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今天小编就不卖关子了
这所大学就是位于德克萨斯首府奥斯汀的
德克萨斯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简称“德州奥斯汀”
也许你曾认为德克萨斯奥斯汀的画风是这样?
但其实是这样
德州奥斯汀分校则是这样
这样
这样
与布什家族不解之缘
布什家族中有三人都是德州奥斯汀的校友:
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 (Laura Bush),曾获得图书馆学硕士
小布什他哥,第43任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 (Jeb Bush)
小布什女儿简娜·布什 (Jenna Bush Hager) 甚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哈佛和耶鲁,一门心思要到德州奥斯汀“低就”,甚至都上了新闻。
简娜·布什在NBC新闻中说,
“我是得克萨斯州长角牛橄榄球队 (美国最人气的橄榄球队) 的超级粉丝,我一直梦想去得克萨斯州,这很自然。”
原文 (“I think I was a Texas Longhorn fan for my entire life,” she told College Game Plan. “I always dreamed of going to Texas. It felt natural.” )
对简娜这样的公众人物来说,去德州奥斯汀很“安全”。她的姐姐芭芭拉去了耶鲁大学,但简娜想去一个不在乎她的身份,能交到很多忠实朋友的地方。
性价比最高大学
众多网友评论德州奥斯汀为“性价比”最高大学:给予州内学生极低的学费,却让学生享受到德州最高水平,且全美知名的大牌教育。此外,德州的生活费用也非常低廉。即使对于国际学生,包括中国学生在内,费用也十分经济:像本科学生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用只需30万左右人民币,远低于美国其他前五十学校的50~60万人民币。
录取率高
每年,德州奥斯汀的本科录取10000人左右,录取率高达40%,意味着100个申请者中有40个能收到录取,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诱人。即使不小心没收到录取,没关系,德州奥斯汀会为意愿特别强烈,且排在申请学生前10%的学生提供第二次录取机会——PACE项目(Path to Admission through Co-Enrollment) 和CAP 项目(Coordinated Admission Program) 。这些学生可以选择大一先进入德州其他大学就读,取得一定学分,且成绩优良,一年后便可转入德州奥斯汀或德州大学系统其他分校读完本科并获得学位。
高薪热门专业强势
德州奥斯汀多个强势专业为现今的高薪热门专业,包括商科和工程类。
常青藤级商科荣誉项目德州奥斯汀商学院排名全美前五,会计更是全美第一。金融专业也为全美前五。其中商学院的荣誉本科项目堪比常青藤盟校。
这个荣誉项目规模很小,学生本科起就开始学习MBA的案例研究方法,并能够与教授建立密切的关系,甚至被邀请到教授家中吃晚餐。网上一名该项目大三学生评论道:“这些都是在12个顶尖大校中没有的条件,他们提供最好的教授,唤醒学生对专业最大的热情,这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
这个项目申请竞争也十分激烈。每年大约1700个申请者中,只有240个得到录取,最终120个进入该项目就读。这200多个被录取的学生通常也得到布朗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名校的录取,但有一半人还是选择了德州奥斯汀。
该项目的学校根本不愁学生。据项目负责人说“很多雇主来到校园指名只要荣誉项目的学生,或者至少先面试他们。“
原文 (“There are a lot of employers who come to campus who want to speak only to our business honors students, or speak to them first,” Prentice says. )
全美最佳工程学院德州奥斯汀的工程学院也为全美顶尖。特别是很多德州奥斯汀校友直接负责公司招聘,学生就业优势极佳。学校教授为学生介绍工作也是校内约定俗成的事情,因为德州的雇主,往往是校友,经常要求教授们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学生。其中最有名的工程类校友非戴尔电脑 (Founder of Dell Computers) 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Michael Dell)莫属了。
喜欢自由的学生天堂
精神探索德州奥斯汀为本科生提供一种Plan II 荣誉项目:即为想探索不为利益的个人兴趣,如文学,哲学,艺术,的本科生开设的,同时学生依旧可以选择商科,工程等适合就业的实用项目,让学生精神,物质追求两不误。
老师管理宽松在德州奥斯汀,特别是本科,由于学生规模巨大,课程人数也多:有的入门课或通识课多达500到1000人。教授在上课外一般不参与学生管理,而是由研究生院的助教们,将学生分成小班管理。对于腼腆怕老师、不喜欢老师的同学,来德州奥斯汀就对了。
连美国总统家族都青睐的大学,你觉得怎么样?
前段时间,苹果推送了 iOS 13.6 系统的测试版,可以看到在设置里软件更新处添加了关闭自动下载和自动安装的按钮。
我们都喜闻乐见,毕竟正式版推出就不会被弹窗所烦扰了。
并且很早之前就有屏蔽 iOS 12.1 系统及以下系统版本的描述文件,这个描述文件让很多老系统版本的人得到了解放。但是还坚持在 iOS 12.1.1 系统到 iOS 12.4.1 系统到人们就很尴尬,自己本身坚持不升级 iOS 13 系统,所以上述两个方案都对自己无用。
不升级就得不到 iOS 13.6 系统的功能,真的是太尴尬了。
千年等一回,奇迹就这么发生了。
iOS 12.1.1 到 iOS 13.5.1版本,最新描述文件的已经出炉,可以一键屏蔽目前所有的系统更新。
话不多说,直接上链接。
iOS 13 系统的描述文件:http://d.updater.i4.cn/web/mobileconfig/tvos20.mobileconfig 复制网址到自带的 Safari 浏览器中打开,点允许进行下载;根据提示安装后重启就可以了。
还是老样子,会出现一个紫色图标的 FeedBack,不用管它,拉到某个文件夹里藏起来就行。
注意一:安装苹果官方描述文件前,如果机器已经下载了新系统的安装包,要先去设置-通用-储存空间与 iCloud 用量-管理储存空间-找到新系统的更新包,删掉!
注意二:桌面出现 Feedback 是正常的,一个反馈助手,不用理它,可以拖到某个文件夹隐藏起来。如果点开了直接退出返回后台划掉,别点接受和拒绝,别输入ID和密码,一切正常。删除 tvOS 描述文件时 Feedback 同时也会消失。
还有朋友会问,以后想更新系统怎么办?解决办法:打开设置-通用-描述文件/设备管理-删掉 tvOS。
苹果公司在绝望的时候给希望,据说 iOS 13 系统的安装率达到了92%,一起停在没问题的那个版本退役吧。
这年头,有种穷叫做“你感觉自己很穷”。
在美国的这个城市,哪怕一个家庭年收入高达50万美元(约336万人民币),也还是有人哭穷。
我们来看下,一年赚300多万人民币的家庭,是如何哭穷的...
据美媒报道,美国一个年收入50万美金(约336万人民币)的家庭吐槽“经济拮据”。
这对夫妻30多岁,生活在纽约,养育两个小孩。
图 via www.cnbc.com;一对年入50万美金的夫妻依旧觉得手头不宽裕,这是他们的花销账单
50万美金的税前家庭年收入在美国算是高等收入群体了。
图 via www.cnbc.com
据CNBC报道,美国个人税前年收入中位数也只有3万美元左右。
The median household income is about double that, and the median family income is roughly $76,000, but none of these comes close to the numbers in these articles.
美国家庭税前年收入的中位数也只有3万美元的两倍左右,大约在7.6万美元。但这个数字远比不上这对夫妻的50万美元。
The median annual income for a family of four in New York City is a little more than $104,000. There’s no city in the world where a $500,000 income wouldn't be considered very high.
哪怕是在纽约这样的城市,一个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中位数也只略高于10.4万美元。在世界任何城市,50万美元的年收入都可以称得上高收入了。
Via cnbc.com
不同学历和行业的美国人,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2017年第四季度,美国人平均年薪是4.4万美元左右;没有高中学历的人群平均年薪只有2.7万美元左右。
图 via thebalancecareers.com
那么这对高收入夫妻为何会有钱不够用的感觉?究竟是这对夫妇过于矫情,还是纽约的世道过于艰难?
我们来看下他们的家庭花销账单...
图 via www.cnbc.com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这对夫妇每年税前总收入达到50万美金,但扣扣税之后,到手的少了一大半,只有27.8万美金(约186.7万人民币)左右了...
但近30万美元的税后年收入也不少了,为啥这对夫妇最后只能剩下7300美元?
As you can see, they both max out their401(k) planeach year and are working onpaying down student loan debt. But, even though they qualify as \"upper-class,\" after taxes, fixed costs, childcare anddiscretionary expenses, there's only $7,300 left each year to go towards other savings goals.
从图表中你能看出,这对夫妻年收入很大一部分流向退休福利计划,而且他们还要偿还助学贷款的债务。尽管他们的年收入算是“高收入阶层”,但除去税,固定开销,抚养孩子的费用和其他的酌情花费,他们每年剩下来能存起来的钱只有7300美元。
Via cnbc.com
这对纽约高收入夫妇哭穷的案例也引起了彭博社的关注。
图 via bloomberg.com
对于夫妇俩的开销,彭博社直言:这对夫妇对“捉襟见肘”这个词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图 via bloomberg.com
从他们的支出来看,这个家庭每年有三次度假,旅游享受性消费达1.8万美元。他俩还有一项格调很高的支出:1.8万美元的慈善捐款。
As you can see, this family isn't under financial stress. Spending $18,000 on vacations a year, giving another $18,000 to charity, keeping two luxury cars in New York City, and spending $10,000 a year extra because “something always comes up” are things that are out of reach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Americans. One recent survey found that 40 percent of Americans couldn’t even cover a $400 emergency expense.
你可以看出,这个家庭并没有明显的经济压力。他们每年花1.8万美元在旅行上,还捐1.8万美元给慈善团体,还在纽约养了两辆价格不菲的车。他们每年有1万美元的“额外开销”,因为“总是有突如其来的花销”。所有这些开销项目,是多数美国家庭远没有能力负担的。一个近期的报告显示,40%的美国人连400美元的紧急支出都负担不起。
But also, despite the claim to bescraping by, this family saves quite a lot of money in addition to the $7,300 “left over” every year. Contributions to401(k) retirement plansare savings. That’s $36,000 a year for two adults. The couple also makes $60,000 inmortgage paymentsa year and $32,000 instudent-loan payments. Some of these paymentsincrease the couple’s net worthby either building theirhome equityor by reducing their student debt.
尽管这对夫妇称他俩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这对夫妇每年存下的钱远不止账面上剩余的7300美元。他俩的退休金福利计划账户一年就有3.6万美元;他们每年的房贷支出有6万美元,偿还学生贷款金额有3.2万美元。这些偿还贷款的支出其实也增加了这对夫妻的净资产,无论是从增加房屋资产净值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削减他们学生贷款债务的角度来说。
Via bloomberg.com
彭博社的
They aren’tscraping by— they’resocking awayquite a bit of money,building up wealthin 401(k) accounts and the family home.
他俩根本就不是勉强维持生活;他们实际上存下了很大一笔钱。他们在财富在养老金账户和房产上积累。
Because 401(k) contributions and mortgage payments are structured methods ofwealth-building, they might not feel like savings. But both 401(k) plans and mortgages are commonly cited as strategies tonudgeAmericans to save more.
因为养老金和房贷是结构性的财富增长方法,所以这对夫妻可能不认为这些钱是存款。但养老金福利计划和房贷通常都是推动美国人存下更多钱的办法。
Via bloomberg.com
所以,房贷和养老金这些“隐性存款”都算钱啊!不能只看账面上的余额!
看到这对高收入夫妇哭穷的新闻,大量美国网友坐不住了!直接开启疯狂吐槽模式。
CNBC这条推特下面有1万多条评论(截至发文前)。
图via Twitter
图via Twitter
他们的房屋价值150万美元,房产税要2万美元。真是“普通家庭”哦...
图via Twitter
看到这对夫妇一年必须度假三次,我真心感觉他们的日子“够艰难”的。
图via Twitter
他们一年还有1万美元的额度给“突如其来的花费”...
图via Twitter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150万美元的房子?宝马车的首付金额?每年有三次6千美金的度假?我真是对这个家庭表示“同情”。
图via Twitter
我是个残疾人士。我每月的总花费只有1300美元,且房租就要700美元。这对夫妻一年剩下的7千美元要是让我来花的话,我一定能花得充满创意!
图via Twitter
我每月在食物上能花的钱只有200美元,还有60美元应付其他一切开销(不包括账单)。我要泪流成河了。
事实上,美国人真的没有很多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富裕。
图 via fortune.com; 一个月不发薪水,就能让百万美国人陷入贫穷
《财富》19年的一篇文章指出,百万美国人民距离贫穷只有1个月薪水那么远...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from Prosperity Now, millions of Americans are one missed paycheck away from poverty.
根据Prosperity Now的一份最新报告,数百万美国人要是一个月没有薪水就会陷入贫困。
The report found that 40% of American households are “liquid asset poor,” meaning that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 put away tomake ends meetat the poverty level should their income be suddenly interrupted.
这项报告指出,40%的美国家庭极度缺乏流动资金。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的薪水突然中断,他们没有足够的存款满足贫困线以上的基本生活开销。
Prosperity Now writes that the situation may be worse than their findings, as liquid asset poor is defined as $6,275 for a family of four in 2018—a conservative estimate of what a family would need to get by.
Prosperity Now还指出,实际情况可能比报告中还糟糕,因为一个四口之家的“流动资金贫穷”的定义是流动资金少于6275美元。如果一个家庭遇到点什么事儿,这个流动资金需求只是保守的估计。
Via fortune.com
那么问题来了,这对纽约夫妇明明比多数美国人富足了,为何他俩还真的感觉自己“挺穷的”?
彭博社的
But there might also be another reason high-income Americans don’t feel as rich as they are — there’s always someone richer. A couple making $500,000 mightrub elbowswithother couples making $2 million.
可能有另一个原因导致高收入美国家庭哭穷——总是有比他们更有钱的人存在。这对年收入50万美元的夫妻可能会与年收入200万美元的夫妇交际。
At each level of affluence, many social climbers probably look at the people on the next rung higher and feel a burning need to keep pace.
对于不同级别的富人来说,许多想往上爬的富人们可能会仰望更高层级的人,因此非常焦虑地想要追上更富裕的人。
Via bloomberg.com
你怎么看待高收入群体哭穷?面对更有钱的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文:bloomberg.com;fortune.com;Twitter;www.cnbc.com
图:Twitter; 网络
近日,我有幸与来自宝岛台湾的网球人赵先台老师有约,一起在宝安街角找了间精酿啤酒屋坐下来,畅谈有关于他眼中的网球世界。其实认识赵老师已经有一年了,算起来这也是我和赵老师第二次把盏言欢,两人都不再有首次见面的客气拘谨,挺松弛的状态,我对赵老师一直怀着几分好奇却又一直隐忍着,趁这次机会,宝宝终于可以一发不可收拾地把好些埋在肚子里已久的话题拿了出来,于是也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公子:能聊聊您长大的地方吗?
赵:那是台湾东部的台东县,就是宝桑,最早看到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也是一个很乡下的地方,当然啦,在我小时候台东的物质条件也是很"贫乏"的,记得在我打球初期,一碗阳春面 5元台币,而一个网球就是80元,那时候网球是一项不折不扣的"贵族运动",幸运的是台东县立网球场离我们家很近。
公子:那您是怎么接触到网球的呢?
赵:记得是15岁时候一个暑假,我和邻居好友拿了她姐姐两把断了线的旧球拍,那种软网球拍,日本的改良网球,我们一起爬墙进去球场,偷偷打球。因为我们的鞋子、衣服、球拍装备都不合格,也没什么钱,常常会被赶出来呢!后来我利用帮忙一个医师捡球的机会,一个下午五毛钱啦,增加接触网球时间。在台湾,医师的地位很高,尤其是乡下地方,他是一位留学日本的学者,极流利的日文,非常注重球场礼仪,所有的动作都是一丝不苟的按照"网球杂志"上的分解动作去做,但是,他没有"运动细胞",就只会比动作,可是他就是我的启蒙"先生"。
公子:您第一年启蒙,是跟业余球友学习网球杂志的分解动作啊?
赵:我觉得我算是很有模仿的天分,居然很快就能掌握要领, 一年左右就打赢了周边成年的球友,让他也感觉很有面子。也是因为这样,我可以有了一个除了当兵以外的选项,在我们村,比我年长的小孩全都是进军校或是警校,而父亲看我因为热爱网球,远离了不良帮派少年,也就一反初衷让我去体校进读,这下就改变命运,一辈子跟网球结缘了。
公子:听说您接触网球1年就去打全台湾青少年排名赛?
赵:16岁,接触网球一年,就第一次参加全台湾青少年排名赛,不知天高地厚的乡下小孩从会外资格赛打起,晋级到会内正赛,前面几轮居然还可以赢球,会内赛第三轮遇到当时台湾NO.1的选手,"正科班"出来的选手就不同啊,惨败,了解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甚至起了就要放弃网球的打算。所幸的是,家乡被我打败过的球友们尽力帮忙,赞助我隔一年继续参加全台湾青少年网球集训营,由台湾网协聘请美国教练来教学,真的是帮我打开了网球殿堂大门,终于开始知道如何打网球,而不是一昧的苦练瞎打。
公子:您这经历简直是日本漫画《网球优等生》的情节!您说的这个训练营,我也看到过训练视频,有YY,Nike这些大品牌赞助,都是些15,6岁的好苗子!
赵:经济因素我只有参加一期的机会,那时候每一年有三期。18岁高三那年,又打了第二场的全台湾青少年排名赛,这次打进前4名,这届前两名可以代表台湾到新加坡比赛,那个时候只是要到台北市,光是火车票和时间,就不是我们乡下人可以承担当的啦。所幸的是,虽然没有机会出国比赛,但也给自己的争取到了"台北体专"征选入学的机会,那时候的台北体专可是台湾最强的"国手级“选手就读的殿堂,所有的专业项目都可以选修,网球选手一年录取一至二名,我也算开始正式进入台湾"甲组"选手身份。
公子:那您这下可算是从业余走上专业了!
赵:虽然进入专业学校,但是生活的压力反而是没办法好好练球,惭愧啊!打工教球赚钱,自己也正当贪玩的年纪,腰椎摔伤重重,算是借口也好吧,路是自己选的。台湾的成人排名赛,一年约有6次,一次年终总结赛,我这三年体专的网球成绩都没见起色,只打进一次年终八强,台湾好手真的是很多,要打出来太艰辛了!
公子: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即使想争取一个平等的机会也如此不易!
赵:后来,继续到国立体育就读拿学士学位,转攻高尔夫球,但这时候我还是得靠着"网球教学"来支撑着自己的生活所需,不过术业有专攻,或许是自己很会看出每个人的自身特点来因材施教,加上选手身份和体校的专业背景,我的教学生涯发展的"出奇"成功,不乏台湾政要、当红的演艺界的名人学员,不怕你笑,试过早上正睡觉,被几个荷枪实弹的特勤人员直接从家里“架”去贵宾楼,原来是有“首长”瞧得起小弟,点名要陪练。不夸张的说那段时间可以算是桃李满台北,收入也都算是"过得去",一直到我启程去美国"进修"。
公子:既然当时事业已经算铺开了,为什么不考虑拿下一些场地来经营+网校培训的模式稳健发展,毅然决然前往美国?
赵:你知道当时在那个年纪,一个冲动的年轻人会把一件事看得非常非常重要,为追求这件事是可以大过所有一切的!加上当时我非常痴迷于Golf, 各方面原因促使我做出了前往美国的决定。到美国后我打网球主要是在"Samuell Grand Tennis Center",一个历史悠久的网球俱乐部,位于 Dallas, TX, 老达拉斯城东边,当地来自香港台湾的华人同胞不少,一直有在做私教,加上我的收费也确实比其他教练低一些,收入也算ok啦!说来惭愧,教学以外,我很多时间精力都花费在隔壁的高尔夫俱乐部 Tenison Park Golf Course,没办法,那时候的我对于Golf正处于"狂热"时期。
公子:我很想看看您年轻时参赛的照片呢!
赵:我还真的没有保留,以前报纸拍的相片,当时都当作"宝物"有收藏,现在早已"不具看相"了,加上台东的老家拆迁,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纪念的,遗憾啊!
公子:您会经常去比赛现场看球么?
赵:这些年比较有时间,可以到处看比赛,四大OPEN我都去过多次,拿台湾选手的PASS(训练员证件)进场,还好我们台湾学弟妹们选手很争气,尤其是詹家姊妹咏然和皓晴,她们姊妹俩常常可以打入冠亚军决赛。现场亲眼目睹更多的职业选手的日常训练真的不同,坦白讲,我的观念和想法也跟着转变。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公子:有没有在赛场遇到过令你印象深刻的对手?
赵:当然有啊,Brad Gilbert,好像是1993年台北有一场网球职业赛,那时候我自己除了教球还开了4间的体育用品店,他是来比赛的选手之一,那时我已不是台湾的现役选手,比他大年纪,体能、战力都不是很好,通过一个学员帮忙,他是比赛的大赞助商之一,令我有外卡的身份参加,就遇上了 Brad Gilbert,他发球是右手伸直后,抛球下压,他也应该很惊讶,会遇上一个比他"老"的本土选手。哈哈,他是轻松过关啦!我又一次被"完封"。
因为跟他打过球,对这位其实职业里不怎么厉害的选手格外注意,他比赛有拿过冠军啦,但四大OPEN也没进过四强,他很早就退休写了一本书 Winning Ugly,谈到他如何一直维持世界排名前20的打法观念。后来他的学生,阿加西却成为最伟大的选手之一,就是他这个观念,让我对这个人真的很佩服!
公子:说到教学观念,有种说法是有选择的话,教练宁愿都带1.0的新人,一切从规范开始学,而不喜欢带虽然水平有3.0但动作却非常不规范的学员,您会有类似的相法吗?
赵:也许有教练会是这样想的,但我不是的。先打个比方,可以拿"推拿"师傅来比拟,人们在工作一整天后,如果肌肉疲劳酸痛,会去找推拿师傅按摩,那么我们这样看:
人们的工作>就是网球运动的自我练习;
推拿师傅的按摩>就是教练的教学;
工作赚来的钱>就是网球比赛的成绩,即球技实力;
网球教练也是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师傅在"酸痛点"拼命按摩,可能病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加重,造成难以改善的伤害!对教练来说,1.0的学员,就像投入工作的年轻人,全身上下对于网球动作完全没有任何的"习惯记忆",少许routine的推拿就可以得到舒服舒坦的感觉,但是如果这位年轻人部分肌肉骨骼有特殊的地方,我们可以让这年轻人更快工作或者避免伤害,先撇开花费多寡不言,按摩师傅当然喜欢年轻初来乍到的顾客不是吗? 面对有经验的老客人,或许本身已有伤痛,不清楚为什么痛,一味哪里痛按哪里,没有找到病根的话,将无法满足或解决他们的困扰,而客人还会就自己的经验对师傅做出评价,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
在我看来,只要是有心学习都是"好教"的学生,1.0级数的学员最需要的是"练习",只要有正确的动作灌输让他们"临摹-潜移默化到模仿的对象",就一定会有成果,而不是一直的原地喂球,好比有学员一对一10堂课了还没法上场拉球,真是难过。
公子:那类似3.5级别这样有一定基础的学员,我发现他们的课程经常会演变成理论知识辩论,学员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打,对教练不太信服,这样的情况教练员会不会感到困扰?
赵:在我的学生群体里面,按照NTRP的分级,多部分是属于4.0级数的上下,公子你也是。这样的学员就如你所说的,不是很好带。因为都是有经验的人了,我的看法,当教练的人,如果本身实力不足,甚至动作不正确,不舒展好看,是没办法带的动这些对于网球十分执着的人的。如果教练示范动作做的不好,就更是难"说服"这个级数的学员,只是拿着图片或者视频来说明, 更是不行的,互联网时代,学员自己找的数据都比教练多,我也常常要看他们带来的视频影片分析其中的动作。
我们都知道, 网球是"做中学"的运动,技术要求成分很高,好像有人这样说过,没有1万小时的训练是很难成就高手的,给予正确/适度的教学,就像好医师开的好药方,内容分量都要恰当。简单的说,没有不好的学员,需要的是善于因材施教的老师。教法上面,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独特的地方,好的教练员会根据学员的年纪大小、身材高矮、肌力强弱、性别的不同,甚至个性倾向做出调整。
越谈越远,对我而言,每一个学员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学员跟我抱怨,为何我教别人的姿势不一样,你可以试试看, 因为你们是不一样的,这是我最Common的解答。不论是 1.0 or 3.0 对我而言都是"因材施教",这点我是孔子的信徒,这就响应了你的问题,如果身为教练,没办法让学员"信服"就失去教学的"能力"了,这个问题,,不是学员资质的问题,而是教练本身的问题,包括不限于球技不够、观念局限、耐心不足、不够敬业等等。
其实我本身也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爱玩,喜欢出风头,偏心个别学员,不敬业,缺乏耐心这些些问题我统统都有存在过,导致有的学员对我失望,以至于对"网球"失去爱心,如今我回首曾经的自己和他们,还是怀有深深的"后悔"。
公子:圈里我一般自评3.5,不过大家也是说如果去美国打球可以多报0.5,是不是中西方对级别的认可有一定差距?
赵:我觉得没错的话, NTRP(National Tennis Rating Program)很早网球就有这个"分级"制度了,最早推出这个分级制度是参考了高尔夫球的 HANDICAP制度,就是我在美国打工的那家俱乐部,球场经理经常安排球友打球时候参考这个分级,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Playing Levels,报标准的时候,亚裔一般会低报,而老美都是会高报,结果是可以想象,老中都很厉害啦!一般的地区赛事也都以这个来区分,但是因为不具有"强制性" 到后来有点混乱,老美的高尔夫球界有"差点卡"是必须驻场教练OR经理经过签核的,于是就有几种类似ATP排名积分的制度 ,也开始兴起,其中的"UTR"积分是近年比较有人气的积分排名制度,目前美国大学的招生都会参考。
讲回来,根据我的了解(NTRP)对于3.0级数的说明是很容易达到的,会打比赛,知道如何操作正拍/反拍/截击就是了,所以就"公子"你的程度,按NTRP标准有4.0了!
>>>4.0 This player has dependable strokes, including directional control and depth on both forehand and backhand sides on moderate shots, plus the ability to use lobs, overheads, approach shots and volleys with some success. This player occasionally forces errors when serving. Rallies may be lost due to impatience. Teamwork in doubles is evident.<<<
公子:很多球友会去模仿自己的偶像,ATP顶尖球员的招牌动作,甚至专门自己进行特训,我也会一直坚持单反,练过正手直臂抽球,还有怎么模仿也学不来的并步平台式发球,您觉得这样做好还是不好?
赵:这样说,NADAL的打法,你可以吗? 这对于任何一个初学,或是具有4.0球技的人都不是"绝对"正确的,因为那些"职业选手"而言, 他的特殊动作是他们从小打出来的,肌肉、体型、骨骼都是这样"长"出来的,他们这样打没事,你们这样打一定会出事!业余的球友们,网球肘"是不是常常听见? 任何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SO每一个球员、选手的姿势都不一样,很难找到世界球王级的选手,动作跟前一任是相像的。
公子:我这几个月也是正在被“网球肘”所折磨,一度怀疑要放弃网球,还是没舍得,现在“痛”并快乐着。对了,您觉得大家平常说的业余3.5网球爱好者,在实际竞技中,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如果希望更进一步提高,除了保持每周多打几场比赛,您会有什么建议吗?
赵:再度重申我的看法,首先我相信公子你实际想表达的是如何迈向NTRP4.5级别,这个固定的练习次数+额外的体能训练+找比自己强的球友,最后处在于"看山不是山"的阶段。简单的说,已经有旋转的打法,有第一发球第二发球的区别,会有小球吊高和上网的动作的球友。
>>>
4.5This player has begunto master the use of power and spins and is beginning to handle pace, has soundfootwork, can control depth of shots, and is beginning to vary game planaccording to opponents. This player can hit first serves with power andaccuracy and place the second serve. This player tends to over hit on difficultshots. Aggressive net play is common in doubles.
<<<
通常而言,对于业余成人球友来说,如果没有对于网球的热爱, 是极难达到4.5的级别的,也是因为这样, 这一技术水平的球友,正处于所谓的"看山不是山"的阶段,对于自己的技术动作是不是正确,不是很有信心的,有时明明是非常适合自已本身的动作,只因为打输一场球、看了某场比赛、旁人品评几句,就改变了自己的打法。相对的,如果是遇到正确的建议,那就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就怕是明明动作不适合自己甚至存在错误,还是不愿意调整,认为自己的对的,这样就导致自己的球技提升被限制。具体什么才是正确的建议呢,这就是很专业的问题了。
公子:我本来觉得不管打谁或面对谁,都会努力打好自己这一Part,争取我的控制下不掉球,尽力打出有威胁的球,但实际比赛中情绪和技术发挥场会受到搭档和对手的影响,处于时好时坏的不稳定状态,这是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还是受其他因素影响呢?
赵:为什么好的教练、好的球友很重要,因为你会相信他,你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建议,人都是一样的,都不喜欢被指责不是吗? 适当"挑选"合适的队友和对手是正确的,水平比自己高一些更好。事实上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业余选手的表现,技术执行力,都很难维持在高水准,这就特别需要旁人的协助,帮忙自己来印证打的对不对。
我的建议:成年业余球友如果要维持自己技术的水平,需要一星期两次,单次超过60分钟的球场实地练习,包含模拟对抗,才可以维持一定的手感,如果要进步到4.5、5.0 的级别,那更是要加强体能健身/重量训练和实际正式比赛的历练,每月至少一次才可以,而最好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位 5.0以上的球友对抗。我这里讲实际比赛是指任何有奖金或罚金的比赛,私下比赛也算在内。
公子:确实发现网球运动是需要有人传帮带的,充满各种窍门和套路,有人指点一下和自己琢磨结果完全不同,您在带学员的时候,有没有一些自己独到的理解?
赵:当然是有的,应该是这么说, 30多年的教学经验累积下来,就像刚才打的比方,一个很有经验的推拿师傅,可以很快地看出来学员的特性/缺点给予提示,重点要站在学员的角度和视野来解说,学员就会更容易理解与实践,变成习惯动作,能看到学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动作,那就非常有成就感了。
举例来说,有的学员是很注重每一个角度的,就像"木工师/精算师"那样,很在意自己的拍面角度呀,手肘位置呀,膝盖弯曲度呀种种细节,这类的学员,我通常会让他们注意自己的打球结果,你把球打到哪里,这个比较重要;也有学员是属于"艺术家" ,平常笔画的动作再多,球来了就是只打球完全没有动作,我身为教练,就会先把动作拆解好几个小动作,一个一个小动作个别喂球,最重要是要求他, 像演员一样"照剧本演出"即可,结果那个球去哪里不重要,因为身为导演的教练最后会把完整的影片动作"剪辑"出来。
公子:来大陆这段时间所接触到业余网球爱好者,您觉得与台湾相比,有哪些特点和差异?
赵:其实没什么大不同,很早以前台湾的网球是日本人带进来的,称为软式网球。在台湾网球人口比例很高, 跟大陆比起来,相对的普遍的网球技球水平初期是高一点, 不过现在已经是差不多了,而且相信不久之后会被大陆球友超越。目前这里的很像台湾10年前的网球氛围, 有那么一股打网球的风气在,台湾因为人口老龄化, 网球场里面都是老人家, 年轻人参与篮球、棒球那些较为热门。整体看起来,大陆网球还是处于"蓬勃发展期"欣欣向荣,很有未来性。
公子:我们业余爱好者,所谓手上有瘾,体力允许随时都会渴望上场打球,我甚至梦里还在练发球,对于网球的这种执着和热情,尤其是练球这些年以后,有时会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您有经历我们这个阶段么,现在的您还会保持对网球的那份曾经很单纯的热爱吗?
赵:那是当然的,我相信每一个球友都或多或少有"网球癌",我们台湾说法,我也是这样过来,虽然也对其他项目"疯狂"过,但是对于网球的初衷是不变的。网球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文化,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论球技高低,既然跟网球结缘,自己会发自内心的热爱并乐意分享给朋友。
公子:您近几年还有参加比赛吗?
赵: 我们都60年代的人了,2016年在台湾50岁组的双打冠军,2019年ITF南京站50岁组也是拿的双打冠军。
公子:您现在事业发展顺利吗?
赵:我刚来大陆不久,现任广州中山大学EMBA网球队特聘教练,深圳南海足球公园网球场驻场教练,同时也是腾讯集团网球队教练。有机会的话,也希望把我这些年对网球的理解心得带给更多球友们分享。
公子:您在大陆生活各方面感受如何?还习惯吗,未来有机会长期留在大陆发展吗?
赵:会的,如果这里肯包容我的话。我前面说过, 这里像是10年前的台湾,那种网球的氛围是我迷恋和熟悉的,大陆的风景也是我喜爱的原因,我喜欢这边有机会就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各地打打比赛,结交新朋友,品尝一下本地啤酒和美食,也乐意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时间不知不觉已至凌晨,我和赵老师在街头惜别,回家的路有点长,回味这次畅谈,赵老师的脸庞在我眼前越加鲜活起来,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懵懂乡下少年,因贪玩开始拿起球拍,由此走上与众不同的网球人生路......
于我们而言,网球或是爱好,是健身,是竞技,是送给自己的礼物,是一份认可;于他而言,网球是他的饭碗,又是他的一生挚爱。在网球路上,他是先行者;在球场上,他是一丝不苟的严苛先生;生活中,他是慈祥的长者;酒桌上,他也可以是真性情的兄弟。这就是赵老师,一位球龄都40多年的台湾网球前辈,如今依然执着于属于自己的网球梦想,希望他在大陆的发展能事事顺利!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topace》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topace、tvos2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