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建设上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明确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着眼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c和空间载体保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要求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破除制约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把城市建设成为高品质生活的空间载体,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以管理创新提升城乡社会活力和韧性,以制度创新提升城乡要素配置效率。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 提升到2015年的56·1%,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经济总量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
扩展资料: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实质,也是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不断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四化同步,就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总结我国实践、借鉴世界经验、立足时代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顶层设计。
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密切关注、有效破解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明确关键环节,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城镇化发展红利。
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 提升到2015年的56·1%,城市数量、城市规模、城市经济总量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
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它改变了过去单纯以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镇的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内涵为中心,以提高居住环境,打造宜居之所为前提,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而实现农村土地可以规模经营,扩大内需,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新型城镇化是以走产业为支撑的发展道路。
农业是城镇化最基础的推动力,工业化是城镇化最核心的拉动力,第三产业是城镇化的后续拉动力,农业机械化的实施,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富余的劳动力,工业化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兴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场所。
以人为核心就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能仅仅是户口变成城市户口,而还享受农村的公共服务,特别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项目方面。因此,要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治理一体化。突出制度创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保障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并参加升学考试。有序推进户籍、住房等领域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