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年来,新能源板块走出一波大牛行情,成为A股市场极亮眼的存在。据统计,截至8月8日,中证新能源指数自2019年以来,累计上涨高达255.05%,同期上证综指、沪深300涨幅仅为29.79%、37.78%。值得注意的是,在波澜壮阔的新能源行情下,市场上的新能源主题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从业绩表现来看,却存在较为明显的业绩分化现象,部分新能源主题基金并未取得良好回报,而以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为代表的一批产品则成为业绩佼佼者。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全市场新能源概念主题基金的数量已超过770只。在今年新能源板块的“过山车”行情中,超9成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仅有包括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在内的50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拉长时间来看,近两年486只新能源概念主题基金中,仍有3成产品收益告负,业绩排名首尾相差更是超过170%。而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A近两年收益达106.41%,排名新能源概念主题基金的第4位。
据了解,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主要投资于环保新能源相关行业的股票,把握中国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的投资机遇,以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该基金由新锐基金经理杨达伟管理,他具备5年以上证券从业经验。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专业背景,也使得杨达伟对于新科学、新技术云集的成长赛道,有着天然的敏锐性和更好的把握能力。
回顾年内新能源板块的表现,杨达伟表示,二季度以来,新能源行业出现了普遍性的反弹,部分细分板块甚至出现了历史性新高。其背后的原因,除了疫情缓解并逐步得到控制,对于前期恐慌情绪的修复外,也有国内流动性因素向好导致的市场风格向成长性方向的倾斜。
杨达伟在季报中指出,整个二季度,新能源板块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及随后而来的强势反弹。在此过程中,浦银安盛环保新能源基金也进行了部分调整,重点聚焦于景气度以及成长性更强的欧洲户用光储方向,配置上则更多集中于逆变器、组件环节。关于新能汽车,也做了部分仓位的调整,聚焦新技术、新产业趋势方向;对于一些盈利能力下降,或者竞争加剧的环节进行了减配。
展望后续市场走势,杨达伟对于全年新能源行业的表现仍持乐观态度,但结构上会更加聚焦高景气环节,以及新产业趋势。
文/天来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请审慎自主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读特
进入下半年,在蓝筹股引领下沪指重上3000点,央企蓝筹指数表现更为抢眼。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3日,近一周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分别为7.33%和6.78%,上证央企指数涨幅达9.21%。跟踪蓝筹指数的优质ETF产品也受到市场格外青睐,近日迎来规模增长。
近期,以金融行业为代表的央企政策利好频现。作为“蓝筹中的蓝筹”,上证央企指数由A股市场中流动性最好、流通市值最大的50家央企组成,其蓝筹风格十分显著,在大盘蓝筹的市场风格下,是值得配置的核心品种,目前市场上仅有一只产品跟踪该标的,即工银央企ETF(交易代码:510060)。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利好,有望提升上证央企指数的投资价值。
首先,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重塑券商行业竞争格局,重点利好项目储备丰富的龙头券商,上证央企指数的主要成份股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头部券商将充分受益。其次,银行取得券商牌照试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为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为金融机构提供业务拓展和整合的新空间。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是上证央企指数权重最大的两个行业,因此,有望直接受益于未来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趋势。
第三,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明确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长城证券表示,《行动方案》的推出意味着多数国企改革主题标的仍然可能有大幅价值重估机会,后续资金可能将逐渐加码,提前布局、充分挖掘将可能享受主题市场热度不断提升以及国企改革、国资重组带来的个股基本面重构的戴维斯双击。上证央企指数精选龙头央企,较好体现大盘蓝筹风格,超过半数的企业为中字头央企(26家),代表了国有资本的主力军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
此外,上证央企指数当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区域,面临的估值修复机会也将提升其配置价值。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上证央企指数市盈率为8.94,处于其上市以来30.5%分位,其市净率为0.93,处于历史3.12%分位,存在巨大的估值修复空间。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以来较为强势的成长风格,目前估值水平并不具有优势,而低估值的蓝筹品种一直被压制,在市场风格出现变化的过程中,估值的修复机会较大,配置价值也将显著提升。股息率方面,2019年年报显示,上证央企成份股贡献了沪市全部A股的逾55%的利润,集中体现了行业龙头业绩的优势。截至7月3日,上证央企指数近一年股息率为3.31%,显著高于同期上证综指(2.08%)水平。
作为市场上独家跟踪上证央企指数的产品,工银央企ETF自2009年10月27日上市以来截至7月3日,跟踪指数偏离度日均值仅为0.0087%。在工银瑞信指数投资团队精细化管理之下,该基金始终保持平稳运作和“零风险”记录,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指数表现得有效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在疫情冲击下全球资金寻求业绩确定性的避风港,随着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较好控制疫情的国家,北上资金持续流入的驱动下,大盘蓝筹风格有望迎来结构性的机会,投资者可重点借助央企ETF此类优质工具型产品,实现对价值蓝筹的一键配置。
编辑 关越
(原标题:刚刚,重磅出炉!基金公司最新业绩50强榜单来了!)
最两天都是在迎新年中度过,大家都将正式开启2022年的征程。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下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能作为一个较好的开端。
市场永远都存在不确定性,最近10年牛熊更迭中,究竟哪家基金公司脱颖而出?大基金公司中谁最领先?
最近5年市场由熊转牛风格变化较大,哪家公司能迅速抓住机会?
最近3年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究竟哪家公司最能获得超额收益?
2021年基金公司是最强王者?
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最新业绩统计揭开了这些疑问的答案。
10年“王者”银河、兴证全球、中欧位居前三
10年,真的是非常之漫长,A股市场极大的波动对每个基金经理来说都是极大考验,10年可谓是经历了多轮市场牛熊、风格轮转,这一长期业绩可以说验证基金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也值得每位投资者重视,这体现的是基金公司投研平台的实力。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2012年1月4日至2021年12月31期间市场波荡起伏,先是自2012年是中小盘成长股逐渐腾飞的开始,在这一期间表现突出,尤其是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出现大牛市,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性第二高峰。
然而,2015年下半年牛市嘎然而止,2016年初还出现熔断,经过2016年至2018年的调整,价值风格逐渐显现优势,市场更在意企业内生价值,各大行业龙头股明显溢价,并在2019年、2020年迎来结构性牛市,消费、医药、科技等黄金赛道表现神勇。2021年市场波动及分化较2020更大,演绎一波结构性行情,新能源、光伏等领域表现出色。
这十年间“核心资产”逐渐被市场追捧表现突出,其中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银河基金成为最近十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最近10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562.34%,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10年收益率超过500%的基金公司。
兴证全球基金紧随其后,以479.83%的收益在64家基金中排名第二。中欧基金则以436.14%的收益率在64家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三。富国基金、汇添富、诺德、景顺长城、汇丰晋信排名第四至第八,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400%。
此外,新华、中信保诚、国联安、中银、金鹰、万家、国海富兰克林、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等最近10年的权益基金绝对收益也超过340%。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海通证券专门设置了权益类基金大型基金公司、中型基金公司和小型基金公司绝对收益排行榜。
从最近10年的业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中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11年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349.7%,而中型和小型的仅为268.18%、262.24%。这也说明大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马太效应”明显。
从近两年看,易方达、兴证全球、富国、中欧、汇添富、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等头部基金公司拥有较好感召力,新基金发行较强,资金正流向此类“头部公司”。
7年“牛熊周期”之下万家、民生加银、诺德领跑
A股市场往往“牛短熊长”,而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因为A股一轮牛熊周期往往在七八年左右。因此7年业绩考验的是一家基金公司在一轮牛熊周期之下的表现。
从7年期(2015年1月5日到2021年12月31日)来看,2015年正是成长股市场走强之际,是一波成长股结构性牛市,而2016年至2018年市场震荡之后,2019年以来又出现一波结构性行情,随后一直是这一结构性行情的演绎。
在这7年市场震荡之中,一波抓住了市场机遇的基金公司获得较好收益。绝对收益排名看,万家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394.56%,在73家公司中排名第一,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7年市场中抓住了市场机遇。
民生加银、诺德、财通、兴证全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9.53%、290.65%、289.9%、280.9%,排名第二至第五,收益率均超过280%。
而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银河、银华、中欧、新华7年期绝对回报也超过250%,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这些公司核心投研稳定,较好地把握住了机会。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同样是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更好。11家大型基金公司7年收益平均值为226.28%,而8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92.65%;纳入统计的54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仅161.81%。
5年长期业绩领先信达澳银、农银汇理、景顺长城名列前三
其实最近5年A股往往经历了一次由熊转牛的更迭,能够业绩领先的通常是能在熊市中抗跌、牛市里抓住机遇的长跑优秀者。因此,从长期业绩来看,基金公司5年期业绩排名最受关注。
海通证券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3日到2021年12月31日的5年间,股市起伏较大。2017市场风险偏好明显较低,随后整体市场起起伏伏,而在2019年市场逐渐回暖,逐渐开始了3年的结构性行情。
这五年间一批公司“长跑”能力突出。具体来看,信达澳银成为最近五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最近5年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达到313.87%,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一。信达澳银也是5年期业绩中唯一一家超300%的基金公司,并和后来者拉开差距。
农银汇理基金紧随其后,以196.78%的收益在101家基金中排名第二。景顺长城基金、中欧、财通、诺德、易方达、银河、工银瑞信、万家排名第三至第十,这些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均超过165%。
从最近5年的业绩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高于小型基金公司,其中最近5年大型和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2.75%、132.93%,而小型的仅为105.95%。这也说明大中型基金公司较为强大的投研实力,能让基金公司更及时地把握市场机遇获取较好收益。
3年结构性行情之下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创金合信领跑
3年期业绩同样是基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最近3年是明显的结构性牛市,更突显出各大基金公司抓住黄金赛道的能力。
从3年期(2019年1月2日到2021年10月31日)绝对收益排名看,五年期冠军的信达澳银继续领跑,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289.88%,在123家公司中排名第一,显示出该公司在最近3年、最近5年市场中均抓住了市场机遇。
农银汇理、创金合信、红土创新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73.52%、264.09%、263.39%,排名第二至第四,收益率均超过260%。此外,鹏扬、汇丰晋信、宝盈、上投摩根、恒越、工银瑞信旗下权益类基金3年期绝对回报也进入前十,显示出较强的中期投资能力。
从基金公司规模来看,11家大型基金公司3年收益平均值为156.3%,而9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则为153.53%,纳入统计的103家小型基金公司这一业绩数据为137.72。
2021年10家公司收益超30%
“分化”是2021年A股市场的关键词,这是一个行情极端分化的年份,不仅不同行业间的分化明显,如景气度比较高的新能源全年表现突出,偏上游的强周期个股全年走势比较强,但过去两年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消费、医药等核心资产2021年以来的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较大;而且,2021年小市值个股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蓝筹股;产业结构上,上游大宗原材料类个股2021年表现较好,而偏下游的消费类个股表现较差。
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不少主流指数都呈现上涨态势,上证指数时隔28年后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上涨4.8%、2.67%、12.02%,均连涨三年。但是沪深300则下跌了5.2%,上证50更是大幅下跌10.06%,凸显指数表现的较大分化。
从行业表现来看,中信一级行业中,2021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表现最好,全年涨幅达到50.41%,基础化工、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的涨幅也超过40%。此外,电力及公用事业、建筑、汽车、综合等也表现不错。但消费者服务、非银行金融、家电、房地产等表现较差。
在这一结构性行情之下,整体公募基金抓住了“黄金赛道”的机遇,整体表现要好于主流指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122家基金公司2021年获得正收益,更有10家基金公司收益超30%。
数据显示,2021年表现最好的是中庚基金,年内业绩达到48.27%,排名第一。紧随其后是东方阿尔法,2021年收益为43.68%。此外,江信、信达澳银、东方、先锋、恒越、农银汇理等公司业绩也不俗。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旗下有不少产品较多地配置新能源等领域,把握住结构性行情,表现较优。
数据说明:
1、基金管理公司绝对收益是指基金公司管理的主动型基金净值增长率按照期间管理资产规模加权计算的净值增长率。期间管理资产规模按照可获得的期间规模进行简单平均。
2、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主动股票开放型、强股混合型、科创强股混合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混合型、灵活策略混合型和主动混合封闭型基金,不含指数型、生命周期混合型、偏债混合型基金、港股灵活策略混合型、港股偏股混合型、港股强股混合型和QDII基金,主动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纯债债券型、准债债券型、偏债债券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短债基金和非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债基,不包含货币基金、理财债基、摊余成本法封闭债基和指数债基。
3、大、中、小型公司的划分:按照海通证券规模排行榜近一年主动权益(主动固收)的平均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基金公司规模自大到小进行排序,其中累计平均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占比达到全市场主动权益(主动固收)规模50%的基金公司划分为大型公司,在50%-70%之间的划分为中型公司,其余为小型公司,小型公司还包括旗下存续时间最长的产品成立不满1年的公司。
数据来源于wind、基金公司官网及海通证券研究所
投资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最新一期海通证券权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中,截至2022年6月30日,大成基金近一年、近两年均位列权益类绝对收益排行榜前10%;近三年权益投资能力排名在可比131家基金公司中位列23。
这是经历2022年上半年震荡波动的市场洗礼后,大成基金交出的一份“可持续性”答卷。同一份海通证券资产业绩排行榜显示,截至2021年末,大成基金最近两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率达94.96%、最近一年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率达25.81%,在所有权益类基金公司保持前10%序列。
权益投资主动管理能力是大成基金的传统优势。作为中国首批获准成立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近两年的投研团队建设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整体投资业绩出现明显抬升。一方面,以徐彦、刘旭、戴军、李博为代表的资深干将用实力延续战绩;另一方面,大成基金也涌现出以韩创、魏庆国、杨挺等为代表的一批崭露头角的成长派“中坚力量”;同时,谢家乐、王晶晶这些对产业发展感知敏感并决策果断的成长股选手业绩抢眼、初露峥嵘。
投资业绩的持续抬升是一个结果,背后是投资引领研究、研究驱动投资的投研团队建设。据悉,从2018年开始,大成基金投研实行“投研一体小组”改革,把研究队伍分成上游周期组、中游制造组、下游消费组和TMT组四个小组,每个组由牵头基金经理带领和帮助研究员成长。与之对应,大成基金有深耕相应领域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助理以及研究员。在此基础上,大成基金打造出风格多样、百花齐放的投资团队,旗下基金经理囊括价值、成长、周期、平衡等不同风格,投资队伍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度,大大成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超3550亿元,公募资产规模超2430亿元;累计服务近3500万持有人,累计向投资者分红564亿元。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基金排名》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基金排名、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