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将来不会失业的。国家电网工作稳定,只要不是出现大问题,一般不会出现失业危机。隐性福利好,养老保险、公积金、企业年金、健康保险等一些,还有一定比例的公费医疗、带薪休假、体检、工会福利等一些。
国家电网公司并不完美,只是相对于私企,有优势也有劣势。大部分的都会被分配在基层工作,基层普遍工作环境比较差,劳动强度不低,而收入水平相较于私企并没有绝对优势。由于竞争压力较小,员工会逐渐放弃主动学习的机会,学习氛围、学习欲望也不强,失去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动力。
国家电网一带一路的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适应和引领全球化、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和平等互利的原则,立足主业,发挥企业优势,积极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功投资运营巴西、菲律宾、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香港)、希腊等7个国家和地区骨干能源网。
国家电网公司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坚持长期战略,实施本土化运营;坚持规范运作,实现长治久安。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合作共赢。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和承建的项目均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
所有项目运营平稳、管理规范,得到当地社会和监管机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国家电网公司多个项目在国际上成为金字名片,为当地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树立了负责任的国际化企业形象。
主要是因为大学生们在入职之后,由于社会上的岗位相对饱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是小的供电所才有人才缺口,所以大学生被录取之后很有可能会分配到这些地区,工资待遇很不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会出现离职的浪潮,宁愿离开国企。
1、岗位不好
其实对于进入国企基本上很多大学生都是非常向往的,因为进入国企就代表着有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去获得一份安稳的生活。但是由于现在国家电网社会上的岗位相对饱和,只有在一些偏远的地区或者是小的供电所才有人才的缺口,因此很多大学生被录取之后很有可能会被分配到这些地方,而一旦被分配到这些地方之后,工资待遇以及自己的工作环境就不会那么的好,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宁愿离开,也不愿意继续待下去的原因。
2、压力大
虽然国家电网是铁饭碗,对于很多向往着能够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但实际上每次在发工资的时候拿到手里面的工资并不是特别的多,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拿到这样的工资以后很有可能连自己都养不活,还需要自己的父母补贴自己才能生活,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由于自己本身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需要赡养,所以压力非常大,如果继续待在这样的岗位上,很有可能没有办法去满足自己家庭的生活。
3、晋升空间小
其实每年国家电网都会有一批年轻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岗位,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分配的岗位是非常不理想的,而且哪怕就算可以调动岗位也非常的不容易,晋升空间完全没有,所以很多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想要去拼搏一下,想要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而不是选择待在这样的岗位之上,于是时间长了之后就会流失自己的兴趣,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综上所述,其实并不是大学生不珍惜这样的机会,而是因为分配的岗位实现理想的,所以很多大学生难以坚持下去。
可以明确的说,有一些方面确实不如以前了,但远远谈不上“不好了”三个字。它依然是很多毕业生向往的工作单位:平台足够大,市场相对稳定,收入中等偏上......对于很多希望人生四平八稳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对于拥有创业激情的,现阶段的国网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平台的原因,国网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或许它不及一些市场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那般“速度与激情”,但它同样具备雄厚的示例足以让你大展拳脚。
近年来,受电力改革、电费降价、企业改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国网职工的感受是工作压力比以前大了很多,这种“不好”可能是一些职工的“工作体验”的“不好”,但绝对不是说国家电网不好,它依然还是那个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人民的大型央企。是哪路神仙告诉你国家电网不好了呢?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么多人考国网?
在多年以前,很多人认为电力系统的招聘是不透明的;这个事实也的确存在过。不过现在已经比较公开透明了,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这个机会,因此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位答主说是因为“围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当大多数人还不了解这个企业的时候,大多都充满着好奇与幻想,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近他。但我相信,考国网并不是单纯的出于这个因素,还综合了很多与求职有关的条件在内,包括单位性质、工作地点、工作模式等,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所考虑的,我们不排除为了考而考的人,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职业需要。其实相比公务员、事业单位而言,考国网的人已经不算太多;不过当你参与这件事的时候,你会发现与你一起参与竞争的人还不少;可能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考国网的人很多
先说降电价,国网这文写在第二监管周期成本与价格核算之前,可以说是不得不发,再不发就是给自己挖坑。第一波降电价攻势已经把发电侧给打趴了,广东按周试结算基本就是大冬天把发电侧的内裤都给扒了下来,日前均价和实时均价惨不忍睹,逼得发电侧次年长协跳水,这时候降电价的压力再向发电侧传导,已经不是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没有作用。
什么意思呢,简单点说:小学生写不出800字作文,把皮鞭抽换成狼牙棒打,还是有几率写完800字的,但是小学生做不出微积分,换成炮轰都没用了,违背客观规律只会导致彻底咸鱼。真逼到了那个份上,你说我学习效率不高,我就量子波动读书;你说我经营不善,我就告诉你扇贝大面积死亡。总结一下就是:好结果是不可能有了,只能有个好态度。
但是第二轮降价还是要落实的,第二轮发电企业都送进ICU了,没有对象了,当然只能靠输配电顶了呀,这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是肥猪只剩最后一头的问题。
要降,怎么降?国网家大业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往人工成本入手还不至于,毕竟工人们非常辛苦,因此只能先在“铺摊子”上刹车。国网怎么铺摊子了呢?文中也点了点,说白了就是部分单位投资不以利润为导向,搞些“锦上添花”项目提高设备冗余度,形成了无效或低效资产,然后在第一监管周期被踢出了输配电价合理成本之外,导致亏损发生。电网可靠是好的,但是可靠性这种东西专业性极强,容易形成了实施和监管的盲区,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就成为了社会上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两毛钱两分货,三块钱三分货”。所以此处先叫停各种铺摊子式的投资,从现在开始,不再给未来的自己挖坑,只要现在刹车,以国网的水平,还能再维持一段好日子。
到此,文章的逻辑大家应该清楚了。至于影响,只能用“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来形容。毕竟这对于国网而言只能算是经营策略调整,但是对应的什么设计、施工、设备供应怕是史前灾难级别,接下来血崩是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