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意思是:企业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当它们之间发生存货销售业务时,销售公司的账上确认销售利润或损失。
1、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者存货的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x当期出售比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投资时资产的公允和账面不一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2、投资时被投资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等时的调整方法如下:调整后利润=账面净利润-(投资日存货公允价值-存货账面价值)*当期出售比例。
3、当投资日被投资单位个别财务报表的某些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时,应将其调整为公允价值,再确定对净损益的影响。
因为内部交易会产生利润,在个别报表中,计入到利润里了,在做合并报表时,只有一个会计主体,自然要将以前形成的利润抵消。
将期末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予以抵消,对于期末内部购买形成的存货(包括上期结转形成的本期存货),应按照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数额,借记营业成本贷记存货。
如果第一年未全部对外销售,第二年全部销售了,那么第二年的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贷:营业成本。如果第二年未全部对外销售,那么分录为:借:未分配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这笔分录不是为了调整合并报表本期的期初数,本期的期初数照抄上年合并报表年末数就是了。
借:未分配利润——期初 300 贷:营业成本 300 借:营业成本 300 贷: 存货 300 接上例,如果2×14 年末仍50%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年末存货。
因为合并报表并不是真实的账务调整,而是对报表的调整。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的时候,要考虑内部交易,以及投资时点的资产评估带来的差异。投资企业要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拥有的权益比例和被投资企业净资产的变化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账面价值。
2、在权益法下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时使用的是被投资方的公允价值,这是导致在计算投资收益时,被投资方净利润需要被调整的根本原因。在计算投资收益时,以下关系必须明确。
3、因为第一年是根据第一年的每家的个别报表合并编制的。第二年还是根据每家的个别报表编制,因此需要把年初未实现的利润再调整回存货中。是不存在调减2次的。坏账准备也是同意道理。
4、不管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只要有内部未实现交易损益,都要对被投资方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
5、高价出售给了甲公司,因此乙公司实际上的利润中存在有虚增部分,而乙公司又不并入甲公司,所以甲公司只能在“长期股权投资”里反映),但是甲公司在个别报表中调减了长期股权投资,因此在合并报表中要改调成存货。
1、因为投资方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的时候可能夸大了自己的利润部分,被投资方因为评估增值或者减值的部分,以及内部交易对方已经考虑了,但我们没考虑,所以要做调整。而合并报表则全部抵消对冲了。
2、合并报表下未实现内部交易对净利润和长投账面价值影响 分两条线来做 一。
3、全卖了就算实现了,比如看这个分录,收入减少1500,成本也减少1500,合起来影响是0。对比次分录 借 营业收入 贷 营业成本 存货 这个分录损益类科目没有完全抵消,所以有内部未实现。
因为第一年是根据第一年的每家的个别报表合并编制的。第二年还是根据每家的个别报表编制,因此需要把年初未实现的利润再调整回存货中。是不存在调减2次的。坏账准备也是同意道理。
这可能是因为销售额下降、成本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或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的。其次,企业可能在某个特定时期进行了大额的利润分配,超过了当期的净利润,导致未分配利润为负数。
未分配利润随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吗?这个不是绝对的。因为销售收入增加,但是销售费用也跟着增加,那么未分配利润就不一定增加。如果销售费用及成本不变税费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加,那么未分配利润也会随着增加。
由于以前会计期间按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原价计提折旧,因此,必须将多提折旧予以抵销;相应地由于以前会计期间累计折旧的抵销而影响期初未分配利润,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