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聊起现在的美股中概股圈子,百度(BIDU)和小米(XIACY)这两位,简直就是科技圈里的“冰与火之歌”,一个像是在深山老林里闭关修炼绝世武功的扫地僧,另一个则像是刚刚C位出道就引爆全场的顶流爱豆,画风那叫一个清奇。你要是问我他俩的股票行情怎么样,那可真不是一句“涨了”或“跌了”就能讲明白的,里面的故事,比德云社的段子还精彩。
先说说咱们的老朋友百度。这位曾经的中文搜索霸主,这些年给人的感觉就是“我正在干一件大事,但请给我亿点点时间”。这件大事,就是“All in AI”。李彦宏老板基本上是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人工智能这桌牌上。从财报上看,百度的核心广告业务就像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虽然没啥惊喜,但胜在稳定,源源不断地给AI这个“吞金兽”输血。可资本市场这帮老铁,最是没耐心,他们想看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百度的股价走势图,画出来比心电图还刺激,上上下下的,让不少股民体验了一把高空坠落又瞬间被拉起的快感。
百度的王牌是啥?文心一言和自动驾驶阿波罗(Apollo)。文心一言刚出来那会儿,大家期待值拉满,都想看看中国的ChatGPT到底有多牛。结果呢,有说好的,有说“就这?”的,争议不断。这就像你辛辛苦苦追了个剧,结局到底是封神还是烂尾,全网吵翻天。资本市场也是一样,一部分人觉得这是未来的“印钞机”,潜力无限;另一部分人则觉得,这玩意儿怎么赚钱啊?商业模式在哪?光烧钱不出利润,那不就是画大饼嘛!所以,每次百度发财报,大家最关心的不是广告收入多了几个点,而是AI到底搞出名堂没有,离赚钱还有多远。这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态,让百度的股价总在“价值洼地”和“价值陷阱”之间反复横跳。
再看自动驾驶阿波罗,这更是个需要长期主义的故事。你在北京、武汉这些地方,真能打到一辆方向盘后面没人的“萝卜快跑”出租车,科幻感爆棚。但这玩意儿的扩张速度、法规政策、安全成本,哪一个不是天大的坎?投资者心里就犯嘀咕:这项目是真能改变世界,还是个无底洞啊?于是,百度的股票就成了这么个拧巴的存在:懂的人觉得它手握未来,严重低估;不懂的人看它PE(市盈率)挺低,但就是不敢下手,生怕买了就站岗。
好了,镜头切到另一边,小米。如果说百度是技术宅男,那小米就是社牛交际花。尤其是雷军老板亲自下场造车,发布小米SU7那一刻,整个互联网都被点燃了。那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顶流巨星开全球巡回演唱会呢。发布会全程高能,各种“遥遥领先”的梗满天飞,价格一公布,“21.59万交个朋友”,直接把友商们都干沉默了。那段时间,小米的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duang duang往上涨,港股那边涨势喜人,美股的粉单市场(XIACY)也跟着喝了口汤。
小米的逻辑就简单粗暴多了。它的故事,普通人一听就懂。手机卖得好不好?看看销量榜。IoT生态链产品酷不酷?逛逛小米之家。现在,最劲爆的就是车!“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这个口号一喊出来,订单量直接爆了。这给资本市场传递了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小米拥有巨大的粉丝基础和品牌号召力,并且有能力把这种号召力从手机、家电成功迁移到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上。这想象空间,可就太大了!
所以你看,小米的股价波动,很大程度上是跟着SU7的节奏来的。今天说订单破10万了,股价涨一波;明天说交付要排队半年,大家担心产能,股价可能就回调一下;后天又有博主评测说车子性能超赞,股价又嗨了。它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故事驱动型”股票,大家买的不仅是它现在的业绩,更是对“雷布斯”和小米汽车未来的一个梦。当然,风险也摆在那儿。汽车行业是个重资产、长周期的“巨坑”,竞争激烈到“卷王”都得喊救命。小米能不能在品控、产能、服务上跟上,会不会因为造车拖垮主业的现金流,这些都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把百度和小米放在一起看,就特别有意思。一个是在深耕底层技术,试图用AI的铲子挖出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但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市场需要用显微镜去分析它的价值。另一个是在消费端高举高打,用极致的产品定义和营销能力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故事性感,简单易懂,但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竞争格局的剧烈影响。百度的股价像是在问你:“你相信技术复利吗?”而小米的股价则是在问你:“你为梦想窒息了吗?”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口味。投百度,可能需要的是极大的耐心和对技术趋势的深度信仰,有点像“价值投资”里的寻宝游戏,赌的是厚积薄发。而投小米,更像是参与一场全民狂欢,需要的是对市场情绪的敏感和对产品热度的把握,玩的是心跳和趋势。一个在天上搞算法,一个在地上造轮子。百度想解决的是“机器如何思考”的终极问题,小米想解决的是“年轻人如何酷炫出行”的现实问题。
所以,一个在苦心钻研怎么让机器人给你写情书,另一个在琢磨怎么让你开着他的车去送这封情书。你看,这俩哥们儿忙活半天,说到底都是为了你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那么问题来了,那封情书,到底是谁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