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等于付出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8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000
固定资产清理 600
资产处置损益 200
发行费用冲减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调整 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需要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应将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享有对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30000*30%=90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2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这个题长投初始投资成本 如果答案给的是9000 那就是错的 初始投资成本是8800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9000
一般认为没有重大影响,分为二种情况:
一种情况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以投资支付现金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后续计量按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第二种是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又根据企业的目的分为:指定是公允价值计量且其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均按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时前者的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
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以现金方式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成本。
2、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或以应收款项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成本。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方法确定受让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⑴收到补价,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成本;
⑵支付补价,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成本。
3、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包括股权投资与股权投资的交换),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成本。如涉及补价的,应按以下方法确认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⑴收到补价,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或减去)应确认的收益(或损失)和应支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初始成本。
⑵支付补价,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初始成本。
企业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如果按税法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缴纳有关税费的,则应缴纳的相关税费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4、取得股权后,由于增加被投资单位股份,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则按追溯调整后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取得时的初始成本计量,但如发生以下情况,投资的初始成本则应作调整,并以调整后的成本作为再确认的投资成本。
(1)、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将初始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即股权投资差额,调整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经调整后的成本为新的投资成本。
(2)、收到被投资单位派发的属于投资前累积盈余的分配额冲减投资成本的,应将扣除收到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后的余额作为新的投资成本。
(3)、取得股权投资后,由于减少被投资单位股份,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则按终止采用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成本。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计量就是用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教材上说的后续计量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因为权益法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所以你会感觉用了两种方法。给你举个例子,这样讲给你你就会很清楚了: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成本,后续计量用权益法的,需要对被投资企业的初始入账价值进行调整。
比如A企业以200万购入B企业30%的股权,购买日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
那么这里的初始计量就是公允价值200万。
而这里的后续计量使用权益法,所以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进行调整:
1.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不作调整。
2.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那么,很显然,这里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作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损益调整
1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
这样经过权益法调整以后,他的入账价值就是300了(200的初始入账成本+100权益法调整)。
前者是初始入账成本确认方法,后面的是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的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你好,
你的掌握与理解是正确的,但是这里得强调一下,是与投资事项与行为直接相关的税费的,不包括为投资在发行证券过程中发生的税费的。
解析:
长期股权投资是初始投资成本,是以实际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与直接相关税费作为其初始入账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并用投资对价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来与所享有被投资单位在投资时点上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
分两种情况处理:即如果投资额与税费之和大于所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则其差额部分被视为“商誉”,内含在投资额中,不作初始入账调整。反之,如小于,则是视为被投资单位给予的一定让步,应作为“营业外收入”来调整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金额!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