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2020年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
那什么是“一强三优”呢?
“一强三优”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
按照既定战略目标,2020年的国家电网公司是这样一家现代公司:
电网坚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高建设质量、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形成东、西部两个同步电网,把国家电网建成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现代化电网,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绿色发展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0年,11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129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61亿千伏安(千瓦),分别比2015年增长45%和68%,跨国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增长1.6倍,达到3.7亿千瓦。
资产优良:强化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优化资产结构,完善资产布局,治理低效资产,大幅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和企业盈利能力。拓展产业、金融、国际业务资产规模,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布局。
服务优质:提升服务理念,健全服务体系,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公平开放,为广大电力客户和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优质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在电力扶贫、普遍服务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到2020年,城、农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下降2.3小时、8.3小时,供电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投资367亿元,解决3.91万个自然村未通动力电、8.67万个自然村动力电改造问题,建设经营区扶贫光伏发电接网工程,完成公司承担的五县(区)31.9万人定点扶贫任务。
业绩优秀:统筹电网、产业、金融、国际业务协同发展,促进各单位协调发展,公司安全、质量、效率、效益等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同业领先水平,品牌价值、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持续获得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
现代公司:全面推进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完善企业治理,实现“三集五大”持续提升、高效运转,形成“两级法人、三级管理”企业架构,把国家电网公司建成创新引领、管理科学、实力强大的现代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20年底,根据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规划,我国已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在“十四五”阶段中,我国将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新能源体系建设。
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实施以来电网投资额一直维持较高水平
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计划,自此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拉开了序幕。中国的智能电网被定义为“坚强的智能化电网”(Strong Smart Grid)。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并确立了总体发展目标。国家智能电网规划的出台,不仅拉开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序幕,更引领了我国电网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建设发展。
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电网在智能化投资的比例较低,但是随着智能电网的推进,智能化投资在电网投资中的比例显著提升。按照我国最初的规划,智能化投资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投资额是第一阶段的一倍,占电网投资比例也由6.2%提升到11.7%。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展开,智能化投资将明显增加,二次设备投资占比将由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12%-15%。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
自2008年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来,我国电网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2010年的341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373亿元,年均增速7.2%。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不论是社会形态和电网生态都对给电网企业及电力行业带来全新的挑战。积极转型,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集约化发展模式,正成为电网企业长期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9年,电网投资进一步受到管控,全年电网工程投资完成额仅为4856亿元,同比下滑9.62%,为近四年最低。电网公司推行精准投资,意在压减低效投资。电网严控投资主要压的是基建,包括输电、变电、架空线入地,还有收益低且不能计入输配电价的储能,包括发电侧的抽水蓄能和电网侧的电化学储能。2020年电力设备行业受益 “新基建”,国家电网2020以来已经两次追加年度电网投资至4600亿元,发力特高压及电力物联网。
2020年智能电网引领提升阶段基本完成
根据规划,截至2020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引领提升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基本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四五”着力构建现代新能源体系建设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成为了我国下一阶段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在现代能源体系的框架下,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等智能电网相关推进政策也在《纲要》中有所体现。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4月1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京召开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会上透露,2020年国网公司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引领带动充电设施发展。
4月9日,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预计2020年全年将完成充电桩行业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大约20万个,新增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目前来看,两大电网公司是这波基础建设中的绝对主力。
27亿投资计划,将新增充电桩7.8万个,项目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湖南、青海等24个省(市),涵盖公共、专用、物流、环卫、社区以及港口岸电等多种类型。其中居住区充电桩5.3万个,公共充电桩1.8万个,专用充电桩0.7万个,岸电设施150个。
截至目前,国网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1.16万座、充电桩9.58万个。其中,高速公路快充站2022座、充电桩8270个。
除了国网,南网也将从今年开始大幅度扩建充电基础设施。据国资委网站显示,未来4年,南方电网将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个,为现有数量的10倍以上。
来自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在54.2万台,私人充电桩在72.5万台。根据公安部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以2019年底数据计算,车与公桩比在7.4:1左右,车桩比在3.1:1左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能电网计划(Smart grid plan;Intelligent electrical network plan )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5月21日首次公布的,其内容有:以坚强智能电网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实现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
2009年—2010年是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开展各环节的试点;
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设阶段,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
2016年—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
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
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届时,国家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装机比例达到35%,分布式电源实现‘即插即用’,智能电表普及应用。”国家电网有关人士说。
但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昨日同时明确表示:由于国情、发展阶段及资源分布的不同,中国的智能电网和美国的智能电网在内涵及发展的方向、重点等诸多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
在中电联获悉,2020年中国将建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六横”主网架。
作为重要的送端电网,西北电网“十二五”期间将在已有的750千伏电网结构基础上,加强省区间联系,提高电网交换能力和抵御严重故障能力,保障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实现与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紧密相联。
“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将重点建设糯扎渡、溪洛渡等大型电站外送直流工程。2015年西电东送主网架在2010 年“五直八交”的基础上形成“九直八交”送电通道,各省(区)形成坚强的500千伏骨干网架,实现海南与南方主网500千伏双回路联网,加强与港澳特区联网,保障港澳电力可靠供应。
此外,到2015年,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943%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5%以上。2020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以上,农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0%以上。
中电联有关负责人透露,中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将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到“十二五”末,中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将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
智能电网投资额占比逐步提升
在国家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的投资额也开始逐步提升。根据规划,2009-2010年、2011-2015年以及2016-2020年三大阶段我国电网计划投资额分别是5510亿元、15000亿元和14000亿元,其中智能电网计划投资额为341亿元、1750亿元和1750亿元,投资额占比从6.19%提升至12.5%。
然而,在实际投资中,我国电网总投资远超计划投资额。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2016-2019年,我国电网实际投资额已经突破19000亿元,远超计划投资14000亿元。
因此可以合理预计,我国智能电网投资额也应大于规划额度,以12.50%的比例测算,2019年我国智能电网投资额为559.1亿元。
安全、智能、科技是智能电网重要趋势
如今,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智能电网必将持续深入的向安全性、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此外,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向低碳化、清洁化、高效化提升,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电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