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niú)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niú):(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释义: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这个字是牪,读音: [yàn]。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1)首先是结绳记事,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将一些事情记下来,大事就打大的结,小事就打小的结,既有在一根绳子上打结,也有用多根绳子交叉打结,以此记载不同的事。
(2)汉字中许多字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笔画多,有的写法笔画少。简单来说,笔画多的叫做繁体字,笔画少的叫做简体字。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直到现在,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
二如何学习汉语
(1)语法概念。现代汉语重点的学习首先就是语法,当然,主要是汉语语法,也需要对英语语法进行比较。短语的学习。这是现代汉语的学习重点,因为这和另一个重点中心分析法相关,两个知识点常常联系起来考查。
(2)词类划分。这是期末考试之中的一部分,算作是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自己要知道实词和虚词的划分,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助词等各类词的语法特征。
1、牛拼音:niú。
2、是汉语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突出一对牛角的牛头。本义即牛科动物牛。牛有吃苦耐劳的本性,故引申为顽强、有耐力,又指人的脾气固执、不肯轻易驯服,这是取牛的脾气执拗之意。牛又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也是姓氏之一。
牛:niú,声母:n,韵母:nú
牪:yàn,声母:y,韵母:àn
犇:bēn,声母:b,韵母:ēn
一、牛
读音:[niú]
释义:
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
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脾气,~哄哄,他的样子可真~。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二、牪
读音:[yàn]
部首:牜
释义:牛伴。
三、犇
读音:[bēn]
部首:牛
释义:本意指牛惊走。引申泛指奔跑,此意后作“奔”。此字也多用于人名。
扩展资料:
牛组词如下:
1、牛奶[niú nǎi]
母牛的乳腺分泌出的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流汁,用来哺育它们的幼畜,其中含有成为悬浮状的各种不同比例的脂肪、蛋白质、糖和无机盐。
2、放牛[fàng niú]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
3、种牛[zhòng niú]
供繁殖的牛。
4、牛皮[niú pí]
牛的皮(多指已经鞣制的)。
5、牛肉[niú ròu]
阉牛、奶牛或其它成年牛宰杀后供食用的肉。
两个牛念 yan 四声 三个牛念ben 一声 只要用搜狗 按u 然后输入niu(即“牛”)niu 就能知道他的读音 类似的像“水”“日”“木”“火””金““人”等 另外 “口””羊“等只是有三个拼的
牪拼音yàn。犇拼音bēn。
牪读yàn ,是指牛件。康熙字典解释:《玉篇》牛眷切《五音集韵》鱼变切,并音彦。《玉篇》牛件也。
犇(读音bēn),本意指牛惊走。引申泛指奔跑,此意后作“奔”。《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犇”归为“奔”的异体字,但是只用于“bēn”音。此字也多用于人名。
犇详细释义
(1)急走;跑。
(2)急着去做(某事)。
(3)形容强大。语气比“牛”更牛。
(4)用于人名或姓氏。
扩展资料:
牪五笔86版:trr,五笔98版:ctgh,郑码:MBMB,仓颉:HQHQ,部首:牜4划; 笔画数:8划;笔顺编号:31213112。
犇的其他方言读音:
(1)[粤语]:ban1。
(2)[闽南语]:phun2。
(3)[客英字典] bun1。
(4)[宝安腔] bun1。
(5)[梅州腔] bun1。
(6)[台湾四县腔] pun1 bun1。
(7)[海陆丰腔] pun1 bun1。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