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信证券:预计下周市场将处于从“寻找新平衡”到“实现弱平衡”的临界点】财联社8月14日电,中信证券认为,预计下周市场将处于从“寻找新平衡”到“实现弱平衡”的临界点,市场对经济修复斜率、政策宽松力度、美元紧缩节奏的预期调整后,将逐渐形成弱平衡,存量资金剧烈博弈仍将持续,市场波动依然较大,本轮赛道内的大小分化将接近临界点,行业间的高低分化也将达到再平衡的临界点。首先,预计7月数据将明确国内经济修复斜率更平缓,催化基本面预期达到弱平衡。其次,货币政策定力较强,地产纾困循序渐进,政策宽松预期下修后,将达到弱平衡。再次,近期中美经济趋势和货币政策的分化收敛,外资配置快速调整后,也将实现弱平衡。最后,近期市场增量资金有限,存量资金调仓博弈依然剧烈,市场仍将维持高波动状态,结合投资者行为、估值分化程度和交易热度水平判断,本轮赛道内的大小分化和行业间的高低分化也将达到再平衡的临界点。建议继续坚持成长制造、医药和消费三大板块的均衡配置。
04月29日讯 广发主题领先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广发主题领先混合,代码000477)04月28日净值上涨1.57%,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1.6790元,累计净值为1.6790元。
广发主题领先混合基金成立以来收益67.90%,今年以来收益5.93%,近一月收益9.24%,近一年收益10.03%,近三年收益6.67%。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王颂,自2019年03月0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3.99%。
朱坤,自2019年06月24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9.81%。
吴兴武,自2020年01月07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5.13%。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仓比例6.44%)、五粮液(持仓比例4.93%)、长春高新(持仓比例4.93%)、顺鑫农业(持仓比例4.57%)、我武生物(持仓比例4.47%)、中国平安(持仓比例3.28%)、口子窖(持仓比例3.08%)、招商银行(持仓比例2.79%)、爱尔眼科(持仓比例2.41%)、广联达(持仓比例2.38%)。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0年一季度疫情打破了市场的既有节奏,市场呈现较为明显的宽幅震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很多行业的基本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同时流动性的宽松成为了阶段性主导市场走势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这类博弈逻辑并非影响我们做仓位择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长远来看,本基金重仓股票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受到疫情的根本性冲击,部分企业未来长周期内还会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受益。因此,我们没有对核心持仓做过多的调整,而是选择放长视角长期持有。
3月28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主要经营业绩达到公司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65.24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231.00亿元,同比增长55.01%,净资产收益率12.07%,同比增加3.64个百分点。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分红5.4元。
以下是《》
要点一:五大主营业务收入均较上年增长
如上图所示,中信证券2021年五大主营业务中均出现同比正增长。其中经纪业务实现收入182.89亿元,同比增长27.03%;资管业务实现收入135.14亿元,同比增长41.35%。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83.86亿元,同比增长37.14%;证券承销业务实现收入77.53亿元,同比增长19.50%。
要点二:投资银行多项指标排名行业第一
2021年,境内股权融资方面,公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94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3319.17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增长5.84%,市场份额18.26%,排名市场第一。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公司继续加大科创板、创业板等IPO客户覆盖力度,完成IPO项目68单,合计发行人民币859.22亿元,市场份额15.83%,排名市场第一。公司完成再融资主承销项目126单,主承销金额人民币2459.95亿元,市场份额19.29%,排名市场第一。随着现金类定向增发市场供需显著提升,公司重点布局现金类定向增发业务,完成86单现金类定向增发项目,合计承销金额人民币1475.81亿元,市场份额20.43%,排名市场第一。
要点三:累计客户数超过1200万户 600万以上高净值客户3.5万户
2021年,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果,客户规模较2018年末财富管理全面转型前实现了大幅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数量累计超过1200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合计人民币11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9%。人民币200万元以上资产财富客户数量15.8万户、资产规模人民币1.8万亿元,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25%、21%;人民币600万元以上资产高净值客户数量3.5万户、资产规模人民币1.5万亿元,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29%、19%; 上述财富客户及高净值客户的数量及资产规模均较2018年末实现翻倍增长。
公募及私募基金保有规模超过人民币3800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6%,较2018年末增长2.6倍。自2021年11月1日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上线以来,两个月内累计签约客户超过9万户,签约客户资产超过人民币70亿元。
要点四:重要子公司均实现盈利
重要子公司中,截至报告期末,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规模人民币16,616.07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10383.75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 6,232.32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0.15亿元,净利润人民币23.12亿元;员工1083人。
中信证券国际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合人民币61.64亿元,净利润合人民币6.28亿元。在中国香港拥有4家分行,员工1921人,其中经纪人87人。
金石投资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69亿元,净利润人民币8.29亿元;员工108人(含派遣员工7人)。
要点五:境外债券类投资信用风险敞口大幅增长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信证券境外债券类投资信用风险敞口大幅增长,达到292.28亿元,较上年年底的127.27亿元增长129.65%。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对C级评级的敞口。
要点六:董监高合计税前薪酬1.66亿元 三名超过千万
中信证券董监高中合计获得的税前报酬为1.66亿元,其中董事长张佑君年薪为585.39万元,总经理杨明辉为998.68万元。马尧(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薛继锐(执行委员会委员)、金剑华(金石投资总经理、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年薪均超过千万。
要点七:员工人数大幅增加 人均年薪82.5万元
下图为2021年年报中信证券员工情况:
而这张图为中信证券2020年年报中员工情况:
由此可见,2021年,中信证券员工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在职员工数量从19012名增加至23696名,增加了4684名。退休的人也增加了,从368人增加至441人。
按照“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除以平均员工人数这一公示进行估算,中信证券2021年人均年薪为82.5万元。
要点八:计提20.69亿元商誉减值 主要对中信华南和中信里昂进行测试后减值
此外,中信证券还发布公告称,2021年合并报表计提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26.05亿元,减少利润总额人民币26.05亿元,减少净利润人民币24.40亿元。
其中,2021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人民币20.69亿元,包括计提对中信证券华南的商誉减值准备8.76亿元。
2020年1月,中信证券完成对广州证券收购,交易对价为134亿元,之后中信证券将广州证券更名为中信证券华南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指出,收购时产生的商誉源于中信证券华南的财富管理业务整体的业务价值,故公司将该等商誉分摊至中
信证券华南的财富管理业务整体进行减值测试。2021年度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经比较相关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后,采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并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币8.76亿元。
中信证券华南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8.58亿元,净利润人民币2.58亿元 ;拥有证券分支机构30家,员工 897人,其中派遣员工65人。
另一项巨额商誉减值源自于中信里昂。2021年,为实践全球管理,中信证券完成了对于中信里昂的结构重整。中信证券表示,此次结构重整改变了中信里昂原有业务在本集团的内部管理和报告结构,实现了对其各业务条线的垂直一体化管理,各业务条线现金流可以基本独立于其他业务条线。因此,将相关商誉分摊至各资产组组合,分别进行减值测试经比较相关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使用价值后,采用使用价值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并对机构经纪资产组组合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10.93亿元。
要点九:汇金减持2032万股
年报显示,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2月28日)的普通股股东总数A股股东586062户。此外,2021年汇金公司减持中信证券2032万股。
要点十:全年累计公益捐赠5000万
此外,中信证券还公布了2021年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果。
2021年,中信证券携手子公司向河南、山西灾区捐款1200万元用于防汛抗灾和灾后重建,全年累计公益捐赠5000万元,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中信证券公益基金”。此外,中信证券还参与发起“证券行业促进乡村振兴公益行动”,以巩固“一司一县”脱贫成果为重点,积极开展“助学、助老、助残、助医、助困”等多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富裕。
文 | 张佳儒
***和超市,有一些通用的拉客小技巧,那就是赠送免费的筹码或者代金券。由于是白送的筹码,免费的羊毛谁不薅,占便宜的心理驱动下,游客也就加入游戏了。
A股也有类似的代金券,那就是“打新”。只不过,最近的打新薅不到羊毛了,还可能搭进去一件羊毛衫,上市新股频频破发,中签的股民亏损惨重。
比如,4月19日,科创板经纬恒润上市跌了17.35%,中一签的股民亏上万元。作为主承销商的中信证券亏了7000多万元,没那么好运了。
中信证券上一次的好运气,是在禾迈股份身上。2021年12月,禾迈股份上市,发行价557.80元,盘中最高价824元,中信证券一瞬间大赚超2亿元。
原来,禾迈股份557.80元的发行价,是A股史上最高发行价。发行价高,投资者中一签需缴纳27.9万元,发行市盈率225.94倍,远高于可比同行平均值的167.69倍。
中签股民担心破发风险,于是弃购3.6亿元。弃购的股份,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包销。加上战略配售的股份,中信证券持有85万股,一旦禾迈股份破发,中信证券亏损惨重。
最终的结果是,禾迈股份开盘大涨,中信证券松了一口气。如今,禾迈股份股价在600元以上,中信证券包销的部分,仍然是赚钱的,但浮盈已经大幅缩水。
在经纬恒润身上,中信证券没那么好运了。前期的剧本大同小异,经纬恒润发行价121元,发行市盈率244.87倍,远高于可比同行的169.2倍。高发行价,高市盈率,33%的网上中签投资者弃购,经纬恒润创下新股弃购比例的新纪录。
股民弃购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包销了293.5万股,同时,中信证券还参与了经纬恒润的战略配售,获配82.64万股。包销弃购加上战略配售,中信证券投入了4.55亿元。
禾迈股份的神迹,经纬恒润没能复制,4月19日上市首日跌了17.35%,中信证券浮亏7000多万元。目前,经纬恒润的股价还在100元左右,中信证券的浮亏没有大的变化。
经纬恒润的破发不是偶然,2022年以来,新股破发频频。有人统计,科创板破发率50%,创业板破发率20%。中签如中弹,中签的股民本想享受一下拉升的快感,却被砸得哭晕在厕所。
A股的羊毛怎么不好薅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是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以来,上市破发的新股,市盈率中位数超过50倍,而未破发的新股,市盈率中位数是38倍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高价发行?现在的新股发行,采用的是询价制度。所谓询价,简单来说,就是由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各自报出愿意购买的股票价格。
比如经纬恒润的定价,是公司和主承销商中信证券根据询价结果,综合考虑基本面、市场情况、同行估值、募资需求等多个因素,协商确定的。
但这存在一个问题:IPO的公司希望募资越多越好,券商的承销费是按融资总额的固定比例收取的,所以他们都希望高价发行。
政策规定,券商必须跟投自己保荐上市公司2%-5%的股份,发行价定的高了,承销费高,但股票下跌会产生亏损,券商盲目定高价的动力减弱。而且发行价高了,投资者觉得不对劲,可以弃购,券商就得包销。
无论是禾迈股份还是经纬恒润,200多倍的市盈率,远高于同行平均值,投资者对定价有质疑,自然选择弃购。中信证券包销后,持仓市值浮亏,抹掉了高承销费的收益。
随着注册制不断深入,新股“躺赢”的时代结束了,这将考验投资者的定价能力。高价发行也意味着极高的风险,对于券商也是一个考验,好运气不会一直都在,常在河边走,一定会湿鞋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信证卷》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信证卷、000477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