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消息投资10年仍未回本,公募“老五家”之一的博时基金让投资者林敏(化名)颇为无奈。
4月17日,林敏向
“我投资了五六只基金,唯独这只基金亏损。”林敏一再强调,原本是奔着博时基金的业绩去的,没想到经历了2015年的大牛市仍未回本。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是一只绝对收益型基金,截至4月18日,其单位净值为0.617元。
“认购时处于历史高位。”4月21日,博时基金相关人士向
年报显示,2017年,博时价值增长贰号实现的利润为—1.69亿元,其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收益均为负数。截至去年底,其未分配利润为—8.45亿元。这意味着,短期内,仍无分红可能。
此外,11年里,这只基金更换了7名基金经理。对此,博时基金回复
经历牛市仍未解套 10年从未分红
投资博时基金,于林敏而言是一件难以名状的痛楚。
年过七旬的林敏是一名资深投资者,证券、基金、保险等产品都有涉足。其坚持“鸡蛋放在多个篮子”的分散投资风格,因此也获得了不菲的投资收益,但唯独在博时基金的投资上,她“失了足”。
林敏回忆,2007年,A股迎来了一轮牛市行情,基金投资也很狂热。尤其是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从6124.04点掉头向下之后,为了避险,身边的人纷纷购买基金。一些银行、券商也全力推荐基金产品。
判断股市还将下跌,且短期内超越前期高点的可能性较小,林敏也决定将一部分投资用于认购基金。
“券商营业部的投资顾问推荐了好几家公司的产品。”林敏至今仍然记得,推荐的产品中有易方达和华夏基金的产品。林敏在基金投资上也进行了风险分类,保本基金、债券基金、偏股型基金等,每样都认购了一点,此外,还对一只基金做了基金定投。
“2007年,博时价值增长分红十分诱人。”林敏说,这只基金一年内分红2次,堪称当时市场上明星基金,冲着博时基金的招牌,她试着认购了一万元。
“当时,家人还曾劝阻过。”林敏说,家人反对的理由是,牛市行情过去了,这只基金是偏股型,熊市行情中估计不会有好的收益。但林敏仔细查询资料后,还是决定投资了1万元,获得了9142份。
没想到,投资之后,这只基金就没有给基民们一个好的表现,单位净值一路下行。到2008年10月30日,单位净值跌至0.49元,跌幅过半。
彼时,在家人劝说下,林敏打算赎回。但券商投资顾问答复说,此时赎回不划算,等过几年再赎回,手续费可以少交些。再说,基金要长线投资,短期内没有收益很正常。想想也是这个理,林敏选择了继续持有。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持有就是10年,更难以相信的是,10年之后,仍然处于深度亏损之中。
林敏说,2015年大牛市,券商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投资的几只股票中,2只被套的也解套了,原本想着博时价值增长贰号可以解套,没想到牛市结束了,单位价值仍未达到购买时的水平。2017年的价值投资年,其单位价值依旧是低位徘徊。
“10年里,从未分过红。”林敏说,以4月18日0.617元的单位净值计算,当初的万元投资,至今仍然亏损4351.59元。
未分配利润—8.45亿元,短期分红可能性小
10年无分红,近几年收益同类排名垫底,作为中国基金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之一,博时基金管理的博时价值贰号基金如此表现,颇令市场意外。
Wind数据显示,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成立以来,已取得78.56%的收益,这一收益水平垫底同类平均水平。
从各区间表现看,该基金今年以来表现较差,收益率—4.17%,同类25只基金中第19位。1年收益率—8.41%,同类22只基金排名第22位,3年收益—29.59%,同类18只基金排名垫底,5年收益—3.72%,同类17只基金排名也是倒数第一。
2017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持有户数为13.94万户,户均持有1.72万份,其中,个人持有24亿份,占比为99.86%。
2017年,虽然该只基金的经营业绩有较大起色,但其收益仍然不太理想。其实现的收入为—0.46亿元,较为2016年的—1.80亿元有所收窄。净利润为—0.86亿元,仍旧亏损,相较2016年的—2.40亿元,减亏了1.54亿元。
在收入项目中,股票投资收益为—1.37亿元,2016年为—1.06亿元,债券投资收益为—312.58万元,2016年为—13.78万元。
上述数据显示,近两年,博时价值增长贰号的经营业绩仍处于亏损之中,这也直接导致基金分红受限。
2016年、2017年,该基金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分别为—8.67亿元、—8.45亿元。这一数据表明,短期内,基金实施分红的可能性很小。
针对博时价值贰号增长基金的收益情况,博时基金回复
博时基金相关人士向
实际上,与同类相比,价值增长贰号的竞争力并不强。
Wind数据显示,价值增长贰号的管理费为0.2558亿元,排名第329位,累计分红48.1772亿元,排名第39位。
同类中,比价值增长贰号成立早三个月的银华优质增长基金管理费为0.4141亿元,累计分红94.70亿元,排名第12位。比价值增长贰号晚成立2个月的华夏优势增长,累计分红89.96亿元,排名第13位,其在2015年6月12日,累计单位净值达到4.91元,是价值增长贰号的2倍多。2007年3月31日成立的建信优化配置,累计分红也达到60.7067亿元,位居第29位。
11年更换7名基金经理,重仓迪马股份股价腰斩
价值增长贰号业绩不佳或与基金经理变动频繁密切相关。
博时基金披露的资料显示,价值增长贰号成立11年零7个月以来,共有11名基金经理,其中,首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仅3个月,第二、三任杨锐、夏春任职时间分别为1年又355天、3年又222天,三任基金经理任职期间,均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第五任基金经理唐桦任职期间正逢2014年下半年开启的牛市,获得了18.64%的任职回报。此后的黄瑞庆、周志超的任职回报为负数。目前的基金经理为王增财和蒋娜。
有业内人士向
不过,王增财从2017年6月22日任职至今,业绩也不理想,其任职回报率为—7.04%。
针对投资者质疑价值增长贰号基金经理更换频繁问题,博时基金回复
除了基金经理变动较频繁外,价值增长贰号重仓的股票中,部分股价跌幅较大。
年报显示,该基金重仓的迪马股份,去年初股价为7.42元,年底为4元,跌幅为46.09%。上周五,其收盘价为3.58元,股价已经腰斩。
此外,重仓的安泰集团、冀中能源、广东明珠等,股价跌幅也不小。三七互娱等表现也不起眼。
当然,其持有的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表现不俗。
APP2021年10月15日讯,信隆健康(002105) 报收10.34元,涨幅10.00%,成交量2954.72万股,成交额30136.69万元,换手率8.02%,振幅10.43%,量比5.33
10月15日讯,据App智能监控显示
上榜类型:日涨幅偏离值达7%
排序 营业部门名称 买入金额(万) 卖出金额(万) 净额(万) 买入金额前5名买入总计:
占总成交比例:
8037.10万元
26.67%
1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4778.84 46.66 4732.19 2 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第二分公司 1266.65 0.31 1266.34 3 机构专用 761.85 0.00 761.85 4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宛平南路证券营业部 621.13 0.00 621.13 5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608.64 0.62 608.01 卖出金额前5名卖出总计:
占总成交比例:
2804.29万元
9.31%
1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百花二路证券营业部 0.00 1401.69 -1401.69 2 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新闻路证券营业部 69.34 498.18 -428.84 3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桥证券营业部 0.00 367.38 -367.38 4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丽水分公司 0.00 282.28 -282.28 5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208.98 254.76 -45.78 内容来自于APP自动生成,仅供投资者参考,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APP
03月13日讯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代码050201)03月12日净值上涨2.60%,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0.6710元,累计净值为2.1260元。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89.58%,今年以来收益30.29%,近一月收益20.47%,近一年收益-0.30%,近三年收益5.01%。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48.18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蒋娜,自2017年11月1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21%。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华泰证券(持仓比例3.16%)、华夏幸福(持仓比例3.11%)、太阳纸业(持仓比例3.09%)、光环新网(持仓比例2.79%)、迈瑞医疗(持仓比例2.68%)、宝信软件(持仓比例2.45%)、格力电器(持仓比例2.40%)、完美世界(持仓比例2.12%)、农业银行(持仓比例1.98%)、山东黄金(持仓比例1.71%)。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报告期内,组合主要从A股纳入MSCI的大背景出发,针对MSCIA股国际通指数进行了仓位和结构调整。2018年四季度,A股在极端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出现了大幅回撤。尽管政策从四季度开始明显修正,从实体经济到资本市场,都出台了如减税、纾困、金融稳定等诸多措施,但由于外部环境的持续恶化、内部企业盈利下滑的压力凸显,以蓝筹白马为主的股票依然出现明显回调。相对来说,之前被悲观预期压制的行业如券商、传媒等,反而走出了相对收益。18年对于主动权益投资而言可谓是“至暗时刻”。投资者对于大类资产配置的生疏,使得全年维度看,真正重要的两大变量(中美冲突及去杠杆政策)的负面影响被长期低估;而外部环境的和产业政策的变化,又让多个行业、多个个股“爆雷”,并直接构成投资者的组合亏损。展望2019,我们有如下几点看法:第一,2019年宏观的基本盘是:经济处于下行中期,拐点未至。首先,总需求指标存在较大的压力;基建触底、但上行空间有限(主因是财政实力的问题和地方政府意愿的问题),地产进入明确的下行通道;出口至少在1H19面临较大的透支压力。其次,前瞻的货币指标还在寻底过程中,M1/M2/TSF都还在下滑通道中;但未来1-2个季度存在触底的可能性,主要诱因是专项债扩容和影子银行的松绑。最后,企业盈利处于下行通道,但由于本轮企业本质上在去杠杆,加上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企业盈利的表现会比2011年之后工业品崩盘的周期要好。第二,虽然宏观向下,但2019年的政策环境相对友好,整体处于放松周期当中。货币政策已经明确进入拐点;财政及基建政策已经在拐点右侧,19年专项债发行可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此外政策对“影子银行”的定位进行了重新表述;地产政策处于拐点位置,自上而下的政策尚未变化,但自下而上的“因城施策”实际上已经是边际的松动;资本市场政策在经历了几年的收紧后,随着科创板等政策推出,可能已经处于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左侧。这样的宏观+货币+政策组合,与2012年的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三,2019对投资者最有利的因素是估值。尽管企业盈利还有下调的可能、并可能带来白马股的进一步杀跌,但从市净率等指标来看,已经有大量的股票进入了历史最低的10%分位,这样的估值水平本身就是一种保护。特别在MSCI提升A股权重等因素引导下,外资增配A股资产已经是大势所趋,上千亿的被动资金和更大体量的主动资金增配,对于本身质地优异、模式具有全球稀缺性的标的来说,会是较强的支持。2019年我们一定能发现比18年更多的机会、而不是风险。第四,2019年以及往后,随着中国经济减速、全球科技创新周期性减速、以及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未来几年“量”能有增长的行业是最稀缺的。例如:1)接近或实现平价之后的光伏、新能源车,主要投资逻辑从拿补贴变成自发的商业需求,在竞争格局好的环节会有非常大的机会;2)随着底层技术进步之后,开始有大量的行业应用及落地,特别是经济增速放缓之后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效率的服务等;3)另外,2015年炒作的成长行业和股票,大逻辑确实代表新经济的未来,但可能发生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标的上。但经历了3年的持续杀跌,我们认为当前时点值得重新梳理,有多少公司在真实落地当时的愿景,一旦其中有市值与业务进展匹配的公司,将成为未来几年的核心标的。部分互联网金融的公司具有这一潜质。放眼更长的阶段,我们从18年底开始有一个担忧和一个思考,这两个问题可能会对之后3-5年的资本市场都产生深远影响。一个担忧是,过去几年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是否会带来挤出效应?我们观察到,以居民负债/GDP或居民负债/可支配收入来衡量的居民杠杆率,已经经历了10年的快速提升,虽然绝对水平低于美国和日本的顶峰水平,但其斜率和持续时间已经接近美国97-07年、以及日本70-80年代。那么这带来两个问题,第一是地产扩张的边界在哪里?从过去几年城镇婚姻登记的数量来看,刚需并没有变得更多,可能未来每年地产销售的中枢就在10亿平米;但我们经历了数年15亿平米/年的地产销售后,本轮地产政策即使有放松,还能有多大效果?这是决定19年经济下滑速度、以及之后经济复苏路径的重大变量。第二是在居民杠杆率大幅提升后,我们担心目前居民处于“有资产无现金”的状态,可能会对家庭的其他支出产生挤出效应,这对于未来2-3年消费升级的逻辑、保险渗透率的逻辑,都会形成挑战。一个思考是,政府行为逻辑到底在发生什么变化、对资本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过去研究政府行为及经济影响,在资本市场的映射上,2018年遇到了多个挑战,比如:1)公平和效率谁更优先?资本市场认为的“应该有”的政策,和最后政府决策的实际考虑出现偏差;2)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力成本提升的情况下,“既要……又要……”的阶段性目标遇到的约束和挑战越来越大,比如既要保持定力不走老路、又要保持短期经济稳定;3)央地关系变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逻辑和政令传导机制发生了剧变,导致不同政策的最终效果与市场预期出现差异。2018年我们对于这些问题,至少观察到了如下的现象。第一,在某些领域,“公平”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效率”。比如在就业、社保等议题上,政府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政府兜底的责任还在强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医保局等新的管理机构压缩药价的动力非常强、加强社保征收力度和规范度的动力也非常强,近期一系列的行业变化也就很容易理解。我们认为未来3-5年这样的趋势只会加强,因此一切与公共支出相关的生意,都面临利润率下降甚至蛋糕压缩的压力。第二,“既要又要”当中,事实上任意一个目标都是无法抛弃的,能做的变化是政府决策机制的透明化、减小因信息不对称、财权事权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比如,目前比较清晰的趋势是地方的隐性融资越来越严格、但如专项债等“正门”正在打开,中央政府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地方政府如何花钱;将来是否有可能由中央或省级政府来承担逆周期调控性质的基建支出、而降低低级别政府承担的类似职能?政府在2019年对基建以多大力度扶持、以何种方式提升透明度,将对市场的长期信心、以及对银行股的长期估值有重大影响。综上,我们在2019年将以更乐观的态度参与市场,在“量”有成长的行业上持续投入,跟踪2019年宏观的演进并寻找与2012年类似的宏观驱动机会,同时在我们担忧和思考的方向上持续观察、规避潜在风险,最终力争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回报。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基金基金份额净值为0.515元,份额累计净值为1.970元。报告期内,本基金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81%,同期业绩基准增长率-7.79%。
11月06日讯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代码050201)11月05日净值上涨1.58%,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0.9660元,累计净值为2.4210元。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72.92%,今年以来收益28.63%,近一月收益5.80%,近一年收益37.61%,近三年收益50.70%。
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分红2次,累计分红金额48.18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蒋娜,自2017年11月13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5.70%。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立讯精密(持仓比例4.91%)、格力电器(持仓比例4.88%)、山东高速(持仓比例4.82%)、亿纬锂能(持仓比例4.07%)、中国巨石(持仓比例3.98%)、贵州茅台(持仓比例3.95%)、三七互娱(持仓比例3.81%)、华鲁恒升(持仓比例3.66%)、万华化学(持仓比例3.11%)、中信特钢(持仓比例3.03%)。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3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也逐渐从疫情最差的时期中恢复,经济活动的恢复和积极的政策组合对全球资本市场均出现了正面的反应。
展望4季度,我们认为经济修复和政策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方面疫情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始终无法完全消除,这将持续抑制部分需求,未来的生产活动恢复的持续性可能动能不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疫情的全面抑制,国内宏观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市场流动性也将逐渐回到正常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4季度组合在仓位控制上会采取相对稳健的策略,在个股选择上,我们会对估值有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专注于企业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博时二号基金净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博时二号基金净值、002105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