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时隔1个月再发债40亿元(华为发行企业债)

2022-10-24 6:43:27 基金 yurongpawn

华为国内首次发债,固投圈高潮,任正非真的缺钱了吗?

事实上,华为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很稳定。我认为,华为整体肯定不缺钱,有局部缺钱的可能,大概率是某个子项目需要追加投入,才有这次国内发债的行为。

一般公司发债大概有三种动机:一种是真的有好项目,甚至是涉及到未来公司生存的项目,但是缺钱,需要债券融资。另一种是不差钱,为了维护与金融系统的关系,需要外溢一部分利益。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天会遇到资金困难,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再一种就是纯粹的“资本运作”,炒概念,忽悠为主。

华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深耕通信制造设备三十多年,行业地位尊崇。这样的企业,显然不会去忽悠融资,第三种不可能。华为过去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这次首次在国内发债,显然有第二种动机的考量,拓展国内金融市场的人脉,平衡国际融资大环境可能崩坏的风险。十八大以来,国内金融市场有效、有力的改革,一个接着一个,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华为的行为,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国内金融环境打call。

根据发债透漏出的财务数据显示,华为公司现有的货币资产超过2000亿人民币,但并不意味着就真的就一点不差钱。巨无霸级别的超级公司,其产品线、业务线多且长,公司每年的预算额度有阙值上限,各个项目组、事业部无可避免有资源争夺,跟公司高层关系好、负责的是公司重点项目,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那些,公司根基不深、又想做事的项目负责人,向外寻求融资成为了一种切实的选择。华为能成长为行业第一,公司团队肯定很团结,但这不意味着没有内部竞争。项目预算超标,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合情合理。

华为时隔1个月再发债40亿元(华为发行企业债) 第1张

华为大动作,再次发债40亿!释放了何种信号?

释放的信号就是华为想拓展自己的产品以及领域,他们盖了好多基地投资了很多,所以说他想让自己的品牌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手握7200亿却发债300亿,华为“不差钱”却还要发债是为何?

最近,朋友圈里有一条刷爆了的段子:如果有这样一家公司,创始人75岁,股权分散无实际控制人,业务受贸易战影响巨大,高管被拘,你会选择投资吗?

或许有人会嘲笑依然选择投资的人:为什么要投资?这样的公司,有什么前途?

但如果,这家公司是华为呢?

9月11日,中国最大民营企业、通信巨头华为披露的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显示,公司正谋求首次在中国境内发行公募债券。首期和第二期发行金额均为30亿元,分别由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承销。

“不差钱”的华为,为什么要公开发行债券?

9月11日,来自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系统显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为”)在提交了2019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据的注册材料,在境内首次发债。

根据华为所上交的2019年度第一期、第二期中期票据的注册材料,这次发债两期发行规模各30亿元,期限均为3年;第一期的主承销商为工商银行,第二期的主承销商为建设银行。

根据华为提交的票据募集说明书相关数据显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5180.68 亿元、5984.80 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58%、15.52%、19.50%和22.86%,2016-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9%。

华为在说明书中表示,此次中期票据发行是针对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将按照面值发行,发行利率通过集中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确定。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将此次债券信评为信用评级为AAA/AAA。

AAA是什么水平呢?它意味着在金融机构眼中,华为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联合资信还列出了华为的七大优势。例如,拥有通信业界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在基础研究、专利规模、底层技术支持、5G技术及标准制定等方面构建了显著的竞争壁垒和规模优势,规模效益和客户资源优势显著等。

明明手握7200亿的资金,为什么华为还要发行债券?对于华为的举措,行业内的专家们也对华为发行债券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分析。

一种猜测认为,华为此举的目的在于融资利率。根据募集说明书,华为的融资成本并不算高。担保类贷款中,截至2018年末,人民币贷款占比最高,利率在4.41%—4.90%,而LPR实施之前的1-5年期基准利率4.75%。与之相比,9月11日,3年期中期票据(AAA)收益率为3.39%。

而对于这次筹资,9月11日晚间华为也发布了自己的官方回应。 他们称, 华为公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外部融资两部分,以企业自身经营积累为主(过去5年占比约90%),外部融资作为补充(过去5年占比约10%)。

"华为一直坚持通过合理的融资布局,持续优化资本架构,以确保公司财务稳健。境内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目前市场容量全球第二,债券融资已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公司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整体融资布局。"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华为这么干,其实目的就在于未雨绸缪,为了以后能够多一条路走。华为的这步大棋,下到了整个行业的头上,不得不说,走的高明。

微博用户“后厂村 科技 评论”称,企业通过发债,可以充分利用利率较低的融资环境,实现久期错配保持一定的杠杆率,从而提高整体资本的使用效率。本次融资投资的多个项目,利用债务融资,就可以节省自有资金用在其他项目上。通过一系列的融资行为,还可以保持和市场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为未来进一步融资做好铺垫。

华为这次债券的发行,总让人对华为的内部情况产生一些怀疑。在目前重重制约和阻碍下,华为还好吗?

为了回应这样的疑惑,华为也将公司的最新信息在债券发行的同时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公开。

截至2018年末,华为企业业务营业收入747.50亿元,同比增长23.64%,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0.45%;毛利296.62亿元,同比增长19.16%。但截至2019年6月末,华为企业业务营收占比从10.45%下降至7.96%。

备受大家关注的毛利率,也有了明确的数据。根据华为的信息,除企业业务外,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毛利率均稳定增长。2019年上半年,运营商业务毛利率为54%,企业业务毛利率为43%,消费者业务毛利率为30.24%。

此外,从华为官网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15-2018年,华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523亿元、492.18亿元、963.36亿元和746.59亿元。不过,2018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2017年减少216.77亿元,降幅为22.50%,主要因为2018年加大了研发投入,并且适当增加库存。

有业内人士开玩笑称,“200亿的中票(额度太少),不够国内金融机构分的。当年发100亿地产公司债,眼都不眨一下。”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后,“秀一下”资产负债表实力,为进一步打开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创造空间。

华为大动作!加大投资布局,发债40亿!斥资1900万在昆明做了什么?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开始第四期认购中期债券,期限3年,发行规模40亿元,利率区间为2.60%至3.20%。认购截止日期为7月21日17:00。华为本次拟发行40亿元中期债券,支持总部及子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和重点战略实施。包括本次发行的40亿元中期债券,今年以来华为公司债发行规模已达210亿元。近年来,华为不仅加大了对华为云、鸿蒙、智能汽车等业务的投入,还在多地投资建设区域或业务总部。华为将在昆明斥资1902万元收购约20亩工业用地,建设华为云南地区总部。那么华为在昆明斥资如此庞大是准备干什么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吧。

招股书中,华为将围绕“1+8+N”全场景战略,升级品牌营销、渠道零售和服务特色,支持全场景加速转型,拓展新卡车。发展新兴产业。智能汽车业务对华为来说也是新鲜事物。在招股书中,华为表示,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是公司的长期战略机遇。到 2021 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将达到 10 亿美元。汽车业务是华为的逆差,智能汽车与10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非常相似,行业是一次大洗牌。

我个人认为华为的这一个大动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汽车行业在目前这个时代当中还是比较吃香的,我们要知道目前的燃气价格非常的贵,而华为出来做新能源汽车的话,它的接受范围是非常广的,并且华为出品必属精品很多的人都会冲着华为的质量选择华为的汽车,这也很好的将汽车的行业重新洗了一次牌。总的来说,华为斥资1,900万在昆明建造总部还是非常理智的,毕竟这块地方气候和业务都是非常好的很适合华为的发展,我们就期待华为能够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吧。

华为大动作,再次发债40亿斥资1900万在昆明拿下20亩地,意欲何为?

华为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业务方向,毕竟现在智能汽车非常受到群众的欢迎,华为公司也是为了以后的公司发展方向所考虑。

华为作为我国一家高科技公司,不仅生产的芯片,同时也掌握了五G技术。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掌握五G通信技术的公司,但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受到了外国的制裁。根本的原因在于欧美国家不愿意将这种技术专利转让给华为公司,于是只能够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来对华为公司进行针对。

华为在昆明拿下二十亩地。

根据华为官方发布的财务公告,华为公司在昆明地区花费一千九百万元买下了将近二十亩地。很多网友对此开始猜测,多数人都认为华为公司肯定是抱有特别的目的。而且根据官网的信息上来看,除了花费一千九百万元以外,还特地发债将近四十亿元人民币。

根本目的是为了拓展新业务。

我们要知道一家科技公司如果在全国各地购买地产,并不是意味着科技公司要进军房地产行业。科技公司需要房地,一般来说都是作为一个研发的地点而已。显然华为是不可能拓展房地产业务的,因此华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向新能源汽车这个方向进行发展。而此次昆明实验基地的建立,也意味着华为公司将正式开始新能源汽车研究。相信华悦公司研究的汽车在质量上面能够超越特斯拉。

战略目的是非常好的。

我认为华为公司这个战略目的是非常好的,要知道一家公司如果生产的产品过于单一。那么很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会被淘汰,因此华为公司拓展新业务的方向是正确的。毕竟当前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的主流,而且各个国家对于这行业都有所支持。

华为拟在境内首次发债,募资60亿补充营运资金,华为缺钱了?

华为境内发债,你没有看错,华为境内第一次发行60亿中期票据,华为是缺钱吗?为什么要发债,从华为的财报知晓,华为不缺钱,华为给的发债理由是补充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营运资金。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58%、15.52%、19.50%和 22.86%,2016-201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49%,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和349.04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

另外华为的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2019年1-6月,该公司合并口径营业收入2110.57亿元,净利润112.35亿,换言之,今年上半年华为终端净利已接近其去年全年净利了。

华为的利润、营收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而且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华为肯定不缺钱。

在华为发国内债之前,华为曾经在海外发行相关债券,包括两期人民币点心债和四期美元债券,国外的债券利率会低于国内债,为什么华为要发国内债,有几个原因。

原因1:当前的环境需要打开国内融资通道,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让华为更加坚信加大投入研发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打开国内融资通道有利于保障研发投入,准备充足的弹药,应对特朗普的挑战。

原因2:有可能国外的融资通道受阻,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严重,加上特朗普对华为的制裁,国外的金融机构有可能看空华为,相关的华为债发行可能受阻。

华为首次在境内发债,募集60亿补充运营资金,并不代表着华为缺钱,华为不会缺钱。如果缺钱,可以有国内银行组团贷款,可以通过内部员工配股募集资金,要知道,华为在09年一次通过内部员工配股,就募集了75亿元资金,而且,华为并非是你想参与配股就能参与配股,而是有选择性的配股。

对于华为此次发债募集资金的事,要看华为为什么改变了从来不向 社会 募集资金的一贯传统?

应该说,华为在受到美国“禁令”之后,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转变了以往的一些经营风格,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对供应商体系的转变。

这个转变,并不单纯是从“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向“国内自主替代”,也不单纯是“防止未来供应链受美国禁令影响”,而是“通过和国内供应链战略合作”和“扶持”的重大改变。

凡是做过投资或者知道华为此前对供应商的态度的人就知道,华为此前对供应商可以说是苛刻和刻薄——账期长,质量要求高,供应商考核严。

对比目前华为对供应商的态度是,给予足够的利润空间,以扶持供应商的成长和研发,账期给予尽量的快速周转,以利于供应链 健康 和 同步快速增长。

打一个比方,欧菲光在“财务造假”或者“财务危机”的节点上,华为给予“30亿的预付款”的支持,可能是华为上述转变的一个初始信号,大改以往对供应商严厉和苛刻的一贯作风。

那么,清楚了这一点之后,再来看“华为发债”的事,就能够理解华为的“变化”了。那就是让更多的国人和资金参与和感受到华为的存在和华为的成就带来的“分享”,从华为对供应链的改变来看,的确,美国禁令对华为的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华为通过“美国禁令”看到了国人的民族情绪和国人对华为的支持和同情。也看到了国人的支持和同情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更看到了在目前关税环境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华为已经不仅仅是华为,而是“民族产业”是“产业链的灵魂”。美国禁令,不是针对华为,而是针对“通信产业链”和中国 科技 力量——华为营收接近万亿,其背后是十万亿级别的产业链配套能力。

因此,我个人觉得,美国的所谓禁令,让华为加速成熟了,加速了华为对自身,对产业的成熟,也加速了华为对“配套产业链”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成熟。同样,华为发债,也是这个道理。

华为首次发债的消息,在小财的朋友圈刷屏,有人笑言“747亿的现金流,国内优质资产的巅峰,请排队认购,30亿都不够狼抢的”,究竟为何?

综合华为财务报表来看,华为并不缺钱,主要目的是扩大融资渠道,应对未来经营风险。

华为并不缺钱,只是为了优化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路径 ,马云讲过一句话能够很好的解释华为这次发行债券的行为。“天晴的时候就要想着修屋顶”,这句话用在企业经营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也就是说并不是等到你真的“需要”或者“缺钱”的时候才想着去融资,要在自己最“强大”的时候就要想到去融资。

我们一般人认为只要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去融资,但是你真的需要融资的时候 ,一定是公司的经营遇到困难了,你这个时候去进行融资,你的谈判能力是下降的,你真的需要的时候就是你“求”人的时候,你的成本会很高,而且还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在你企业经营状况最好的时候,大家也都认为你有还钱能力,或者是赚钱的能力,你融资自然是容易的,这个时候储备过冬的粮食成本最低。但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再去想到融资,首先对方就会怀疑你的还款能力。你的融资成本会急速上升。

华为在2015年到2017年的3年间在境外发行了4次债券融资行为,累计融资45亿美元 ,所以,这就说明华为一直是有进行债券融资的,按照当前的汇率计算,60亿元人民币债券的额度还不到9亿美元,对华为而言并没有显著 的变化,毕竟曾经3年就发行了45亿美元的债券。当下在境内进行首次发行债券只是为了优化融资布局,丰富融资渠道,无论未来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对华为来说都拥有更多的应对之策。

华为的货币资金也非常的充沛,在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华为的 货币资金分别是1255亿元、1573亿元、1841亿元、和2497亿元,货币资金的增速快于营收的增长率。2016年到2018年的货币资金复合增长率是21%,而2016年到2018年华为的营收分别是5179亿元、5982亿元和7149亿元,复合增长率是18%。而2019年上半年货币资金的增长率是36%,而同期营收的增长率只有23%,货币资金的增长速度远快于营收的增长率。

总而言之,华为并不缺钱,但是要为“缺钱”做好准备,提前布局,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未雨绸缪,企业经营变幻莫测,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对很多企业来说,本身并不缺钱,甚至富富有余。苹果、华为都是这样的公司,苹果手里最多有相当于上万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而华为的现金类资产也一度多达3000亿元,截至到今年上半年也有2500亿元。由于钱太多,华为还做了800多亿元的结构性存款和理财。

即便是有钱,那也需要想各种办法打通各种融资渠道,为何?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再强的企业,也可能哪天遇到突发性的事情而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华为象征性地在境内发债券,其实就是要和这个市场建立联系。 债券市场有投资者,也有负责债券销售的投行,还有各种评级机构,还要和交易所、监管机构打交道,这些流程跑通了,那么也就意味着境内的债券市场跑通了,以后突然哪天真的需要借钱了,只要照着之前的经验走就是了。 华为这种情况,和很多不缺钱的小企业主仍然要到银行贷款,是一个道理 。

华为境内发债,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 尽可能详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 。我们都知道华为很强,而且华为每年要发年报,每半年要发半年报。但华为毕竟只是一个非上市公司,它的信息披露也就基本停留于定期报告,而这些定期报告是比较简单的,外界并不太能看清楚华为。一旦到公开市场融资,那么就意味着华为必须按时按需披露自己的信息,且 披露的内容比它的定期报告还要详尽,那么所有和华为有利益相关的人(比如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等等)对华为信心会更强。

总之,华为此时发债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借钱,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和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信息提升信心才是关键。

华为拟在境内首次发债,募资60亿补充营运资金,目的有几个:

第一,有备无患

其实几个月前,就有消息称华为计划在海外发债,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目的就是在冬天来临前储备粮草。

如今,变成在国内发债,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有备无患。

华为共有6次境外发债,包括4次美元债券和两次人民币点心债。目前,两笔点心债已经兑付,4笔美元债券尚未到期,共计45亿美元。

首次在国内发债,也是为了打通国内的融资渠道,毕竟海外的形势不明朗,以后还是需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债市,现在就打通渠道,也为时不晚。

第二,秀肌肉

华为账上真的不缺钱,截至2019年6月末,华为账面现金2497亿元。那么这些钱到底是真的吗?毕竟,经历过康美药业、康得新百亿货币资金造假后,大家都对这个有怀疑了。华为这不用怀疑。因为华为用现金买了700多亿的理财产品,这可是没法骗人的!

其实就完全不缺钱,但是为了储备现金,而做的融资。

之前,华为在国内资本市场非常低调,因为根本就没有融资。如今,打破这个传统,就是为了提升国内员工的信心,以及给海外员工以信心,让他们知道,华为在国内融资也是很容易的,不要担心困难,华为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毕竟,有强大的祖国做坚强的后盾。

以上就是华为在国内发债的事件分析。

华为发债不是缺钱,而是为缺钱做一个备份。 很多运营良好,利润稳健的公司会突然倒闭,是因为现金流突然断裂,导致企业无法生存。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血液突然干涸,企业容易猝死。

当然,华为目前不存在现金流紧张问题,但防患于未然,是一个好习惯。

对于华为来说,发债不是单纯的补充运营资金,而是要与资本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样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从资本市场融资,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因为华为 历史 上,也曾经多次遇见资金困难,后来虽然都解决了,但并不意味着华为就不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

尤其是,华为与其他公司有大不同。首先是华为不上市,这样华为就与资本市场脱节。其次是,华为没有外部股东,华为的股权都是在华为内部消化,以前是通过内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但伴随华为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单纯的内部融资,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发债是一个合适的办法。一方面是建立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关系,有一个好的通道。另一方面,晴天修屋顶,有助于雨天防漏水,也就是未雨绸缪,这样在未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

这一次华为发债总规模是200亿元,首期是30亿元,这相对于华为的营收与利润,不值一提。但对于现在市场上到处寻找投资机会的资金来说,算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有助于打开华为与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通道。

企业不是孤立生存的,华为也不能总是单纯的依靠员工融资,也要建立自己的资本生态,这样在未来,如果遇见金融危机什么的,也更容易度过难关。

华为显然是缺钱的!而且这缺钱也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大环境造成的。

很多人都认为华为这2年都保持着很好的增长,每年营收几千亿,利润几百亿,应该是不缺钱的。这种想法正常情况下是没错的,但显然今年出现了不正常的额外情况,我想这点不需要多说吧,美国的封堵必然会造成华为的一些困境。那么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哪些缺钱的地方呢?

1、囤货备战: 在今年5月美国正式对华为宣布进行封堵后,坊间流传的消息是华为已经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前做了准备,这其中诸多准备之一就是囤货,很多元器件早就提前做了规划,大量采购。

同时,在美国的禁令正式生效前,华为又是紧急进行了采购,也包括美国这边的公司也是大力配合,尽可能的利用那段空余时间走流程出货。

这些提前大量的囤货显然都是要钱的,这必然也就挤占掉了部分华为的资金流。这两部分要放在正常期间,显然是没必要的,属于额外的支出。其实这个从去年的利润就能看出,华为2018年的成本就上升了,这其中就有囤货的成分在。

2、备胎转正: 禁令生效下,华为就公开宣称自己有备胎,未来将不得已进行转正。虽然这很振奋人心,但是备胎毕竟是备胎,转正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也是需要烧钱的。

你看,海思宣布转正后,华为又新投了大量资金下去,没办法,转正了你研发的东西就更多了,自然得大量烧钱。目前华为拟建上海青浦研发、武汉海思工厂,这两项总投资就达到了130以,分别为109.85亿元和18亿元

同时,备胎的有些东西其实并未完全准备充分,现在要转正了就相当于要将原有的项目提前上线,这必然会加班加点的赶工,尤其是还未完成的自然又得加大研发力度,争取尽快转正。这方面典型的就是鸿蒙系统,按照华为原为的计划,鸿蒙要明年才上,结果现在这事一来,只能提前!这一提前,显然就得加大烧钱力度了!

3、其他困境: 美国封堵之后,未来华为手机的海外市场肯定会大幅度下滑,目前其实已经显现了,欧洲市场华为手机的份额掉的还是挺多的,未来新机器不能用GSM,可能还会持续下滑,这种都将造成华为利润的下降。

而华为为了能保持在5G上的领先,以及为了手机销量达到全球第一的成绩,未来在人才,技术研发上显然还会持续加大投入,这些无一例外都需要钱。

我们可以看看截至2019年6月,华为在建的一些项目和资金需求: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投资79亿元, 华为岗头人才公寓项目 46.6亿,苏州研发项目 38亿元 、总投资的华为松山湖终端项目二期 30亿元, 松山湖华为培训学院19亿元。这些项目加上前面海思的项目,总资金规模就达到了340亿元,这相当于把2018年全年利润(593亿元)的6成砸进去了。

短期内一下子砸进去这么多钱也是不易啊!

因此,综合 起来看,华为短期内缺资金还是挺正常的,毕竟现在各方面华为都需要烧钱,基础建设、人才招募、技术研发等等。这次募集总计也就60亿元资金,就规模而言其实也不大,但应该能缓解华为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出华为对资金募集还是很控制,还是以自己需求为主,而不是乱搞。

近日工商银行发布了一则关于推荐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发行中期票据的函件,从函件中可以看到华为拟发行票据募集不超过200亿的中期资金。

如果单单从华为对外发布的报表来看,华为并不缺钱,根据华为最近几个年度发布的合并报表,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持有的现金类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可变现的票据及债券等)都在千亿以上,最近一期更是高达2800多亿,此外华为每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也近千亿,所以单从财务报表来看,华为一点都不缺钱。

如果你有关注资本市场就会发现,基本上任何一家上市企业都有银行融资或发债融资,那每个企业都缺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企业之所以融资,是因为企业是逐利的,当通过自身投资可以获得的收益超过融资的成本时,那么基本上每家企业都会融资,因为这是利用银行或投资者的钱为自己赚钱,这个就像很多人可以全款买房,但是却宁愿贷款一样,因为自己的资金可以用于创造其他更多的收益。

当然此次华为增加国内的融资也与其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关,部分合作的外资银行减少或中断与华为的合作,所以华为提前增加国内融资有备无患。

企业的发展成长历程中,进行融资属于一个极其正常的现象,一家企业只要他利用融资创造的收益高于他融资的成本,那么企业的经营和融资就是良性的,可持续性。恰恰华为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因此大家不用过份解读与担忧。其实在这之前华为也一直都有融资,只不过以往华为比较低调,在孟晚舟事件之前知道、了解华为的人较少,当时华为的一举一动还没有如同现在一样都在国人的聚光灯下。

华为境内发债,募集60亿,补充营运资金。这样做不是因为华为缺钱,而是因为华为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为以后的发展未雨绸缪。 华为之前从未在国内发行过债券。之前曾经4次在国际市场发行过美元债券,共计45亿美元,尚未到期。 在美国对华为打压的背景下,华为在国际市场募集美元债券将变得困难,此次在国内募集人民币债券是一次试水。 企业并不应该在缺钱的时候募集资金,只有不缺钱的时候才能募集到足够低利率低成本的债券。而此次华为募集债券显示无担保,无抵押,就表明了华为的态度,不缺钱才会有这种底气。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华为营业收入分别为5180.68亿元、5984.80亿元、7151.92亿元和3965.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70.52亿元、474.55亿元、593.43亿元、349.04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华为净资产、总资产分别为2454.87亿元和7057.16亿元。而现在华为的货币现金高达2497.31亿元。华为当前明显是不缺钱的。 华为国内发债是为了持续优化资本架构,保证公司财务稳健。中国债券市场容量已经全球第二。华为通过境内发债打开境内债券市场,将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优化华为整体融资布局。

华为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企业自身经营积累、外部融资两部分,自身经营积累过去5年占比约90%,外部融资过去5年占比约10%。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华为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境外融资陷入停滞。 华为当前又急切地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身技术能力,以推进5G业务发展。资金投入的巨大需求要求华为拓展国内债券融资,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