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中国金融近期开放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这是为了适应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最新形势。通过金融开放,中国旨在为自身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以减少潜在的更大损失。
之所以金融市场开启大门,是因为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需要履行的义务,随着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实力去面对金融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
从行业角度来看,由于银行业尚未安全开放,金融市场的根基尚未动摇。对于证券、期货、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言,大型机构面临挑战较小,但小型或新成立机构可能会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在品牌知名度和资源方面。
在过去,国内的金融市场是受到管控的,所以这样的背景让国内市场就如同温室的花朵一般,缺少了外来资本的竞争。
过去,国内金融市场受到控制,因此这种背景使国内市场像温室里的花一样缺乏外资竞争。
国内金融市场效率低下,对外开放引入国际竞争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效率。 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性不足,对外开放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加大,过快开放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挑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要按要求减让关税,削减非关税壁垒,取消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制度。
利:国内金融市场效率太低,开放引入国外竞争者,提高资本市场效率。弊:国内金融市场不稳定,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难度加大,过快开放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近期,网络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疫情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场将于4月1日迎来全面开放,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需要履行的一项义务。
中国加入WTO的正效应: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增加中国在对外贸易双边及多边谈判中的主动权,减少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我国出口配额的限制,使我国能够充分享受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
[2]反对者则认为,“当国家之间更加趋于相互开放市场,限制性商业惯例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就更小。所以,WTO应该致力于其传统的角色,继续完成旨在减少消除政府所设置货物服务贸易障碍的议程”。
加入WTO,中国可以在130多个成员国中享受到多边的、无条件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这是中国经济全面加入国际分工和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