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的三先三后原则:
1、如果伤患出现窒息、心跳和呼吸刚刚停止,千万不能移动,必须要进行先复苏,后搬运。
2、如果伤患出现出血情况,要先进行止血,后搬运。
3、如果发现伤患出现了骨折的情况,就要先帮助伤患进行固定,然后再搬运。
扩展资料:
判断病情轻重的方法
在伤病员较多的情况下,判断病情轻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分病情轻重而盲目处理,有可能会出现危重病人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伤员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在一般现场急救中,应首先抢救危重病人,然后再处理病情较轻病人,为此必须迅速对病情做出判断。
1、有以下情况者属危重病人
(1)神志 昏迷、精神委靡者。
(2)呼吸 浅快、极度缓慢、不规则或停止。
(3)心率或心律 显著过速、过缓,心律不规则或心跳停止。
(4)血压 显著升高,严重降低或测不出。
(5)幢孔 散大或缩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对上述情况的病人,必须迅速抢救,并密切观察呼吸、心跳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急救一般原则
(1)先确定伤员有无进一步的危险。
(2)沉着、冷静,迅速地对危重病人给予优先紧急处理。
(3)对呼吸、心力衰竭或停止的病人,应清理呼吸道,立即给予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4)控制出血。
(5)考虑有无中毒之可能。
(6)在海上遇难的或者急症患者,因海上特殊环境的影响,易出现激动、痛苦和惊恐 的现象,要安慰伤病员,减轻伤病员的焦虑。
(7)预防及抗休克处理。
(8)搬运伤病员之前应将骨折及创伤部位予以相应处理。
(9)对神志不清的、疑有内伤或可能接受麻醉手术者,均不给予饮食。
(10)尽快寻求援助或送往医疗部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场急救
急救的“三先三后”原则 :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混乱的场面所干扰,应尽快使伤员平静下来,沉着、镇静地观察其病情,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判断,并坚持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
对大出血、神志不清、呼吸异常或呼吸停止、脉搏弱或心跳停止的危重伤病员,要先救命后治伤。
对多处受伤的病员要先维持呼吸道通畅,在止血的同时纠正休克,然后处理骨折,最后处理伤口。
扩展资料:
对伤员的检查顺序是:
1、神志。如果伤员对问话、拍打、推动等刺激无反应,可能已意识不清或丧失,病情危重。
2、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垂危时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濒死前呼吸变慢、不规则,甚至呼吸停止。
3、心跳。将耳朵贴近伤员的左胸壁可听到心跳,用手指可以触摸到心跳。当严重创伤、大出血时,心跳无法听清甚至停止。此时应该立即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4、瞳孔。正常时两眼瞳孔等大等圆,遇光则迅速缩小。有颅脑损伤或病情危重的伤员,两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无反应或反应迟钝。呼吸、心跳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双侧瞳孔固定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可以作为紧急时判断死亡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喊叫和呻吟声大的伤员不一定表示病情危重,而不呻吟或小声呻吟的伤员病情却可能很严重,一定要首先检查。
参考资料来源:健康报-现场急救 三先三后
先控制后消灭、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
1、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能立即扑救的要首先控制火势的继续蔓延和扩大,在具备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展开全面扑救。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室内火灾,在未做好灭火准备之前,必须关闭门窗,以减缓火势蔓延。
2、先救人后救物: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势的围困时,应急人员或消防人员首要的任务是把受困的人员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
3、先重点后一般:是指在扑救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并认真分析火场情况,区别重点与一般,对事关全局或生命安全的物资和人员要优先抢救,之后再抢救一般物资。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搞清起火的物质,再决定采用什么灭火器材。
2、运用一切能灭火的工具,就地取材。
3、用灭火器灭火时,尽量远离火源, 灭火器应对着火焰的根部喷射。
4、人员应站立在上风口。
5、应注意周围的环境,防止塌陷和爆炸。
6、救火时的正确做法是脱去所穿的化纤服装,注意保护暴露在外面的皮肤,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
南水北调工程所坚持的三先三后原则是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只有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这“三先”,才有“调水、通水、用水”这“三后”的最大效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不是一条简单的调水线,更是一条践行节水优先、诠释生态文明的发展线。未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惠泽更多沿线地区和人民。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先三后原则,科学制定用水计划,研究确立了“节、喝、存、补”用水方针,确保最大限度利用南水、珍惜用好每一滴珍贵的南来之水。在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并利用调蓄工程向大中型水库存水,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