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基金这个东西,简直就是金融界的“精致猪”。它一变身,能带你飞,也能气死你,尤其是“超额收益”这个调料,吃得好不好全看你怎么调配。别小看这几个字,它可是衡量你投资眼光和操作水平的“真金白银”。说白了,超额收益率就是你赚的钱跟市场上涨喽或者基准指数甩开的差距,简单点说,就是“你比市场跑得快了几条狗”。想知道怎么算?别急,小编这就带你掰开揉碎的教一遍。
首先,我们得搞懂两个“大boss”——基金的净收益和基准指数的收益。基金净收益,就是你买的基金在某段时间内的涨跌幅度,打个比方,就像是我们每天吃的小确幸(或者郁闷)指数。而基准指数,比如沪深300、上证指数,都是代表整个市场“终极水平”的“老大哥”。你得把你的基金收益和这个“大家都爱看”的指数涨幅摆在一起比比看。谁赢了,谁就“超越了市场”——也就是说“超额收益”来了!
假设你买了个基金,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刚好赚了20%,这是你的基金收益。与此同时,基准指数涨了15%。那么,你的超额收益率怎么算?非常简单,就是用你的基金收益减去基准收益,然后除以基准收益,再乘以***,得到百分比:
超额收益率 = (基金收益 - 基准指数收益) / 基准指数收益 × *** 。
用数字说话的话,就变成:“你比市场跑得快(或慢)多少个百分点”。在上面的例子=(20% - 15%)/ 15% × *** = 33.33%。也就是说,你超越市场,跑赢了33.33个百分点,揽得了“超额收益”这个金牌!
不过,别只盯着这个酱紫的平衡表。因为,很多时候,市场变幻莫测,要算得上“超额收益”,还得考虑时间段。比如,你只在市场沉闷的春天赚了点钱,秋天反倒亏了,拼在短期就像追风一样不讨巧。要精准,得找个合理的时间区间,比如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算出对应阶段的超额收益。
其实,计算超额收益还有个偷偷的“学问”——风险调整。你轻轻松松跑赢了市场,但是不是伴随着一堆波涛汹涌的风险?想搞清楚这个,得用“超额夏普比率”啥的(别急,咱们慢慢来)。简单理解,就是在赚的钱背后,你冒多大的风险,能不能一边站着笑,一边拿奖。反正,单纯比收益,不够看,还得考虑“风险伴随的快乐”。
而且,要注意,挑选哪个基准指数也很重要。别把自己搞得“跪着看基准”,选个偏离合理的指数,比如新兴市场基金配个创业板指数,成熟蓝筹配沪深300,否则算出来的超额收益就像打沙包一样,没有一根筋。选对标的,才能真正体现你“牛”的水平。
还有个小技巧,不妨尝试用一些“量化模型”辅助判断,比如夏普比率、特雷诺比率和信息比率之类的玩意儿,它们能让你的超额收益“长得更真”。比如夏普比率越高,说明你在赚超额收益的同时,风险控制做得牛逼;反之,可能只是在“赌运气”。
当然啦,计算上面这个公式很简单,但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常用的基金净值和指数数据,基本可以用基金公司官网、金融数据平台(Wind、东方财富、天天基金、雪球)给出的。记得保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完整性,否则就像开车去北极夏令营——白跑一趟。
有人会问:是不是所有基金都能跑赢市场?当然不是!但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这个公式就帮你明明白白画个圈圈。心里有数之后,还可以多角度分析,比如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市场环境变幻、经济周期节奏……总之,超额收益的背后藏着一堆“玄学”和“硬核”。
总结一下吧,就是用“基金收益-基准指数收益”除以基准指数收益,得到的百分比,就是你的“超额收益率”!掌握了这个技能,基本上就可以自己“打擂台”检验自己是不是“投资界的神仙”或者“白丁”。还等什么?赶紧去盘算盘算,看看自己遥遥领先,还是“被”市场甩在了身后。对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怎样“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超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