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万东医疗公布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此次利润分配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70306.10万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7030.61万元。股权登记日为2022年6月28日。
截至2022年6月21日收盘,万东医疗(600055)报收于24.3元,上涨0.62%,换手率2.48%,成交量13.41万手,成交额3.28亿元。资金流向数据方面,6月2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169.34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636.0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805.37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入6520.64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27万,融券余额增加。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万东医疗(600055)好公司评级为3.5星,好价格评级为1.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2.5星。(评级范围:1 ~ 5星,*5星)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评级,增持评级1家。
万东医疗主营业务:影像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生产及影像诊断服务。公司董事长为胡自强。公司总经理为谢宇峰。
重仓万东医疗的前十大基金
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基金为汇添富中证互联网医疗指数A,目前规模为0.39亿元,*净值0.9493(6月20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28%,近一年下跌20.21%。该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吴振翔。
(原标题:刚刚,重磅出炉!基金公司*业绩50强榜单来了!)
最两天都是在迎新年中度过,大家都将正式开启2022年的征程。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下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开端。
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
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
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基金公司是最强*?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
10年“*”银河、兴证全球、中欧位居前三
10年,真的是非常之漫长,A股市场极大的波动对每个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极大考验,10年可谓是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风格轮转,这一长期业绩可以说验证基金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值得每位投资者重视,这体现的是基金公司投研平台的实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2年1月4日至2021年12月31期间市场波荡起伏,先是自2012年是中小盘成长股逐渐腾飞的开始,在这一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牛市,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性第二高峰。
然而,2015年下半年牛市嘎然而止,2016年初还出现熔断,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调整,价值风格逐渐显现优势,市场更在意企业内生价值,各大行业龙头股明显溢价,并在2019年、2020年迎来结构性牛市,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表现神勇。2021年市场波动及分化较2020更大,演绎一波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光伏等领域表现出色。
这十年间“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银河基金成为最近十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10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562.34%,在64家基金中*。也是目前*一家10年收益率超过500%的基金公司。
兴证全球基金紧随其后,以479.83%的收益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二。中欧基金则以436.14%的收益率在64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富国基金、汇添富、诺德、景顺长城、汇丰晋信排名第四至第八,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400%。
此外,新华、中信保诚、国联安、中银、金鹰、万家、国海富兰克林、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最近10年的权益基金*收益也超过340%。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收益排行榜。
从最近10年的业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11年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349.7%,而中型和小型的仅为268.18%、262.24%。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马太效应”明显。
从近两年看,易方达、兴证全球、富国、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拥有较好感召力,新基金发行较强,资金正流向此类“头部公司”。
7年“牛熊周期”之下万家、民生加银、诺德领跑
A股市场往往“牛短熊长”,而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因为A股一轮牛熊周期往往在七八年左右。因此7年业绩考验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一轮牛熊周期之下的表现。
从7年期(2015年1月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15年正是成长股市场走强之际,是一波成长股结构性牛市,而2016年至2018年市场震荡之后,2019年以来又出现一波结构性行情,随后一直是这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
在这7年市场震荡之中,一波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公司获得较好收益。*收益排名看,万家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94.56%,在7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7年市场中抓住了市场机遇。
民生加银、诺德、财通、兴证全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53%、290.65%、289.9%、280.9%,排名第二至第五,收益率均超过280%。
而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银河、银华、中欧、新华7年期*回报也超过250%,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更好。11家大型基金公司7年收益平均值为226.28%,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92.65%;纳入统计的54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161.81%。
5年长期业绩领先信达澳银、农银汇理、景顺长城名列前三
其实最近5年A股往往经历了一次由熊转牛的更迭,能够业绩领先的通常是能在熊市中抗跌、牛市里抓住机遇的长跑*者。因此,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3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7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较低,随后整体市场起起伏伏,而在2019年市场逐渐回暖,逐渐开始了3年的结构性行情。
这五年间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信达澳银成为最近五年权益类基金*收益榜*,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313.87%,在101家基金中*。信达澳银也是5年期业绩中*一家超300%的基金公司,并和后来者拉开差距。
农银汇理基金紧随其后,以196.78%的收益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二。景顺长城基金、中欧、财通、诺德、易方达、银河、工银瑞信、万家排名第三至第十,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165%。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2.75%、132.93%,而小型的仅为105.95%。这也说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
3年结构性行情之下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创金合信领跑
3年期业绩同样是基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3年是明显的结构性牛市,更突显出各大基金公司抓住黄金赛道的能力。
从3年期(2019年1月2日到2021年10月31日)*收益排名看,五年期*的信达澳银继续领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289.88%,在123家公司中*,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3年、最近5年市场中均抓住了市场机遇。
农银汇理、创金合信、红土创新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3.52%、264.09%、263.39%,排名第二至第四,收益率均超过260%。此外,鹏扬、汇丰晋信、宝盈、上投摩根、恒越、工银瑞信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1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156.3%,而9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53.53%,纳入统计的10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为137.72。
2021年10家公司收益超30%
“分化”是2021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这是一个行情极端分化的年份,不仅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如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但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而且,2021年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产业结构上,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2021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
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不少主流指数都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02%,均连涨三年。但是沪深300则下跌了5.2%,上证50更是大幅下跌10.06%,凸显指数表现的较大分化。
从行业表现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中,2021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表现*,全年涨幅达到50.41%,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的涨幅也超过40%。此外,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汽车、综合等也表现不错。但消费者服务、非银行金融、家电、房地产等表现较差。
在这一结构性行情之下,整体公募基金抓住了“黄金赛道”的机遇,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122家基金公司2021年获得正收益,更有10家基金公司收益超30%。
数据显示,2021年表现*的是中庚基金,年内业绩达到48.27%,*。紧随其后是东方阿尔法,2021年收益为43.68%。此外,江信、信达澳银、东方、先锋、恒越、农银汇理等公司业绩也不俗。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不少产品较多地配置新能源等领域,把握住结构性行情,表现较优。
数据说明:
1、基金管理公司*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数据来源于wind、基金公司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美的集团(000333.SZ)入主一年后,医疗设备商万东医疗(600055.SH)业绩并无太大起色。这家公司不仅去年业绩下滑,今年第一季更有加剧之势,稳增长压力陡增。
根据披露,万东医疗主力产品DR设备(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销售大幅减少,导致业绩下滑明显。事实上,市场对于DR设备需求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始阶段大量释放,2021年起需求就已进入平缓期。2022年第一季度,万东医疗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减少12.25%和49.73%。受年报以及大盘双重影响,4月25日收盘,万东医疗股价跌停,报收20.54元/股。
DR设备需求放缓对万东医疗造成多大影响?万东医疗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里?
DR产品大幅下滑
年报显示,2021年万东医疗收入11.56亿元,同比略增2.14%;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分别为1.83亿元和1.60亿元,降幅达16.98%和29.21%。
2020年前后,市场对DR产品抱有极大热情。受2020年新冠疫情市场需求的大幅推动,当年万东医疗防疫抗疫设备移动DR设备业务收入2.80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24.71%。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DR产品出货量回落。据中国医疗器械招标采购网公开的中标信息,2021年国内医院影像类设备招标采购数量大幅减少,其中移动DR及DR设备的招标采购数量同比减少50%以上。
万东医疗属国产DR设备头部企业,产品销量亦随之减少。根据披露,2021年万东医疗移动DR设备销售319台,同比减少61.57%,DR设备实现销售1463台,同比减少 18.72%。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医院建设持续加大,其中基层医院建设基本完成,县级医院成为未来建设重点。可以预见,市场对DR设备的增量需求将逐渐减少,转入常规置换需求为主。
MRI成下个增长点?
MRI(磁共振成像系统)设备将成为万东医疗下一个重要增长点。2021年,万东医疗MRI销售125台,同比增加119.30%;DSA(血管介入治疗系统)设备销售63台,得益于上年同期低基数,同比增加6倍。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设备销售61台,同比持平。
万东医疗称,稀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制约了MRI产品线盈利水平。据铁合金在线公开资料,永磁MRI所需的钕铁硼材料价格全年涨幅达60%左右。稀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削弱了永磁MRI产品的竞争力,变相增加了超导MRI竞争力。
目前,万东医疗的超导MRI销售快速增长,占比已经过半。2021年,公司超导MRI系列销售64台,占全部MRI产品比例达51.2%,同比增长204.76%。
DR产品出货大幅下降,叠加MRI产品成本高企等因素,万东医疗产品盈利能力大幅削弱。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44.10%,同比减少5.65个百分点;2022年一季度回升至47.68%,但与2020年水平仍有差距。
美的带来什么影响?
MRI设备是万东医疗潜力*的产品线之一,针对1.5T超导MRI设备及后续产品的研发,则是公司开拓MRI市场重要战略。
国内MRI市场头部品牌均为大型跨国企业,余下市场竞争激烈,有超过15个品牌参与。目前国内MRI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外资三巨头GPS(GE、飞利浦、西门子)占有率合计约70%。
产品技术能力的差距,令国产品牌迟迟不能破局。如万东医疗现有MRI产品磁场强度*为1.5T,在高场磁共振技术加持下,外资医疗设备厂商研发出3.0T、4.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
1.5T超导MRI已经成为二级及以上医院装备的主流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凭借这款产品,万东医疗一定程度缩小了与头部公司的差距。根据披露,2021年万东医疗发布了i_Field系列大孔径1.5T、1.48T 产品共计 6 个型号。
按销售台数统计口径,万东医疗MRI业务排名行业第五位,国产品牌第二位,处于第二梯队。国产品牌主要包括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
即使如此,1.5T超导MRI仍属于相对低端产品,市场见顶迹象已出现。2021年,超导 1.5T(含1.48T)市场*出现同比下滑,3.0T设备市场则持续增长。目前万东医疗3.0T设备仍处于开发阶段,预计上市时间是2023年。
2021年2月,美的集团入主万东医疗,给予后者研发投入更大信心。2021年的定增预案披露,万东医疗定向募集20.83亿元将主要用于多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其中MRI产品相关项目拟投资金额达4.44亿元。此外,万东医疗还制定了MRI产品三年发展规划,决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人员招聘力度。
2021年,万东医疗研发支出及研发人员规模有所增长。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07亿元,占总收入比升至9.27%,同比增加24.42%。截至2021年12月,公司研发人员共计170人,同比增加23.19%。
美的集团入主以来,万东医疗步子迈的更大了。不过,除了资金层面支持,暂未看到万东医疗与这家白电巨头产生的其他“化学反应”。目前来看,万东医疗1.5T超导MRI及DR产品销售推广压力还将继续增加,下*可以扭转局面的产品或要等到2023年。
4月22日丨万东医疗(600055.SH)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同比增长2.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亿元,同比下降16.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96亿元,同比下降29.21%;基本每股收益0.342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含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万东医疗*消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万东医疗*消息、基金公司排名一览表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