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太难?小编带你从零经验变为炒股大神,今天为各位分享《「钒电池最新消息」太平洋保险股票代码》,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中国目前仍较严重依赖火电。2020年,中国火电发电5.33万亿千瓦时(kWh),占比达71.2%,而风能、光伏发电量占比仅7.51%。国家能源局综合司2021年4月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称,到2025年中国风光发电量占比要达到16.5%左右。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推进,我国的能源供给结构将随之演变,非化石能源的电力供给份额将快速提升。国金证券认为,储能有助于解决因风光发电带来的电网不稳定及弃电问题,储能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可更好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占到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的90%以上,但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全球至少发生34起储能电站的起火、爆炸事故。去年4月16日,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发生严重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在此背景下,全钒液流电池有望率先成为我国新型电力储能系统的“后备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调研的多位行业专家认为,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为钒离子水溶液,常温常压运行,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钒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15000次以上,日历寿命可达20年;中国是钒资源大国,储量居世界首位,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锂电池安全事故频发
2021年4月16日下午,北京国轩福威斯光储充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丰台的储能电站发生火灾事故,当天晚上火灾被扑灭。事故救援过程中,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且伤情稳定,1名电站内员工失联。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全球至少发生34起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其中,日本1起、美国2起、比利时1起、中国4起、韩国26起。其中的32起事故均与锂电池相关,26例为采用三元锂离子的储能电池,2例为磷酸铁锂电池,4例为未透露细节的锂电池。此外,钠硫电池和铅酸电池引发的事故各一例。
进入2022年,储能锂电池引发的事故仍在上演。1月12日上午,韩国蔚山南区SK能源公司发生火灾,起火地点为三层楼的电池储能大楼。随后的1月17日,位于韩国庆尚北道军威郡牛宝郡新谷里的太阳能发电厂发生火灾。起火设施是发电厂中由450kW的PCS和容量为1500kWh的锂离子电池组成的储能系统,其作用是将太阳能发电厂白天产生的电力存储在电池中,然后在日落时分将电力释放到电网系统中。
据悉,韩国的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频发,与韩国各大电池企业以三元锂电池为主流产品有关。
(国电南瑞集装箱型钒电池储能电站,图片来源:国电南瑞公司官网)
“储能新贵”钒电池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维持发电与用电的平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储能系统,以前更多是一种“锦上添花”,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储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迅速取得业内共识。
记者了解到,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占国内电化学储能装机量的90%以上;铅酸电池储能项目占比少;钒电池储能总装机量,与铅酸电池差不多,目前在辽宁、河南等地有项目;其他的铁铬液流、锌溴液流应用非常少。
据凯盛融英(CAPVISION)的调研结果,目前,国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和一些地方能源集团、华润、上海电气等都在积极布局钒电池生产。浙江杭州等地有初创型公司成立,参与钒电池的研发制造。
国金证券分析师牛波认为,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使用验证,与铅酸、镍氢电池相比,钒电池具有大功率、长寿命、支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安全性高等优势,主要用于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储能、大型智能微电网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投资央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按照全球的能源发展规划,尤其是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不管哪一类,对于储能系统都是有依赖的。中国大多数的用户终端都是交流电,基于这个现状,储能会在我国今后的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提钒转炉,图片由受访的钒资源企业提供)
国际上,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全钒液流电池的研究成果落地;90年代末,中国开始从事相关研究;2008年,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收购全球最大钒电池企业加拿大VRB Power System公司。
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大连融科副总经理王晓丽表示,未来的储能市场,不会存在一种技术路径“包打天下”,各种技术都有各自的适应空间。钒电池的优势在于4-10小时中长时储能区间,其安全性、经济性和电网调节作用明显占优。
王晓丽介绍,由大连融科承建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于2012年12月投入运行,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套实际并网运行的5MW级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时至今日,功率、容量和效率都无衰减,且运行稳定,有效验证了钒电池的长寿命、高安全以及可靠稳定特性。此外,目前在建的大连恒流100MW/400MWh钒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钒电池储能项目之一。
支持储能的国家级政策频出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我国储能市场已出现拐点迹象,钒电池厂家收到的意向订单明显增多。
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向储能的国家级政策频出,各地也陆续出台省市级政策支持新型储能及抽水蓄能发展。2021年7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并允许其参与各类电力市场。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kW以上,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的目标。
浙商证券分析师邓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储能装机量迅速增长,钒电池相关储能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以钒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2019年装机规模为20MW,2020年达到100MW,钒电池装机量增长迅速。不过目前我国钒电池渗透率仅为1%左右,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上年度最大系统峰谷差超过40%地区,峰谷电价价差不低于4:1,其他地方不低于3:1。同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尖峰电价在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比例不低于20%。在用户侧拉大峰谷价差。
8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明确了初期调峰挂钩比例按功率的15%,功率比例的20%以上可以优先并网,明确时长4小时以上,兼顾储能型调峰的物理性质与电力系统平衡需求。
“储能配置在新能源的发电端,当前还是让新能源企业自己买单。”王晓丽补充道,政府给予的支持,就是允许配置了储能系统的新能源项目“优先核准、优先并网、优先调度”,另外就是进一步拉大用户端的峰谷价差,逐步创造储能的发展环境。同时,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主要方向也是为储能构筑一个“市场”,并支持这个市场自主自发地发展下去。
据统计,2021年以来,超过20个省(区)出台了新能源并网配储方案,新版“两个细则”明确了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了成本分摊机制,进一步拓展了储能收益空间。国金证券认为,储能行业发展的初期驱动因素已经齐全,中长期的驱动将来自成本继续下降、成熟的市场机制以及商业模式的迭代。
事关国家能源安全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占到我国电化学储能装机量的90%以上。记者注意到,除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之外,部分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资源定价权掌握在海外巨头手里,都对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标普全球数据显示,自2021年初至2021年12月14日,碳酸锂价格已上涨413%,北亚到岸价格32600美元/公吨,而氢氧化锂价格在同一时期攀升254%,至北美地区到岸价格31900美元/公吨。分析人士称,疫情加剧供应紧张,再加上全球对绿色能源的追捧,预计锂、石墨、钴等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事实上,全球锂资源中,约有超过一半在南美洲的“锂三角区”,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等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锂储备量。截至2020年,中国锂资源储量约为150万吨,占全球总资源储量的7.12%。我国虽然是锂盐加工大国,但锂资源仍高度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钒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是钒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我国钒钛磁铁矿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湖北及甘肃等省区,其中四川钒储量居全国之首。2020年,中国钒矿产量占全球钒矿总产量的61.63%。
(图片来源:USGS,浙商证券研究所)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瑜说,我国产钒的主要来源有钒钛磁铁矿和石煤。钒钛磁铁矿提钒的产出率较高。钒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最大的需求在钢铁生产过程中。近年来,国内基建投资规模稳中有降,未来钢铁钒含量的标准还会进一步提高。综合来看,钢铁用钒的总量不会大规模增长,总体将保持基本稳定。
攀钢钒钛2020年年报指出,钒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含钒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大、耐磨性好等优良特性;钒可以作为催化剂和着色剂应用于化工行业;钒还被用于生产可充电氢蓄电池或钒氧化还原蓄电池,随着高端装备及新能源储能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公司将加快钒铝合金和钒化工产品的发展进程。
“在能源安全角度,钒的优势在于,矿产资源主要掌握在我们国家自己手里。”徐瑜说。且钒电池所使用的钒存在于电解液中,电池运行中不损失、不消耗,可永续循环使用,是一种资源友好型储能技术。
降成本:强化可比优势
证券时报记者向行业企业了解到,目前,1kWh电解液大约使用8-9公斤五氧化二钒。如果钒价格不超过10万元/吨,电解液成本大概在1300-1500元/kWh。过去几年,钒价格出现“过山车”般大起大落——2017-2018年,钒价格约为5万元/吨;2019年12月份,钒价格猛涨至54万元/吨;2021年,五氧化二钒价格回落至11-12.5万元/吨。
相较锂电池而言,钒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目前产业链上中下游还不够完善,缺少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红利。
前述匿名电投央企人士对记者说,根据我国的电网规模,每年的用电量大概在7-8万亿kWh。实际上不管哪一种储能方式,都根本无法与我国电力系统相匹配。短期内如果没有政策强有力支持,这个产业一定是被动朝前走的。
“从产能和价格上看,近10年来,钒的市场经历了过山车。2018年的钒价出现非理性高企,此前一直做钒电池的厂家因此受到冲击而举棋不定。”徐瑜对此深有感触。
他说,未来随着钢铁产能进一步受控,以及非钢领域的钒电池、催化酶等应用推进,总体上供需趋于平衡的可能性比较大。作为厂家,我们不想再看到钒价的暴涨或暴跌,希望维持一个价格长期均衡的市场。
(五氧化二钒成品,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大连融科副总经理王晓丽说,无论是哪种储能技术,最大的瓶颈还是在于市场机制,即价格的疏导以及商业模式的建立。市场对于储能设备的终极目标,一定是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和低成本,以及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资源的友好程度。当前来看,钒电池的短板在于效率偏低和初始投资成本偏高,这也是企业做推广的难点。
她认为,钒电池技术和成本的“天花板”还很高,需要加快技术提升和产业规模壮大速度,快速满足市场要求。并且钒电池具有长寿命、高安全、容量零衰减等“技术基因”,综合考虑寿命等因素后,度电成本下降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钒电池具有独特的可比优势。
记者了解到,关于降低成本,还有一个很大的潜力来自占电池成本50%(按照储能时长4小时)的电解液,通过把原料端、集成端和应用端三方聚拢起来,探索一种逐年分摊支付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客户初始投资。
“我们希望钒的应用是多元化和多极化的,从长远来看,才会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市场。”王晓丽说。
对策:行业联盟“破冰之举”
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提到,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徐瑜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任何一个行业产业链当中,上游是基础,资源端一定是所有储能最主要的环节。钒电池中的资源不消耗、残值高、可循环利用,在可行性上,国家可出台投资参股、金融租赁等金融支持钒电解液的政策。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期待,那就是,未来能否实行钒电池用的钒定价与钢材用的钒定价实行“双轨制”,即在通过钒电池领域原材料的相对稳定价格和市场需求,来抑制钢铁端钒价的大起大落,并获得盈利平衡。此举无疑也是为了更好支持产业链的稳健发展。
王晓丽告诉记者,储能时长在4个小时以上的电池,大约一半的成本在钒电解液上面,所以说,行业联盟将成为“破冰之举”。从全钒液流电池行业来看,1GWh需要8000-9000吨的五氧化二钒,短期内如果全钒液流项目上得较快,可能会对钒市场形成冲击。如果国家正确引导,全钒液流的技术路线经过长时储能验证之后,未来可鼓励企业新增钒产能,保障合理利润,引导行业走向健康发展。
“钒价格的稳定有利于液流电池行业的成本控制,保障行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经营风险。未来,钒生产企业和业内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电解液租赁等方式加深合作,实现钒产业与钒电池产业共赢。”王晓丽表示。
产钒企业人士乐观预计,作为一种储能行业的新兴金属,钒有望逐步、部分地取代锂、钴、镍等金属。
编辑:万健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股事会专栏丨投资小红书丨e公司调查丨时报会客厅丨黑幕调查丨十大明星私募访谈丨刚刚!多家基金公司紧急大笔自购,部分顶流基金也放宽申购限制!重磅信号闪现,后市怎么走?机构这样看丨\"擅自割肉离场\"!这个土豪交易员赔了上市公司5510万,拿到赔偿后公司又出了乌龙…丨刚刚!亚太股市暴跌,韩国进入熊市!A股创业板跌破3000点,啥情况?丨当心!操作不当将巨亏70%,时间窗只剩今天丨美联储暗示将很快加息,道指尾盘跳水近千点丨IPO突现\"中止潮\",逾40家\"中招\"丨国务院发文:支持贵州建设酱酒基地、数据中心、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丨千万粉丝大V遭特斯拉起诉:测试数据造假,偷踩油门导致“自动刹车不灵”丨中欧基金官宣:自购5000万医疗主题基金,葛兰自购200万
格隆汇5月27日丨太平洋(601099.SH)公布,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公示的《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此次网络拍卖结果如下:
用户姓名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竞买号UZXYL于2022年5月27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司法拍卖平台开展的“持有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744,039,975股股份(证券代码:601099、股份性质:无限售流通股)”项目公开竞价中,以最高应价胜出。该标的网络拍卖成交价格约17.26亿元。
此次拍卖前,嘉裕投资持有公司744,039,975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92%。若此次拍卖股份最终过户完成,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本文源自格隆汇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United Battery Metals(UBM)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tt Rhoades谈到,钒(Vanadium)将成为新一代的大型电池金属原材料。目前,其公司在科罗拉多州的Wray Mesa项目探查到了钒矿,其储藏量约为270万磅。
如今,美国境内发现了大量的钒矿,而锂矿则十分稀缺,面对市值130亿的储能市场而言,钒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去年,钒是性能最佳的电池金属材料,其表现甚至超过了锂和钴。
然而,钒想要进入未来的储能市场并占据主导位置,目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年还出现了意外状况。就在过去数年内,钒铁(ferro vanadium)价格飙升了33%。仅在1个月前,钒铁的价格才只有79美元/克,如今却高达105美元/克。
此外,五氧化二钒(vanadium pentoxide)也成为了电网储能设备——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ies)的主要材料。
为何钒改变了电池格局?
当谈到储能电池时,提及越大,性能越好,大尺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钒液流电池(vanadium flow batteries)的液体(电解质)可利用液流将电荷从一个蓄电池罐(tank)传输到另一个蓄电池罐,并在同一系统内实现反复传输,形成闭合回路,可同时实现充放电。
钒的性能要优于锂,不仅在于其长久的使用寿命,还在于其不易燃、不易爆和无毒性这三方面。这类电池的扩容成本较低,其容量越大,成本越便宜,与锂离子电池的扩容截然相反。
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尽管也能扩容,若将其尺寸增大一倍,成本也将提升一倍。但钒液流电池却截然不同,蓄电池罐的容量越大,其成本降伏也越大。
目前,钒电池已实现扩容,可为整套储能系统供电,成本约为500美元/千瓦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该成本将降至300美元/千瓦时。到2020年,其成本或将降至150美元/千瓦时。
然而,锂离子电池超级工厂却无法实现如此快捷的成本降速。(本文图片选自oilprice.com)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正式发布。
此次发布的突破性技术包括:“新冠口服药”“实用型聚变反应堆”“终结密码”“AI蛋白质折叠”“PoS权益证明”“长时电网储能电池”“AI数据生成”“疟疾疫苗”“除碳工厂”“新冠变异追踪”。
每年评选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都具有很强的科技“策源”属性,今年的也不例外。例如“终结密码”可以使各大公司改变认证方式,不再是极其不安全的字母和数字;“长时电网储能电池”可以帮助分摊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压力,并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AI数据生成”有望填补数据资源丰富的领域的空白等。
1、新冠口服药
重大意义:易于服用的治疗严重的 COVID-19 的药片也可能对下一次大流行病起作用。
主要研究者:默克,辉瑞,Pardes Biosciences
技术可实现性:已实现
还记得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服用的治疗疟疾的羟氯喹,以及将人们送到毒物控制中心的马用驱虫剂伊维菌素(ivermectin)吗?这些药物对新冠肺炎 COVID-19 并不有效。但是,人们还是迫切地希望它们是有效的。吞下一粒药丸就能使病毒消失,这是一个朴素的愿望。
现在,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通过使用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设计药片以阻止新冠病毒。事实证明,新的方法确实有效。感染几天的病人服用辉瑞公司的一种抗病毒药物后,可将住院的几率减少 89%。美国政府已经订购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这种名为 Paxlovid 的新药。
新的药片并不只是在黑暗中一次幸运的尝试。化学家们设计这种药物来扰乱病毒的自我复制能力,该药会锁定并阻断一种叫做蛋白酶的蛋白质,它是新冠病毒进行具有威胁性的复制的核心。
其它类型的冠状病毒中也存在类似的蛋白酶,这意味着辉瑞公司的药物也有望抵御下一次大流行病。而且,科学家们确信,更多像 SARS-CoV-2 病毒(新冠病毒) 这样的病原体,正潜伏在蝙蝠居住的洞穴和工业化的养殖场中。
新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比病毒疫苗的设计、合成和测试时间更长(其中一种来自默克公司,这种药物主要针对病毒复制的不同机制)。但是,这些抗病毒药物仍然创造了记录。以前从未有一种全新的战胜疾病的分子能如此迅速地从化学家的实验室进入志愿者的口中,并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辉瑞公司的 CEO 艾伯特·波拉(Albert Bourla)说,当他在2021年11月得到该药物有效的消息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该药片将防止许多人死于 COVID-19,包括免疫系统较弱而疫苗对其无效的人。如果出现了能打败疫苗的新变种,抗病毒药物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手段。
2、实用型聚变反应堆
重大意义:核聚变有望产生廉价的、无碳的、永远在线的能源,没有核反应堆堆芯熔毁的危险,也几乎没有放射性废物。
主要研究者: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点火装置,Helion Energy,托卡马克能源公司(Tokamak Energy),通用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
技术可实现性:大约10年
2021年9月,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的研究人员对一块10吨重的D型磁铁缓慢充电并提升场强,直到它超过20特斯拉(T)。这是同类磁铁的一个新记录。该公司的创始人说,这一壮举解决了开发一个紧凑、廉价的聚变反应堆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工程挑战。
几十年来,核聚变发电一直是物理学家的梦想。在远高于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就像在太阳中一样,核子融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在地球上以可控和持续的方式实现这些反应,那么它就可以利用几乎无限的燃料来源,提供廉价、持续、无碳的电力来源。
在其中一种方法中,磁铁被用于将离子和电子的气体,即所谓的等离子体,限制在甜甜圈形状的反应器内。更强大的磁铁意味着更少的热量损失,从而使得更多的核聚变反应可以在一个更小、更便宜的设施内发生。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点点:磁场强度增加一倍,产生相同能量所需的等离子体的体积就会减少16倍。
尽管过去数十年的研究已经耗费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还没有人建造出一个产生能量比反应堆的消耗更多的核聚变工厂。但是,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及其支持者充满希望,其他聚变初创公司和研究工作也报告了最近的进展。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正在建设一个工厂,以大规模生产磁铁,并为原型反应堆奠定基础。如果一切如愿,这家初创公司计划在21世纪30年代初期向电网提供聚变能源。
3、终结密码
重大意义:各大公司终于改变了认证方式,不再使用极其不安全的字母和数字。
主要研究者:微软,谷歌,Okta,Duo(Alphabet 旗下)
技术可实现性:已实现
在20世纪60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费尔南多·科尔巴托(Fernando Corbató)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共享计算机系统,并希望有一种方法让人们能够保护他们的私人文件,他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密码。多年来,科尔巴托的解决方案战胜了其它技术手段,成为了我们登录几乎所有地方的标准方式。
那么问题是什么?密码本质上是不安全的。它可以被窃取、猜测或被暴力破解。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使用一些低级的密码。更糟糕的是,他们还重复使用。
像 Dashlane 和 1Password 这样的密码管理器可以为你追踪所有这些不同的字母数字,甚至可以替换掉那些薄弱的密码。但在安全方面,密码管理只是措施的一半,真正的行动是完全消除密码。
这一过程已经在进行中。像 Okta 和 Duo 这样面向企业的公司,以及像谷歌这样的个人身份供应商,都为人们提供了无需输入密码就能登录应用和服务的方法。同时,苹果公司的面部识别系统已将生物识别登录纳入主流。最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2021年3月宣布,其部分客户可以完全不输入密码,随后在9月,告诉人们可以完全删除他们的密码。那些被称为“其他”的认证方法,终于取得了胜利。
你可能已经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你去登录一个网站或启动一个应用程序,但你没有被要求输入密码,而是被提示从认证应用程序中输入一个六位数的代码,点击你手机上的通知,或点击发送到你电子邮件的链接,抑或只需要把手机举到你的面前。这些操作都很简单。
至于输入一堆你必须回忆、写下或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字符和符号?摆脱这一切吧。
4、AI蛋白质折叠
重大意义:DeepMind 通过解决生物学中一个困扰研究者长达50年的问题,为药物发现和设计开辟了新的道路。
主要研究者:DeepMind(Alphabet 旗下),lsomorphic Labs(Alphabet 旗下),Baker Lab(华盛顿大学)
技术可实现性:已实现
到2020年底,英国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DeepMind 已经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然而,当该小组预测蛋白质折叠的程序于当年11月发布时,生物学家对它的工作效果感到震惊。
你的身体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通过蛋白质完成的。因此,获悉单个蛋白质的作用对大多数药物开发和了解许多疾病都至关重要,而一个蛋白质的作用是由其三维结构决定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会折叠成一个复杂而扭曲的结。确定这种形状,从而确定蛋白质的功能,需要在实验室中花费数月时间。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用计算机预测的方法来使这一过程更容易。但是,没有一种技术能够接近人类所达到的准确性。
DeepMind 开发的 AlphaFold2 改变了这种情况。该软件使用一种称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测蛋白质的形状,甚至精确到原子,这是计算机第一次达成与实验室中使用的速度较慢但结果准确的技术相当的水准。
世界各地的科学团队已经开始使用它来研究癌症、抗生素抗性和新冠病毒。
DeepMind 还建立了一个公共数据库,在 AlphaFold2 预测蛋白质结构时,它会将其填入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目前有大约80万个条目,DeepMind 说它将在明年增加超过1亿个条目,包含了几乎科学上已知的所有蛋白质。
DeepMind 已将这项工作孵化成一家名为 Isomorphic Labs 的公司,据说该公司将与现有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合作。AlphaFold2 的真正影响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明确,但其潜力正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迅速展开。
5、Pos权益证明
重大意义:一种确保数字货币安全的替代方法可以结束加密货币的能源消耗困境。
主要研究者:Cardano,Solana,Algorand,以太坊
技术可实现性:以太坊2022年可实现
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力。2021年,比特币网络消耗了超过100太瓦时,比芬兰的年度能耗还要多。
权益证明提供了一种建立不需要耗能太多的网络的方法。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世界第二大加密货币、运行各种应用程序的以太坊将在2022年上半年过渡到这种模式。预计这一转变将减少99.95%的能源使用。
加密货币在区块链上运行,通过交易产生的数字账本,其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防止作弊者、欺诈者和黑客入侵。比特币和以太坊目前使用工作量证明算法来确保安全:“矿工”解决加密难题,从而竞争验证新交易区块的权利。成功的“矿工”会获得加密货币作为他们工作的奖励。
工作量证明意味着寻找数学难题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因此也需要电力。
有了权益证明,验证者不必相互争夺并在能源和计算硬件上投入巨大。相反,他们的加密货币缓存或权益,允许他们进入一个抽奖活动。那些被选中的人获得了验证一组交易的权力(并因此获得更多的加密货币)。在一些网络中,表现出不良行为的验证者会受到惩罚,从而失去一部分权益。
以太坊将成为使用权益证明的最大网络。它已经为该系统建立了一个新的区块链,且该系统一直在平行运行。现在需要发生的是“合并”,将实际执行交易和持有用户资产的“层”(Layer)转移过来,并在此过程中摒弃工作量证明。
如果成功,以太坊的股权证明区块链可以为广泛应用的节能技术创造条件。其他网络也考虑过转换,但他们似乎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6、长时电网储能电池
重大意义:廉价、持久的铁基电池可以帮助分摊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压力,并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
主要研究者:ESS,Form Energy
技术可实现性:已实现
2021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可再生能源打破了加州主要电网的记录,提供了足够的电力来满足94.5%的需求。这一时刻被誉为低碳化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当太阳落山,微风停止,会发生什么?
处理可再生能源带来的波动式电力生产需要廉价的存储,时间为数小时甚至数天,新型的铁基电池可能能够胜任这一任务。
总部位于俄勒冈州的ESS公司,其电池可以储存4至12小时的能量,它在2021年推出了其第一个电网规模的项目。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 Form Energy 公司在2021年筹集了2.4亿美元,其电池可储存电能长达100小时,它的第一次安装将是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一兆瓦的试验工厂,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
这两家公司都选择使用铁基电池,而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材料之一。这意味着他们的产品最终可能比其他电网存储候选者,如锂离子电池和钒系液流电池更便宜。
Form Energy 公司表示,其电池最终的成本可能仅为每千瓦时 20 美元,甚至低于未来几十年对锂离子电池的乐观预测。
但是,仍有一些挑战需要解决。铁基电池的效率通常很低,这意味着投入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能量无法被回收。另外,副反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使电池退化。但是,如果铁基电池能够以足够低的成本被广泛部署,它们可以帮助更多人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
7、AI数据生成
8、疟疾疫苗
9、除碳工厂
10、新冠变异追踪
本文来源:6G俱乐部,原文标题:《MIT科技评论》: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