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纺股份股票股吧(华纺纺织股票名称)

2022-09-15 16:55:19 股票 yurongpawn

600448华纺股份是军工股吗

您好,华纺股份涉足防护服和军工;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弱弱问一句,600448华纺股份算是国企改革股吗

600448华纺股份是国企改革概念股,该股大股东是山东省冰州市国资委间接持股20.75%;

华纺股份股票股吧(华纺纺织股票名称) 第1张

600448华纺股份有什么题材啊?有2、3个人都推荐

这就是所谓的题材

华纺股份 06年净利润增长近五成

本报讯 华纺股份(600448)日前公布2006年年报,公司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

7879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1%;实现净利润1490.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1

9%;实现每股收益0.05元,比去年同比增长25%。

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华纺股份06年充分发挥技术改造优势,加快产品结构的调

整,产品档次明显有所提升,无梭产品和家纺产品的产量进一步加大,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的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在06年底相继完工投产,生产规模进一

步扩大,产量和销量均有所增加;其次,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公司的产品档次

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棉布和印染布基本以宽幅和高支高密品种为主,

产品销售单价进一步提高,达到了提高档次,减量增值的目的。另外,进出口公司06

年实现贸易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6852万元,进出口公司收入大幅度减少对公司全年主

营业务收入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已步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业正不可避免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贸易形势,

随着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相继到期,中国纺织品贸易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

时,国内纺织产能持续大幅扩张,原料价格高位波动,成本压力加大,更加剧了国内

纺织企业间的竞争。华纺股份面临所处的纺织业整体呈现出继续增长的趋势,公司07

年将继续以印染与棉纺纺织产业经营为主,以诚信经营、服务社会作为核心理念,以

效益为中心,强化市场意识、创新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努力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将通过强化管理、开拓市场、调整结构、降本增效,进一步提

升印染和棉纺新投产项目的盈利水平,力争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

华纺股份为什么停牌近一个月9月20日一开盘就跌停呀?

中间的原因是:

停牌一个月复牌后跌停是很少见的事。华纺股份遇到了。但这并不是因为华纺股份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改变,而是因为大股东易主了。华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华纺股份24.07%的股份,为华纺股份第一大股东。2009年因为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申请破产,为清偿破产债务,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持有华纺股份的股份抵债,清偿了相关债务。自此华纺股份的大股东易位:原第二大股东山东滨州印染集团责任公司在清算中分的145.9万股冲抵债权,至此,其以总持股6614万股,占比20.68%一举跃为华纺股份第一大股东;而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以总持股2414,占比7.55%为华纺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儿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占华纺股份比重下降至1.80%。至此,华纺股份的股东变化已尘埃落定。

此前,坊间传言,山东滨州印染集团责任公司会成为华纺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后来滨州集团的公告也证实了这一传闻。但滨州集团称,股权变更后,集团与上市公司比不存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集团在一年内也不会有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尽管滨州集团如此证实与承诺,依然难以大小投资人对股权变更所产生消极影响的疑虑。这也是华纺股份复牌后跌停的主要原因。依我,公司基本版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原第一大股东经营不上已破产,足见其经营能力之优劣;其实换一个股东对华纺股份并未是件坏事。你说呢?

我认为这次跌停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不妨跌后杀入,等待反弹。

2021年华纺股份可能重组吗

不可能重组,2021年华纺股份已经并购而且并购完成,股权实行行政划拨已经完成。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96633168 bytes) in /www/wwwroot/yurongpawn.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