133.85万元。
买一、卖五均为中国银河证券北京中关村大街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买入694.98万元,卖出291.49万元,净买额为403.49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336,实力排名第12。
买三为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席位买入510.17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293,实力排名第4。
买四、卖三均为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该营业部买入499.33万元,卖出376.53万元,净买额为122.79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544,实力排名第3。
卖一为中国国际金融上海黄浦区湖滨路证券营业部,该席位卖出902.60万元。近三个月内该席位共上榜156,实力排名第21。
注:文中合计数据已进行去重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智通财经APP获悉,6月13日,美的集团(000333.SZ)在参加分析师会议中表示,公司家用空调线全渠道排名第一,其中高端品牌COLMO为智能产品服务菁英用户,2021年整体销售突破40亿,同比增长300%。此外,公司为保护股东权益,保障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考虑2021年润分配预案,累计派现金额将超过690亿元。在稳定分红派现的同时,公司持续推出实施了一系列股份回购的方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报告期实施的回购金额已超过136亿元。
美的家用空调全渠道排名第一 高端品牌COLMO同比增长3倍
根据奥维云网相关数据,2021年,美的主要家电品类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家用空调线全渠道排名第一,其中线上市场份额34.6%,线下市场份额36%。其中,公司高端品牌COLMO为智能产品服务菁英用户,2021年整体销售突破40亿,同比增长300%。面对目前的产业环境, 美的将在产品结构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在家用多联机、空调柜机、COLMO高端空调等系列产品领域持续布局,以应对市场的发展变化。
在产品端,COLMO的高端智慧产品已涵盖空调、冰箱、洗衣、厨电、热水器、微蒸烤等多个品类,并形成BLANC、TURING、EVOLUTION、AVANT四大套系。
在品牌端,作为理享生活的推动者与引领者,COLMO持续通过与文化、电影、艺术等多个领域IP合作,以品牌文化输出高端生活方式,多维度呈现对于不繁美学与理享生活的洞察与思考,包括携手马清运、马伯骞父子合作拍摄微纪录片《留白》,推出《生活进化论》第二季,联合贾樟柯导演打造《背后是中国·遇见1%》,不断以“理性美学”引领高阶生活。
在市场端,COLMO已经服务全球超过33万名超级个体用户,其中套购5件及以上用户达1.6万,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1年COLMO产品在高端市场占比提升显著,其中空调柜机达到36%,空调挂机和净水产品均在20%以上,滚筒洗衣机则接近15%。
在渠道端,为向菁英用户提供更好的全屋智能体验,2021年COLMO进一步开拓全屋渠道,布局超过300家全品类体验合厅和40家体验馆,目前国内市场已累计布局近7000家门店及网点。
分红持续稳定 回购计划自2019年已持续四年
自2013年整体上市以来,考虑2021年润分配预案,累计派现金额将超过690亿元,与全体股东共享公司成长。在稳定分红派现的同时,公司持续推出实施了一系列股份回购的方案,继2018年完成40亿元的股份回购之后,自2019年起公司已连续四年推出回购计划,持续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维护公司市值稳定与全体股东利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报告期实施的回购金额已超过136亿元。
疫情及生产要素价格波动是公司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当下时代,各种不确定性和紧迫性交织在一起并成为新常态,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球依然持续反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更为错综复杂,而且大宗商品、海运物流、能源供应等各种成本均大幅提升等各种风险。但公司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疫情风险和生产要素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可能会对公司产品与业务的消费需求及生产、销售均带来一定冲击影响,部分地区生产经营受限、终端零售网点关闭、客户的运营中断以及物流成本提升;此外,美的集团消费电器及核心部件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等级的铜材、钢材、铝材,这些大宗原材料价格近期迅速大幅上涨,客观上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30日晚,美的集团赶在中报业绩披露日结束的最后一天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其实美的自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还算不错,7年的时间翻了10倍。但自2月以来,整个家电板块都有些颓势。
美的集团从2月初105元/股的最高点一路下跌,大跌了将近37%,截至今天收盘,报66元/股。
无独有偶,另一个白电公司海尔智家,也发布了中报业绩,打开股价看了看,原来也不止美的一个混得这么惨,海尔智家的A+H股都在六个月内下跌了20%。
其实自从整个A股冲高了一波之后,家电板块后续的表现都十分萎靡,指数下跌了近25%。三大白电巨头的股价不断回撤,这也把投资者都看呆了,大盘涨你微跌,大盘跌你大跌。
而从格力、美的、海尔这“家电三傻”的股价来看,美的价格是最高的。但高也是有原因的,美的集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0亿元,远高于109亿元的格力和70亿元海尔,而美的集团的状况真的有所见的这么好么?
1
疲软的业绩
海尔主要做的是冰箱和洗衣机,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我们把重点放在都做空调的美的和格力上,这两家公司的业绩报中都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格力中报)
(美的中报)
格力说自己的中央空调凭借着16.2%的空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且家用空调内销占比33.89%排名行业第一;美的说自己的家用空调产品全渠道份额提升,按照零售额计算以37.6%和36.5%的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看起来有些离谱,两大公司都称自己的家用空调目前市场份额第一,我们无法辨别是谁在玩文字游戏,但这也没那么重要,因为更值得研究的是公司的业绩表现。
从30日晚披露的业绩来看,2021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1738.1亿元,同比增加24.98%;实现净利润约150.09亿元,同比增加7.76%。
具体分产品来看,上半年暖通空调实现营收764亿元,同比增长19.33%,空调业务的毛利率为20.85%,同比下滑3.35% ;消费电器营收649.64亿元,同比增长22.49%,毛利率为29.6%,同比下滑2%;此外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其它制造业营收126.93亿元,同比增长33.28%,毛利率为23%,同比增长3.94%。
仔细分析,主营业务空调的营收同比增长近20%,但毛利率是有所下滑的。
从财报数据来看,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因为营收同比增速的放缓加上营业成本的大幅提高,而要是撕开去年同期营收基数低的遮羞布,跟2019年中报的数据相比,2021年的空调营收增速也仅为4%。
所以其下滑还是另有原因,还是成本上涨的有些太多了,毛利率比美的9个点的格力,今年空调的毛利率也下滑了2.26%。成本上涨的倒不是三费,而是原材料价格的暴涨。
在家电行业中,空调、冰箱等白电产品对铜的依赖性较高,而且铜丝铜管等材料因其性价比高、延展性好,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代替品。
而金属铜作为一个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的大宗商品种类,价格波动比较明显,自去年的3月到今年的5月,国际铜价从35000元/吨一路飙升至75000元/吨。
铜价上涨的原因不多赘述,受到了美联储、经济复苏强劲、制造业需求升温等多方面因素的刺激,但核心原材料的上涨给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所以在铜材料涨价之后,白电企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多厂商不得已对旗下白电产品进行向上的价格调整。3月初,美的对渠道商发放涨价通知函,把冰箱的价格上调10%-15%。
而一直称“格力坚持不涨价”的董小姐,最终也宣布自5月27日起格力商用空调全线上涨;自6月1日起,格力家用空调、中央空调执行涨价后的价格标准。
尽管很多款式的上涨价格在100-200元左右,但这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且作为空调和冰箱这样的白色家电,本来就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会迎来销售淡季。
在多重的重压之下,白色家电们也只能给出了一份不太优秀的半年报。
2
新的转机?
当前,中国的自主家电品牌已经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份额,而且家电普及程度已很高。在一二级市场,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用户人均拥有率已经超过***;在三四级市场,除了厨电之外,这四大类家电的普及率也已超过70%。
普及率的上升也让家电巨头们争相另谋出路,其中美的就把目光瞄向了工业机器人。
从2021年中报的业绩里可以看到,机器人相关业务实现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了33%,毛利率也同比上升了近4%,这会成为一个公司业绩的新转机么?
可能有点困难。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17万台,同比大增15%。预计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13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80%,2025年将达到1463亿元,照理说工业机器人的赛道是不错的,但从美的的相关业绩中却没看出来。
自2017年美的斥巨资300亿收购库卡公司已经过去了四年。在2017年收购之前,库卡每年基本可以实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而收购后大幅变脸,连连负增长。到2020年,还巨亏8.3亿拖累了美的家电主业。
从收购三年内(2018-2020)的业绩来看,库卡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56.8亿、252亿、216亿,同比增速分别为-5%、-1.9%、-1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亿、0.76亿、-8.3亿,可以说是非常惨了。
虽然业绩大幅变脸,但美的一分钱都不减值,财务处理上也非常激进,这也为后面可能埋下了大雷。2017年,库卡被美的收购的时候,股价一度高达256欧元,而现在仅为54.6欧元,累计跌幅高达78.6%。
因此,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美的总商誉为293亿元,其中库卡形成了218亿元的商誉,占比高达74%。
虽然库卡也在积极的转型当中,去年也与宝马签订了机器人购买协议,但是业绩很惨烈,美的这波投资算是有些打水漂了,算是在山顶上接了盘。
收购库卡不仅没有新的增长点,反过来还有点得不偿失了。
另外从中报报告看,美的在投资这件事儿真的不拿手,报告期内投资亏损3.81亿元。整个证券投资的期初账面价值约为23.25亿元,期末账面价值为17.64亿元。这么看来,最近股价一直在走下坡路也很正常,公司也很难扭转这波二级市场的颓势了。
3
小结
美的也不是没有想办法。
对格力大手笔的回购,市场已有所耳闻,但美的集团也没有手软。2021年2月,为了托住高点快速回落的股价,美的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期回购计划,以86.6亿元回购了近1亿股,但这波好像没有改变股价下跌的趋势。
于是紧接着在一个月后,美的再次抛出了第二个回购计划,最终8月初宣布成功斥资50亿元回购了约7200万股。而反映到股价上的,仅仅是在7月底出现了一波小反弹,一度冲到了75元/股,随后很快随着整个家电板块的下行趋势下跌,现在已经跌到了66元/股了。
这么来看,回购没有解决股价下跌的问题,而业绩的增速还在持续承压,随着30日业绩的披露,美的估值来到了16.28倍。
虽处在历史平均水平的低位,但说白了家电行业的低增速已经透支了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未来的股价可能还会面临进一步的回撤。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美的电器股票》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美的电器股票、实达集团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