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各省gdp(2017全国各省市人口)

2022-10-17 1:20:30 基金 yurongpawn

中国2017年gdp是多少

2017年中国GDP:827122亿元,人均GDP:62506元

回顾2017年经济成绩单,在‘稳’的主基调下,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发展更有韧性。同时,对照年初设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发现,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多方面目标任务都将能顺利完成。

拓展资料:

经济增长有望好于预期目标。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三季度经济增长6.8%,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就业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今年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之内。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5%,比GDP增速高0.6个百分点。

进口、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增长11.6%,进口增长20.9%。11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3亿美元,连续10个月出现回升。

资料参考:*** 2017中国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7年我国GDP为多少?

2017年GDP为82.71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6.9%。

1月18日国新办就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7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增长6.9%,三季度增长6.8%,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

一、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业稳定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5%,集体企业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52%。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9%,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9%,连续8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连续7个月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

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2887亿元,增长10.1%;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7.0%和8.6%,分别加快2.8和4.2个百分点;高耗能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298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 519093亿元,增长6.2%。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与1-11月同比持平,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月环比增长0.53%。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0.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15.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五、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644亿元,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增长8.2%。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0.7%。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六、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进出口总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5342亿元,增长7.4%;进口11722亿元,增长0.9%。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由降转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4%,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8%,鲜菜价格下降8.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环比上涨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12月份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8%。

八、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比上年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 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农民工总量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 1.7%。其中,本地农民工11467万人,增长2.0%;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增长1.5%。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485元,比上年增长6.4%。

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消费是经济增长主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下阶段,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全国各省gdp(2017全国各省市人口) 第1张

中国各省gdp占比

山川网:“全面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这句话,我想每个关注(区域)经济领域的朋友都不会陌生。也常有朋友和我讨论,眼下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正在加速把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那么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大量转移走之后,东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答案并不难猜,因为早已被写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之中。“全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数字经济,正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下一轮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产业。

所谓数字经济,事实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

截至2018年末,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有七家公司均为数字经济驱动型,其中中国的两家公司也位列其中:苹果、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腾讯。

那么在堪称是未来时代产业皇冠的数字经济领域中,中国各地区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GDP比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6.8%),占GDP比重更是达到了接近三分之一体量的32.9%。

而事实上如果我们再统计数字经济对整体国民经济的综合带动作用,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对于GDP的贡献已经达到55%,接近甚至超越某些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提速,大致启动时间正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还处于万亿级水平,占比当年的GDP比重也仅有一成左右(10.3%)。

而时间到了2017年时,中国的总体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27万亿,占比当年GDP比重已经超过三成(32.9%)。从2002年到2017年的15年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增长超过20倍,远超同期其他行业增长及GDP增长情况。

数字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系统,其主要组成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和互联网行业。

其实最为大家关注的互联网行业,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营收达1.4万亿元,同比增速超40%;总市值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73.4%。

各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增速数据

数字经济总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湖北、福建、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天津、安徽、辽宁。

不过即使在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中,内部分化情况也十分明显:广东、江苏是全国唯二数字经济总量超过3万亿的省份,也就是说在广东、江苏两省,2017年各自的数字经济贡献了相当于一座上海的年度地区产值(3.06万亿)。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方面,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北、重庆、辽宁、四川、安徽、广西、河北。

对比发现,数字经济占GDP比重40%以上的地区仅有三个:北京、上海、广东,这也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系统,一线城市在该领域的强势。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在30%~40%的地区也有七个,其中有五省市为东部地区,其余两省市湖北、重庆,也均处在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而武汉和重庆,同样也是近些年发展颇为强劲的新一线城市,这与两地主打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关系密切。

体量之外,各省市的数字经济增速差异同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2017年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贵州、江西、广西、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安徽、宁夏、江苏、福建、河北、河南、广东、云南。

以上数字经济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是值得大家在接下来重点关注的部分。

各省信息通讯产业数字经济融合规模及占比数据

当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早已摆脱初期的行业壁垒,与传统、实体行业实现了加速、深度融合。

在数字经济总规模中,2017年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为6.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8.4%,占GDP比重为7.4%;数字融合部分规模为2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融合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05年的49%提升至2017年的77.4%,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7年的25.4%,融合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高达79.2%。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度越高,越能够有效实现新旧经济的升级,在换挡中保持经济增速,在转型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信息通信产业部分,2017年规模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山东、上海、四川、福建、河南、湖北、重庆、安徽、天津、辽宁和陕西。

数字经济融合部分,2017年规模排名前十五位的省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北京、福建、河南、河北、四川、湖南、辽宁、天津和安徽。

综合来看,数字经济领域各省市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主要受到既有经济基础与政策力度两个方面影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数字经济强省,其本身也是经济体量大省。

而数字经济发展增速比较突出的贵州和江西两省,则是由于在制造业拉动经济大发展时代的落后背景,同时成为当地无负担全力“押注”数字经济换道超车的利好。两地政府都曾出台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文件,引领和推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重点大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在全新的城市群和经济带时代,各大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

长江经济带地区,按照地理区位,可分为上游地区(四川、重庆、 贵州、云南)、中游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下游地区(上 海、江苏、浙江)等三个区域。

测算结果表明,总量方面,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2.2万亿元,三个区域总量规模从高到低分别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数字经济总量分别为65718亿元、32381亿元和23817亿元。

占比方面,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32.6%,三个区域数字经济占本区域GDP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39.2%、上游地区27.5%、中游地区27.1%。

增速方面,2017年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同比增长21.6%, 三个区域数字经济同比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上游地区24.6%、中游地区22.2%和下游地区20.2%。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达 到30305亿元,占该地区GDP比重为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7.4%,显著高于本地区GDP增速。

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14393亿元,占本地区GDP比重26.0%,低于全国6.9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2.7%,低于全国数字经济20.3%的增速。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6648亿元,占GDP比重为40.8%,是我国数字经济最为发达的重点区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同比增速高达21.7%,高于全国平均增 速1.4个百分点。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017年数字经济总量为10762亿元,占本地区GDP比重为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区域,但该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增速较快,2017年同比增长21.6%,成为除珠 三角地区以外增长最快的区域。

而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地区,对于地区居民最大的利好,还是之于就业。初步测算表明,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71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已达到22.1%,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通信产业部分就业人数2017年达到1175万人,同比增长11.0%,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就业人数达到1.6亿人,同比增长13.1%,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创造新型就业岗位的重要渠道。

在全国各地纷纷把做大人口规模,吸引人才落户作为下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时,谁能够在数字经济领域拔得头筹,谁就能够在人才争夺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占据优势。

而就在前不久,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13个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force_purephv":"0","gnid":"9b1a289a1a7ba30db","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540","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84","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608","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751","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84","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666","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690","title":"","url":"","width":"900"},{"desc":"","height":"664","title":"","url":"","width":"799"},{"desc":"","height":"760","title":"","url":"","width":"900"},{"desc":"","height":"84","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584","title":"","url":"","width":"1057"},{"desc":"","height":"557","title":"","url":"","width":"853"},{"desc":"","height":"545","title":"","url":"","width":"858"},{"desc":"","height":"84","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550","title":"","url":"","width":"1080"},{"desc":"","height":"525","title":"","url":"","width":"849"}]}],"original":0,"pat":"art_src_6,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40188905253,"pure":"","rawurl":"","redirect":0,"rptid":"33048856dc64f751","src":"娱乐真精彩","tag":[],"title":"中国数字经济版图:各省数字经济总量排名及占GDP比重

中国各省gdp : 全国GDP十强省份已经尘埃落定:广东(9.73万亿)、江苏(9.26万亿)、山东(7.65万亿)、浙江(5.62万亿)、河南(4.8万亿)、四川(4.07万亿)、湖北...

中国各省人口数量和GDP中国各省人口数量和国民生产总值 :[图文] 中国 各省人口数量和国民生产总值 全部 好评回答 2005-09-29 12:16:45 全部 w***

我国哪个省的GDP最多?(直辖市除外) : 广东总量最大,人均当然是香港

预计中部2020各省gdp多少?: 2011年中国各省GDP排名排名省份GDP(亿元)增速01、广东4563612.8、江苏4008810.4、山东3816510.9、浙江270058.9、河南2116511.5、河北2013712.6...

河南GDP占全国第几? : 08年河南省GDP在全国排第5位 各 省 GDP 增幅 1 广东 35696.46 10.1% 2 山东 31072.06 12.1% 3 江苏 30312.61 12.5% 4 浙江 21486.92 10.1% 5 河南 18407.78 12.1% 6 河北 16188.61 10.1% 7 上海 13698.15 9.7% 8 辽宁 13461.57 13.1% 9 四川 12506.25 9.5% 10 湖北 11330.

中国目前有几个省份GDP过万亿? - : 上一年,我国GDP总量超万亿的省(区市)达到9个,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上海、辽宁、四川.其中,辽宁、四川两省为2007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 如今,随着北京和福建的加入,令年度GDP总量破万亿的省(区市)达到11个,在全国31个省(区市)数量中,占比已经超过1/3. 此外,湖北、湖南2007年的GDP分别为9150.01亿元、9145.00亿元,考虑物价上升因素,这些省份的GDP可能将在2008年突破万亿元.待湖北、湖南两省数据公布后,我国万亿GDP省市可能将达到13个.

中国各省的gdp是多少 - :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中国各省的GDP总量是多少?人均的多少?: 2007中国各省GDP排名 1 广东 29863 32142 2 山东 25326 27148 3 江苏 24738 32985 4 浙江 17633 35730 5 河南 14234 15056 6 河北 13387 19363 7 上海 11658 65473 8 辽宁 10418 24645 9 四川 9657 11708 10 北京 8879 57431 11 湖北 ...

我国城市GDP占全国GDP比重? - : 2016年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GDP排名前十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重庆、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 上海:城市生产总值(GDP)6225.39亿,GDP增速6.7%,GDP增速排名80位,船大难转舵,经济发达到一定成度,想要有...

2017年中国各省gdp排名?

国家最新统计人均GDP是:7575美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14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人民币。当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万人。按照“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缉哗光狙叱缴癸斜含铆兑6.1428元人民币”的标准换算可知,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上升至7575美元。

中国2017年的GDP是多少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占全球15%。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第二产业高11.1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2017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实力实现跃升。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1万人,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以下,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符合年度预期目标。

——全面开放实现新跨越。货物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4.2%,进出口规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全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7.8%。

参考资料来源:***-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万亿占全球15%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