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你还记得十年前那会儿的你,可能还在用诺基亚,刷着豆瓣,梦想着吃到一口真果汁。那会儿,股市仿佛一个神秘又充满戏剧性的“摇钱树”,让人又爱又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10到2020年间的股市大战”,看看这十年的“股市大戏”是怎么演绎的,又给咱们普通人带来了啥“精神食粮”。
2010年,咱们的股市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那时,股指还在2000点左右犹豫不决,政策界开始鼓励“全民炒股”,股市像被加了油的火箭,快速蹿升。各种“牛股”、“赚快钱”的故事层出不穷。2015年,那简直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股灾”,几个坏消息堆在一起,沪指跳崖式跌落,跌幅一度超过三千点,普通散户瞬间变成“韭菜”。那场灾难,带来一句经典“割韭菜”的梗,成了网络热词。
紧接着,政府“护市”行动频频,央行“放水”不断,市场逐渐孕育出“牛市”。2017年,股市再次迎来“火热”时期,创业板、电商、科技股轮番爆发,令人瞠目结舌。那会儿,朋友圈都在比谁手里的基金翻了多少倍,似乎只要买点科技股,钱包就能“瞬间膨胀”。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股市再一次“遭遇寒流”。贸易战、行情震荡让人辗转难眠。那段时间,券商分析师也像“跳梁小丑”,天天打气,说“不要慌,货币政策会接力”,但市场还是像“突然变脸”的猴子,跌得比谁都惨。
到了2019年,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市场气氛再次被点燃。科技股、创业板涨声一片,普通投资者砸锅卖铁,都想趁机会“搏一把”。这个阶段,热血沸腾,人人都在“追股”,连隔壁老王都开始研究“财报”,打听“明天会涨吗”。
2020年,疫情来了,全球经济“突发状况”。股市一下子变得“云里雾里”。有人说“低买高抛”,有人觉得“机会在风口上”。最神奇的是,疫后“疫苗牛”带火了生物医药、在线教育、云计算,就像突然有人按下了“快进”键。不少人在家宅着,也顺带“梦游”进了股市的“旋转木马”。
这十年,最让我佩服的,除了我们这些“韭菜”自己,还是那些“操盘手”们的套路。比如,利用“热点”制造“羊群效应”,再加上“金融创新”的大招,股市像一个永远不缺“剧情反转”的大剧。涨涨跌跌间,散户们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有人笑着说:“我能不能直接买彩票?”有人一脸苦涩:“亏的连裤子都没了”。
而且,别忘了那些“投资神话”。“巴菲特吃素,咱也能靠炒股发财?”别笑,事实证明,牛市里,有的散户就像“天上掉馅饼”,赚得盆满钵满;但在“熊市地狱”中,也有人体验“土里刨食”的痛苦。其实,股市就是那部“温馨提醒”——“炒股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嘿,讲到最后,你是不是在想,这一十年赚的眼红,亏的心碎?还是觉得,股市就像那“海底捞月”的游戏,捞得着,吃得满;捞不到,望眼欲穿。实际上吧,这些年股市的“八卦”和“真相”,你知道得越多,也许越知道“自己像只在云端飞的小鸟”,还在“自拍”中找存在感。
不过话说回来,股市没人能百分百预测,就像没人能猜透下一秒的“笑话”。所以,做好“心态准备”,带着“幽默感”去面对,才不枉这十年的“股市江湖”。哎,要不你告诉我,你那十年股票成长史,是个“英雄好汉”,还是个“韭菜侠客”?再不济,也算“股市奇遇记”的主角不是?
股票这档子“娱乐圈”,永远比不上“连续剧”,永远有新“剧情”出现,让人欲罢不能。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