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是指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受益凭证的证券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受国家监管,但不属于国家的。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是以大众传播手段招募,发起人集合公众资金设立投资基金,进行证券投资。这些基金在法律的严格监管下,有着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限制等行业规范。
1、我国基金业发展14年,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态势:第一阶段是1998年到2000年,由于市场品种仅限于封闭式基金,基金规模很小,三年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00亿、610亿.第二阶段是2001年,由于引入了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有所扩大,达到809亿。
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03年,基金规模高速增长,2003年扩张规模达到了顶峰。其1633亿的市场规模比2002年增加了一倍多。2004年至至2005年10月20日,由于市场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发行规模波动发展。我国基金市场上共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59只,基金份额3200亿。2005年-2007年,基金净值狂飙至3.2万亿。2007年至今,由于股市一直低迷,基金净值跌至2万亿附近。
2、2013年4月23日结束披露的一季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至少有6只公募基金期末持有股指期货合约,其中,国泰保本混合基金一家就持有IF1304合约207张,市值超过1.55亿元,对冲其期末股票市值达70%以上。这意味着,国内基金在股指期货领域上已开始告别小打小闹的历史格局,逐步接轨海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的"股票多头持有+股指动态期货对冲"策略。继近年理财产品多元化、工具化的革新之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求新求变、嫁接对冲策略,或许将探寻出一条绝对收益的投资新路。
基金是一个宽泛的名字,就是为了某一目的而专设的资金。投资者角度说买基金,一般指公募证券基基金。
公募基金是相对私募基金而言,是公开发行的,由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管理,用于投资相关法律规定的领域,投资者可以定期查看投资情况,甚至赎回投资份额的投资方式。信息披露也比较公开。在中国主要的公募基金就是指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也有更小分支的分级基金和指数型基金。
私募基金,从投资方式角度看,就是通过非公开向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以投资获得收益并按照合同约定共享利润的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公开度较低。甚至不能灵活赎回,有一定的封闭期。封闭期内赎回投资者要承担损失。按照资金投资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私募证券基金,私募房产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私募风投基金。可能遇到比较多的是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公司聘请专业的股票操盘手进行证券操作,根据投资协议参与利润分红,这跟公募基金不管投资者盈亏都提取管理费的做法是有一点不同,而且私募证券基金业有清盘的规定,那就是在损失达到30%的时候,为了控制风险,控制损失,清盘这种情况不可避免。
公募基金 与私募基金 主要的区别在于募集方式和监管途径以及资金投资渠道和分红模式的不同。
私募基金和 阳光私募基金 没什么区别 只是有的私募基金 打着这样的旗号宣传而已。主要要看资金的投资渠道是投资到何处,风险有多大,一般收益有多高。现在许多投资的渠道和收益都是透明的了。
公募和私募这东西跟炒股票有什么关系?
炒股属于主动理财,是需要你自己去灵活操作,买进卖出;公募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都会有一定的仓位来操作股票,相对来说是专家理财操作,但因为资金大,操作的灵活性不够,如果你有一定的技术,可以尝试自己炒股。
一、什么是公募基金
大家平时说的买基金买基金,其实大部分人说的是买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四个字拆开来看:
公募说的是,这类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向社会大众进行公开募集的,对投资人的资质没有七七八八的要求,所以大家在银行能买到,在支付宝、微信也能买,在一些证券公司、第三方财富公司都能买到。基金说的是,大家买的这个东西叫基金,基金是一种金融投资产品,金融投资产品有很多种类,银行存款、寿险、股票、期货、信托产品等等,基金是其中之一。
二、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特定目标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不能进行公开的发售和宣传推广,投资额度要求高,投资者的资格和人数常常受到严格的限制。
【拓展材料】
一、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对投资者的发行方式有所不同。公募基金顾名思义是向公开发行,即面向全社会投资者进行宣传推广和购买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是社会上的公众投资者;私募基金也顾名思义是不公开发行,发行对象和投资者目标是特定投资者,是那些有资金或投资能力限制条件的投资者,而且会根据产品限制投资人数的多少。一般情况下,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数累计不超过200人,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得低于100万,且单位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或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或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
二、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不同。公募基金是以股市为主,覆盖债券、货币以及海外部分资产。从名称上可以区分为偏股基金和偏基金等,而且公募的投资品种、比例和匹配度有严格限制;私募基金则根据约定进行投资,涉及股市、期货、基金、股权等其他金融产品,而且私募则较为灵活,完全可通过协议进行约定。
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监督管理严格程度不同。公募基金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管要求,具有较严格的法律制约,投资信息等内容需要按照基金管理规定进行披露,公开透明度较高。而私募基金只是实行备案制度,投资者可以通过专用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大部分私募基金投资者,根本就不知道他所投资的那只私募基金最终把钱投资向何处。
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不同。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公募基金的只要在开市时间,都可以随时进行赎回(卖出)操作,而私募基金则只有开放期才可以赎回;公募基金公司具有几十人至几百人的投研团队为基金经理的投资做强大后盾,有着严格的投资流程和完整的风控制度,私募基金相对投研团队较小;公募基金一般在大牛市之下能跑赢私募,但私募灵活,风险高也同时带来更大的收益。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在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下,在投资范围、投资策略、信息披露、利润分配、运行管理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行业规范。本系列文章所述“基金”,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公募基金。
拓展资料: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主要区别包括:
首先,公募基金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基金,可以通过基金公司直销、第三方代售等方式面向公众公开发行,而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发行,只能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
其次,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产品,所要求的购买资金门槛通常比较低,而私募基金要求投资者具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相应的购买资金门槛比较高,通常需几十万元起步。
第三,公募基金透明度相对更高,通过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定期公布产品投资运作的相关信息,而私募基金只向特定的合格投资者披露产品信息,披露内容非公开发布。
第四,公募基金在风控和合规方面较为严格,投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多,而私募基金则较为灵活。例如,公募基金组合的投向和可运用的投资工具比较单一,而且由合同事先约定,在投资过程中很难直接变更。而私募组合通常约定较少,在投资工具运用方面也更加灵活。
第五,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收费机制不同,公募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管理费,而私募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浮动管理费(业绩提成),例如,私募基金可在合同中约定在投资收益中提取20%作为提成。
最后,公募基金的流动性通常要好于私募基金。在产品成立后,采取开放式运作方式的公募基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建仓封闭期运作后通常就可以进行申赎,而私募基金通常采取定期开放的形式,如每个季度或者每半年开放赎回一次。
说得简单一点,公募就是公开募集。公开的意思有二:第一是可以做广告,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募集。第二是募集的对象数量比较多,比如一般定义为200人以上。
1募集的对象: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面对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资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合格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
2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资金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进行,而私募基金则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还有一些阳光私募基金通过有限合伙、券商资管以及基金专户等通道发行。
3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严格的要求,其投资目标、投资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投资者可以清楚看到此只基金具体投资产品的所占市场份额;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很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像罗杰斯创办的量子基金是不会告诉你具体的投资标的的。
4投资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都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资相对要灵活很多,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5投资门槛: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低,一般以1000元为起点,面向社会大众募集;而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高,起投金额100万元起,追加最低认购资金至少为10万或10万的整倍数,面向高净值客户。
6产品规模:公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通常为几亿至几百亿元,股票池通常有几十至几百只股票。而阳光私募基金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仅有几千万至几亿元,相对公募基金而言规模较小。
7流动性:公募基金每个交易日都可以进行赎回操作,资金通常为T+3个工作日到账。而私募基金只能在合同规定的固定开放日进行赎回(例如三个月、半年、一年期的),收益也有月返或者到期一次性返的,资金在T+5至T+10个工作日到账。
8费用:阳光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在收费的项目上类似,包括认购费、固定管理费、赎回费,只是私募基金多收了一项浮动管理费用。但现在好多私募基金公司会免收一些费用,只收取部分的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