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天,一阵妖风吹走了美国的遮羞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一天奥巴马正在发表演讲,以返回美国制造业。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走了身后龙门吊上的星条旗,露出了“振华”两个大字。
当时的画面通过直播传遍全球,让美国出了洋相。哥哥会向你透露另一个秘密。特朗普从来不在港口发表这样的演讲,因为美国人控制不了风往哪里吹,也想不出自己的龙门吊场景。
印度发生了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当时印度想造航母,但是龙门吊自己造不出来,只好买。但当时印度不愿意购买中国制造的龙门起重机。
印度转向英国购买二手商品。我花高价买了一台1000吨的二手龙门吊。回去看看。实际上是中国振华重工生产的。
印度继续领先,从日本购买了一台250吨的龙门起重机。这一次,它终于摆脱了中国制造的龙门吊,但是日本制造的龙门吊很快就倒塌了,砸到了印度护卫舰。
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离开中国制造的港口机械。振华占据全球港口机械市场80%的份额,美国市场90%的份额。
我还想告诉大家,如果没有振华重工制造的港口机械,全球化就会回到30年前。这是为什么呢?注意芯片哥,我们慢慢走下去。
你可能不知道,振华重工只用了6年时间,就成为了港口机械领域的世界领袖,这就像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振华是怎么做到的?
振华是如何在短短六年内领先世界的?
2002年,振华重工这个国企,居然逼着美国关闭了金门大桥。这要从十几年前说起。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航运业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全球对港口装卸机械的需求旺盛。振华重工应市场需求而生。
当时,中国自己的许多港口机械设备仍然依赖进口。振华这个新企业,直接瞄准了国际市场的制高点:美国市场。
冷战刚刚结束。美国占世界经济的四分之一。航运极其发达。对龙门起重机、码头起重机和其他港口机械的需求也最大。当时全球港口机市场的95%被德国克虏伯、日本三菱、韩国三星三大巨头所覆盖。
一家初创的中国公司几乎不可能踏足美国市场。但在1994年,美国人经过详细调查,确认振华重工能够满足美国对港口机械的要求。振华终于首次中标,为美国迈阿密港制造四台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这种重要的港口机械简称为岸桥。
这是来之不易的第一笔订单,也是振华重工的第一场攻坚战。全体员工全力以赴,确保产品质量和准时交货。当时振华重工委托一家荷兰公司运输整机。
当时这家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运输整机的公司,所以要价过高。即使价格很高,如果产品没有按时送到美国,交货期也没有保证。振华将损失巨额违约金。
振华重工再次拿出勇气,直接自己建造了完整的运输船。当时振华重工购买了一艘旧的荷兰运煤船,自行设计改装。自己做了“振华2”,搭载迈阿密岸桥,成功首航美国。
即使在今天,世界上也没有其他重型装备制造商像振华重工一样拥有自己的远洋航母。
振华重工为美国港口建造的第一座码头桥的优异性能,为振华重工打开了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振华重工开始接到更多订单。1995年,振华重工获得了美国奥兰治港14座码头桥的大订单。
1997年,为了运输长滩港订购的6座岸桥。振华重工改造完成了大型成套运输船“振华4号”。既能降低运输成本,又能保证准时交货。
强大的整机运输能力已经成为振华重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美国人惊讶地发现,只有一家公司能按时交货,那就是中国的振华重工。
1998年,振华重工再接再厉,拿下了美国市场6个港口机械项目中的5个。2000年,振华重工又拿下了美国长滩港12座岸桥的订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岸桥订单。
此时,距离1994年接到美国第一笔订单仅6年,振华重工成为世界第一。这在业内引起轰动,业内权威杂志《世界货运新闻》惊呼:振华重工“横扫”美国。
连美国这个大市场都能赢,何况其他国家的市场。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港口机械的数量和吨位的需求都比不上美国。
面对强手如林。振华在国际市场上多次中标。为什么?自然是质优价廉。这个时候,振华重工才真正让世界其他国家“买更好”的港口设备成为可能。
2002年,振华重工的整艘运输船,载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四座岸桥,前往奥克兰港交货。你需要穿过金门大桥,这是旧金山著名的地标。
经过计算,运输船必须在最低潮的位置行驶到桥下。过桥时,银行桥的最高点离桥下只有30cm。旧金山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为了防止金门大桥因负荷过重而降低桥面,旧金山市暂时关闭大桥,禁止所有车辆通行。
美国媒体出动了三架直升机进行报道。旧金山市民纷纷来到岸边一睹中国鹤的风采,许多老华侨激动得热泪盈眶。
然后,世界悄然大变,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世界航运的重心正逐渐向东亚转移。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全球前10大港口中,有7个在中国,9个都在亚洲。
这个过程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进入21世纪以来,振华重工逐渐发现,国内对港口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久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1600吨龙门起重机,以及数量最多的港口装卸大型设备。
近年来,中国开始布局自动化码头技术。振华的设备开始发挥作用。自动化码头是由传统的集装箱码头发展而来的,其效率相比传统的集装箱码头有了很大的提高。
Chip我先介绍一下集装箱和集装箱码头。
为什么世界离不开振华重工?
你能相信吗?集装箱发明于1956年。没有它,就没有全球化。
1956年,一个普通的卡车司机突发奇想。与其把一车的货物一个一个搬到船上,为什么不把整辆卡车搬到船上呢?
这名卡车司机就是“集装箱运输之父”马尔科姆·麦克林(Malcolmmclean)。他完善了他的想法,发明了容器。
在过去的60年里,集装箱是全球化的最大推动力。我们可以取几组数据进行比较:
首先,1956年,货物的运输成本是每吨5.86美元,而现在只有每吨0.16美元。因为集装箱的出现,货物运输成本节省了97.3%。
然后,现在世界上有超过1700万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平均每年经历12次航行。总的来说,这些集装箱每年航行超过2亿次。每时每刻,成千上万的集装箱在全世界的海洋上航行。
事实上,世界上大约90%的货物是用集装箱运输的。
运输成本的下降大大增加了世界贸易量,世界各地用于贸易的商品种类也丰富了。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进口商品。
世界经济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集装箱的出现加速了大量跨国工厂的催化。由于物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些跨国企业致力于降低商品制造成本,把工厂搬到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让这些国家发展起来。
以此,很多商品的供应链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全球化,出现了很多跨国巨头。
集装箱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是因为它规范了物流运输系统,节省了大量的装卸工作,使货物的存储和装载更加稳定和安全,有效减少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集装箱发明后,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开始建设和发展,出现了轨道龙门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等专用设备,码头的调度越来越复杂。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
随着集装箱码头越来越机械化,集装箱海运的效率可以越来越高,现在世界水运物流的成本可以降到这个水平。集装箱码头是现代航运物流的枢纽。
在全世界集装箱码头如火如荼的时候成立的振华重工,如今在全球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没有振华重工的设备,哪怕是稍微大一点的集装箱码头都无法运营。
我们在中国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大大提高集装箱码头的效率。振华重工的产品正在其中发挥作用。
事实上,这并不是振华重工第一次参与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因为中国不是第一个发展自动化码头的国家。而振华重工也是主要供应商。振华长期以来一直能够供应自动轨道起重机和其他设备。
2017年***纪录片《超级工程2》介绍了洋山港自动化码头。这座自动化码头的软硬件几乎全部由振华重工提供。此外,振华重工还提供自动导向运输车。让洋山港成为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这是一辆无人驾驶的自动车辆。在计算机的监控下,集装箱可以按照路径规划准确运输。振华重工提供的运输车是一辆电动汽车,电池容量大,充满电可运行12小时。
载重61吨。支持自故障诊断、主动避障、四轮转向、自助力监测。振华首创自动换电站技术。运输车可以自动更换电池。整个过程只需要6分钟,电池充满电只需要2小时。
振华的顶级市场已经从美国变成了中国。中国对更大、更高效的集装箱码头仍有很大需求。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只是一个开始。振华不能停止前进。
上海振华重工公司(英文缩写ZPMC ),1992年成立,主要生产大型集装箱机械,也生产散货装卸机械和其他产品如大型钢桥等.由于集装箱运输是国际贸易不可缺少的手段,加之航运供大于求,船东纷纷用加大船舶装载量来降低成本,出现所谓超巴拿马热,船愈来愈大.码头设备必须随之更新换代,在世界机械制造业普遍不景气情况中,这个市场却非常火热,世界20多个著名机械制造商逐鹿其中,竞争激烈.由于天时、地利、人和,ZPMC在这场竞争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依靠自己的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力挫群雄,茁壮成长,现在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排头兵,大长中国人士气。
公司成立时只有十几个人,现在已发展到近4万人,是世界上目前最强大的一支大型起重机制造队伍.最初投资100万美元,15年来通过盈利再投入,资产重组,特别是A、B股上市,现有资金8亿美元,增长了800倍.
如今,他们的产品不仅覆盖了国内主要集装箱港口,也进入了国外著名的各大港口,如加拿大温哥华,美国东西海岸的迈阿密、长滩、奥克兰、塔克玛、西雅图、惠灵顿、威基尼亚、纽约,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亚洲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缅甸,中东的苏丹、阿曼、阿联酋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约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港口。
2011年,在京举行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振华重工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此,该公司已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等。
据了解,此次获奖项目集17年研发之功,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完整设计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创新设计无平衡梁四排全滚轮的全回转支承装置、智能型恒张力大型锚绞车,攻克高强钢的焊接工艺和技术、自重超过50吨超大型负荷4000吨级吊钩的制造工艺技术。振华重工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攻克并掌握了海洋重型工程装备大吨位全回转浮吊设计、制造、安装和测试的关键技术,并自主完成了包括电控、安全保护和主要机电配套等核心部件的全部设计与制造,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跨越式升级。
另据介绍,振华重工迄今已拥有20多项世界领先的重大核心技术,2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6项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申请国内专利223项,其中发明专利103项,实用新型专利113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有效国际专利申请24项,国际授权有效专利10项。 品牌原取材于“Shanghai Zhenhua Port Machinery Company Limited”,取其中的“Zhenhua
Port Machinery Company”的首写字母Z、P、M、C,组合成ZPMC商标。如今,公司虽由上海振华
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但由于ZPMC商标在
全球的广泛影响力,公司商标不发生改变,但字母的含义已发生改变。
ZPMC的Z取英文“zero”的首字母,意为“起点”,由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公司产业结构上的调整,公司正面临“二次创业”,所以一切都是起点;P取英文“particular”的首字母,意为“细节”,公司的发展要注重细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推广精细化管理方式,向管理要效益;M取英文“mission”首字母,意为“使命”,要打造声誉振华、效益振华、品牌振华、科技振华、责任振华,这是所有振华人的使命,振华产品要继续享誉世界、引领未来;C取英文“cooperation”的首字母,意为“合作”,振华的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所有振华员工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国家、中交集团及上海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需要与科研院校的密切协作。 特色之一:肯德基大叔式创业起家,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如同肯德基大叔哈兰·山德士的晚年创业起家经历,59岁的管彤贤,凭着一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力陈产业的大好春光,响应1992年小平同志的号召,振臂一挥,硬是带领十几个人开始自己的创业之旅.经过10多年的风雨兼程,振华在国际大型起重设备上的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如今拥有上万人的振华团队,从20出头充满激情的青年一代到70多经验丰富的耄耋老人,他们上下一心,极具团队凝聚力,力求齐心将振华打造成世界一流起重机行业.
振华重工信奉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的用人之道,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核心理念运用到用人环境中.振华用劳动管理公司承包制代替老板施工队承包制,力求劳资关系的和谐,达到劳资的双赢状态.他创造了将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的传奇,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建立夫妻房等激励政策使农民工自觉地报效振华.除此,其重学历不唯学历,退休不按年龄划线,为科研功臣刻雕像的系列举措为其培养和挽留了大量的生产、设计和管理方面的人才.
特色之二:国家至上,多功能缩管机,快速推进国外市场
2002年,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途径旧金山,恰逢船载着四台钢铁巨人通过金门大桥.起重机顶端距桥下只有30公分,为慎重,旧金山市临时关闭了金门大桥25分钟,造成旧金山市交通堵塞,万人空巷都到两岸一睹肇事者中国起重机的风采.胡锦涛主席的车队也停下来,使他知道这件事.美国电视台也向全美进行报道.
其实,这仅仅是振华集团为国争光的其中一个例子.振华的企业文化蕴含着要求员工富有爱国主义情感和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感,支持人们去克服困难,发扬爱国精神.在振华产品进入德国市场时,德国政界经历了由责难和接受的过程.当装载四台为德国汉堡生产的起重机的整机运输船行驶在易北河上,游人如潮争睹这一壮观场面,有家游乐场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船长来电报告:我今年体会到了做中国人的尊严,一扫150年来中华民族在列强坚船利炮欺侮留下的民族自卑创伤.
特色之三:自主创新是振华成功的杀手锏
正如管总所言:我们处在竞争的旋涡中,对技术创新从来不敢怠慢.促使员工进行创新的机制,是管总最核心的秘密武器.在他的领导下,ZPMC拥有了自己的研发平台.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振华港机每年用5%的产值投入科研,2005年就投入近2亿元;企业每年还拿出1000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最高奖额100万元;企业有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全公司1500名管理人员中有600多名是研发人员,拥有105名硕士和153名高级工程师;企业重视利用外脑,广泛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力夫坦克公司等200多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合作,调动他们帮助分析解决技术难题
1998年,管总组织专业人员在数月内研发出能够让场桥和GPS协调运作的控制软件,使原来需要司机在七八层高的驾驶室里目测操作的场桥,能够在仅1米的空隙中灵活穿梭,误差不到15毫米.
2002年4月,ZPMC研发的双小车岸桥顺利地打入对技术要求苛刻著称的港机之乡——德国汉堡港,并先后赢得了逾3亿美元的收入.
振华的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和新型产品开发的企业战略使他们用十四年的时间,跨越了世界同行三四十年走过的道路.他们用业绩显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奋,令世界重机行业颇有名气的对手在国际竞争招标中只有招架之功.
特色之四:重信誉、守承诺是ZPMC的信条
由于年轻、经验不足,振华港机的产品也出现过不少瑕疵.但公司从不文过饰非.如出口阿曼的场桥行走减速箱设计不当,公司下决心一次将40台减速箱全部换掉,赢得了用户好评.再如,他们曾推荐德国多依茨柴油机,初用尚好,但后来出现不少毛病,虽过了保用期,其仍承担责任,出资将损坏件换新.在产品的配套上,振华鼓励用中国过了关的配套件,而且承担质量责任.由于ZPMC说话算数,用户信得过,在美国市场已出现完全用中国机电配套件的集装箱岸桥.在交货期方面,由于这种大型机械涉及方方面面,工序多,特别是海上整机运输,难度很大.振华自己有6艘6万吨级整机运输船,能保证准时交货.加拿大温哥华港和美国奥克兰港为了能准时得到产品,认准了ZPMC,先后5次授予振华新的合同.
特色之五:捕捉机遇,发展优势,独具慧眼的战略眼光
不仅在创业之初,振华独到地选择了这个正确的战略市场,那么在当今以及今后的几年中,ZPMC能否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开拓出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答案是肯定的.
在国际货物运输总量中,80%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煤炭、矿石等散货运输具有和集装箱运输同样巨大的市场,管总早在2004年就开始涉足散货装卸市场,并凭借ZPMC在集装箱机械领域的霸主地位和人脉,迅速成为国内目前最主要的散货机械供应商,而且初步打开了国际市场.2005年,散货机械的销售额已经达到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伴随着能源紧缺,海上油田开采的步伐加紧,海上大型浮吊的需求上升,ZMPC正在研发的世界首台7000吨浮吊,引起世界关注,中海油订购的海上采油铺管船亦在生产中.据ZPMC高级经济师董恒瑞介绍,世界市场每年对海上重型机械的采购量估计有500多亿美元,比集装箱机械的市场还要庞大.
2006年10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率团对中国进行商业访问时,管彤贤抓住机会,成为预期投资47亿美元的加州大桥钢结构的主要分包商,打开了世界大型钢构桥梁市场的大门,之后不久,又拿到韩国釜山和仁川钢结构大桥的万吨级订单.
我的强项是钢结构,我不会涉足自己没有优势的产业,管彤贤说,他最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保持集装箱机械霸主地位之外,发展散货机械、海上重型机械、大型钢结构桥梁和港机配件生产等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归结振华重工集团的管理特点,我们对其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评价:
1.振华总裁的背景及经历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意义深远,从而产生良好的企业绩效.
公司创建15年,管彤贤现在还保持着创业状态.要问原因,恐怕归因于他强烈的爱国情怀.20多年前,他任交通部水运司工厂处副处长.当时国内的港口起重机要从国外高价进口,很多还是二手货.国内的生产企业偏偏不争气,由于缺乏设计经验,生产水平低下,造出来的产品还不如外国的淘汰货.
你没见到外国人那种傲慢,根本看不起我们,巨大的差距激起了他的斗志.在59岁那年,即将退休的管彤贤毅然下海创业.他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将公司取名为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
从此,爱国主义成为了公司企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这个理念的指引,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创出了一个世界集装箱机械市场公认的知名的中国品牌.
由此看来,执行总裁对企业的影响功不可没.
2.目标市场的定位准确到位
大型集装箱机械是高技术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品.第一世界需要它,但因劳动力成本高昂,美、日、德等制造商日益失去市场竞争力.第三世界众多厂商虽有低价劳动力,但无高技术,因而做不了它.这种产品最适合我们这种既有高科技、劳动力成本又不高的国家生产.因此,振华选定了这个市场.凭借对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加之企业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得振华港机飞速发展.
3.振华重工面临的地理背景,利其开辟市场
管总创业时,选择了上海作为振华港机的驻地.上海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的经济中心.在这个开放、竞争的大环境下,无数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将自己的精力投在了这片热土上.
的确,源于上海的国际化背景和良好的政企关系,试压爆破检测仪,振华港机才能够开拓其海外市场,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海外企业也非常乐于与上海背景下的中国公司合作,比起内地,他们也许更了解上海,更了解沿海地区的产业化结构.
正式基于与上海市政府的合作,振华港机已建立起了世界最大的起重机研制生产基地——上海振华港机3.5公里岸线的长兴基地.
4.国际市场的准确把握
摊开一张世界地图,还能找出几个没有ZMPC标识的重要港口?答案是没有.如今,在全球的著名港口,从加拿大温哥华到美国的长滩,从巴西桑托斯到德国汉堡,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都能见到振华港机.迄今为止,振华凭借创新所打造的技术优势,成为全球同行公认的排头兵,产品成功打入世界38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150个码头.振华对国际市场的选择、推进和深入,也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
无怪乎振华重工在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创造让世界瞩目的壮观场景,无怪乎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振华港机时做大做强的寄语,振华港机给我们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走向成功的范例,相信国内诸多企业会在自主探索下寻求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从而获得更长远的企业发展.
振华重工。振华重工位于上海,据说六年时间公司做到世界500强,世界港机市场位居第一,是非常不容易的。
振华重工被称为制造业的天花板,在东亚地区,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港口,你能看到港机的地方,那就是振华重工。
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一家总部设于中国湖南长沙的跨国集团,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公司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
而且这个公司待遇非常的好,不过进去的要求也非常的高。泵车的产量现在也居于世界首位。
央企。
振华重工是央企。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上海振华港口机械有限公司,简称:ZPMC)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为国有控股A、B股上市公司,控股方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振华港机已改名为振华重工,占领海洋领域。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于上海本地和南通、江阴等地设有8个生产基地,占地总面积1万亩,总岸线10公里,特别是长江口的长兴基地有深水岸线5公里,承重码头3.7公里,是全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厂。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公司电话021-58396666,公司邮箱mail@zpmc.com,该公司在爱企查共有4条联系方式,其中有电话号码1条。
公司介绍: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02-14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成立的责任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南路3470号。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成云,注册资本526,835.3501万(元),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通过爱企查查看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经营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