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08月12日讯 景顺长城资源垄断混合(LOF)基金08月11日上涨2.31%,现价0.52元,成交18.83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0.5340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2.69%,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37%。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混合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下跌2.20%,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下跌0.93%,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7.93%,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4.86%,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3.3620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11次,累计分红金额33.8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韩文强,自2020年04月2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25.17%。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东方雨虹(持仓比例9.78%)、科顺股份(持仓比例9.38%)、滨江集团(持仓比例9.07%)、保利发展(持仓比例8.94%)、金地集团(持仓比例8.92%)、建发股份(持仓比例8.67%)、招商积余(持仓比例8.54%)、招商蛇口(持仓比例8.20%)、中国建筑(持仓比例7.56%)、中国船舶(持仓比例6.35%)。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回顾二季度海内外的经济,海外方面,5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市场对美联储可以实现“软着陆”的信心有所增强,6月中旬以来,随着通胀数据的超预期走高、经济数据的全面走弱,市场对于美联储牺牲需求被动加快收紧以及经济“硬着陆”担忧加剧,各市场波动明显加大。从我们较为关注的实际利率来看,近几个交易日从震荡了1个月的0.3%附近,进一步抬升至0.6-0.7%的水平,处于历史上的高位,我们认为目前的水平与经济基本面并不匹配。国内方面,上海疫情自3月底开始发酵,4月中下旬开始对周边以及产业链相关地区、企业形成了较大范围的冲击,目前上海已逐步复商复市,全国的物流情况也得到比较显著的恢复,企业生产也逐步正常,政策方面对于稳定经济大盘诉求更是明显提升,预计政策支持将进一步起效,疫情的影响大概率也可以告一段落,资本市场将重新回归到此前的逻辑演绎。在风险偏好等得到较明显修复之后,宽信用大概率仍是中期趋势,包括5、6月份的制造业PMI也得到了边际修复,5月份金融数据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的环比变化来看,仍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后续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经济重启的力度与速度会有多大,这决定了股债市场的弹性有多大,仍有待观察。但从市场运行来看,疫情冲击之后的经济将出现一个确定性较高的环比修复脉冲,在资本市场上也体现为一个较为确定的上涨行情,修复的力度、强度决定的可能是上行的高度,而不是短期内上涨的趋势,对此可能需要较理性看待。货币政策方面,总量工具操作窗口暂时关闭,但无论从狭义的银行间流动性宽松、还是从宏观层面的剩余流动性充裕,对相应的板块应当保持乐观的看法。
短期来看,宏观需求回落是上游周期行业主要矛盾,整体风险相对较高。从宏观角度看,在全球经济走弱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处于下行期,尽管当前市场或已定价衰退预期,但若后续需求下行落地,不排除大宗商品及相关股票仍存在一定下行风险。分品种看,需求的韧性形成了不同大宗商品价格及对应股票走势的分化。能源类大宗需求韧性相对较强且受益于俄乌危机,价格及股票表现优于其他大宗商品,但边际上供需缺口可能难以扩大,若高韧性需求在衰退背景下无法持续、抑或俄乌危机出现缓解,那么在国内煤炭持续保供形成的高供给、高库存背景下,能源行业可能将面临一定的回调风险;工业金属目前或已充分交易海外衰退预期,但若衰退真实落地,不排除后续价格及股票也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贵金属方面当前属于左侧布局时点,但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压制下短期难言性价比。
整体来看,本基金在二季度继续维持较高仓位运作,重点在房地产领域进行了布局,结构上未做太大的调整。优质龙头房企拥有稀缺土地资源优势,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经营相对更稳健、扎实,能够兑现高于行业的利润率和ROE指标。随着政策传导到基本面、房地产供给侧出清完成后,头部房企集中度及市场份额有望得到显著提升,优势房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当然,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地产行业需求受到政策端的影响较大,随着经济稳增长政策目标的提出,我们可以预期房地产需求端政策将不断推出,但最终有效政策推出的时点可能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相关房地产企业股价走势或将仍有波动。在有效政策落地生效前,投资房地产行业需要一定时间的耐心等待。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1月17日晚间,*ST平能发布公告,龙源电力(港股00916)拟换股吸收合并公司,实现A+H两地上市。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将于2021年1月18日开市起复牌。
截至15日收盘,龙源电力H股的最新股价为10.32港元/股,最新市值为829亿港元。
龙源电力拟换股吸并*ST平能
1月17日,*ST平能(000780.SZ)发布公告,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源电力”)拟换股吸收合并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庄能源”),同时平庄能源拟将全部或部分资产和负债出售给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电力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且龙源电力拟以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其他下属公司持有的部分新能源业务资产。公司股票将于2021年1月18日开市起复牌。
本次交易由换股吸收合并与资产出售及现金购买三部分组成。龙源电力通过向平庄能源全体换股股东以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平庄能源。本次合并完成后,平庄能源将终止上市,并最终注销法人资格。龙源电力的原内资股及为本次吸收合并发行的A股股份将申请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流通。
龙源电力本次A股发行价格为11.42元/股。若龙源电力自定价基准日起至换股实施日(包括首尾两日)发生派送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则上述发行价格将作相应调整。除此之外,发行价格不再进行调整。
平庄能源的换股价格以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3.50元/股为基准,给予 10%的溢价率,即 3.85 元/股。若平庄能源自定价基准日起至换股日(包括首尾两日)发生派送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配股等除权除息事项,则上述换股价格将作相应调整。除此之外,换股价格不再进行调整。
此消息一出,沉寂已久的*ST平能股吧“炸了锅”,股民们对这样的方案似乎并不买账,称龙源电力发行价太高了,其炒作空间太低。散户们也并不看好这次的方案。
连续亏损
被数次“戴帽”
*ST平能曾被数次“戴帽”。早在2017年4月,*ST平能就被实行了“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其原因为公司 2015年度、2016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2017年实现了“逆袭”,扭亏转赢。当年,平庄能源实现营收28.08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4.8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38亿元。于2018年6月“摘帽”。
可是好景不长,平庄能源于2020年4月再次因为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而再次“戴帽”。
据*ST平能2020年公布的前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下降16.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降32.33%。基本每股收益-0.22元。仍处于亏损状态。
网友当时评论,平庄能源重组也是铁板钉钉的事了。此次合并重组或是该公司的“自我救赎”了。
近年来该公司的业绩情况如下
数据
龙源电力实现A+H两地上市
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本次交易完成后,龙源电力作为存续公司将实现A+H两地上市,可以同时在H股市场和 A 股市场开展资本运作,打通境内外融资渠道。
由于 A股市场投融资工具不断创新,投融资活动十分活跃,且A股整体估值相较 H股存在溢价,可为龙源电力未来的业务发展和兼并收购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
此外,公司内部认为,此次回归 A 股市场也有利于龙源电力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促进其业务发展和与资本市场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和维护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
据了解,龙源电力是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板块的上市公司平台,本次吸收合并的同时通过资产出售及现金购买注入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资产,有利于减少龙源电力与国家能源集团之间新能源业务的同业竞争,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独立性,促进上市公司健康良性发展。本次新能源板块重组契合国家能源集团构建八大业务板块的战略定位,有利于实现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业务板块的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板块,建设国际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产品特征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成立于2006年6月28日,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基金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选择具有合理估值的高成长性上市公司股票。基金约定股票的投资比例不少于基金资产净值的65%,成长型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上涨行情中业绩弹性高: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过去三年(截至2019年7月19日)投资回报率为105.79%,高于自身业绩比较基准(10.94%)和市场指数(-0.79%),亦大幅领先于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6.61%),同类排名首位。分年度来看,基金在2017年和2019年上半年表现极为优秀,投资回报率分别达到56.28%和55.55%,位于同类型基金前1%水平。
淡化择时高仓位运作,对优质个股集中配置: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最近2年股票仓位稳定维持在90%以上,二季报显示基金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为94.53%,体现出基金经理淡化择时高仓位运作的投资风格。基金行业配置较为集中,长期重仓超配食品饮料和农林牧渔板块,同时看好家用电器行业。2019年二季度减持轻工制造行业,转而增加对银行板块的投资,增厚基金收益。
老牌基金经理,管理风格稳定:基金经理刘彦春具有16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2015年4月起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并任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经理,目前管理5只基金。从基金经理历史管理轨迹来看,刘彦春投资风格稳定,注重选股而非择时,选股上采用“自下而上”策略。
景顺长城“顶流”基金经理刘彦春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
虎年第一周(2月7日—2月11日),药明康德大跌20.73%,持股该公司的基金损失惨重。截至2021年末,在众多基金中,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以3000万流通股的持仓位列第二,当前持仓市值为34.92亿元,仅次于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刘彦春曾踏入“千亿规模俱乐部”,成为“消费一哥”,但短短半年时间管理基金的规模就跌出此列,而且自2021年2月以来,他管理的5只基金正在经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
01、折戟医药龙头
刘彦春是一名投资经验超过十年的老将,以投资消费股见长。
2015年,刘彦春加入景顺长城基金,至今管理6只基金,在管基金规模978.51亿元,代表基金是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自2015年4月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以来,至今获得205.7%的收益,年化收益17.96%。2017年时,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全市场同类基金排名第一,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这样一只绩优基金在2021年后却出现了净值大幅度回撤,全年下跌9.94%,在1665只同类基金中排名1482,跑输90%的同类基金。进入2022年后,该基金净值继续下跌10.83%,跑输64%同类基金(截至2022年2月10日)。
净值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刘彦春在医药股的投资。
“不跟风”一度是刘彦春的标签。加入景顺长城基金以来,刘彦春的投资理念都是自下而上去寻找具备高投入产出潜力和高成长潜力的公司,买入后就长期持有。具体指标方面,刘彦春主要比较ROE、ROIC等财务指标,关注现金流和投入资本产出变化趋势。喜欢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竞争壁垒的公司。
但是在药明康德的投资上,刘彦春和其他人一样,在前期并不关注这家公司,而是等到这家公司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和大部分机构投资者一起蜂拥而上,在高位接了盘。
2021年一季度开始,药明康德正式出现在刘彦春的投资视野当中。当季该公司进入他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鼎益混合(LOF)、内需贰号、内需增长4只基金前十大持仓当中,二季度时,刘彦春加大投资。
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为例。2021年一季度末,刘彦春买入药明康德1700万股,持仓数量达到2500万股,占基金净值比重7.06%。二季度末时,刘彦春再次加仓500万股,占基金净值比重上升到8.07%。
彼时,药明康德的股价正在发起最后的冲锋。刘彦春2季度完成加仓,7月16日该公司股价达到历史新高176元。景顺长城新兴成长2021年中报显示,上半年该基金累计买入药明康德25.3亿元,以加仓2300万股计算加仓成本价大约在110元。当时来看,刘彦春的这笔投资为基金创造出不小的浮盈。
火热的医药CRO概念,是一场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狂欢。
从持股药明康德的基金数量可以看出,这家开创中国本土化CRO先河的医药企业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2018年末,市场中共有250只基金持有药明康德的股票,到刘彦春大笔加仓前,即2020年末时,这一数字增长至1370只,2021年2季度末时,持有药明康德的基金增长至1799只。
也就是说,2019年至2020年是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发现药明康德投资价值的时期,2021年7月该公司上涨至历史高点,对应机构投资者投资情绪到达巅峰。
在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对药明康德一哄而上时,刘彦春跟随杀入,但在刘彦春选择大笔加仓时,已经处于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下半场。
自2021年7月16日后,机构投资者对药明康德的态度发生改变。至2021年末,仅有665只基金还持有该公司股票,大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在这段时间清仓,刘彦春却没有抽身而去。
截至2022年2月11日收盘,药明康德的股价跌至83.07元,较前期高点已经腰斩。
曾经“不跟风”的刘彦春,却在药明康德上栽了跟头。
02、从业以来最大考验
“下跌”成为刘彦春过去一年绕不开的痛。
2021年2月10日是刘彦春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他管理的基金全部回撤,且有5只基金为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回撤也超过30%。
自刘彦春成为基金经理以来,如此大规模回撤还是第一次。十年投资老将面临从业以来的最大考验。
基金净值已经处于30%以上的回撤,部分基金经理为了优化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往往会主动降低仓位,以此减少回撤幅度。
但刘彦春并没有选择通过减少仓位控制回撤。2021年末,他管理的6只基金仍旧保持90%仓位股票运作,且前十大持仓维持在70%左右。
刘彦春将回撤理解为一种结果。他曾强调:“我们没有很主动地通过仓位来控制回撤,更多的是基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回撤更多的是一个结果,没有很主动地说要把回撤控制在什么水平。”
这种应对回撤的态度来自他的投资理念。
刘彦春的投资理念都是自下而上去寻找具备高投入产出潜力和高成长潜力的公司,买入后就长期持有。在他看来,高投入资本产出意味着在行业内具备竞争优势以及良好的内生增长能力。高投入资本产出高成长的公司可以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这使得刘彦春的基金具有高仓位运作、换手率低且不在意短期回撤波动的特征。
放眼刘彦春整体投资历程可以发现,当自下而上寻找优质公司的投资理念形成后,他的长期收益表现放在全市场可圈可点。
在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管理时间超过5年的基金有两只:2015年4月接手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和2015年7月成立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年化回报17.96%,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年化回报21.51%,两只基金在2017年-2020年长期处于同类基金排名前10%。
长期业绩是衡量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的硬指标,或许这也是刘彦春在基金净值回撤时仍能坚持不会通过控制仓位作为应对的底气所在。
但投资者对于回撤的态度往往与基金经理有所不同。
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是在基金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投资,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在基金经理证明自己之后才做出选择。出于信任将资金交由基金经理管理,但在买入后不仅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亏损,投资者很难保持淡定。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刘彦春身上。2021年,投资者们将他推上“千亿顶流”宝座,但大部分人却没有从中取得收益。
2020年6月末,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份额共计76.7亿份,至2021年末时份额达到183.63亿份,增长139.41%。份额大幅增长,基金净值却在原地踏步。2022年2月10日,该基金净值2.492元,回到2020年7月初时的净值水平,期间买入并持有至今的基民绝大部分处于浮亏状态中。
03、“顶流”为何不行了?
其实基金净值的回撤不只是发生在刘彦春身上。2021年以后,公募基金的顶流基金经理们几乎都面临着这种困扰。
截至2021年末,管理资产规模超过900亿元的主动型管理基金经理共有5位,分别为葛兰、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和周蔚文。其中,葛兰、张坤、刘彦春三人2021年收益率告负,5位基金经理2022年收益率全部为负,除张坤外,其他4人代表基金排名均靠后。
上述5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表现较差主要是由于重仓股的崩盘。
一方面,权益类基金募资资金金额在逐季下降。2021年三季度共募集资金3400亿元,四季度下降至1500亿元,2022年一月份只募集到450亿元。另一方面,宏观因素扰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趋于避险心理抛售股票,且有部分基金经理进行调仓换股,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抛售的压力。
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和刘彦春相似,并不会采取择时的方式买入股票,资金到账后,为了搏取收益几乎第一时间投入战场,保持高仓位运作。
当新增入场资金减少,市场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不足,股市就陷入了一个下跌的自循环:行情不好,基民不愿意持有基金;基民不持有基金,基金经理手中就没有“子弹”;基金经理手中没有“子弹”,行情就只能持续下跌。
多重因素叠加下,机构重仓股下跌速度加快,高位持仓的基金经理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顶流基金经理仓位重,比一般小规模的基金经理操作起来更加困难。
彼时春风得意马蹄疾,如今巧妇难为无米炊。和刘彦春一道的基金经理仍将持续接受市场的考验。
具体到刘彦春的基金,回撤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持续保持高仓位运作,且持股集中度较高。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为例。2021年该基金整体保持股票持仓占基金总资产的90%左右,且前十大持仓股占比均在70%以上。当股票持仓集中度高时,基金波动风险加大,且依赖于前十大持仓股的走势收益。
二是持股行业集中度高。作为曾经的“消费一哥”,前十大重仓股中,白酒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年末的前十大持仓股中,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和古井贡酒相加占全部持仓比重达到32.94%。
把景顺长城新兴成长2021年以来净值走势和沪深300指数、白酒指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该基金与白酒行业的走势息息相关,每次白酒行业的拐点到来也几乎是基金的拐点。而基金整体走势弱于白酒行业走势的原因则是类似于药明康德等个股拖累净值表现。
不过,2021年四季报中,刘彦春对未来充满信心。他指出,从跨周期到逆周期,从外需拉动到提振内需,边际景气将不再稀缺,资金趋于分散,市场风格将重新平衡。那些短期逆风的优秀公司已经极具投资价值。短期景气波动阶段性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对公司内在价值影响实际上℡☎联系:乎其℡☎联系:。更何况,随着逆周期政策逐渐发力,周期下行有望结束并迎来向上拐点,众多行业将迎来景气反转。长、短期逻辑共振的行业与公司在新的一年里有望迎来良好表现。
“投资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保持耐心,价值总会回归。”刘彦春以此作为分析总结。未来的市场,会如他所愿吗?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景顺长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景顺长城、000780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