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低点发生在1991年5月23日,是107.35点。
拓展资料:
中国股市基于1990年12月19日,从100点开始;上证综指1992年5月26日飙升至1429点,这是大牛市在中国股市的第一个“高峰”。一年半后,上证指数大涨1329%。之后股市迅速回落,陷入恐慌。1992年11月16日,经过5个月的暴跌,上证综指几乎恢复到原来的形态,跌回400点以下。
上证综指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第二轮“涨跌”。这一次,涨势更加猛烈,从400点附近到1993年2月15日收盘的1536.82点(上证综指首次突破1500点)。仅在三个月内,股市涨幅就上涨了284%,上证综指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以上盘整4天后,掉头继续下跌。这一次,基本上下跌没有遇到什么力量,但是持续了17个月,下跌的时间比上一轮要长。上证综指1994年7月29日跌至本轮行情最低点,收于333.92点。
由于三大救市政策,1994年8月1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情,这一轮大牛市更加猛烈,更是昙花一现。短短一个多月,上证综指飙升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占215%。然后一个更长的熊市开始了。
直到1996年1月19日,上证综指跌至512 .80点的最低点。这轮下跌总共花了16个月。
这一波大牛市在1996年初定期年报的披露中悄然开始。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以上开始,1997年5月12日达到1510点。上证指数不到半年上涨近300%,大盘暴涨1000点。股市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1999年,‘519’市场井喷。短短一个半月,股指上涨近七成。1999年6月30日,上证综指上涨至1756点。第一次把历史的“盒子顶”(1500分)顶破,让投资者难以接受。然后股市大幅回落。2000年1月4日,上证综合指数达到1361点。
在欧美股市大幅上涨的刺激下,中国股市终于奋力拼搏,终于冲到了当前市场的“最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到了2245点的历史高点。此后,它正式宣告了中国这轮大牛市的真正结束。
上证指数的历史最低点是1990年12月19日所形成的95.79,历史最高点是2007年10月16日所形成的6124.04点,所以历史上的上证指数也是经历了诸多变化,而现在的上证指数也是在这个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前持续波动。
拓展资料
2014年12月5日,两市成交量再度放量,开盘一小时,两市成交超5000亿,半日成交高达逾7000亿。截至收盘,沪市成交达6300亿,深市成交高达4300亿。成交总额创纪录超万亿。
2015年5月19日,A股市场结束“二八分化”格局,迎来大小盘普涨行情,两市超过200只个股涨停。沪指小幅高开后持续上扬,受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发力,一路拉升重回4400点。截至收盘,沪指报4417.55点,涨3.13%,成交6938亿元;深成指报15127.38点,大涨424.74点,涨幅3.10%,成交7302亿元;创业板指报3322.77点,涨1.35%。
2015年5月22日,两市大幅高开后强势上扬,沪指站上4600点。午后,两市继续上行,沪指最高触及4658.27点,创87个月新高,创业板表现疲软。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两市大幅放量,成交额均近2万亿。截至收盘,沪指涨2.83%,报4657.60点,成交10072亿元;深成指涨1.09%,报16045.8点,成交9877亿元。至此,沪指本周涨8.1%,深成指本周涨9.19
2015年6月30日,沪指暴跌近4%逼近3900,逾800股跌停。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
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由于上市股票种类繁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从上市股票中选择若干种富有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并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四点:
(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4)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沪综指全天震荡上扬,于13:41分成功突破历史前高点2245.42点,盘中最高至2250.321点,创造了自1990年12月19日编制沪指以来的近16年历史新高。最终,沪指数收于2249.110,涨幅1。15%。
股市突破五年纪录的压力,让市场“火”。一些分析师曾兴奋地预言,宝钢(Baosteel)、中石化(Sinopec)、工行(ICBC)和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这些昔日的“稳定器”,将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核电”,“翱翔的红海将给每个市场参与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兴奋”。
也有评论说,2006年12月14日,这个将载入中国股市历史的特殊日子,标志着中国股市最大的制度变革之一取得了最终成功。曾经被普通股东铭记的“5·19”牛市也可以被遗忘,“12·14”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幸运数字。
扩展资料:
到2001年,该指数从2245点暴跌至998点,然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又回到了起点,经历了一个可怕而又令人着迷的周期。
今天,中国的证券市场远不同于混乱失去五年前,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多年沉疴,优质蓝筹股回归A股,股票指数期货,基金发行打破纪录,和外部宏观经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全球影响力,这些条件是2249点的历史高点相对坚实的基础。
招商证券在其刚刚发布的2007年投资策略报告中预测,中国经济和股市将从2007年开始进入“黄金十年”。报告认为,一个大国的经济繁荣必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为国内经济增长带来额外的推动力。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以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这一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起开始实时发布,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
股市指数可以说是,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
通过指数,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各个股票市场的涨跌情况。
股票指数的编排原理相对来说还是有点难理解,学姐在这儿就说这么多吧,点击下方链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数:新手小白必备的股市基础知识大全
一、国内常见的指数有哪些?
根据股票指数的编制方法和性质来进行分类,股票指数可以分为这五种:规模指数、行业指数、主题指数、风格指数和策略指数。
这五个里,规模指数是大家最常见到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沪深300”指数,它反映的整个沪深市场中代表性好、流动性好、交易活跃的300家大型企业股票的整体状况。
再次,“上证50 ”指数也是规模指数的一种,能够传达出上海证券市场代表性好、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的整体情况。
行业指数它其实是某一行业整体状况的一个代表。好比“沪深300医药”就是一个行业指数,代表沪深300中的医药行业股票,同时也是在反映了这个行业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主题指数反映了某一主题的整体情况,类似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相关指数“科技龙头”、“新能源车”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数分类,可以通过下载下方的几个炒股神器来获取详细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二、股票指数有什么用?
前文告诉我们,指数一般选择了市场中的一些股票,而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义,所以,如果我们就可以通过指数比较迅速的获得市场整体涨跌状况的信息,从而对市场的整体热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甚至能够了解到未来的走势。具体则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获取专业报告,学习分析的思路:最新行业研报免费分享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上证指数6124点是2007年10月。
6124点原因:人民币升值,股改,资金推动。现在6124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未来中国经zhi济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转型的阵痛不可避免,而且随着股市的扩容,势必一些绩差股将被边缘化,甚至会退市,而不会像6124时期是买什么都会涨,不会炒股也赚钱。
扩展资料: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最高摸至6124.04点。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最低探至1664.93点。
中国股市有两大市场——上海和深圳,也就是两个综合指数。上证指数的最高点是6124点,于2007年10月16日到达;深证成指最高点位19600点,于2007年10月10日产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沪深300股指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