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姐妹们,屏幕前边的各位“韭皇”、“股神”们,咱就是说,每天盯着那些已经涨上天,估值高到需要用天文望远镜才能看明白的“茅五泸宁”,是不是感觉有点审美疲劳,甚至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恐高症?感觉自己一冲进去,就成了山顶上最靓的那个崽,风中凌乱地唱着“征服”。那么今天,咱换个口味,聊点刺激的,聊点可能被你遗忘在收藏夹角落里,已经积了一层灰的“前浪”——那些新上市不久,却已经被市场大哥们按在地上摩擦了足够久,久到它自己都快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gai溜子”的次新股。
啥叫“新上市且调整已久”?这词听起来就一股子“霸道总裁落难记”的味道。简单翻译一下,就是那些刚出道时顶着各种光环,享受着万人追捧,股价坐着火箭往上窜,结果没风光几天,就被现实的引力狠狠拽回地面,甚至一路向下,从珠穆朗玛峰直接给你干到了马里亚纳海沟。这个“调整已久”是多久呢?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在这段时间里,它经历了从“全村的希望”到“村口的笑话”的完整心路历程。当初的吹票大V销声匿迹,当初的研报热情似火,如今冷若冰霜。基本上,除了还在里面站岗的兄弟,已经没人愿意多看它一眼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过气网红”,为啥还有聊的价值?难道我们是废品回收站,专挑别人不要的?别急,这里边的道道,可比你想的要深。你想啊,一个东西,如果它本身质地不差,只是因为刚出来的时候被炒作得太离谱,价格虚高,现在经过长时间的下跌和震荡,把泡沫挤得干干净净,那它是不是就有可能变得“物美价廉”了?这就好比一个卸了浓妆的网红,虽然没了滤镜的惊艳,但露出的素颜底子如果确实能打,那才是真正的宝藏女孩,对不对?
这种调整已久的次新股,往往具备几个让人“真香”的潜在特质。第一,估值得到了极大的修复。刚上市那会儿,市盈率动不动就给你干到一百倍、两百倍,那买的不是股票,是梦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自由落体运动”,估值可能已经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甚至偏低的水平。这时候,你再去看它的基本面,可能就顺眼多了。第二,上方的套牢盘被“盘”得没脾气了。长时间的下跌和横盘,足以让大部分意志不坚定的投机者割肉离场,剩下的要么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躺平派,要么就是成本极低的原始股东。这意味着一旦行情启动,向上的抛压会相对小很多,拉起来可能更丝滑。第三,关注度极低,这恰恰是机会所在。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热点上时,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里,往往能让你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公司本身,而不是被市场的喧嚣带偏节奏。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怎么从一堆“扑街”的次新股里,淘出那个可能逆袭的“屌丝”呢?这里有几招“土味”但可能有效的筛选方法,仅供各位老铁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哈,亏了可别来找我。首先,看“出身”。这家公司是干嘛的?所属行业是不是未来的风口?比如什么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这些,虽然现在可能被错杀,但只要行业景气度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你总不能指望一个卖BP机的公司还能焕发第二春吧?
其次,看“血量”,也就是财务状况。翻开它的财报,看看营收和利润是不是还在增长,或者至少保持稳定。如果一家公司股价跌得稀里哗啦,业绩也跟着稀里哗啦,那大概率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赶紧划走。我们要找的是那种“身残志坚”型的,虽然股价被锤,但公司业务还在正常运转,甚至逆势扩张,这就很有意思了。再看看它的现金流,是不是健康?别搞半天是个“空心大佬”,随时可能资金链断裂,那就玩脱了。
接着,是技术形态上的“侦查”。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缩量”。当一只股票跌到一定程度,成交量会变得非常非常小,小到一天都成交不了几笔,跟“心电图拉直线”似的。这在行话里叫“地量见地价”,说明想卖的人基本都卖光了,卖压枯竭了。在这个阶段,股价往往会像个老大爷散步一样,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晃悠很久。这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期,它在磨,在熬,在等待一个契机。
那个契机是什么呢?就是“放量”的出现。在长期缩量横盘之后,突然有一天,成交量毫无征兆地放大,是平时的好几倍,股价也开始蠢蠢欲动,向上抬头。这根“旱地拔葱”式的阳线,背后可能就藏着故事了。是公司出了利好?还是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开始悄悄进场“扫货”了?这时候,你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把它从你的“冷宫”里拎出来,放到重点观察名单里了。
当然,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次新股,尤其是调整过的次新股,也不是善茬。最大的一个坑就是“解禁”。很多次新股上市一年后,会有大量的原始股解禁,这些股东的成本低到你无法想象,随便什么价格卖都是爆赚。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它的解禁时间表,避开解禁高峰期,不然你辛辛苦苦抄的底,可能被人家一波解禁潮直接拍死在沙滩上。其次,基本面恶化的风险。有些公司上市即巅峰,之后业绩一路下滑,这种“出道即巅峰”的坑,也要坚决回避。股价下跌是对基本面恶化的真实反映,你以为是抄底,其实是接飞刀。
所以,玩这种类型的票,心态要好,得有当“侦探”的耐心和“狙击手”的果断。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去跟踪,可能几个月都没有动静,但一旦发现符合自己逻辑的启动信号,就要敢于下手。这就像在沙滩上捡贝壳,大部分都是空的,但你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有机会捡到里面藏着珍珠的那一个。当然,也可能你捡了半天,最后发现自己被晒脱了一层皮,手里还是一堆空壳子,甚至被螃蟹夹了手。
说到底,炒股这事儿,本身就是一场关于认知和概率的游戏。没有什么是***的。这些被市场打入冷宫、调整已久的次新股,就像一个个等待被发掘的剧本,有的可能是逆天改命的爽文,有的可能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在你决定下注之前,不妨多问问自己,你对这个“剧本”的了解,到底有几分?你到底是想当那个慧眼识珠的伯乐,还是只想当个闭着眼睛扔飞镖的赌徒?
所以,你觉得那个被锤得最惨的次新股,它的公司食堂伙食会因为股价下跌而变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