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账面价值。存货抵消内部交易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合并报表角度。对于合并报表,计税基础是采购方账面价值,但抵消后的合并报表账面价值是销售方采购金额。
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借:营业收入 20000 贷:营业成本 16000 存货 4000 所得税抵销分录: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4000×25%)贷:所得税费用 1000 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会使存货的计税基础发生变化。
处理存货本身来讲就是一种销售,所以肯定是要交税的。
首先,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计税基础,从你的解释来看,你是认为应该按照甲公司的那个5w作为原始计税基础,而答案是按照乙公司买入价格2w作计税基础。正确算法应该是按照乙公司的2w。
合并会计报表与存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内部销售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二是存货跌价准备。
由题设条件,企业集团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条件,所以,应将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50 000 元(200 000伊25%)。
简单的说,由于税法和会计计税是不一致的,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计提的工资、计提的坏账、存货跌价、亏损等等 例:计提的坏账10万,按照会计政策可以计提,并计入利润,但是税法却不允许计入。
还需比较该批存货报告期末的账面价值与其期末的计税基础,看其是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还是应 纳税 暂时性差异及它们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需要编制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调整分录。
1、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2、确定当期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金额或应转销的金额,计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发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然后识别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最后以预期的适用税率(预计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适用税率)乘以各项暂时性差异计算出使用权资产的递延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