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买基金,不建议去追热点基金,什么叫热点?热点往往是已经炒作过了的,往往是在非常高的一个巅峰,被别人吵过之后,肯定会跌的,
2、买基金建议一般要奔着长期成绩去,不要妄想一夜暴富,短期成绩好不代表以后会更好。
3、买基金,一定要分批买,不要一次全部投入所有金钱。
5不要盲目听从别人去买,间听则明,偏听则暗。
4、不要看到哪一个涨就去追,涨了之后往往就会跌,你不要看见哪个跌了就去买,有可能他会继续跌,因为你不知道哪是顶,哪里才是底,最好还是分批多次操作。
5、不要乱听别人的胡言,去购买哪个哪个基金,哪个哪个好?
6、想去买那些涨的快多的基金不要买太多,涨的多,跌的也多,
7、购买赚了的时候,千万不要贪心,能收就收。
8、基金数量不要太少,不要只买这一只基金,一支基金涨的时间少,跌的时间多,走起来很难受。
9、指数基金也可以高抛低吸,就是你花高的本钱去买,小赚一点就撤,不贪心,赚了就行。
10、买基金的时候万万不得全部投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这些都是我自己整理出来的的,也没有请任何教程 ,或老师,多学习,少买基金,这才是真的,(任何劝你买某种基金的人都不要信,那种教你怎么买的人才是可信的)
个人浅薄意见和偏见,切勿以此为投资意见。
宁沪高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这里是长三角的大动脉,优势就不用多说了。
企业获得利润后,大体有两种处理方法,
一是分红给股东,仅保留少量利润用作进一步发展。
二是利用这些利润再投资主业,甚至用融资和借债加大杠杆多元化,企业越做越大。
前者一般是成熟型企业,继续增长的空间和速度有限,想象力也有限。后者则更多,甚至赚不到的钱的情况下,也要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敲一下,生怕错过了一座金山。
人都是有赌性的,企业也一样,所以对于不确定的东西的吸引力往往大于确定的吸引力。
宁沪高速就是这不安分的一分子之一,毕竟地主家的儿子,守着一份家业,虽然可以衣食无忧,但是不容易出成绩。
再说自己也是这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物,不承担些修桥修路的责任,募捐一下,怎么对得起自己的地位呢?
于是,从2017年的年报,到2021的年报,我们看到了资本性支出的实际和预计。
虽然每年年报里预计和实际总是有所差别,我们统计之后发现,最近4年的总和还是基本相符的,预计每年66.37亿,实际每年65.89亿。
有的人说,向外投资这不是很好吗?投的越多,赚得才能越多。
对于一个能够维持投入产出比来说的投资来说,自然比较好。可是公司手上原来是宁沪高速这种下金蛋的鸡,投什么能够维持甚至拉高ROE呢?
大体看看投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江苏境内的路桥,二是房地产/园区,三是国外等其他投资项目,有哪个项目能够比得上原来的宁沪高速的吸金能力呢?
再看看年报里原文对于这些投资的描述---“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公司所需的资金需求“。
不仅好奇,这些项目对于企业最赚钱的高速公路来说有什么协同作用吗?
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加,一是靠单价提升,二是靠规模提升。
公司的高速费用肯定不是随便能提价的,高速路上的车流量也基本够密了,所以就只能靠规模来提升了。可偏偏造不出第二条宁沪高速来(高铁说,我可以,京沪高速有二线了),只能投一些二流三流项目来凑数。
再回头谈一下地主家的儿子的动机,要么是想证明自己不是靠祖上留下的产业而是靠自己的本事, 要么就是承担着为贫穷的家乡父老一起造富的责任。
这一点,茅台这种一己之力扛着整个省的企业显然更有发言权。
如此庞大的投资额,来源大致有二,一是借,二是利润再投资。
资产负债表从2017年到2021年,负债刚好翻倍,多了160亿
1.66 百亿 | 1.88 百亿 | 2.29 百亿 | 2.8 百亿 | 3.23 百亿 |
针对利润的再投资,可以发现,2018-2021,每年的eps都在0.8+元(2020年除外),分红0.46元。
0.87 元 | 0.83 元 | 0.49 元 | 0.83 元 |
即使是在2020年,也要维持住分红不断的形象,不愧是地主家的儿子。
在分完红后,大体剩下了94亿的利润,加上前面增加的160亿负债,与投资的260亿相差不到10亿。
换句话来说,一流的高速路,用利润+负债,换来了一堆其他收益率低资产,只能靠增大杠杆来维持ROE不那么难看。
当然,从动机上出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是地主家的儿子,身不由己或者放飞自我。
对比下别人家的儿子---粤高速
每年有限的投资,承诺70%的利润来分红,心甘情愿承认自己成熟期企业的地位,跟持续烧钱的宁沪高速形成了鲜明对比。
所以,尽管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双子星闪耀,两家主动脉的高速公路企业,对于自己的收租地位的处理,却相差巨大。
是将来泯然众人呢,又或者被投资的这些路桥成为又一个下金蛋的鸡呢?我不知道,也不愿意陪着去赌一个未来。
证券时报
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A股市场今年大幅调整,近期逐步走出冰点,基金发行开始走上右侧,又到了基民们挑基金、买基金的好时机。
股票多了有基金帮忙,基金多了有FOF(基金中的基金)来指路。截至目前,市场上基金产品数量接近9500只,在选基堪比选股乃至出现买基金变成“拆盲盒”的当下,帮投资者选基的FOF逐步成为市场的热门品种,那么选基金的核心到底是选什么?
证券时报
这五位分别是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FOF基金经理杨喆,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FOF基金经理高莺,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FOF基金经理许利明,长城基金FOF基金经理蔡旻以及国君资管FOF基金经理高琛。
若公募大佬离职
继续持有还是一走了之?
证券时报
平安基金高莺:如果重仓基出现基金经理离职,我们一定会做一个重新调查。一般情况,我们对重仓基的基金经理跟踪得都比较紧,不太会出现基金经理突然离职,事先完全没有任何消息。一般情况下事先都会有所察觉,也会根据预判做一些仓位调整。
比如开始出现两个基金经理同时挂名一只产品,或者一只基金产品已经有两位基金经理了,又突然宣布加一个人进来,我就会对这个基金做一个阶段的观察,同时结合市场的风格去看。不是说基金换一个基金经理,我就一定要把它卖掉。而是观察继任者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否跟我个人的判断,包括跟市场当下风格的匹配度是否一致。通常情况下,我们和业内保持很好的信息沟通,因为我们有很多同行,朋友圈也很大。
证券时报
广发基金杨喆:我们对重点基金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会保持密切关注和跟踪,如果基金经理发生离职或变动,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结合基金的投资策略、投资目标、公司团队配合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对基金风格和业绩延续性造成不利影响,我们会及时对基金进行调优替换,以确保FOF层面的投资目标和策略不发生偏离。
长城基金蔡旻:优秀且符合要求的基金经理是比较稀缺的。如果偏好投资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更是重要的考察变量。基金经理的相关信息,特别是离职变动或者其他稳定性指标,我也将此因素作为关注的核心信息。
一年“约”百次
看基金经理言行一致性
证券时报
广发基金杨喆:我们对基金的调研,既包括基金层面,也包括基金经理、投研团队和基金公司层面,希望通过全方位的深度研究来判断基金的风格、业绩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超额收益的来源、回撤控制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而辅助我们进行投资决策。我们每周都会开展调研,全年调研数量几百次,现场和在线都有。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线上会议比较多。在现场和在线交流之后,团队内部会对调研视频音频、研究员调研纪要进行讨论和研究。
华夏基金许利明:凡是业绩长期稳定优秀的基金经理,对投资的理解与认识必有独到之处,我调研基金经理是希望了解对方投资框架的完整性,也力争了解投资框架的演化路径。当然,我也需要对基金经理的风格特征进行核实。在调研之前,我一般会通过基金公开披露信息来判定一名基金经理的风格特征。调研的目的,只是对这些判定做再次核实。
做为FOF经理,调研基金经理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每年调研的基金经理大约100位。这里面有前期已经调研过的,也有新增的基金经理。如果有机会对同一基金经理做多次调研,我会对比不同次调研中他们说法的变化,来全面了解基金经理。
国君资管高琛:随着FOF产品近两年的发展,基金调研工作也比之前更加顺畅,更多的基金公司也开始重视基金经理和FOF机构之间的交流,并逐步标准化、公开化这一流程,让投资者有更多机会去全面了解基金经理。我们在过去一年中重点记录的调研有200多场次,覆盖约70位重点关注的权益、固收类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
平安基金高莺:如果我当初买某只基金是因为它的基金经理具有某些核心能力,比如,我们知道有不少基金经理在选股方面有自己的能力圈,有些基金经理可能在某些行业或者某些风格上会有非常具备优势的领先能力。如果这位基金经理背离了我当初选择他的核心逻辑,背离他比较擅长的核心能力圈,我会对他管理的基金进行一些调整。如果他的投资操作开始变得和别的基金经理风格趋同,能力圈趋同,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在这一类型的基金经理上买太多,我可能会在平台减少一些操作。
国君资管高琛:我比较看重基金经理是否有完善成熟的投资框架,是否有清晰的投资逻辑,并且是否有能力去真正实现其投资规划,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从FOF投资的角度,希望所挑选的基金经理是优秀的,业绩是稳定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如果基金经理的投资视角相对独立于主流观点,则可以为组合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对基金经理历史业绩的评价,会进行定量的业绩评定及归因分析,也会通过访谈的形式请基金经理自身去回顾过去投资操作的得失。
长城基金蔡旻:基金历史业绩是重要的考察项,但更看重的是业绩背后所依赖的长期投资方法论,看投资策略是否自洽、稳定、清晰、可懂,对方法论的执行程度以及基金经理在市场周期高点和低点的自律程度,是否言行一致。
基金经理年龄重要吗?
证券时报
广发基金杨喆:我没有这方面的偏好。我们在进行基金研究时,会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对产品业绩和投资习惯的影响。在组合配置时,我们会把这些分析结果作为其中一个参考因素。
实践经验和市场阅历对于投资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资深的基金经理对组合的风控意识会更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经验也更丰富。但是,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很多年轻基金经理也同样优秀和勤奋,且对新事物的敏感度更高,大家会呈现出不太一样的特点。
平安基金高莺:有人喜欢投资中生代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非常长的基金经理,或者是资金管理规模非常庞大的老将,从我的偏好来看,这种类型的基金经理在我的持仓中占比不多。
特别年轻的基金经理,同样在我的持仓中占比不高,但不排除在某段时间我多买一些,因为这一类年轻的基金经理,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往往是符合某个阶段短期风格、带有鲜明行业特色,但很难把这些基金经理作为我的核心仓位。不过,很多年轻基金经理所管产品的弹性可能会非常大,随着他们逐步成长,配置的吸引力也在增强。
国君资管高琛:在年龄上没有偏好,但从目前筛选体系上来看,希望基金经理有更长时间段的可观测业绩,那么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基金经理会更占优势。近年涌现出的优秀基金经理也逐步年轻化,在新兴成长领域的投资会更加擅长,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一现象。在具体的投资中,我们会根据基金经理业绩情况和组合配置需要去规划选择,并不会把年龄作为一个考量的因素。
长城基金蔡旻:相比年轻基金经理,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的基金经理,其投资方法论得到过市场的检验,其投资心态也会更成熟稳定,因此我们更偏好那些拥有较长可验证历史的基金经理。
如何对待基金风格漂移?
证券时报
平安基金高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把它删掉,没有必要配它,无论它的业绩怎么样,不符合我投资它的初衷。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选择一只需要从A行业主题切换到B行业主题的基金,我自己也可以在正宗的B行业主题基金中找到合适的基金。
华夏基金许利明:具有稳定可辨识风格特征的基金经理为FOF资产配置提供了决策依据。但也有一部分基金经理,风格特征变化缺乏规律性、前瞻性和逻辑性。我把这类不可预知的风格变化称为风格漂移。它是基金经理投资框架不完整,投资理念不成熟的表现。他会给FOF层面的风格选择与配置增加难度,从而影响投资业绩。因此,我在构建FOF组合时会尽量避开。即便他们短期业绩比较好,我也不认为这种业绩具有可持续性。
长城基金蔡旻:对于主动型基金,我们看重的还是基金经理投资策略的成熟度、投资风格的稳定性、自律性以及市场极端行情时言行一致的可信度。不管业绩如何,风格漂移在我们看来都是对上述指标的削弱,而且风格漂移会降低对基金经理操作的可预期性,对组合投资思路的执行造成扰动。
国君资管高琛:如果FOF所重仓的基金发生风格漂移,对于FOF管理人来说,大概率是一个比较头疼的事情,过多配置这类基金会造成很难对组合布局进行估测,那也就意味着对组合失去掌控;并且在评价该基金优劣时,也通常不会得到很好的结果,因为风格漂移一般会涉及基金经理自身不擅长的领域,即使有行业或风格Beta性的贡献,个股选择的超额收益也通常较低。
但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过度定义“风格漂移”,需要给基金经理留下主动管理的空间。很多被标签为“消费”、“新能源”等等领域擅长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持仓其实也是多元化的,这个不能算是风格漂移,相反是投资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在大量的调研下发现,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在背离自身擅长领域内选股,大多有其逻辑和原因:一是随着投研的深化是可以合理扩张到上下游领域去挖掘投资机会的,或者类似商业模式下找到了行业外的印证案例;二是意识到了自身擅长领域内有较大的行业性风险,寻求组合平衡优化。
3000点附近是好机会
应该如何配置?
证券时报
广发基金杨喆:到目前为止,今年市场相对适宜的是攻守兼备的选基策略:一方面,市场依然面临较多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需要精选一些防御性品种进行配置,增强组合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回调,各种利空因素逐步消除或者已经在市场中反应,当估值逐步回到合理或者低估的位置,可以适当配置一些进攻性品种,增强组合的收益弹性。
做好FOF投资的核心是要把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做好,这两点都不容易。在资产配置层面,基金经理通过配置股票、债券等多元资产,增强组合对不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高组合抗风险能力和性价比。在基金选择上,需要通过优选基金增强收益,并以适当分散的配置降低波动,提升投资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作为FOF基金管理人,我们力争在资产配置和选好基金这两件事情上做到精益求精,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持有体验。
平安基金高莺:我们今年调研了许多基金经理,在3000点附近,非常多的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是比较乐观的,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虽然市场还在震荡,但今年的特点与去年非常不同,那就是去年许多投资机会是行业性质的贝塔行情,许多行业各个公司因为行业繁荣,股价是一荣俱荣、水涨船高,但是今年市场跌下来后,后面真正能跑出业绩来的是那些具有阿尔法能力的基金。今年是阿尔法的结构性行情,我今年会把更多的机会放在均衡型基金产品上,以均衡型的、主动管理型的基金为主,辅助的仓位会买一些行业主题基金。
华夏基金许利明:我通过“战略资产配置——战术资产配置——底层基金选择——风险管理与纠错”四个步骤构建FOF投资组合。“战略资产配置”是指对大类资产的投资性价比进行评估,从而确定不同类别资产占组合整体资产比例的过程;“战术资产配置”是指对不同风格、行业、板块和赛道资产进行评估,并向我认为有可能占优的风格倾斜的过程;“底层基金选择”是指在具体的风格类别中,选择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构成FOF组合的过程;“风险管理和纠错”是指对FOF组合的实际运行效果随时观察和反思,如有问题及时调整的过程。
长城基金蔡旻:在选基策略上,基于透明度、风格的一致性、投资的摩擦成本以及费率高低的考虑,我们总体还是偏好于指数型基金,特别是ETF。总体上的选基策略还是选择有较高壁垒、估值合理以及当前市场关注度低的行业基金。做好FOF投资和其他投资并没有不同:一方面是保证研究的深度,另一方面就是在投资实践中保持耐心和勇气。
做基金投资,不仅要选对基金,同时也需要选对适合的买入和卖出时机,甚至有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大多数的基金都是靠买卖的差价赚钱,若能掌握基金的合适买卖时机,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基金投资赚钱的密码。那么,基金什么时候买入和卖出最合适呢?
基金什么时候买入和卖出最合适?
由于基金产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净值型的,而净值型产品的收益又取决于净值的涨跌,因此绝大部分基金自然都是在最低点买入和最高点卖出最合适。
但问题在于,怎么才能找到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实际中,想要精准地找到基金的最低和最高点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连怎么去定义最高和最低都是一个问题。
比如,是要把每个阶段的高点和低点当成最高最低,还是把历史上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评判的最高最低?
如果只是每个阶段的,这一个阶段又是多长时间?1周、一个月、还是一年?如果要把所有的数据算在内,只要基金还在,未来就有可能还会出现更高或更低的价格,那就永远都不会有最高和最低出现。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具备可行性的还是去把握阶段性的高点和低点,但必须设定一个相对固定的阶段,并且只能去寻求一个高低的区域,而不是精准的高低价格。
另外,就是在选择多长时间作为一个阶段上,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一方面就是要根据投资者自身的风格来定,比如投资风格以长线为主的,一个阶段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以做短线为主的则相反。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不同阶段的高低区域的判断难度。相比来说,选择的周期越短,要判断基金的高低区域的难度会更大一些。如果没有信心去对基金的短期高低区域做出判断,那就最好选择周期更长的。
那么,在短周期和长周期中,又该怎么判断一只基金的高低区域呢?
要判断短周期的高低区域,无非就是利用一些技术分析方法,分析大概哪个位置有可能会成为该阶段内支撑和阻力位,这些位置就有可能是阶段性的低点或高点。
比如,一只上涨中的基金,就可以将它已经走出的任意两个高点或低点连起来,形成一个上升的通道,当基金的净值触碰到通道的上轨或下轨时,就有可能回落或反弹,若实际中在这些位置也有涨不上去或跌不下去的迹象,就有可能是短期内的高低位了。
当然,技术分析的方法用在基金的短期高低点的预测上,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谁也不能保证每次判断都是正确的。
至于长周期的高低位,就可以通过市场的氛围来做出判断。在基金市场上,常常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
也就是当基金的赚钱效应非常浓厚、大家买基金的热情非常高的时候,往往市场离见顶也不远了。相反,当基金大面积出现收益不佳、基金无人问津的时候,距离市场底也不远了。
因此,选择在基金市场异常低迷和异常火热的时候买入和卖出基金,从长期来看,大概率会是一个阶段的最低和最高区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怎么购买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怎么购买基金、宁沪高速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