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月工资一般是按天算。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员工实际工作的天数来计算其工资,并且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员工的工资。员工的工资等于其月工资÷当月的工作日×实际的出勤天数。
1、法律主观:辞职工资按照正常工作日与合同约定的结算即可。《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根据劳动法员工离职工资的结算如下:辞退:(1)需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4、法律主观:在依法 办理离职手续 后,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一次性结清的。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减或者拖欠,当事人可以在办理离职手续时要求结清。否则当事人可以去劳动局申诉或者举报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5、法律主观:员工辞职后工资应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时候结算清楚。用人单位要一次性支付员工的工资,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
法律分析:离职当月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75天×实际出勤天数(+补助-社保-公积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法律分析:劳动者辞职最后1个月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75×出勤天数。用员工的底薪除以275,乘以员工正常出勤的天数。如果这员工正常出勤的里面,超过8小时的话,加班时员工小时的5倍计算。
法律主观:劳动者个人原因辞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出勤的天数以及加班时间的多少来进行一定计算的,其月实际工资=月工资÷275×实际出勤天数。
法律分析:员工离职工资根据本月工资、本月应出勤天数和本月实际出勤的天数进行计算。比如一个月工资是3000的,本月应出勤天数是20天,而劳动者出勤的天数是10天,工资就是3000除以20乘以10等于1500。
离职当月工资计算方法如下:按照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如果有加班的,则按照实际加班时间将加班工资也计算在当月工资之中。劳动者离职的,单位要在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当天与劳动者结清工资。
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75×出勤天数。用你的底薪除以275,乘以你正常出勤的天数。如果这你正常出勤的里面,超过8小时的话,加班时你小时的5倍计算。
1、法律分析: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的,不是出勤,但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报酬。 在公司工作每个月都会计算出实际出勤天数,这个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上班的具体时间,是要和工资以及各方面考勤相关的。
2、离职当月按照出勤天数来计算工资是合理的做法。当员工离职时,如果在离职当月没有全月出勤,按照出勤天数来计算工资可以反映出员工在该月内实际工作的时间,以公平合理的方式结算员工的工资。我国规定了离职结算工资的标准。
3、不合理,26号之前(包括26号)之前的周末,节假日也是带工资的。如果辞职后按出勤天数算工资肯定不合法。找公司协商吧。
4、法律分析:合理。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薪酬,是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
5、法律分析:不合理,可以根据当月应出勤天数除以当月自然日再乘以实际出勤天数发放工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法律分析:劳动者辞职最后1个月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来计算。计算公式为:月工资÷275×出勤天数。用员工的底薪除以275,乘以员工正常出勤的天数。如果这员工正常出勤的里面,超过8小时的话,加班时员工小时的5倍计算。
法律分析:离职当月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275天×实际出勤天数(+补助-社保-公积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法律分析:按照上班天数与本月工作天数计算。在员工依法办理离职还交接手续后,用人单位必须为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即离职证明),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押金和经济补偿是必须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