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等三部分。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2、三大主力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分别是红红红4方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时人数:6万,冲破三道封锁线后,剩余6万;血战湘江后,红军损失过半,仅剩7万。
4、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分别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首先,红一方面军,是由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是分别是红红红4方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时人数:6万,长征结束时约7000人。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人数:8-9万。结束时约2万。红6军团长征时人数约9700人。
1、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游击性运动战实行战略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
2、第五次: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50 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仓促应战。由于王明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3、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