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8月25日旗天科技(300061)涨6.27%,收盘报7.63元,换手率6.58%,成交量37.31万手,成交额2.81亿元。该股为金融科技、数字货币、职业教育、大数据、教育概念热股。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054.88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1069.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3124.18万元。
重仓旗天科技的公募基金
根据2022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1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目前规模为2.32亿元,最新净值0.898(8月24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44%,近一年下跌43.31%。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蔡嵩松。蔡嵩松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诺安成长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2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12.24%;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3月14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96.89%;诺安优化配置混合,管理时间为2022年7月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3.24%。
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的前十大重仓股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12月3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放开保险资金参与境内外证券出借业务。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债券、股票等证券资产持有期限较长、存量规模较大,具有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投资收益的需求。
《通知》的制定,有利于丰富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更好发挥保险资金机构投资者作用,优化资本市场供需结构,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2.58万亿元,其中债券为8.83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2.77万亿元,两者合计11.6万亿元。
小编采访的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欢迎。他们认为保险公司有一些权益法计价的长期股票投资,以及一些持有至到期的配置型债券,如果能够参与证券出借业务,可以增加资金流动性和提升投资收益。
属市场成熟模式险资普遍欢迎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证券出借业务是境内外资本市场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常见交易制度,发展较为成熟。截至2020年末,全球证券借贷业务存量规模已达2.3万亿欧元。
在境内市场,债券出借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发展较为迅速。截至2021年9月末,境内债券借贷规模8041亿元,境内转融通出借余额1692亿元,社保基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市场主体均已获准参与。
根据《通知》,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保险资金运用形成的证券以一定费率向证券借入人出借,借入人按期归还所借证券及相应权益补偿并支付借券费用的业务。证券出借业务包括境内转融通证券出借、境内债券出借、境外证券出借等监管认可的业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和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参与证券出借业务,也可以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证券出借业务。
这一新规受到保险机构人士普遍欢迎。“应该有需求,底仓个股反正也不动。”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投资经理表示。
另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部负责人分析新规时也表示,新政是利好,保险资管公司有需求。
一位资管公司高管称,保险机构对于债券、股票等的投资,不少是长期配置思路,短期不会有交易需求,这部分证券就成为长期不动的底仓资产。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可以把投资组合里短期不会动的证券借出去,盘活底仓证券,赚取一定的出借费。
“保险机构(对借出证券)很有动力,新规尤其利好投资组合中证券规模大的大型保险机构。”该人士说。
一家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分析,大保险公司有一些权益法计价的长期股票投资,以及一些持有至到期的配置型债券,如果能够参与证券出借业务,可以提高投资收益。
在一位债券分析师看来,以前对险资这块业务控制比较严,现在等于是和银行、券商拉齐了,都有资格做融券业务。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此举有利于拓宽险资的投资范围,缓解资产端压力。不过,由于保险机构投资以配置资金为主,融券属于交易类业务,如果是非底仓类资产参加,不一定能做好。
多数保险机构可参与证券出借
根据通知,此次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保险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和保险公司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类,最近一年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评估结果不低于60分;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最近一年监管评级结果不低于C类;
(三)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健全的证券出借业务操作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四)参与股票出借业务的保险机构应当具备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且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五)参与债券出借业务的保险机构应当具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且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如果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和保险公司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不受前款第(四)(五)项的限制。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业监管数据,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纳入统计范围的178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3.7%,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1%,其中7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低于B类。
这意味着,多数保险公司都能直接参与或者委托保险资管公司参与证券出借业务。
不过,《通知》同时规定,保险机构通过约定申报方式参与境内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借券证券公司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得低于60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分类监管评级不得低于A类。
境内业务借入人应为券商和商业银行
考虑到保险资金开展融券业务的风险,对于交易对手——证券借入人,《通知》也做了严格规定:
保险机构通过约定申报方式参与境内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借券证券公司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得低于60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分类监管评级不得低于A类。
保险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出借业务,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作为债券借入人,并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
借入人为证券公司的,其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得低于60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分类监管评级不得低于A类;借入人为商业银行的,其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得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或者其已在境内外交易所主板上市。
根据公开信息,银行是债券市场的第一大投资者群体,为何会有借入债券的需求?“银行借入债券后,可以调整久期和现金流,相当于利率互换。”一位业界人士分析称。
对于保险机构参与境外证券出借业务,《通知》要求,应当对境外证券借入人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借入人应当为金融机构,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业务经验丰富,开展证券借贷业务不低于8年;
(二)财务状况稳健,上一会计年度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
(三)资信状况良好,长期信用评级不低于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定的A级或相应评级;
(四)风险指标符合所在国家或地区监管规定。
借出证券数量方面,《通知》规定,保险集团(控股)公司和保险公司单只证券出借数量合计不得超过其持有该证券总量的50%。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单只证券出借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该证券总量的50%,同时应当合理管控出借证券剩余期限。
《通知》还要求,保险机构参与境内债券出借和境外证券出借业务,应当要求证券借入人提供有价证券作为担保物。保险机构应当选择符合保险资金投资范围的担保物,并根据担保物的风险特征和流动性水平约定相应的担保比例。担保物市值不得低于已出借证券市值的102%。
保险机构应当对担保物的资信情况、违约风险等进行审慎估值,并持续监测担保物的价值变动。当实际担保比例低于合同约定时,保险机构应当要求借入人及时补足。当借入人发生违约时,保险机构有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保留或处置担保物以满足索赔需要。
对于保险资金开展相关业务,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知》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分类监管导向。一方面,根据偿付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监管评级等,差异化设置保险机构参与证券出借业务的审慎性监管条件;另一方面,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借入人管理,根据业务模式、风险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借入人标准,切实防范信用风险。
二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决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不为新业务增设行政许可事项,赋予保险机构自主决策的更大空间;做好政策措施衔接配套,《通知》要求保险机构遵守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以及业务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自律规则,避免与现行政策相冲突。
三是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一方面,要求建立资产担保机制。对境内转融通出借业务,因证券金融公司作为中央对手方,信用程度高,不设定担保要求;对无中央对手方的证券借贷业务,规定担保物类型及担保比例下限,并要求动态监控,确保担保比例持续达标,以提升出借资产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强化合规管理要求,压实保险机构在经营决策、借入人管理、资产担保、资产托管、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通知》明确要求保险机构作为证券出借人应当加强风险识别、计量、评估与管控,定期对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集中度风险等进行压力测试,对交易额度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整;强调出借人合规责任不弱化、不转移,证券出借后在会计核算上不终止确认,在托管管理上仍纳入托管范围,在比例监测上纳入保险资金运用大类资产比例管理,且出借超过20个交易日的证券不得作为高流动性资产计算流动性监测比例。
截止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经理杨谷旗下共管理2只基金,本季度表现最佳的为诺安先锋混合A(320003),季度净值涨4.45%。
杨谷在担任诺安先锋混合A(320003)基金经理的任职期间累计任职回报921.95%,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5.16%。期间重仓股调仓次数共有220次,其中盈利次数为129次,胜率为58.64%;翻倍级别收益有7次,翻倍率为3.18%。
以下为杨谷所任职基金的部分重仓股调仓案例:
重仓股调仓示例详解:
1、山东赫达(002810)翻倍案例:
杨谷管理的诺安先锋混合A基金在20年1季度买入山东赫达,在持有1年又1个季度后在21年2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312.15%,持有期间山东赫达在2020年到2021年的年报归属净利润增幅达30.65%。
2、中国平安(601318)调仓案例:
杨谷管理的诺安先锋混合A基金在15年1季度买入中国平安,在持有3年又0个季度后在18年1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99.46%,持有期间中国平安在2015年到2018年的年报归属净利润增幅达98.15%。
3、长亮科技(300348)折戟案例:
杨谷管理的诺安先锋混合A基金在15年2季度买入长亮科技,在持有1个季度后在15年3季度卖出。持有期间的估算收益率为-52.55%,持有期间长亮科技在2014年到2015年的年报营业总收入增幅达75.04%。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来源 | 独角金融
早在今年6月末,诺安基金创始人、诺安基金间接控股股东之——诺安控股集团董事长秦维舟因犯重婚罪先后被两任妻子起诉,引爆舆论。随着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业绩陆续披露,这家桃色新闻波及到的基金公司业绩也得到了市场格外的关注。
近期,持有诺安基金20%股权的大恒科技(600288.SH)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诺安基金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为5.02亿元,同比增长7.24%,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滑42.29%。
图源:大恒科技半年报
为什么会这样?这和诺安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基金产品结构及其收益有密切关系。
明星基金产品净值下跌,导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
根据天天基金网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诺安基金的公募管理总规模为1440.71亿元,相对于2021年同期1308.4亿元的数据,在管理规模上同比增长10.11%。
图源:天天基金网
这与诺安基金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24%的情况大致相当。
从基金类型来看,2022年上半年,诺安基金的货币型基金规模为780.88亿元,约占总体规模的54.2%,该类型基金产品上半年的平均收益为0.91%,与同类基金收益基本持平。
规模位居第二的是混合型基金,为429.29亿元,平均收益为-2.58%,亏损幅度高于同类基金的-1.48%。
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70.9亿元,平均收益为1.64%,低于同类基金1.82%的收益。
股票型基金规模为53.25亿元,平均收益为-4.09%,亏损幅度低于同类基金-5.46%的水平。
指数型基金规模为9.06亿元,平均收益为-5.58%,亏损幅度略高于同类基金-5.35%的水平。
QDII基金规模为6.4亿元,平均收益为8.17%,这比同类基金-5.07%的收益高出很多。但因为该类基金产品规模较小,其较高的收益水平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有限。
从具体的基金类别来看,规模排第二的混合型基金的收益对整体盈利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在诺安基金官方网站公布的混合型基金产品中,今年跌幅排名前三(截至8月22日)的基金分别是诺安创新驱动混合C、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诺安成长混合,跌幅分别为38.68%、38.61%、27.1%;今年涨幅排名前三(截至8月22日)的产品依次是诺安进取回报、诺安精选回报、诺安优选回报,涨幅分别为13.6%、3.94%、2.11%。
其中,跌幅排名第三的诺安成长混合,正是由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管理的,其规模约占混合型基金规模的60%,上半年净值下跌了23.39%,和今年至今(8月22日)的跌幅相差不大。
这应该是2022年上半年诺安基金净利同比大降42.29%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在总体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诺安基金目前的产品结构特点,导致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的涨跌对诺安基金的整体盈利有比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诺安基金目前还没有可以和蔡嵩松并驾齐驱的基金经理。
目前,诺安基金官网上推荐了三只优选基金,其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是基金经理张堃管理的诺安优选回报。在该基金经理近两年的任职期间,回报达81%,今年也有2.87%的涨幅。
该基金经理张堃认为,万物互联、万物皆数,智能化及 AI 赋能正在改变世界,其在未来十年带来的价值增幅,可以和过去二十多年互联网为投资市场带来的价值增幅相比。因此,诺安优选回报主要从这些角度挖掘具有长期投资潜力的上市公司,抓住了近两年来政府一直在力推的数字经济浪潮。
但可惜的是,该只基金目前规模仅为6.53亿元,对公司整体业绩的贡献有限。
“顶流”基金经理的动力与压力
谈到诺安基金,逃不掉的便是曾经的“金字招牌”蔡嵩松。
在7月2日接任诺安优化配置、8月20日接任诺安积极回报基金产品之后,蔡嵩松管理的基金已经有7只,其中,规模最大还是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目前规模为266.36亿元。
但是,曾以半导体“一哥”火出圈的蔡嵩松,今年业绩比较惨淡,原因就是诺安成长混合基金的净值遭遇不小的跌幅。今年上半年其净值下跌了23.39%,在5月以来的反弹中,反弹幅度也远低于同类平均水平。
图源:天天基金网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整个半导体板块的行情物极必反,其先行指标就是,2021年7月20日,蔡嵩松在***财经接受***
另一方面,就是诺安成长混合基金一季报和二季报中提到的,因为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国内疫情等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影响,导致“芯片行业最大的下游应用消费电子面临较大压力,进入六月份跌幅有所收窄,但是依然没有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正常水平”。因此,“虽然某些品类在电动车、新能源等下游拉动下有结构性的机会,但相比整个行业的疲软杯水车薪”。
因此,蔡嵩松认为,“在宏观环境相对友好的情况下,芯片板块真正的独立行情需要消费电子出现实质性的拐点,而这个时间点渐行渐近,但仍需观察。”
在这里,对于芯片板块独立行情的到来,蔡嵩松给出了两个限定条件,一是“宏观环境相对友好”,二是“消费电子出现实质性拐点”。
但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文章中提到,全球经济将面临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
所以,虽然“我国半导体产业未来最大的机会在国产替代,今年就是国产替代的元年”,但宏观环境面临不稳定和复杂性,蔡嵩松期待的实质性拐点究竟什么时候会真正到来,“渐行渐近”的过程要持续观察多长时间,却很难判断。
从具体的投资品种来看,二季度末,诺安成长股票资产占该只基金总资产的92.45%,前十大持仓股占比为78%,可以说是一直加强版的半导体ETF。
按持仓比重,前十大持仓股依次为韦尔股份(603501.SH)、卓胜℡☎联系:(300782.SZ)、北方华创(002371.SZ)、兆易创新(603986.SH)、中℡☎联系:公司(688012.SH)、圣邦股份(300661.SZ)、三安光电(600703.SH)、北京君正(300223.SZ)、沪硅产业(688126.SH)、中芯国际(688981.SH),和一季度末的前十大持仓股完全一致,只是具体股票的持仓比重有所调整。
从具体股价走势来看,其中的半导体设备股如北方华创、中℡☎联系:公司,股价表现强劲,在4月底以来的反弹中最高涨幅达64%,远高于同期半导体指数最高37%的涨幅,相比持仓中的其他芯片股,表现也有一定优势。
对比上半年的持仓情况,下半年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基金持仓情况是否会发生变化?诺安基金方面对此表示,按照蔡嵩松之前的投资风格,短期内应该不会对该只基金调仓换股。
根据天天基金网的统计,诺安成长混合基金近三月和近六月的阶段表现分别为-1.48%、-18.44%,远低于同期同类平均10.01%、-1.98%的涨跌幅度。
所以,尽管蔡嵩松在诺安成长基金的二季报中预计到了,“芯片设备材料板块景气度持续高企,中报同比预期接近翻倍增长,而板块却在情绪的影响下持续向下,基本面和股价出现了明显的背离。”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下半年诺安基金整体管理规模难有较大幅度增长,作为在诺安基金整体管理规模中较高的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公司年内业绩能否提升也要打上问号。
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基金经理罗国庆对《中国经营报》表示,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半导体板块波动性比较大,市场波动有可能会带来净值较大幅度的阶段性回撤,建议投资者充分认知这一板块的风格特征,审慎选择。
此外,尽管上半年诺安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再次上涨,但是否有将业绩与运营过度依赖于个别基金经理的风险?欢迎留言讨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诺安股票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诺安股票基金、融券怎么操作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