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于丹这个名字总是伴随着“百家讲坛”“论语”这两个关键词出现。当年,于丹作为“国学大师”受到大众的追捧,到处演讲、授课,名噪一时。
但是,就在2012年,这位“国学大师”在北京大学讲课的时候,却被台下的学生喝了倒彩,并最终被赶下了讲台。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于丹是北京人,生于1965年。她算是不折不扣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也就是于廉,是著名的国学家,知识渊博,文字功底深厚,而且还喜爱画水墨画。
于丹从小不仅从书本上获得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在生活中也经常参与父亲和其好友之间的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有的是读诗、有的是对于水墨画技艺的交流。于丹的父亲对于百戏之祖——昆曲很有研究,于是于丹也很早就开始接触这一曲种。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于丹成名前,她就已经开始给中央电视台各档具有历史价值的纪录片撰写稿件了,还曾参与过北京申奥片的策划工作。
但是,于丹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还是在2006年。那一年的十一假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栏目叫做《百家讲台》,纪连海、于丹、易中天等都是从这档栏目中走出来的。
当时,于丹在这个栏目中讲述了自己对于《论语》的理解。她的讲述内容虽然比较高深,但是她能够将高深的传统文化同现实事物以及现实思维相联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为大家讲述《论语》。
通过她的描述和阐释,《论语》变成了普罗大众完全能够接受的文化内容。而且,一般情况下,她不会直接讲道理,而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这样一来,整个《论语》的内容就变得跟电视剧一样生动、活灵活现了。
在她的影响下,很多民众开始愿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传统文化变得不在高深,逐渐掀起了全民学国学的热潮。由于于丹通过7天的时间,获得了大众的高度认可,并且快速成名,所以学术界将这一情况总结为“于丹现象”。
由此,于丹的人生也开始变得豁然开朗。她不仅担任了北京师大传媒学院的书记,而且还担任了北京市政协委员,甚至一度担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代表大会代表。
不过,于丹顶着“国学大师”的头衔,到处演讲、受人尊敬的日子很快就迎来了转折点。在2012年,于丹应邀去北京大学为同学们讲解昆曲,在讲课的过程中,居然被台下的同学哄了下去。
我们现在回过头去分析这件事,其背后的原因有多种:
第一,于丹人品的问题。于丹人品出现问题是整个时间的根本原因。当初,于丹在《百家讲坛》快速走红后,就开始到处演讲。要知道,她的演讲都是完全商业化的。
于丹看到自己的价值越来越高,于是就开始提高她的出场费。这还不算什么,她居然开始学会了耍大牌。每次出去讲课,她都要求车接车送,而且必须是豪车才行。下车的时候,必须有专人在门口迎接她。
此外,出差演讲的过程中,无论是饮食还是住宿方面,她都要求对方给自己提供最高标准,如果不是五星级酒店就不住,如果不是山珍海味就不吃,完全没有“国学大师”的风范。
即便是对于作为“家里人”的随行人员,于丹也是毫不客气,不仅经常给这些人脸色看,而且还在行程安排上刁难他们,更有甚至,会经常通过带有讽刺性的语言来数落这些人。在她的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人人平等”的基本概念。
如果这些事发生在国内,我们也能够忍受,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于丹经常出国到处演讲,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她的这种行事作风来看,根本无法代表中国的形象,更别说传播传统文化了。她的这种表现,会给中国和中华文化抹黑,这一点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第二,对于她文学素颜的质疑。我们都知道,于丹在成名后,出版了3本书,很多人受到名人效应的影响,纷纷前去购买。当大家认真“拜读”她的这些作品之后发现,《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论语>感悟》高度雷同,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
此外,于丹在后来的各种演讲中,讲述的内容也基本上都是之前的旧观念、旧理论、旧看法。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在成名之后,完全没后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没有产生新的理论和观点。
于丹作为“国学大师”,本来应该是专心做研究的,当然,其愿意出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是持鼓励态度的。但是,她的商业气息太浓,据相关数据显示,于丹当时已经位列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二名,在出场费水涨船高的背景下,于丹的税后总收入居然达到了惊人的1000多万。
除此之外,后期,于丹讲述国学的方式方法也出现了问题。由于她对于国学没有做进一步研究,所以内容乏善可陈,于是她就开始故意把那些本来浅显易懂的道理包装成高深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知识高度。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来回说,都是废话。
第三,新媒体的出现,开始让于丹露出了“尾巴”。2012年,中国的新媒体开始慢慢出现,新一代年轻人开始有机会接触到广泛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通过电视媒体垄断知识传播途径的企图,自然就不攻而破了。
此外,新媒体也让大众获取新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而效率大大提升了,所以于丹的高版税、高出场费自然也就没有了商业市场。她的狂傲也就没有人去为其埋单了。
第四,于丹没有针对授课对象使用正确的讲授方式。如果于丹这次讲授昆曲是以一般民众为授课对象的话,可能不会出现这种被赶下台的尴尬。但是,她当时所面对的是北大的学生。
我们知道,北大的学生都是有知识、有学问、有主见的,能够报名前来听于丹课程的人,都是本身对课程内容有着一定认知、有着自己见解的。在这些人面前,于丹不仅还在用娱乐化的方式进行授课,而且还公然不尊重艺术。当时,于丹上台后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我代表大家……”。
一个人,无论学识有多么高深、位置有多么高、受人敬仰的程度有多么深,都不可能出现“代表大家”的情况。对于这一点,作为一个普通的民众都非常清楚,我想于丹不会不知道的。
只不过,当时的她已经被所谓的名利和地位冲昏了头脑,有点儿过于猖狂了。我们现在回想起当初百家讲坛为于丹开始的栏目,可以从栏目的名字中找到对于于丹的定位。
当时的栏目名称叫做“于丹‘论语’心得”。什么是“心得”?就是自己读过《论语》后的感受,对于自己感受的分享,当然应该仅限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怎么可能代表大家呢?
总之,于丹之所以会“走下神坛”,被大家所抛弃,其根本原因就是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她本来应该做的事——深入研究并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许对于这些过分的行为,她自己也十分清楚,所以,于丹于2018年11月卸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
05月07日讯 嘉实策略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嘉实策略混合,代码070011)05月06日净值下跌7.58%,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0000元,累计净值为1.9670元。
嘉实策略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10.04%,今年以来收益19.33%,近一月收益-14.38%,近一年收益-17.22%,近三年收益-15.13%。
嘉实策略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8次,累计分红金额61.26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谢泽林,自2016年09月30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4.26%。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启明星辰(持仓比例8.29%)、奥佳华(持仓比例7.91%)、蓝光发展(持仓比例4.13%)、东易日盛(持仓比例3.60%)、太极股份(持仓比例3.28%)、苏宁易购(持仓比例3.21%)、洲明科技(持仓比例3.05%)、航天发展(持仓比例2.98%)、超图软件(持仓比例2.97%)、荣盛发展(持仓比例2.87%)。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今年1季度国内经济增速延续去年4季度的回落趋势,但货币流动性M1增速见底反转。政策层面在去年4季度发生重大转折,11月1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做重要讲话,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3月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释放政策利好,中美贸易摩擦也有积极进展。政府对经济托底,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A股在1季度迎来了久违的大幅上涨,沪深300指数上涨28.6%,中证500指数上涨33.1%,中证1000指数上涨33.4%。农业、计算机、非银、食品饮料等行业涨幅居前,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行业表现较差。行业的分化体现出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报告期内本基金的配置重点继续聚焦在估值合理偏低的优质成长股,围绕科技和消费两大主线进行选股,主要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化、医疗健康、新零售、军工、房地产等领域的优质成长企业。组合净值1季度上涨32.2%,跑赢沪深300指数,但略跑输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业绩表现没有足够好,2季度和下半年仍需更加努力。中国经济中长期持续成长的韧性,使我们对未来经济保持乐观的心态,将积极从科技和消费两大主线,寻找景气和业绩有望超预期的细分领域和优质成长标的,努力在短期和中长期能给持有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
截至本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108元;本报告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2.22%,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1.32%。
曾有人对于丹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于丹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一座桥。于丹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古典今读可以说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顿时从大学教师成为全国知识分子膜拜的对象。
人们惊呼于丹能将深涩难懂的古文,与现代观点相结合,听得趣味横生。于丹的确使得经典文化更贴切人心,也使经典文化走进了新时代。不过查过360词条或者百度人物介绍,你就会发现,于丹有很多成就也有很多辉煌,也曾被称之为国学大师,随后于丹为何却慢慢淡出了公众视野?
当初受众人追捧的于丹为什么突然“跌下神坛”呢?据说还被北大著名昆曲学子轰下讲台,之后于丹的负面评论更是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忘记初心
有句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于丹红了之后,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教学上课的事情成了最不重要的事情,她经常把外出演讲、上电视节目等的事情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样既可以露面很气派,同时也有钱赚简直是一举两得,这可比在象牙塔里一门心思默默无闻钻研学问风光多了。
尤其是在《百家讲坛》讲了几回以后,全国各地邀约于丹的人很多,讲一堂课的出场费也相当可观。就这样,于丹慢慢利欲熏心。据当时作家财富榜统计,她税后收入1000多万,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易中天对她作出这样的评价:于丹是一个被市场耽误的知识分子,在她眼中钱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于丹有句名言“一个人在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什么”,很多人后来将这句话用到了于丹自己身上。
如果说于丹频繁出入公开场所,无休止地外出上课,能给人们传到授业解惑,能用中国古代的道德精髓典型国人,人们也不至于赶这位国学大师下台,可为什么对她那么残忍呢?
有名无实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于丹初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她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把枯燥的《论语》、《孟子》讲得妙趣横生,古今中外的事例也能信手拈来,可时间长了狐狸尾巴总会露出来。
于丹成名后,经常出入公开场所演讲,次数多了,人们发现她讲得那些经典似乎内容都一样,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而更让人气愤的是于丹先后出了两本书,第一本书比较有诚意,读者们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经典的知识,但第二本书出版后,内容竟然和第一本的内容大多相同,很多人觉得上当了,而此时,很多粉丝对于丹开始失望。且慢慢地认识到,于丹把钱看得比一切都重。
于丹除了在出书方面投机取巧,她写出来的很多教化式文章,被人称为“毒鸡汤”,不管是评论还是她在公众场合说的一些言论,都带有明显的鸡汤风格,离她之前擅长的国学经典越来越远,而且,和国学经典本应拥有的稳重韵味大相径庭。
一开始人们还没有看透,但慢慢就悟出来一些真伪,于丹的一些言论的尺度还很大。时间长了即便一开始有不少粉丝,但听久了似乎产生了抗拒心理,有人甚至认为于丹的观点还不如普通人的经典有说服力。慢慢地,人们似乎对她产生了精神疲惫,所以以于丹为主的几趟节目的收视率越来越低,于丹的作品认可的人也越来越少。
态度恶劣,负面评论层出不穷
兴许是在国内于丹的待遇太好,出入都是豪车星级大酒店,所以于丹到法国讲学的时候,受不了当地的待遇,接连撒泼。外国人有外国人的价值观,可能他们没有把住宿吃喝当回事,这引起了于丹的不满,不管是对接待人员还是对随从,经常发火摆架子,使得人们忍无可忍。
作为国学大师,于丹本应谦谦有礼、大度宽容,她讲授的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道德文化,可她却用一副趾高气扬的态度,据当时的帖子爆料,她嫌弃酒店光线不好,房间来回换了三次。很多人感叹,于丹表面谦和宣称要把中国道德文化发扬光大,私底下却是这幅德行,实在让人失望,此时,于丹的人设已然快Hold不住了。
人设彻底崩塌
如果说前面这些事例,人们还能容忍的话,那下面于丹的过分举动,使得北大认真研究学问的人无法忍受。那是一次昆曲讲座,虽说于丹在昆曲方面研究没有多深入,但是出于名人效应还是要请于丹来,不来还没事,一来于丹出了不少洋相。首先是穿着大跌眼镜,充满文化知识氛围的一场讲座,于丹却身穿超短裙脚踩恨天高,化得妆也很浓,非常不合时宜,台下的人本来就挺反感。
其次是于丹讲座的开场白引起了公愤,一开口她便说“我代表大家”此话一出,可就让台下的观众坐不住了,台下所坐的观众之中大多是对昆曲颇有研究之人,而于丹对于昆曲并不是特别熟悉,这个举动可真是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些北大学子便开始连连嘘声,轰她下台,以示抗议,最后于丹不得不下台,人设彻底崩塌。
最初很多人认为于丹能够如常青树一般,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并且能在国学大师的位置上稳坐,可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于丹会彻底跌到谷底,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提起于丹人们只能摇首叹息,不过细细一想,于丹落得这样的结局,不怪他人,只怪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54岁的于丹跌落神坛。
不过再回看于丹最初的演讲,她能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为我们传递蕴含的精神,深入简出地将中国文化展现出来,也还是有些优点的,至今于丹沉默多年,希望她能彻底地冷静反思,沉下身、静下心好好钻研学术,说不定真的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对此,你们怎么看?
文/李清宇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于丹至2006年推出了在百家讲坛讲论语讲庄子的节目,深受大众喜爱,可以说红透了半边天。一度跻身为全国作家榜前列,靠卖自己的书赚得盆满钵满。我也是于丹老师的粉丝,其话语确实如同心灵按摩一般,虽然一再受到各路砖家的诟病,但她对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这是不容否认的 。那为什么她跑到北大百年讲坛要演讲,却被北大学子轰下来?
第一,她上场的时间不对。北大百年讲堂,这次举办的是百年戏剧经典唱段演出,出现了很多年过古稀的戏剧专家,表演了几十段经典的唱剧下来,已经过了三个多小时。下面的北大学子已经很不耐烦了,这个时候于丹这位跟戏剧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要上来再发表演讲,这让北大的学子深恶痛绝。此情此景,北大学子认为此时应该发表演讲的是年过古稀的戏剧专家,而不是靠演讲而出名的于丹。
第二,于丹出现的地点不对。于丹是靠在百家讲坛给普通没有国学基础知识的大众传授孔子和庄子而爆得大名的,她的主要听众是一些没有基础知识或基础国学知识很不扎实的听众。而北大学子确是对这些基本的国学经典如数家珍,他们本来对于丹那一套充满华丽辞藻,没有深度,没有独特见解的东西本来就很不很排斥,北大向来是崇尚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
第三,她的讲话内容也不对。各路戏曲名家在借最后的时间说说他们幕后的故事,这是学子所乐于接受的,但是此时冒出一个于丹,要代表北大学子发表观后感,用她那充满于式语调的、居高临下的话语来发表演讲,这是北大学子所不答应的,北大学者认为于丹是代表不了他们的,他们很讨厌于丹的那种说教式的话语体系,于丹的讲话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心声,此时最能代表他们的心声的是通过平和平等的交流,来表达他们的心声。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于丹怎么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于丹怎么了、嘉实策略混合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