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用一句老家话证明你是哪里人呢,以及如何用一句老家话证明你是哪里人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北望沙门路,
无风也起尘。
蓬头经布妇,
赤脚煮盐人。
迎送昼兼夜,
徭役旧变新。
细评诸郡县,
最苦是延津。
——明-韩贯
我里东面有黄海,南面有长江,长江过去是崇明。
|/‘说句老家里的话,还是老家人来品,老家人一听便知你是老家的人。
老家的话是自己的源,老家的话是自己的根。
不论在家还是离家隔千里,用老家话与父母亲人讲话最亲切最贴心。
老家的话有乡土和妈妈身上的味道,就象非洲草原上百万迁徙的角马,百万之中母子只要“哞”它n几声孩子总会找到妈妈。
问:“吃啥饭 ” :“面条得。”问:“谁擀嘞 ” :“大嫂得。”问:“放得啥 ” :“豆芽得。”
根据上面这段话,猜猜这是哪里话
呵,猜出来了吧
豫东人爱把“面条”称作“面条得”
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上,主要种植冬小麦和玉米,因此面食是豫东人的*,面条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百姓喜欢把“面条”叫做“面条得”。
每天中午,百姓之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家庭会选择吃面条。面条中可放青菜,鸡蛋或肉丝,这样就不用再另外炒菜,也不必再吃馍和其它食物,比较省事。而且,面条容易消化。一两碗面条下肚,一个下午不用吃其它东西。
现在,食物种类繁多,但豫东人爱吃面条习惯并没改变,依然每天吃面条。而且面条种类也越来越多,卤面、烩面、杂酱面、热干面、凉拌面……应有尽有,让人吃了还想吃。
出外旅游,在外工作的人只要听到有人说“面条得”三个字,立刻认出这就是豫东人。
典型的豫东方言
在豫东这片广阔的原野上,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辛勤劳作,过着日落而息、日升而作的生活。这里人善良、朴素、宽容、吃苦耐劳、与人为善。
祖祖辈辈人在此居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般不用普通话,而是使用豫东方言,上述例子就是挂在嘴边的问候语。
现在依然如此,见了面问候就是临近早上和中午饭前后,与人打招呼,习惯问:“吃饭吗 ”,傍晚见了面则问:“喝汤吗 ”其实也是问你“吃饭了吗 ”,只不过人们把吃晚饭说成:“喝汤吗 ”
豫东百姓的晚饭中不是大米、面条,而是“面汤”,我们当地人也叫“糊肚”,是用面放在碗里,加少许水,搅拌成很稠的面糊,锅开后,再把醒好的面糊倒入锅中,快速搅拌,熟了即可喝。
醒好的面中有许多面筋,放进滚开的热水中,说着一个方向快去搅拌,面筋一缕一缕的,如丝丝白云漂浮在面汤表面,下面还有一些“小疙瘩”,这里人也称它为“疙瘩汤,”美观又好喝。
有时,会在开锅的时候,轻轻洒入搅好的鸡蛋,瞬间,锅内的面汤上漂浮着金灿灿的鸡蛋穗,更是令人爱不释手,喝了一碗还想再喝。
可别轻看这些“面汤”,它能止渴挡饱,消火。河南*豫剧演员马金凤,就是爱喝这样的面汤,嗓子一直保护很好,七八十岁还能唱出优美动听的豫剧来。
(没找到合适的配图,有空我自己做一碗疙瘩汤)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独有的方言。听到这些方言,同一个地区的人总会感到亲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浓浓的乡音牵动着游子的心啊!
“歇菜吧您呐”!北京土语,意思是:“您算了吧”或者“您得了吧”
今天关于《如何用一句老家话证明你是哪里人》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