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里,均线像导航灯塔,指引着趋势的方向。把“均线百分比选股公式”落地到通达信里,就是用价格与均线的相对位置来筛选强势、具备持续性上涨潜力的股票。这类思路看似简单,实操起来却要把握好节奏:选股不仅要看“涨得快”,更要看“走得稳”,要能在多空转换的关口给你一个明确的指向。下面这份自选思路,结合通达信公式语言的写法,力求清爽易懂、可落地执行。内容参考了广泛的公开资料与实战案例,供你快速上手。
一、核心理念与可落地的核心指标。核心在于通过计算价格与若干日均线之间的差值百分比,来判断价格相对于均线的强度与趋势持续性。常用的做法是同时引入多条均线(如5日、10日、20日、60日等),并利用它们的百分比差来形成筛选条件。具体的想法是:价格若持续远离下方均线、并且与近阶段均线呈现多头排列,通常代表上涨势头较强;若差值百分比逐步扩大且成交量配合放大,胜算通常更高。把这套思路变成代码,就是把“百分比差”作为主线来筛选股票。
二、在通达信里计算的关键变量。常用的符号包括:C代表收盘价,V代表成交量,MA(C,N)表示N日简单移动平均。为了实现百分比差的判断,我们可以定义以下量化指标:D5 = (C - MA(C,5)) / MA(C,5) * 100,D10 = (C - MA(C,10)) / MA(C,10) * 100,D20 = (C - MA(C,20)) / MA(C,20) * 100。通过这三个指标,我们能直观看到价格相对近中长期均线的强度变化。
三、组合条件的设计要点。要让筛选结果更稳健,通常需要把趋势、强度和成交量三方面结合起来:第一,价格位置要高于关键均线并且百分比差值达到阈值(例如 D20 > 2%),这是对“趋势快速性”的基本要求。第二,多头排列要成立:MA(C,5) > MA(C,10) 且 MA(C,10) > MA(C,20),并且三条均线都在向上发散(即 MA(C,5) > MA(C,5)[1]、MA(C,10) > MA(C,10)[1]、MA(C,20) > MA(C,20)[1])。第三,成交量要有配合:V > MA(V,5) 或者 V > MA(V,10) 的1.2倍以上,以避免单纯价格上涨带来的假突破。阈值X可以根据市场阶段调整,通常在2%~6%之间浮动。
四、具体公式示例(通达信公式语言)。下面给出一个可直接复制到公式编辑器里的示例,变量名和语法尽量贴近实际使用习惯,以便你快速上手:
N1 = 5; N2 = 10; N3 = 20; D5 := (C - MA(C, N1)) / MA(C, N1) * 100; D10 := (C - MA(C, N2)) / MA(C, N2) * 100; D20 := (C - MA(C, N3)) / MA(C, N3) * 100; D5 > 0 AND D10 > 0 AND D20 > 0 AND D20 > 2 AND MA(C, N1) > MA(C, N2) AND MA(C, N2) > MA(C, N3) AND MA(C, N1) > MA(C, N1)[1] AND MA(C, N2) > MA(C, N2)[1] AND MA(C, N3) > MA(C, N3)[1] AND C > MA(C, N3) AND V > MA(V, 5);
五、用更稳健的组合提高成功率的小技巧。除了以上基础条件,你还可以考虑:1) 将阈值从简单的“> 2%”提升为“逐步上升的阈值序列”,例如最近5日的D20平均值超过3%,并且最近1日有明显跳升;2) 引入辅助筛选如成交量比、日内波动率、涨跌幅极值等,构建“多因素并行”的选股池;3) 在不同周期的行情中动态调参,例如牛市阶段偏好更高的D20阈值,而震荡市中则适当降低对涨幅的硬性要求,避免过度挑选。
六、回测与实操建议。把公式放入自选股池后,先做历史回测,关注胜率、最大回撤、盈亏比等关键指标。回测时应尽量覆盖不同市场阶段(牛市、震荡、熊市),并注意避免“回测过拟合”。实盘阶段,建议从少量样本开始,逐步扩大,设置风险控制策略,如设立止损、分批买入和卖出、以及对冲手段。为避免盲目追高,最好把买点放在价格离开均线且差值不断提升的时刻,而不是追随每一次短暂的上跳。
七、落地操作的执行路径。你可以把上述公式保存为通达信自选股筛选条件,在日内或日常筛选时自动刷新。还可以把筛选结果导出,建立一个“潜力池”,定期复核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成交量分布。若你喜欢互动感强的涨跌提醒,可以设置预警:当D20超过2%、且V放大时触发提醒,像给自己装了一个“涨势报警器”,天天看着屏幕就像在看综艺节目。
八、常见误区与纠错。不要只看百分比的数值,而忽略趋势本身的方向;不要忽略成交量和市场情绪的配合,单纯的价格上拉容易出现假信号;也别把阈值设得过高,导致筛选池过小,错失真实的趋势机会。把“百分比差”和“均线排列”结合起来,才是干货。还要记住,任何公式都不是万能的放大镜,市场的复杂性需要你的经验和灵活性来补充。
九、实操案例演示(虚拟数据示意)。设定5日、10日、20日均线的数值趋势,某日收盘价C为12.50,MA(5)为12.20,MA(10)为11.90,MA(20)为11.50,则D5 = (12.50-12.20)/12.20*100 ≈ 2.85%,D10 ≈ 4.20%,D20 ≈ 8.70%。若同时满足 D20>2%、MA(5)>MA(10)>MA(20) 且 MA系列均向上、且V高于5日均量的1.2倍,那么在这日你就有一个较强的买入信号。这只是一个示意,实际操作请用真实数据回测后再执行。
十、拓展思路与未来的灵活运用。除了简单移动平均,也可以把指数移动平均、带有权重的平均、布林带区间等引入进来,形成“百分比选股矩阵”的多维组合。你还可以结合不同品种的特性(如沪深300、中小盘等),对阈值和周期进行类别化管理。把这套思路变成你的专属武器,既能应对日常波动,也能在行情转折点给你提供清晰的方向。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用通达信实现“均线百分比选股”的核心框架,接下来就去实操吧。把公式输入、参数调试的过程做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慢慢积累经验。你会发现,市场像一场连续不断的真人秀,而你手里的筛选工具只是让你更稳、更多地把握机会。谜题就藏在你对参数℡☎联系:调的每一次尝试里,等你亲自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