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老人在银行购买高风险理财亏21万,法院竟然判银行赔?一大原因 法院判决银行赔偿王大爷损失的一大原因是银行未遵循销售适用性原则,即未将合适的产...
法院判决银行赔偿王大爷损失的一大原因是银行未遵循销售适用性原则,即未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适合的投资者。具体来说:风险评估不匹配:王大爷被评估为稳健型投资者,但他购买的基金属于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这明显超出了他的风险承受能力。
银行为什么要赔偿老人七万块钱呢?那是因为银行在向老人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告知其产品的风险性,也没有对其进行评估,只是说了该理财产品的年利率和分红情况,其他的情况并没有说明。
法院判决银行赔偿王大爷损失的一大原因是银行未遵循销售适用性原则,即未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适合的投资者。具体来说:风险评估不匹配:王大爷被评估为稳健型投资者,但他购买的基金属于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这明显超出了他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终,北京市二中院认定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侵害王某财产权益之行为,酌情确定其对王某的本金损失承担约30%的赔偿责任,即银行应赔偿王某7万元。对于王某主张的利息损失,二审法院未予支持。*法:明确规则尺度 保护老年人金融消费安全 *人民法院认为此案具有三方面典型意义。
北京王大爷在银行购买50万元基金后亏损21万元,起诉银行索赔,最终法院判决银行赔偿。这个案例引人关注,因为它挑战了通常的“买者自负”原则。尽管银行强调了理财产品风险,但王大爷的情况并非简单的自行承担。王大爷购买基金时,银行为客户经理提供了风险评估,他被评估为稳健型投资者。
这样的结果出来之后,网民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理财本身就有风险,难道只能赚不能亏?银行不应该赔,王某自己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但也有人认为银行这是诱导人进行高风险投资,而且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所以需要赔钱。
第一,为什么要让银行赔偿7万块钱?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的案例当中就有过这样的事情,在当时也是老人购买的理财产品,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亏损。所以在经过最后的判决之后,法院认为银行应该给予他赔偿7万块钱。
R3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确实有人亏过,但不会亏成负数。R3风险等级有人亏过:在理财过程中,虽然没有具体数据去统计R3风险等级亏损的人数,但通过观察银行理财产品的过往收益情况,可以发现存在负收益的情况,即有人在这些理财产品中亏损了资金。
事件原因 产品风险定位失误:招商银行推出的r3理财产品被宣传为“稳健”、“低风险”,但实际上却发生了巨额亏损,这表明产品风险定位存在严重失误。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和监管手段:在亏损发生后,招商银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止血并解决问题,反映出其风险管理和监管手段的不足。
R3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确实有人亏过,但不会亏成负数。R3风险等级有人亏过:在理财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亏损的人数,但通过观察R3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过往收益情况,我们可以确认有人在此类理财产品中亏损过。当理财产品的收益为负时,就意味着投资者在这只理财产品中亏损了资金。
还是出现过亏损案例的:(1)2020年1月份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风险评级R3级的,净值型理财,刚披露的净值,Duang了一下,回撤了20%多。
〖One〗案例1:交行理财产品本金亏损两成 2013年,交通银行在2011年发售的*私人理财产品到期引发纠纷,产品不仅没有兑现预期收益,还出现两成左右的本金亏损。部分该理财产品持有人先后前往上海银监局、交通银行总行交银大厦对该产品进行投诉。
〖Two〗案例1: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假理财案 2017年4月中旬,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被爆出假理财案,涉案金额约15亿元。该案系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使用伪造的理财合同和银行印章,骗取客户的理财资金。
〖Three〗法律分析:案例一:锦江法院受理11件起诉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以下简称渣打银行)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
〖Four〗案例一:锦江法院已受理11起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涉及原告对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以下简称渣打银行)的指控。原告声称,2008年渣打银行的工作人员向他们推荐了一系列与境外基金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并保证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良好,收益优厚,且不存在风险。
不过,王某最终在赎回其购买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时,仅赎回77万多元,遂将银行告上法庭。查阅相关裁判文书发现,2015年,62岁的王某于某行龙潭支行签订协议,分别申请并购买一家券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金额为100万)和某公募基金(金额为70万)。
在这件事情里,比较有争议的一个点就是主角是老人,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风险感知能力,一些老年人甚至是瞒着子女进行投资,很难有一定的警惕性,如果换了年轻人买理财产品亏损,这个钱就不一定能拿到了。虽然银行赔偿了7万,但王大爷损失还是比较严重的。
所以在经过最后的判决之后,法院认为银行应该给予他赔偿7万块钱。这主要是因为这位老人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银行没有考虑到她的年龄,就给他推荐一些不适合他的理财产品。法院认为银行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符合老人的投资实际要求。
而有一名老人在银行里面满了理财产品亏了18万,这名老人在银行当中购买了100万元的理财产品。但是在最后的时候却只拿回了77万,也就让大家都觉得不能够接受了。
〖One〗同时,王某有投资理财经验,应当知晓签字确认行为效力;本案投资亏损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市场的正常波动,并非该行的代理行为导致,王某亦应对投资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故判决银行赔偿王某7万元。
〖Two〗法院判决银行赔偿王大爷损失的一大原因是银行未遵循销售适用性原则,即未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适合的投资者。具体来说:风险评估不匹配:王大爷被评估为稳健型投资者,但他购买的基金属于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这明显超出了他的风险承受能力。
〖Three〗北京王大爷在银行购买50万元基金后亏损21万元,起诉银行索赔,最终法院判决银行赔偿。这个案例引人关注,因为它挑战了通常的“买者自负”原则。尽管银行强调了理财产品风险,但王大爷的情况并非简单的自行承担。王大爷购买基金时,银行为客户经理提供了风险评估,他被评估为稳健型投资者。
〖Four〗是案件往往存在其他关联案件,如涉案的老年人还与其他的理财方或借款人存在类似案件,甚至因介绍其他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而产生纠纷。
〖Five〗但没想到,等待王大爷不是不低于6%的年利率,而是接近18%的亏损率,100万元最后到手只有七十多万,加上5万的分红,王大爷还是亏了18万。一怒之下,王大爷将银行告上了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