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曹
荷兰出口DUV光刻机无需申请,可直接给国内供货!
从傲慢说就算给全套图纸都造不出光刻机,到如今再度表态,从荷兰购买DUV光刻机无需申请,这一刻来的太过神奇,而关于荷兰的态度,不少网友持谨慎态度,这里面会有什么猫腻吗?
之前我们聊过,国内半导体行业其实入局不算晚,而且在光刻机上甚至还领先过荷兰AMSL,只是后来发展方向变了所以在半导体领域也就投入少了。 当华为被芯片断供之后我们也意识到"造不如买"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在芯片整个生产过程中,设计上、封测上我们都掌握了核心 科技 ,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奈何就是在制造上不给力,这里就牵扯到了光刻机,而在高端领域,一直被荷兰AMSL所垄断着。
根据阿斯麦(ASML)发布了最新财报,该司第三季度总共交付了60台光刻机。这些光刻机都去了哪?或许台积电、三星比较清楚。
我们买也买不来,所以就开始造光刻机吧。
在华为芯片断供次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宣布将光刻机等一系列被卡脖子的技术列为任务清单,而就在这个消息发出去不久,就有网友爆料, 荷兰AMSL总裁表示"ASML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合作伙伴,此后将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甚至还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厂家提高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与中国半导体一同发展。
这是第一次表态,不少网友甚至在欢呼看到了国产光刻机的希望。
最近根据IT之家10月15日最新报道的解读,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振奋人心的消息:阿斯麦首席财务官Roger Dassen公开指出,按照该司对美新规的整体理解,如果阿斯麦从荷兰向中国买家供应DUV光刻系统,无需出口许可证。
但是他也指出,如果直接出口的零部件或是设备涉及到美国,那么还是需要申请的。
短期内两次表态,可以其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急切"。
但从光刻机一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慌张",我们慌,荷兰阿斯麦也慌。
华为芯片问题不单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暴露出我们在半导体行业的真实情况,不掌握核心 科技 很容易受限于人,中兴、华为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而且就拿制程来说, 国内是可以做到28nm,但是别人已经是5nm,这中间差的又该用多少年去追赶呢?
而当中科院宣布入局光刻机的时候,其实包括荷兰AMSL在内的很多 科技 巨头都慌了, 就如比尔盖茨所言,限制芯片出口,只会加速中国"去美化"的决心和自给自足的速度。
ASML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说到底也是为了争夺市场,是担心中科院将光刻机研发出来后,对其市场有一定的冲击。
而根据ASML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60台光刻机常规光刻机产品占据了7成以上的营收,说白了,荷兰ASML的营收还是靠中低端光刻机。
有人说,中科院入局光刻机起到了作用,荷兰ASML开始慌了,我们国产光刻机迎来了希望,比如我们可以拿到一台光刻机做研究做分析,这样在科研上也会事半功倍。
我们每年芯片进口是千亿级别,但是只给率却很低,加速自产化才是当务之急, 不管DUV光刻系统是否受限,我们能否采购高端光刻机,国内也应该加速发展自己的半导体行业,一味地采购是不可取。
现在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人才上,我们都迎来了助力,如中科院着手光刻机,南京成立国内第一所芯片大学,国家也出了相关策略扶持半导体企业,总之,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道路漫漫,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在风口上,且需努力,没人想再被卡脖子!
第一,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已经实现5nm的目标。这是荷兰ASML实现的。
而ASML也不是自己一家就能够完成,而是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的。其中,制造光源的设备来自美国公司;镜片,则是来源于德国的蔡司公司等。这也是全球技术的综合作用。
第二,中国进口最先进的光刻机,是7nm。
2018年,中芯国际向荷兰ASML公司定制了一台7nm工艺的EUV光刻机,当时预交了1.2亿美元的定金。请注意,当时这台机器还没有交付,而是下订单。
但国内市场上,其实已经有7nm光刻机。在2018年12月,SK海力士无锡工厂进口了中国首台7nm光刻机。海力士也是ASML的股东之一。
第三,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光刻机,应该是22nm。
根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11月29日,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该光刻机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光刻分辨力达到22纳米。
请注意该报道的标题:“重大突破,国产22纳米光刻机通过验收。”
也就是22nm的光刻机,已经是重大突破。
22nm的光刻机,关键部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中科院光电所此次通过验收的表面等离子体超分辨光刻装备,打破了传统路线格局,形成一条全新的纳米光学光刻技术路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有关报道中的“全新的技术”,也就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关键部件完全国产化情况下,实现的这一次技术突破
中国和世界顶尖光刻机制造还有很大差距。
华为麒麟受制于人,中芯国际不堪大用,澎湃芯片久不见进展,虎愤芯片勉强能用。
实用更是有很远的路要走。
大家放平心态。
最近半导体领域之中传来了两个好消息,首先就是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了北京科益虹源光电技术公司,并且成为了这家企业的第七大股东。北京科益虹源主营业务是光源系统,而光源系统就是制造光刻机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北京科益虹源也是全球第三家193纳米ARF准备分子激光器企业。
第二个好消息是,国产光刻机巨头上海微电子目前已经表示,新一代的光刻机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实现量产,而在光源系统之中,采用了与阿斯麦DUV光刻机一样的光源技术,波长突破了193纳米。这就意味着国产代工企业将在今年或者是明年年底就能够实现7纳米工艺的代工水平,并且是在没有阿斯麦光刻机的情况之下。
可以说光刻机领域之中接连传来这两个好消息,对于我们而言,对于国产芯片未来的发展而言,起到了一定推促的促进作用,毕竟一直以来在光刻机领域之中,荷兰的阿斯麦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尤其是在极紫外光刻机领域之中,更是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而国内在芯片上的短板就是因为缺少极紫外光刻机,所以导致中国企业没有办法生产出7纳米以及5纳米这样先进制程工艺的芯片。2018年,中芯国际曾经从阿斯麦买订购过一台euv光刻机,但是说到瓦森纳协定的影响,阿斯麦至今都没有出货这台EUV光刻机
后面中兴以及华为的限制使得国内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意识被彻底唤醒,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有的国内厂商将希望全部中寄托在了中国光刻机企业身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华为在第一时间就宣布扎根半导体领域,另外,中科院也宣布入局光刻机,并且将光刻机变成科研清单。
好在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传来。关于光刻机的两个好消息传来,意味着中国心再次迎来了春天。而这对于阿斯麦来讲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北大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依旧拿不到阿斯麦的光刻机,那么在三年之后,中国就将会掌握这项技术,并且一旦中国掌握了这项技术,那么其生产的产本成本一定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便宜。
北大教授的这一番话,可以说对于阿斯麦来讲,更是一个重磅炸弹,失去中国市场的阿斯买强会面临地位的威胁,如今日本的尼康以及佳能正在不断崛起,挑战这阿斯麦所在的地位,如果中国真的掌握了光刻机技术,那么阿斯麦想要在进入国内市场基本上没有可能,更不要提凭借中国市场稳固其地位的梦想了。
光刻机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芯片的问题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早在芯片禁令实施之初,张召忠就曾经公开表示,再过三年,美国的芯片将会无人购买,因为到那个时候,中国的芯片将会到处都是。
如今看起来,张召忠果然没有说错,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在芯片领域也一定会迎来一定的突破,中国芯片在未来一定会拥有更好的发展,而对中国企业实行打压的硅谷,在将来也一定会尝到失去中国市场的苦果。
众所周知,光刻机和芯片的厚薄程度和芯片的精良程度息息相关。我国缺乏光刻机技术和设备,因此,我国经常会与国外光刻机制造公司进行合作,从而保证国内生产的芯片可以达到国际标准。然而,我国发展芯片和研发芯片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这也使得国产光刻机缓解了部分科研人员的压力。现如今,十亿资金涌入国产光刻机市场,光刻机之所以会到达如此火爆的程度,是因为光刻机与芯片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想拥有一款自主研发的芯片,就必须开展国产光刻机的建造和发展。
荷兰光刻机并不是中国芯片的救命稻草
众所周知,我国通过与世界光刻机十分发达的国家合作,逐步满足国内手机芯片对光刻机的需求。然而,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采取垄断措施,一方面:为了避免中国拥有光刻机技术之后,中国芯片逐步占领国际市场。另外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想分得一杯羹,这也使得大部分拥有资金和科学技术的国家会减少与崛起国家的合作。对于我国芯片市场来说,荷兰的光刻机并不是中国芯片的救命稻草,它只能缓解国内芯片的压力。
第二个原因:光刻机技术发展刻不容缓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华为芯片数量不够用,华为既要保证推出的新款机型拥有最为合适的手机芯片,华为公司还要保证老款手机的出货量。更何况华为公司的芯片研发速度特别快,可是华为公司却很难自主生产芯片。如果我国想完全掌握芯片生产和研发的全过程,势必要摆脱其他国家的技术垄断,共同开发和利用国内的光刻机。我国芯片明显出现空缺,因此我国必须发展光刻机技术。
第三个原因:国家大力支持该技术的建设与完善
或许每一个人使用的手机品牌不同,但大部分手机和电脑的芯片是决定手机和电脑性能的关键。尽管许多中国人是出于爱国之情才会购买华为手机,如今,华为公司的手机性能非常好,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购买华为手机。国家大力支持信息产业和芯片产业的发展,而光刻机技术决定芯片发展的速度,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国产光刻机。
总的来说,光刻机和芯片存在聚生分死的关系,芯片必须通过光刻机才能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