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11月5日,辉瑞宣布其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减少新冠肺炎非住院患者的住院或死亡率高达89%。治疗组住院或死亡率为0.8%(389例中3例住院,无死亡),安慰剂组住院或死亡率为7%(385例中27例住院,其中7例随后死亡)。”,很多人将这一消息解读为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同样也是疫苗股的至暗时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个消息,我们先回顾一下新冠治疗药物的情况,以下是各个新冠治疗药物的情况梳理:
正如上表所示,吉利德的瑞德西韦作为第一个获批的产品,也是最让中国人民熟知的药物之一,其名称曾被翻译为“人民的希望”,其在今年的业绩披露中显示上半年已获得超过22亿美元,绝对的重磅炸弹级别的品种。从瑞德西韦开始,陆陆续续有多款新冠治疗药物,直至默沙东和辉瑞分别推出的两款小分子药物,才最终真正显示出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治疗。
那么,既然那么多新冠病毒治疗药物都已经上市了,还需要接种疫苗吗?疫苗股还有未来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清楚这两种产品的使用场景。首先对疫苗而言,我们先抛开不同产品的保护效率不谈,其主要是应用在健康人群接种,以防止发生新冠病毒感染。而对于新冠治疗药物,其主要是应用在已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以防止疾病恶化乃至出现死亡。紧接着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会因为有治疗药物了,就选择不去打疫苗吗?我们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一下,接种疫苗的成本=100*3=300元(智飞生物接种3针),治疗药物默沙东的产品定价705美元/疗程,成本孰高孰低十分明显。相应的成本收益计算,可以用一个决策树模型清晰表述,如下图所示:
假设接种疫苗后,感染病毒的概率从50%降低至30%(即70%的保护效率),则接种疫苗的综合成本=300+30%*705*6.7=1717.05元,不接种疫苗的潜在综合成本=50%*705*6.7=2361.75元,成本高了27%左右。再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成本远不止治疗药物的成本,其中还有住院、隔离、务工以及承担的潜在后果(是否会存在后遗症)等。最后,我们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感染新冠病毒患者还会传染给其他人,对社会稳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国家也会极力推进疫苗接种的进程,甚至是接种加强针的进程。
综上所示,新冠治疗药物的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新冠疫苗的至暗时刻,二者不会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因此,疫苗股还是可以关注的,其中作为国内知名疫苗股的智飞生物还是值得关注一下的。那么,现在的智飞生物是否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呢?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智飞生物自疫情爆发至今经历一波上涨趋势,2021年5月中旬达到了历史高点,报230元/股。自此之后,智飞生物开启了跌跌不休的下跌趋势,最低点达到了124元附近,相较于最高点下跌了46%,接近腰斩。
经历这样的下跌,不仅是智飞生物一家,医药行业几乎都是类似的经历。那么这样的下跌趋势下,我们是否还能建仓?建仓的基础又是什么?这时,我们应该回想起经济学经典的原则,“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让我们来对智飞生物的基本面和价值做一个研究和回顾。
智飞生物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则2017年起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收入总额从13亿元,增长至2020年152亿元,增长近10倍。与此同时净利润也是同步迎来快速增长。这样快速的增长,得益于智飞生物在业务模式做了一个调整和战略布局,即自主研发和品种代理并重的业务模式。
根据业务结构和模式,我们将智飞生物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上市前阶段;(2)2011年至2016年阶段;(3)2017年至今。
在上市前阶段,智飞生物主要以代理业务为主,代理业务收入占比从90%逐步下降到63%左右。这阶段代理的重点疫苗包括了Hib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和麻风二/三联疫苗,虽然代理业务有声有色,但其也一直在谋求自主研发,因此这期间开发出脑膜炎多糖结核疫苗,使得自主产品的收入占比逐渐提升。而且在这个阶段中,公司并购了一些疫苗研发企业,为其后续自主研发积蓄能力,比如子公司智飞龙科马等。
2011至2016年作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见证了智飞生物在自主研发层面的投入。在此期间其推出了自主的Hib疫苗,后续也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价值。但此时,智飞生物也经历了阵痛期,比如2015年前后代理品种到期及全国疫苗事件,企业营收出现两年负增长。
2017年至今的阶段,则是智飞生物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其开始与默沙东签订重磅品种的代理协议,尤其是HPV4/9价疫苗。这两款疫苗原本在全球范围内已然供不应求,一进入国内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在此期间,智飞生物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十倍的增长。
智飞生物历程的短短浓缩,其实就是中国疫苗企业近期发展的写照。国内疫苗企业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而国内的需求又是日益增长,发展只有两条道路一是自主研发,但是周期长收效慢,二是代理引进,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做大自己从而进行研发投入。智飞生物的选择,则是两者并重的策略。
站在当下的时刻去评估智飞生物,就不得不提其与军事科学院合作的新冠蛋白疫苗品种。2021年8月27日,智飞生物发布公告称,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Ⅲ期临床试验关键性数据。数据结果显示,改新冠疫苗对于任何严重程度的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81.76%,达到WHO要求的新冠疫苗有效性标准。其中对于COVID-19重症及以上病例、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均为***。
相较于其他已获批的新冠疫苗,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苗在诱导中和抗体滴度上并不逊色。在全球范围内,除了mRNA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滴度相较于康复者血清更高之外,其与蛋白疫苗、AAV腺病毒疫苗都与智飞生物相差无几,从保护率上看亦是如此。由此可得出,智飞生物的疫苗保护效果较好。但是,唯一的不足时智飞生物蛋白疫苗需要注射三针,由此可能会使得患者接受度下降。至于,需要接种三针,是否会被纳入国内外加强针的行列现在尚未得知,资本市场似乎是给否定的答案,而本人则是持开放态度。
经过上述的评估论述,最后我们来看看按目前的业务情况,智飞生物到底应该如何进行估值定价?首先,我们将其业务分为自主产品和代理产品两种模式进行分别估值定价。
智飞生物2021年业绩迎来快速地增长,三季报披露其营业收入增加了97%,净利润增加了239%。业绩快速增长,主要是自主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并在国内外开始销售,因此贡献出较大的业绩。但是也注意到此前代理的HPV系列疫苗,销售额都出下滑,分析原因是公司营销重点集中在新冠疫苗,国家中检院检测放行的重点依然是新冠疫苗,由此导致销售额下降,目前国内HPV疫苗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未来增长预测不变。
本次估值假设暂不考虑新冠疫苗,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时间不好预测,其业务收入的持续性同样不好预测,故在估值时将其作为营业外收入进行对待。如此,智飞生物的估值公式
近三年的时间,智飞生物PE的均值一直在50以上,由此本次估值时同样采用了50上下的估值倍数进行估值。而至于代理产品给与更高的估值则是基于对未来HPV疫苗的增长潜力,目前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且尚未放开其他年龄段。
对于上述给出的估值中,还有那些未囊括在内的隐藏价值呢?首先是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业内预计智飞生物的新冠疫苗2021年半年度取得净利润约30亿元,但由于前述的原因本次未包含在估值当中。
其次,是智飞生物布局的mRNA疫苗领域。智飞生物在2020年至今,多次参与深信生物的股权投资。深信生物的融资历程如下表所示,智飞生物参与度强烈。
然而,截至笔者落笔撰写智飞生物研究时,深信生物进行了一系列工商变更,内容
深信生物的股东已经变成了由香港Innorna全资持有,细心之人可能会发觉,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深信生物在为IPO做准备了。可想而知,智飞生物不久将会获得除了mRNA技术平台之外的财务收益。
最后一个未被纳入到智飞生物估值的隐藏价值,则是其参股的重庆智睿投资有限公司,虽然仅有10%股权,但重庆智睿旗下投资的企业不少都是优质资产,未来上市变现收益定然不少。重庆智睿持股企业如下所示:
综上所述,抛开隐藏价值不谈,智飞生物估值可达165元/股,而现今整体价格在124-130元区间,符合价格低于价值的投资定位。至于如何操作,则在于每位投资者自身的考虑。
在不考虑新冠疫苗带来业务收入的情况下,我们对智飞生物未来的增长情况,作出了如下的预测:
6月20日丨秀强股份(300160.SZ)公布,公司于2022年6月17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四川泳泉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追加投资的议案》,拟使用自有资金对全资子公司四川泳泉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川泳泉”)追加投资3500万元用于建设“智能玻璃深加工项目”。
智通财经APP获悉,首创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暂不考虑未来新冠疫苗上市业绩贡献,首创证券首次引入结核产品矩阵(宜卡和微卡)2021年上市后销售估算,预测智飞生物(300122.SZ)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51.9亿元、203.2亿元和233.1亿元,分别同比增43.5%、33.8%和1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48.8亿元和59.4亿元,分别同比增39.4%、47.9%和21.8%。当前收盘价(165.95元/股)对应PE(2021E)54.4倍。综合考虑公司重组新冠疫苗最终正式获批上市概率较大,当前估值已具较优配置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首创证券指出,公司今年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储备可以达到3亿剂,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情况下,新冠疫苗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首创证券主要观点
事件: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网披露,由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在中国国内紧急使用获得批准。
1.国际首款获批临床使用的亚单位新冠病毒疫苗。公司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发的此款新冠疫苗属于亚单位疫苗,采用重组DNA技术,以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RBD)为目标抗原,通过工程化CHO细胞表达生产RBD蛋白抗原,纯化精制后,再辅以传统佐剂研制而成。公司此款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内第四款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与国内获批的灭活新冠疫苗相比,生产过程不涉及新冠病毒病原体,不需要P3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产车间,减少生产线固定资产投入,可显著减少疫苗生产成本。在疫苗临床保护方面,I、II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接种后产生中和抗体水平与目前国际上重组和mRNA新冠疫苗相当;海外III期临床在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开展,计划入组29000万人;3月1日已经获得首个试验启动国家乌兹别克斯坦的紧急使用许可(EUA),预计其他海外国家也将相继批准EUA授权。公司今年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储备可以达到3亿剂,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情况下,新冠疫苗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2.今年公司自产产品矩阵进入收获期。结核产品矩阵渐成体系,用于结核筛查的宜卡(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去年已经获批上市,目前已经中标约15个省份,在未来结核筛查中相对目前主流筛查方法结核菌素TST皮试、r-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抗原抗体试验等有优秀的方法学替代性;结核筛查后预防用的微卡(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已经完成生产现场核查,进入最后审批阶段,预计下半年正式获批;此外还有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和冻干重组结核疫苗(AEC/BC02)(已获得Ⅰa期临床人体耐受性临床试验报告)分别在临床不同阶段。肺炎疫苗逐渐齐全,公司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去年底已开始受试者入组,正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配合目前代理的默沙东23价肺炎多糖疫苗,获批上市后成为国内第三家肺炎疫苗品种齐全的疫苗厂家。另外,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四价流感疫苗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做资料和血清检验结果整理,预计明年下半年相继批准上市,公司自研产品各矩阵进入实质收获期。
风险提示:疫苗安全事故风险,政策风险,产品市场推广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7月14日消息,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开盘后指数走势分化,创指表现相对强势,冲高回落后围绕平盘线上下波动,沪指持续下挫,一度跌逾1%,两市成交额高企,北向资金持续流出。板块方面,保险、券商、银行等大金融板块走弱,汽车整车板块大幅回落,煤炭股大幅拉升,碳中和概念股表现活跃,白酒概念股尾盘走强。总体而言,市场分歧较大,板块轮动较快。午后三大指数窄幅震荡,创指一度震荡反弹,深成指一度翻红,尾盘指数集体下挫,两市成交额连续十日破万亿,北向资金净流出近120亿元。板块方面,医药股持续拉升,券商股出现异动,半导体芯片股回暖。总体而言,资金避险情绪升温,板块、个股呈现普跌格局,赚钱效应较差。
从盘面上看,医美、白酒、辅助生殖板块涨幅居前,盐湖提锂、汽车整车、稀土永磁板块跌幅居前。
热点板块:
1、医美
医美概念14日盘中强势拉升,截至发稿,开能健康(7.480, 0.91, 13.85%)、澳洋健康(4.930, 0.45, 10.04%)、江苏吴中(8.990, 0.82, 10.04%)、华神科技(5.970, 0.54, 9.94%)等大涨,奥园美谷(21.040, 1.61, 8.29%)、华熙生物(296.050, 17.95, 6.45%)、国际医学(14.530, 0.89, 6.52%)(维权)、哈三联(32.480, 2.32, 7.69%)、爱美客(795.990, 34.09, 4.47%)等跟涨。
对于该行业,万联证券指出,医美行业兼具医疗+消费双重属性,本质是医疗为基+需求引领,医疗属性为行业构建起较高的竞争壁垒,而消费属性则为行业带来消费升级下的高天花板。需求端增长逻辑看渗透率及诊疗次数的提高,供给端在资本加持+重视需求+技术进步+监管趋严的驱动下与需求端相辅相成,市场扩容逻辑清晰,长期空间广阔。
2、医药
医药板块14日盘中逆市拉升,截至发稿,金诚药业、华纳药厂(69.940, 15.94, 29.52%)、江苏吴中、广誉远(40.020, 3.64, 10.01%)、卫光生物(42.110, 3.83, 10.01%)、华海药业(22.130, 2.01, 9.99%)等大涨,吉药控股(4.390, 0.22, 5.28%)(维权)、健民集团(60.860, 5.53, 9.99%)、共同药业(48.690, 2.25, 4.84%)等跟涨。
近期医药板块出现一定程度调整,机构建议逢低加大医药配置。
消息面:
1、伴随各地高温预警频繁发布,今夏用电高峰带来的电煤强大需求又引起多方关注。相关煤炭企业透露,为保当地电煤供应,河南省已做出要求所有煤矿生产电煤一律不得外销等决定,市场保供压力凸显。
2、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挥上海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后市前瞻:
巨丰投顾认为最近三个月来市场板块轮动加速,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这是内外部环境不支持A股全面上涨的一种选择。一季报后酿酒、券商、煤炭成为阶段性的领涨主线。当6月初沪指反弹到3600点附近,科技股成为新主线。7月A股维持宽幅震荡走势,赛道股、核心资产股、小盘题材股此起彼伏,多空双方存在巨大的分歧。昨日央行对全面降准进行解释,货币政策取向未变,给火爆的市场泼了盆冷水。周三,A股震荡回调,高估值的科技股是市场杀跌的主导力量,贵州茅台(1962.000, -20.90, -1.05%)、宁德时代(551.370, -11.64, -2.07%)对指数形成压制。A股已进入中报行情披露期,可重点关注业绩超预期而上半年股价表现平淡的绩优股,对于科技股则要注意因业绩不达预期而出现调整的风险。此外,近期市场持续放量,要提防量能难以为继时出现急跌风险。
源达指出,指数经过两日的震荡反弹后今日再迎回落,基本吃掉前两日涨幅,依然在短期的下跌通道中运行,创业板虽然屡创新高仍处于上升通道,虽然没能强势突破,但创业板的成交量是持续放量的,所以即使由于指标背离出现回落,后期市场中的成长性机会依然值得关注。操作上建议逢高减仓新高品种,等待指数回落后的低吸机会,科技和新能源依然是下半年市场的投资主线,可以持续关注,等待新的低位参与时机。
新浪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智飞生物股票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智飞生物股票股吧、30016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