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本质上离不开择时,选股和择时是有机的一体。一只股票即使质地再好,在大级别卖点也不值得投资。要选股先要择时,任何出现买点的股票都是好股票。
择时看大盘环境,在操作级别中选择下跌背驰和不创新低的位置则是择时的好位置,这时候波动比大盘大,比大盘提前见底,盘子不大的股票都是可以选择。
这样就很明确,大盘在你操作级别的下跌背驰时间点-----选择波动比大盘大,比大盘提前见底,盘子不大的股票买入,在大盘在你操作级别的上涨背驰时间点,卖出。
选股:选择有良好价值预期的股票,坚持对他们进行跟踪。对年报、中报、季报和其他公开信息进行研究,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大机构的持仓程度、预期估值的上涨空间等,作为选择股票的参考。
选时:选择最有利的时机介入。市场是有周期性的,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当大盘下跌的时候,95%的股票会跌,最好不要介入。当大盘企稳并上行时,逐步建仓介入。追随趋势赚取利润。
选点恰当的时机,买点和卖点出现,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股票投资的收益。灵活运用技术分析:把握利润增长区域,果断买入;警惕市场风险区域,稳步退场。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在股市中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战术,只有合理的分析。每个方法技巧都有应用的环境,也有失败的可能。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1、一个股民炒股能够达到盈利,整体上需要的是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毕竟从整体上市场规律来说,投资界有“一赚一平八亏”的二八定律,即投资市场上长期来看大概率是有八成投资者会以亏损告终。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就必须对自己所面对的炒股投资风险有着清醒的认识。
2、整体上看,炒股的盈利,需要投资者做到交易、研究和风险控制的三者平衡。交易即投资者的买进卖出行为,整体上的宗旨原则应该是低吸高抛,毕竟只有低买高卖才能赚到钱。研究即大体上包括择时和择股,择时即判断当下市场是处于适合买入,还是适合卖出的时机,择股就是投资者要在全市场的股票交易品种中选择自己想要买卖的股票进行操作。风险控制,是一个投资者最难做好的事项,但也是一个投资者想要在长期市场中获利,必须具备的一个品质。所谓风险控制,即每次买卖时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承受亏损的一个比例平衡,在整体市场行情不利于自身的投资组合时,能够做到及时止损,或控制整体亏损,在自身资产上涨的过程中,能够控制住资产总量阶段性回撤的比例。做好了风控,方可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存活、发展、壮大。
3、基于以上几个维度,投资者往往需要改掉一些错误的行为,规避投资过程中的雷区。这些雷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
(1)追涨杀跌。散户往往喜欢一夜暴富,因此往往喜欢追逐全市场最火热的热点进行炒作。这个做法并非不可取,但其中的风险度需要把握,预期收益也不能放得过高(如非得期待赚个涨停板,甚至期待赚一半,赚翻倍),在热点题材出现风险前夕要及时撤离。同样,在手里股票连续套牢浮亏加剧时,因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割肉,在基本面不变差的情况下,很多人会在价格的最低点或相对低谷刨掉未来可能反弹的股票。
(2)重仓出击。散户在想要一夜暴富时往往一次性把赌注压在一个品种上,不会分步骤进行建仓。这就导致了散户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即股票价格出现下跌时浮亏往往大过自身能够承受的程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投资者对于自身看好的品种分步骤试错性买入,在第一次买入后出现下跌时,若基本面不出现恶化,则后续的更低点出现时,投资者方可有资金进行补仓。
(3)不知道止损。对于散户来说,面对一只股票套牢时,其往往不知道要及时止损,反而坐视亏损扩大。如若市场处于易涨难跌的阶段里,再加上股票基本面无大问题,则短期浮亏可以忍受,但在下跌市场或者股票基本面恶化时,散户最好的方法是及时止损,做好风险控制。否则,当亏损无限加大,则后续散户可能最终面临亏损更大出局的结局。
整体而言,股票市场风险不小,投资者入场前必须做好风险防控。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在炒股中一直存在一大争议就是做股是重时还是重股,如果重股的话,当行情进入熊市中业绩或者形态最好的股票也会出现下跌,这个时候我们再怎么重股也是徒劳无法摆脱亏损的局面。如果重时的话,当市场进入熊市阶段,市场经常会爆发题材黑马股,甚至业绩好的个股也会走出长期上涨趋势,那对于这个辩证性的话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下面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我们股市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每个时段我们要分开进行讨论,阶段分别为“牛市、大熊市、牛转熊后的反弹、小熊市”可能大家对于大熊市和小熊市无法进行区别,下面逐一分析后大家会有清楚认识,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个阶段分别讨论是重时还是重个股。
牛市A股牛市特点想必大家肯定清楚,来的快去的快,而且上涨幅度较大,大家回顾离我最近两次牛市,一次启动于06年一次启动于14年,06年那波启动的牛市,持续时间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这个时间上证指数能够上涨400%左右,14年那波牛市持续时间不到一年上证指数上涨150%多,指数能够上涨那么多可想个股上涨幅度了。
在市场进入牛市阶段,个股处于普涨阶段,这个时候我觉得重股毫无意义,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重股的话,基本面肯定去选择业绩较好蓝筹和白马股,技术面肯定去选择已经启动上涨的强势股,那么这个时候这类股票的上涨幅度肯定低于一些一些业绩较差的,低位的小盘股题材股,所以在牛市阶段我们主要是重时,了解到目前市场已经进入牛市阶段后选择的一些低级业绩差的题材股,具体看下图:
大熊市所谓的大熊市就是牛市转熊市的阶段,这个阶段股票是处于快速的回落阶段,可能个股短期就能下跌下跌50%左右,这个阶段个股疯狂的处于杀跌状态,市场资金已经进入了踩踏性的恐慌的出货阶段,所以这个时间短个股短期回落幅度较大,是典型的大熊市阶段,是市场处于普跌的状态
不管业绩好的差的,形态强的还是弱的,无一例外都要下跌,市场上市千股跌停基本大多数集中这个阶段,经历过投资者肯定知道这个时段下跌的恐怖性,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重时,不管你怎么重股去精选个股都无济于事,应该耐心等待市场下跌后企稳,以空仓为主,具体看下图:
牛转熊后反弹在市场进入大熊市阶段后市场上资金疯狂出逃后,市场情绪面得到疯狂的宣泄后,市场要进入反弹阶段,这个时段指数进入了震荡的上行阶段,市场上个股分化明显,业绩好的个股由于在大熊市受到了错杀反弹预期强烈,而业绩差的个股继续走出下跌状态,分化明显主要原因是:
第一,由于市场在大熊市下大部分资金已经离开这个市场,市场资金量的不足,个股肯定处于明显分化走势。
第二,经历过市场大跌后资金会更偏谨慎,更多的会去选择业绩较好的蓝筹白马个股为主。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重股,比如我们经历过的牛转熊反弹阶段时08年底开始的反弹和16年底开始出现的反弹,09年爆发一波以蓝筹为主的结构性的上涨行情(集中在有色资源类个股上涨幅度最多)
17年爆发了一波蓝筹白马的结构性的上涨行情(集中在白马的消费个股里面),所以在这两个阶段都出现了业绩较好的白马蓝筹的上涨机会,比如我们熟悉的贵州茅台在这两个阶段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所以在这个时段我们应该更加重股,个股选择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收益,看下图:
小熊市阶段市场在经历的大熊市的下跌后,牛转熊的小幅度反弹后,市场进入了震荡下行的熊市阶段,类似行情在11年12年阶段,18年阶段中,这个时段存在几大特点。市场情绪仍旧低落,行情明显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阶段,由于业绩不好个股走出了长期下跌的状态,一些白马和蓝筹个股在经历反弹后也走出了下跌的状态,市场交易情绪低落,市场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僵尸股,这类每天成交量只要几百万,市场资金基本都处于被套状态。
市场上唯一活跃的资金就是一类游资资金,游资资金热衷题材股的炒作,这个时段个股两极分化很非常明显,这个阶段往往会爆发很多黑马股,由于业绩不好的小盘股已经明显处于超跌状态,一旦这类个股搭上题材热点的顺风车就容易走出黑马股的走势,大家可以回想下再18年市场是不是个股下跌的很严重,但是爆发很多热点题材个股。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重股,操作策略以短线为主,选择市场热点题材操作。
股票投资最难的地方,一是择股,二是择时。
什么时候才能潇洒进场或者出场呢?
有一个神奇的指标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股债利差。
2015年,当股债利差位于极低值时(意味着股市的配置性价比极低),也正是沪深300在高位的时候,随后市场便大幅下跌,这两者间的相关性还是很强的。
FED股债利差模型
这个模型的原型其实是FED模型(美联储估值模型),它是将股票的收益与长期政府债券进行比较。简单的来说,就是股债利差。
原模型的计算公式是:
股债利差=市盈率倒数-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市盈率就是公司市值/公司盈利,那么它的倒数就是公司盈利/公司市值。
举个例子吧,如果一个公司的市值是10亿元,今年盈利了1亿,那它的市盈率就是10倍。假如你花10亿把这个公司全部买下,收益率就是10%。
所以传统来说,市盈率倒数常用作股票投资收益率。
而减去的低风险债券收益率通常都会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可以认为是市场的无风险利率。
所以,股债利差就代表股市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市“无风险利率”的部分。
利差越高,说明股市更具有投资价值,反之,债市就更值得配置。
一、从长期来看权益投资是未来的方向
因此如果把投资周期拉得足够长,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投资无疑未来最能够保证增值的品种。
二、中小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的方向在哪里
所有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经理都感叹:在大牛市中,几乎不可能战胜指数基金。所有的统计数据表明,20年长期投资,几乎没有人可以战胜指数基金。
长期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不选股,二不选时,三不选基,让你的投资业绩稳居前1/6,懒人、笨人、忙人、股盲、基盲也能轻松战胜投资专家。
从1957年至2012年,56年总收益35732倍,股神巴菲特的年复合收益率也仅有20.6%。
三、投资指数基金的N个理由
历史数据表明,指数基金长期业绩超过绝大多数基金,指数基金大多数年份排名稳居前列,指数基金持续寿命超过绝大多数基金。
1)主动型基金跑不赢被动型指数基金,1980年至2001年美国共同基金(相当于我国主动型基金)数量超过1万个,只有2073家存活10年以上。这2千家基金选股风格各不相同,都试图超越大盘指数,但10年中这些相对优秀的基金年复合收益率仅9.85%,同期美国所有上市公司加权指数平均年回报率18.26%。
2)选股很难战胜指数,当前A股市场有3500多只股票,需要从行业板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中筛选出自己满意的股票难度较大,最关键的是自己精心筛选出来的股票未必就涨的好。
以中国国航(601111)为例,无论是从行业角度来看,还是从基本面及估值看,国航无疑是一只很好的蓝筹股,但同样会面临下跌,国航周K线走势如下图:
3)选时很难战胜指数,到底什么时候入市不同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左侧交易型,也有右侧交易型,到底什么时候是低点,什么时候是高点,很非常不好判断,因此择时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很难做到。
4)选基很难战胜指数,只要是评级机构和专家通过各种所谓的模型、指标选择出来的基金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历史数据表明从长期来看主动基金绝大多数都未能跑赢被动指数基金。
5)买指数基金更省事,不用研究宏观行业个股和策略,这对广大非专业的中小投资者来不具备专业投资能力,精力十分有限,因此选择指数基金会更省事。
6)买指数基金更省心,不用关心排名、攀比以及基金经理表现的好坏,尽量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
个人认为择股比择时更为重要。
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更看重的是择时,他们认为时机选择好,投资的把握就越大。就好比创造一番事业,就拿现在的直播来说,如果你起步得越早,经验也就越多,收获的粉丝、浏览量就越大。
但是这仅限于短期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更看重的就是择股。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过程,优质的股票才是最佳的选择。股票暂时的高价格只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最实质的因素还要在于股票未来的发展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未来的趋势很好,那么就算是短时间的高估,也是可以考虑买入的,尽管短时间花费的是高价格买入,但是对于以后来说,现在的价格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升值之后就非常的值钱。
择股不仅比择时更有潜力。而且相对于择时来说,择股更容易一些。因为你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去判断市场的趋势、行业的发展变化等问题。就好比你看待一个问题,只是简单的看外表,并不能发现什么内质性的问题,这样的话只能片面的判断事物,要根据这个问题的发展趋势,问题的严重与否等角度去分析,有变的情况下还要深层次的去了解。所以,一般的个人投资者,他们会经过自己的思考及判断,大概率能够找出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股权的。所以择股比择时较为容易,最终获得的价值较高,投资的胜算较大。
那么不管是择时还是择股,如果赚了钱,这钱是从哪里来的呢?要么是来自公司,要么是来自市场。公司的话就是如果业绩上涨,就会有利润,股票就会上涨。如果选择择时的话,大部分赚的就是市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