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1、未发生变卖或报废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将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对于报废清理的固定资产,哪一年报废清理,哪一年将该年所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报表项目换成“营业外收入”(卖赚了)或者“营业外成本”(卖亏了)。CASE 假设在内部交易中,成本100的存货卖了120,买方以固定资产入账。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的时候: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账务处理是,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价。
4、固定资产清理分录不可以合并。合并不能清晰显示业务过程。一般情况下,清理时首先将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转入清理科目,然后将清理发生的费用、收入转入清理科目,最后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5、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内部固定资产清理一个小疑问? 这个要分情况。
固定资产的折旧先计入制造费用,期末结转至生产成本,产品入库时,再将生产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商品出售时才结转营业成本。
和内部交易有关系的只有一种可能--涉及集团内部企业和企业间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参与长期股权投资。但这样也涉及不会调整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就是说固定资产在使用中,会损耗,价值会专业。但计入什么费用,关键看固定资产的用途。固定资产折旧,如果是生产使用,价值就转移到产品成本当中,计入生产成本。如果是销售部门使用,就是销售费用。
因为日常的维修活动支出,不能记入固定资产。
在抵销固定资产本期累计折旧对应的管理费用等科目。由于年初未分配利润仅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所以,如果不是合并报表的情况下,只需将本期新发生的累计折旧金额抵销(增加利润)金额*持有表决权股份比例即可。
预付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本期尚未受益或本期虽已受益,但受益期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的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价。将本期多提折旧抵销,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管理费用。
假设在内部交易中,成本100的存货卖了120,买方以固定资产入账。4年折旧。第三年底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取得净收益10。 我们先假设固定资产没有清理,做出三年的分录。
合并报表内部交易中固定资产折旧的抵消处理如下:首先,将与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其次,将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和累计折旧予以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制造费用 5假若一直用到该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年限,或是最后一年里出售只需重复上面分录即可。
1、其抵销处理程序如下:(1)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相关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以及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9000-7500)予以抵销。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合并的时候:①将与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销,账务处理是,借:营业外收入,贷:固定资产—原价。
3、贷:固定资产—原价。将本期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管理费用。
1、内部交易折旧加回来的原因如下:内部交易折旧抵销固定资产销售形成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折旧抵销固定资产期初累计折旧对应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内部交易折旧抵销固定资产本期累计折旧对应的管理费用等科目。
2、首先抵销固定资产销售形成的年初未分配利润 然后抵销固定资产期初累计折旧对应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在抵销固定资产本期累计折旧对应的管理费用等科目。
3、需要摊销。这就是固定资产为什么要计提折旧的原因。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他的成本摊销的期限不应该仅仅是一年,而是他的使用期限。因此需要合理估计每个期限要摊销的成本,这就是每年的折旧额和摊销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