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来股份2022年中报每股收益为0.22元,雄韬股份2022年中报每股收益为0.19元,去年年报每股收益为负的,可以说是扭亏为盈,只能说未来那个公司发展好,那个公司就好,
002733雄韬股份是一只不错的股票。公司属于氢能源和锂电概念,半年报和三季报都是预增。从技术形态看,股价见顶26.22元持续调整,今日经跌破20日均线,正常操作是止损出局。从成交量看,股价下跌成交量萎缩,因此下跌空间不大,60日均线20.68元附近是强支撑。操作策略,重仓可减半仓位,等到60日均线附近再买回来,做个高抛低吸。如果没有时间看盘,那就继续持有。23.80元的成本在10月份解套赚钱应该没问题。最近股价跌主要是由于股东减持造成的,市场下跌也是一个方面。现在,最新公告股东减持结束,那么就看市场止跌了。大盘会在2900点之上获得支撑,如果想
几人上
雄韬股份属于氢能源行业,低碳领域。
未来十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和净零排放目标,截止2030年前,全球目前每年约12%的脱碳速度,需要提高五倍1方可实现。打造低碳氢经济可以加速能源行业转型,在整个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从这一方面来看,雄韬股份有潜在的机遇,但要看市场的整体,还有雄韬股份自身发展。
一、行业事件
近日,《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技术路线图2.0》两份重磅文件下发,为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中长期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指引,勾画出未来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宏伟的发展蓝图。
根据发展规划,我国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融合发展协调高效、产业生态健全完善,纯电动乘用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商用车实现规模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 汽车 趋于普及,我国进入世界 汽车 强国行列。
《技术路线图2.0》则提出,至2035年达到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各占50%的目标。在节能减排路线上,提出至2035年客货车油耗下降约20%,实现氢能源大规模应用,同时燃料电池 汽车 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
二、政策不断释放,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
氢能源绿色清洁,热值高达汽油的三倍,是理想的能量载体和清洁能源。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日本、美国、韩国、欧洲等国均制定了燃料电池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投入巨额补贴。由于日本自身的资源较为匮乏,该国甚至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2年,我国确立以混合动力 汽车 、纯电动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为“三横”的电动 汽车 “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从2012年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起,持续加强对于燃料电池 汽车 的战略支持、产业引导以及财政扶持。
自上海市发布第一个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展规划以来,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规划。根据北京最新发布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发展规划,2023年前,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 汽车 3000辆、建成加氢站37座,氢燃料电池 汽车 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2025年前,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 汽车 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再新建加氢站37座(共计74座),氢燃料电池 汽车 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电动 汽车 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电动 汽车 市场规模全球位列第一位。而我国的燃料电池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国内燃料电池 汽车 保有量尚不足1万辆,加氢站布局远不能满足未来需要,按产业规划目标时点推算,这意味着未来几年燃料电池产业将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三、燃料电池平价时代加快到来,产业链规模将超千亿
当前,氢燃料电池 汽车 能源使用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从成本构成来看,燃料电池系统占整车成本达到60%以上,运营阶段以氢气费用为主。因此,系统单价、
氢气售价是影响燃料电池 汽车 全周期成本的主要因素。
以氢气来说,目前我国氢燃料售价约70元/kg,百公里消耗0.8kg,氢燃料电池的能源使用成本为56元/100km,按6.7元/L的汽油价格、8L/百公里测算,燃油车能源使用成本为53.6元/100km。由此来看,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能源使用成本要高于燃油车。
不过,在政策扶持下,国内燃料电池 汽车 产销规模快速增长,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售价将快速下降,整车购置成本有望持续下行。同时下游整车运营规模扩大拉动氢气需求,以副产氢为主的低价优质氢源形成规模化供应,氢气终端售价有望持续下行,从而推低燃料电池 汽车 的使用成本。
而目前我国坐拥全球最为庞大的内需市场,在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下,国内燃料电池 汽车 平价时代将比国外更早到来,从而助推我国燃料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按照国家总体部署以及地方下发的产业规划,预计2025年燃料电池全产业链产值有望超过千亿,其中系统、电堆、MEA、整车、车载储氢环节产值将接近或超过100亿元!
四、投资建议
燃料电池是全新的供能装置,系统、电堆、MEA等部件为燃料电池特有,上述环节技术壁垒性高,产业化难度大,建议关注处于系统、电堆、MEA及供氢设备等优质赛道的龙头企业,如 系统龙头【亿华通】 、 电堆等全产业链布局龙头【美锦能源】 、 膜电极领先企业【雄韬股份】 等。
亿华通 :公司是国内前二系统供应商,装机市占率较高。2019年亿华通在国内系统装机量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重塑 科技 。公司以系统为核心,向上游布局电堆、膜电极,兼顾氢能设施。
在上游领域,公司通过收购国产电堆企业神力 科技 ,向上电堆布局。2019年6月公司与东岳集团旗下东岳未来氢能材料等设立亿氢 科技 ,公司持股18%,向膜电极拓展,至此,公司自下而上完成系统-电堆-膜电极布局。
下游领域,公司参与设立了张家口海珀尔,开展风光制氢、加氢站建运业务,公司持股26%;与滨化股份设立滨华氢能开展副产氢提纯,目前公司持股2.5%。另外,今年9月,公司合作北汽福田,发布32t重卡,车辆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109kW燃料电池系统,未来有望受益于重卡市场快速发展。
美锦能源: 公司为国内较早布局氢燃料电池的上市公司,2017年控股佛山飞驰,2019年先后入股膜电极企业鸿基创能、国产燃料电池电堆领军国鸿氢能,实现中游部件、下游整车覆盖。
国鸿氢能为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电堆供应商,2018-2019年间国鸿氢能国内市占率超70%。2)鸿基创能是国内领先的膜电极企业,2019年公司自主MEA产品下线,现有产线CCM及MEA设计年产能30万平。
下游整车环节,公司控股佛山飞驰。受益于珠三角氢能产业高速发展,2018、2019年飞驰分别交付FCV180、376辆。2020年初飞驰发布氢燃料电池重卡,车辆满载总质量49t,续航400km,预计年内小批量交付,未来有望受益燃料电池重卡放量。
#亿华通# #美锦能源# #雄韬股份#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参考资料来自于网络公开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个股仅作为研究分析使用,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均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请牢记投资有风险,风险且自担。
雄韬股份是电池一类的,2021年每股收益为负的,从目前来看,是不可能是100倍股,除非未来公司利润大幅度上升,扩张能力加大,每股收益率,净利润大幅提高,基本面跟上去,只有这样100倍股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