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理解,固定资产净值为0,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已经提足折旧,连残值都没有了,就不会再有折旧了。
1、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果提完折旧,净值为0,也没有清理收支,科目就没有余额了。
2、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的借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者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
3、对于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净值为零的情况,会计凭证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假设该固定资产的原值为一万元,且净值为零。 首先,需要创建一张凭证,标明凭证的日期和编号。 在借方,记录固定资产的资产账户(通常是固定资产账户)一万元。
累计折旧一直提到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为0就不需要提了。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式是: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折旧年限÷12,因此也就是:累计折旧提到账目剩余预计残值的时侯不再计提了。
折旧一般在资产达到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就不再计提。详细解释如下: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分摊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按照其使用年限逐步分摊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通常,企业会根据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来设定折旧期限,在这个期限内,每年都会按照一定方法和比例计提折旧。
时间范围: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月初账上有固定资产,就应该计提折旧,月初账上没有固定资产,则无需计提折旧。也就是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你的折旧是怎么提的,肯定是原值-残值之后的金额除以计提折旧的月数,一般情况下,到了最后一个月,你这个固定资产的提折旧数+残值就等于固定资产原值了。
已经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也就是说净值为0,报废后有收入。
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根据固定资产清理的借贷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者支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固定资产而使其损耗导致价值减少仅余一定残值,其原值与残值之差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摊,是固定资产折旧。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是计提折旧的前提。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如果是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果提完折旧,净值为0,也没有清理收支,科目就没有余额了。
1、不是,固定资产折旧完以后还有残值,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变为0,这点需要注意区分。
2、固定资产折旧完后是不是净值为0 固定资产折旧完后,是该固定资产入账时的预计净残值。 但是净值不一定为0 固定资产折旧提完后,明细账余额是净残值吗? 如果提了减值准备,还包括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是不是按年份提 实际账务处理中,每月都要计提折旧的。
3、已经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也就是说净值为0,报废后有收入。
4、企业没有固定资产原值(场地、设备全是租用的)是可能的,这种情况净值当然为0 。如果企业有原值,那么一般情况下净值不为0(提足折旧还会有残余价值)。
5、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所以,本条取消了预计净残值最低比例的限制要求,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