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股(寿险排行榜)

2022-06-20 3:10:48 基金 yurongpawn

金融界股



本文目录一览: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收盘价涨跌幅大单(万股)买入净量占流通盘比列
买入卖出买卖差当日T-1T-2一周

洛阳钼业

603993

6.11

4.98%

28013

17045

10968.0

0.6209%

0.053%

0.126%

0.7089%

格力地产

600185

7.24

6.78%

11659

4844

6815.0

3.6154%

-0.03%

-0.43%

3.7624%

包钢股份

600010

2.12

0.0%

22811

18550

4261.0

0.1345%

-0.302%

-0.283%

-0.1885%

永泰能源

600157

1.7

0.0%

15026

10848

4178.0

0.188%

-0.402%

-0.354%

-0.586%

农业银行

601288

3.01

0.33%

13682

9803

3879.0

0.013%

-0.041%

0.038%

0.0%

国机汽车

600335

9.79

10.0%

5505

2196

3309.0

3.2134%

-2.023%

-2.681%

2.9884%

宝胜股份

600973

5.15

10.04%

4462

1254

3208.0

2.5624%

0.212%

-0.107%

2.5484%

方大炭素

600516

7.56

5.44%

8955

6073

2882.0

0.7572%

-0.16%

0.394%

0.4402%

中天科技

600522

20.44

9.13%

4467

1649

2818.0

0.8257%

0.125%

0.0060%

0.8907%

工商银行

601398

4.75

1.06%

7583

4950

2633.0

0.0098%

-0.01%

0.0080%

0.0258%

和邦生物

603077

4.02

0.75%

14194

11588

2606.0

0.2951%

-0.277%

-0.974%

2.7311%

特变电工

600089

28.14

5.2%

6442

4527

1915.0

0.5052%

-0.0010%

-0.09%

1.3872%

盛屯矿业

600711

8.32

3.74%

3925

2097

1828.0

0.6805%

0.035%

-0.071%

0.5335%

红塔证券

601236

10.27

9.96%

4074

2262

1812.0

0.7083%

-0.477%

1.746%

2.4273%

鹏欣资源

600490

4.09

3.81%

4017

2235

1782.0

0.8943%

-0.068%

-0.315%

0.4933%

岳阳林纸

600963

6.33

5.5%

3740

1989

1751.0

0.992%

0.934%

-0.221%

1.687%

明阳智能

601615

28.08

6.65%

2828

1163

1665.0

0.8612%

-0.031%

-0.187%

0.8022%

宁波韵升

600366

11.77

10.0%

2302

689

1613.0

1.6308%

0.082%

-0.238%

1.2888%

宋都股份

600077

4.21

5.25%

3830

2238

1592.0

1.188%

-0.412%

-0.026%

0.535%

风范股份

601700

5.21

9.92%

1564

82

1482.0

1.2988%

0.169%

-0.022%

1.1368%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收盘价涨跌幅大单(万股)买入净量占流通盘比列
买入卖出买卖差当日T-1T-2一周

江特电机

002176

25.83

10.01%

13595

4433

9162.0

5.3781%

-0.371%

0.718%

5.7901%

奥特佳

002239

3.05

10.11%

10795

4090

6705.0

2.0674%

1.603%

-0.464%

3.2794%

*ST大集

000564

0.98

5.38%

13303

6859

6444.0

0.4244%

-0.222%

-0.139%

-0.6366%

智慧农业

000816

4.6

10.05%

8932

3364

5568.0

4.1413%

-0.35%

1.017%

3.8673%

常铝股份

002160

6.4

9.97%

12299

6816

5483.0

7.2047%

0.335%

1.093%

22.0197%

格林美

002340

8.58

5.02%

9412

4826

4586.0

0.9631%

-0.163%

-0.088%

0.7251%

天顺风能

002531

15.87

9.98%

5245

1788

3457.0

1.9542%

0.361%

0.075%

2.2652%

德联集团

002666

5.87

9.93%

3614

671

2943.0

6.5622%

-4.433%

1.757%

6.6962%

中通客车

000957

18.98

10.03%

7230

4354

2876.0

4.8507%

-2.906%

0.405%

4.1607%

中银绒业

000982

2.32

4.04%

10637

7811

2826.0

0.6631%

-0.323%

-1.84%

3.5001%

银邦股份

300337

9.4

20.05%

5204

2388

2816.0

3.9662%

0.676%

-0.031%

4.6702%

爱康科技

002610

3.58

1.42%

10673

8155

2518.0

0.5743%

0.95%

0.049%

1.4033%

湖南黄金

002155

11.39

7.15%

5486

2996

2490.0

2.0718%

0.207%

0.502%

2.5148%

特发信息

000070

6.72

4.35%

3962

1620

2342.0

2.8125%

1.388%

-0.038%

4.0905%

湘潭电化

002125

17.6

10.0%

3179

862

2317.0

3.9056%

0.056%

-0.602%

3.4036%

韶能股份

000601

6.47

10.03%

2545

253

2292.0

2.1225%

-0.042%

-0.132%

1.8785%

京山轻机

000821

13.71

10.03%

3631

1625

2006.0

3.3961%

5.421%

-0.193%

8.7251%

大金重工

002487

34.56

9.99%

2565

615

1950.0

3.565%

0.625%

-0.031%

4.033%

金风科技

002202

13.23

4.67%

4270

2381

1889.0

0.5566%

-0.0050%

-0.09%

0.3156%

英洛华

000795

7.57

4.56%

3404

1609

1795.0

1.5865%

0.207%

-0.642%

1.1365%




寿险排行榜

2021年寿险公司保费排名榜:泰康连续2年超市场排名上升,险企分化加剧,中小公司最疯狂!


2021年全年

83家寿险公司保费排名

68家正增长,57家超市场

①原保险保费3.12万亿

增长5.01%,头部增速最低

②泰康人寿,排名上升1位

连续2年保费增速超市场


③大家人寿保费近473亿

中银、中英等,6家险企进百亿俱乐部


1

2021年83家寿险公司

原保险保费收入排名榜

68家正增长,57家超市场


1. 2021年83家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排行榜,包含大家人寿!

注:上图标*的公司,保费口径为保险业务收入。


回望2021年的寿险业,在代理人缩水、退保黑产、实名举报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之下,真可谓是“阴云笼罩”。


不仅保费增速跑输GDP,盈利能力也承压,以至于相比疫情之初的2020年,更显艰难!


关于行业到底有多难,各位从业人员可能都有深刻的体会,欢迎大家文末留言聊一聊。


但是,具体到各家险企应该还是有些差异的,今天,我们带大家仔细看下,寿险公司的保费排名和增长情况。


其实,自从2019年开始,监管已经不再披露各家险企的保费数据,不过,我们还是试图通过其他公开数据梳理出来。


2021年83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排名榜,如上图所示,不仅是原保险保费收入口径,还包含大家人寿!


需要注意的是,图中标*的公司,保费口径为保险业务收入,不过由于分入业务较少,影响并不大。


2. 寿险业增速5%,险企或应放低规模增长预期?

①寿险业增速持续走低已降至5%,险企或应放低规模目标!

从保费增速看,2021年寿险业整体增速为5%,虽仍旧高于保险业整体增速,但从近3年的增速变化看,却是持续走低。


而且,2019年寿险业的双位数增长,需要考虑2018受政策影响保费大幅缩水导致基数过低的问题。


再加上,2021年的增长还有重疾停售潮的刺激,所以,综合去看,寿险业近几年增长相对低迷。


考虑当前行业改革成效未显,大众的消费意识降低,如无政策支持,短期内寿险业保费增长仍承压,险企或应放低规模目标。


②68家险企正增长,57家超市场,多集中在中小险企!

具体到各家险企,83家寿险公司中除15家是负增长外,其余68家的保费收入还是实现正增长,占比约82%,其中,还有57家超越市场!


不过,这些高速增长的公司,大多集中于中小险企,这背后,正是寿险公司之间发展分化的体现,详见第三节分析。


2

竞争格局微调

泰康排名上升,大家排第15位

中银、中英等,晋身百亿俱乐部


1. “老六家”中仅泰康连续2年超市场,中银、幸福、中英等,晋身百亿俱乐部!

从保费排名看,TOP10公司中,泰康人寿和富德生命的排名上升,太平人寿和前海人寿的排名下降。


2020年,在“老六家”中增速较高的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但是,2021年他们的增速都有下滑,前两家公司的下滑幅度较大。


因此,泰康则成为老六家中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跑赢市场的公司,且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详见《2021年寿险公司利润榜(非上市),康再度蝉联第一》。


反观,太平人寿和前海人寿,一个在前任董事长王滨于年初被查后,被爆出粗放式发展的背后有不少“雷区”,一个偿付能力不达标,更多可能是公司经营不稳定导致的增速放缓。


TOP11-15的公司排名均上升,分别是阳光人寿、百年人寿、信泰人寿、建信人寿和大家人寿。

此外,有7家险企的保费规模迈上新台阶,其中,合众人寿凭借48%的高增长,保费规模首度突破200亿大关。


中银三星、幸福人寿、珠江人寿、平安健康、长城人寿和中英人寿,则是首度晋身百亿保费规模俱乐部。


2. 大家人寿排名第15位,和谐健康易主却爆实际控制人失联!

2020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宣布正式结束对安邦集团的2年监管,并完成对非核心金融牌照处置,详见《银保监会结束接管,兑付1.5万亿,安邦集团、安邦财险注销》


其中,安邦人寿和安邦资产、安邦养老,都是更名为大家人寿,大家资产和大家养老,和谐健康则是被卖给福佳集团。


时隔2年,原安邦系的公司发展如何了呢?


先看,大家人寿2022年实现保费收入472.8亿,排名寿险公司第15位,较上年同期上升8名。


这背后得益于近两年的超高速增长,2021年增速为97%,2020年增速为374%。


其高增长的背后,主要依靠的应该还是银保渠道,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其个代和直销渠道的保费规模不足亿元,银保渠道保费超237亿,占比约99%。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人寿各家省分之间规模差距较大,超50%的保费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四川,详见《中国寿险分公司500强》。


然而,相较之下,和谐健康虽凭借多款“高性价产品”,保费增速迅猛但规模也不过49亿,相较原安邦时期的“辉煌”相差甚远。


近日,其公司实控人也被爆失联,公司本就刚易主发展尚不稳定,可谓是雪上加霜。


3

两级分化加剧,代理人数近乎腰斩

银保渠道助力中小险企高速增长


1. 寿险两级分化加剧,头尾增速差距拉大!

前文我们说,在寿险业增速放缓的背后,险企间分化加剧。


按照2021年年末各家险企的保费规模,“13精”将寿险公司划分为5类,分别是老六家,500亿、200亿,百亿和其他类即保费规模小于100亿的公司。


其中,500亿公司减少1家,200亿增加合众人寿,百亿增加6家,详见上文。

从分规模的保费增速也可以看到,规模越大的公司,保费增速越低,而且,头尾公司增速相差很大。


比如,200亿规模以上的公司,增速都低于10%,且较上年同期减速,而其他公司不仅增速高达20%,较上年同期再提速。


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不同规模的险企间,即使是规模相近的公司,也有不同。


①500亿规模的公司中,富德、阳光、百年均跑赢市场,中邮降速!


近年来,中邮人寿本是凭借其银邮渠道的优势,持续高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还要不断增资以保证偿付能力充足。


然而,自其宣布将引入友邦作为战略投资者后,保费增速从上半年的19%一路下降至年末的4.7%。


目前,该项引战已获得监管批复,详见《“中邮引战友邦”获批,增资至286.63亿》。近期,中邮人寿又开始新一轮的管理人招聘,涉及精算负责人等。


由此可见,公司仍处于调整期,战略目标或有所放缓。


②200亿规模的险企,除平安养老和工银安盛等公司增速偏低以外,多数险企的增速,都能跑赢行业!


其中,除友邦和中信保诚外,其他公司都是以银保渠道为主,渠道保费占比都在80%以上。

③至于其他险企,多数增速都很高,但却分为两类。


一类是新小公司,新公司成立初期超高速增长很正常,比如,国联人寿、信美人寿、中华人寿、北京人寿等。


另一类就是外资公司,随着保险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少外资公司得以快速发展,比如,中宏人寿、中意人寿、汇丰人寿等。


2. 险企发展分化的背后,是银保和个代渠道分化的写照!

从分渠道保费看,以2020年的数据为例,个代渠道保费占比为59%,其中,84%都属于老六家。


然而,老六家在2021年的增速最低仅勉强维持正增长,所以,即使其他公司的个代仍能保持高增长,比如,友邦等,也很难拉动整个渠道。


但是,从中小寿险公司的高速增长,以及多数公司都能跑赢市场看,这些公司大多都是靠银保渠道,业务占比大约都超50%,由此可见,银保等专代渠道的保费增速应该很快。


所以,2021年寿险业保费增速的两极分化态势,背后的核心因素应该还是与个代团队缩水,人海战术难以维系有关。

根据监管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为641.9万人,同比上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负增长24%。


相比2019年,保险销售人员可谓近乎“腰斩”。

虽然,代理人大缩水的同时,头部险企的人均产能有所提升,但是,仍旧难以避免个代渠道负增长的现实。


以太保和平安为例,个代渠道和个险新单的增速,自二季度开始持续负增长,是拉低两家公司增速的核心问题。


3. 头部险企:规模与效益,双面承压!

再加上,外部消费环境低迷,人们购买长期寿险的意愿减弱,相比重疾等保障型产品,而更注重高收益型的产品,比如,终身寿险、年金、分红等。


然而,这些产品要想获得广泛关注,在银保等中介渠道中脱颖而出,能突出的就是收益率,也就是突出产品的性价比。


但是,对于头部寿险公司而言,与中小险企拼收益率,就等于要在规模与效益之间做个两难选择,还要权衡风险,并不具有优势。


毕竟,头部的围墙很高,大幅掉头会导致价值迅速下滑,详见《2022年“开门红”战报出炉》,进而影响公司市值。


所以,如何在规模与效益之间抉择,将是头部公司今年最大的难题。


最后:总结2021,展望2022!

总结一下,2021年,困扰头部寿险公司的核心,就是在2020年受疫情和不冲击开门红的影响,同比基数较低,再加上,2021年重疾停售潮激发的突击承保,开年红顺利打响,保费高速增长,其中,尤其是新单保费。


然而,随后的代理人缩水叠加消费意识低迷,导致保费增长乏力,增速持续走低,以至于,从被资本市场热捧到抛弃,市值蒸发超万亿。


相比2021年,2022年没有开门红的伪装,增速可能更为稳定,不会出现高开低走,而更会像是低开高走,毕竟,上年同期的基数较高。


但是,改革一日未见成效,经济没有大幅提升,就意味着寿险业增速恐难大幅上升!




股票论坛

今早,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副总理表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不会改变,希望广大企业家们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冷静分析形势。”

经历了昨日的A股大崩盘,以及腐朽的过去们集体跳水的行情的投资者们,今早看完这段发言,肯定心领神会,先冷静分析A股形势。

01

今天还是绿光一片

今早A股的情绪稳定,午间收盘,上证、深证和创业板指数分别收涨0.14%、0.02%和0.4%,更有科创50上涨3.77%,不禁令众多投资者误以为“冷静”有了结果,调仓行情开始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下午A股情绪突然恶化,并且与昨日相比,绿得更令人咋舌。

今日,教育、医疗和房地产“三座大山”继续沉沦。科德教育、学大教育跌超10%,三日跌幅均超22%;医疗大牛股华熙生物、通策医疗和爱美客跌幅为3.56%,8.21%和2.78%,然而三日跌幅分别已达27%,20%和15%;再说房地产,万科的股价已经没底了,在昨日大跌7%之后,今日再次跌超5%,股价已重返三年前!

万科A股价走势图

而昨日受牵连的板块今日依旧不好过,白酒再度被杀,酒ETF跌超4%,茅台再度跌超5%,股价接近1700,基本上把今年上涨的都跌回去了。

不过,这远远还不够,那代表着新生力量的硬科技、新能源板块,除了硬科技,凭借半导体还能撑其半边天之外,新能源也扛不住了。

今日,半导体及元件、光刻胶两板块分别上涨了1.98%和0.87%。但是盐湖提锂跌超6%,光伏建筑一体化跌超5%。更有今年以来一路开挂,被高喊YYDS的宁德时代也罕见的大跌了8.3%。

宁德时代股价图

今日,北上资金净卖出41.72亿元,近三个交易日累计净卖出超210亿元。

在资金大量流出之后,未来的资金流向将逐渐成为市场焦点,毕竟资金拿在手上是有成本的,总得花出去,才有升值的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今日市场继续下跌的逻辑是什么呢?接下来怎么看?

02

为啥还在跌?

从今天的盘面上看,昨天的大跌显然还没有跌透,至于原因,昨天在APP的头篇《三座大山压垮市场:腐朽的过去,必须消亡》,已经有过比较详尽解读,其实意味都已经很明显了。

今天,市场又传出更让市场担心的利空消息,尽管一直未能经过证实,也有机构辟谣,但还是引发了很大的担忧。

这两个月,上冲最猛的板块非新能源莫属,其中又以锂电池和光伏最为耀眼。市场就是这样,节节高升之际,你出来说风险,大家都笑你傻,别没事妨碍人家赚大钱。但股市最怕也正是羊群效应,风险的暴露总是会在大家都觉得不会出现的时候出现,这次也不例外。

前不久刚被包装成“宁指数”的带头大哥--宁德时代,今天收跌8.3%,盘中跌幅一度接近10%,光伏产业链的中环股份、福莱特直接封跌停板。这也足以说明,股市其实没有坚定的信仰,说好的价值投资,到最后总会被玩成趋势投资,因为靠信仰炒股,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还不如跟上趋势简单。

中国人喜欢说“五穷六绝七翻身”,但拉长时间看,每年年中的7月,都不是什么好日子,机构要兑现中期业绩,减仓的意愿很充足,同时也要为下半年的投资做部署,所以调仓的意愿也很充足,而各类中报业绩的出炉正正为建仓和调仓的诱因,成绩好的,获利了结,成绩不好的,还不赶快出逃?

当然,也有人说今年的7月不同,但仔细看,其实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唯一的不同就是新能源的火热掩盖了很多事实,比如很多板块其实都在回调,之前很坚挺的消费、医药都在跌,互联网相关的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反垄断大刀,砍杀无数。没办法,股民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进化,骨子里其实还是习惯追涨杀跌。

仅仅用历史因素去解释这两天的大跌,说不过去,因为这段时间太多的利空政策和执法动作出来,互联网反垄断、整顿校外教育、三胎支持政策、创新药研发新政,一个接一个,再好的市场都得往下消化一下。

如果还有说更深层的原因,那就很容易引到zhengzhi上了,中美博弈的日趋白热化,美国对外资投资于中国市场的限制,还有我们自己的各种存量结构调整,这些都构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昨天市场上就有声音在吐槽,在A股做投资太难了,因为政策的可预见性越来越难,但实际上,也并非很难跟上政策脚步,大方向还是那句话,得远离“腐朽的过去”,拥抱“光明的未来”。

03

后市怎么看?

现在,各种的利空消息还没有看到头,接下来是涨还是跌?

我认为下跌的概率还很充足,因为不管是股价还是估值,即使是好公司,都明显处在高位,新能源和光伏就不用说了,白酒像茅台、五粮液这些,也都是很高,虽然近期下跌了不少,但也只是回到去年7月份的位置,45倍的动态估值很低吗?显然不是。

贵州茅台估值走势

所以操作上其实非常矛盾,买未来确定性高、增长空间广阔的公司,太贵;买稳定性好、盈利能力强的公司,还是贵。

要抄底,还言之尚早。

什么时候跌到底?

没有人知道答案,但可以从历史找到一些参照,比如今年2月二月的大回调,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如果这次也是可以算一次大回调,那基本不要寄希望于明天就来一个大反弹,否则大概率只是资金的诱多,后天还会继续跌。

但是话又说回来,从资金面上讲,出来的钱最终还是会回去,因为机构的操盘手们,还得为下半年和全年的KPI努力,问题只是什么时候回去?以及回到哪里去?

回哪里去的问题,重温一下今天早上副总理说的话:

“希望广大企业家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冷静分析形势,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坚持专业深化,战胜各种挑战,努力开拓创新,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什么时候回去的问题,等一个月再说吧。




股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对此,受访人士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给中小企业发钱;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建设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

5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涨幅均超1.5%,沪指成功攻克3100点。周期、消费板块大涨,房地产板块却跌逾1%,两市近3500只个股收涨,涨停股达109只。

政策消息层面,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值得注意的是,1年期LPR维持前值不变,此次5年期LPR相比上次4.6%下调了15个基点。

分析人士向

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25%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

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的结果,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促进贷款利率下行。根据央行数据,4 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所以这次LPR报价下降符合预期。

二是4月25日央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5300亿元,每年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也有助于LPR调降。

三是稳房地产市场。由于居民购房贷款期限一般在5年期以上,本次调降5年期LPR利率,无疑将降低居民购房贷款成本,提振购房贷款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对于5年期LPR利率下调的影响,伍超明认为,一是打开房贷利率下行空间。5月15日央行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近期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将首套房贷利率调至4.4%,此次5年期LPR下调15基点,意味着未来房贷利率下限将进一步下调至4.25%。

二是有利于缓解信贷需求不足。由于房地产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抵押品,房地产市场需求回落和房价增速放缓,将影响到抵押品价值的大小,进而影响宽信用效果。调降LPR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提振房地产市场本身相关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抵押品价值,提高宽信用效果。

打通实体“宽信心”环节

“此次5年期LPR下调15个基点也是自2019年LPR定价机制改革以来5年期LPR最大单次降幅,超出市场预期。”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告诉《国际金融报》

5月开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然正在边际转弱,但大量市场主体、中小企业的信心仍未恢复。从经济先行指标,4月份的社融数据来看,同比大幅少增9468亿元,存量社融增速下降0.4个点至10.2%。同时,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已存在较长时间,即政策驱动相关科目强于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相关科目(代表市场主体没有融资发展信心);短期贷款强于长期贷款(代表需要短期生存经营资金,没有长期项目可投资)的特征。

张奥平认为,从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到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中间隔着一层关键的“宽信心”。当前因信心不足,实体经济实现宽信用依旧存在着较大障碍。此次LPR降息的核心原因便是打通实体“宽信心”这关键一环。“不过伴随着宏观、微观、产业等政策密集落地,与集中发力进行逆周期调节,4月大概率将是年内经济的低点,二季度末经济将开始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大部分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因受到疫情以来的多轮不确定性事件冲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依旧较弱。”对此,张奥平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给中小企业发钱;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建设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股、寿险排行榜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