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4月25日讯 近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宋璐因内部调整离任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A/B(前端:121012后端:128012)、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C(128112),该基金由吴潇、杨枫共同管理。
宋璐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任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信用评估部助理经理。2015年3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2016年5月4日起至2016年7月25日担任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国投瑞银景气混合等基金的基金经理助理。2016年7月26日起担任基金经理。
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A/B成立于2010年9月8日,截至2022年4月22日,其今年来收益率为-3.94%,成立来收益率为120.96%,累计净值为2.0640元。
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C成立于2010年9月8日,截至2022年4月22日,其今年来收益率为-4.13%,成立来收益率为111.52%,累计净值为2.0020元。
中国基金报
今年公募基金行业掀起了总经理履新潮。据证券时报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基金公司掌门人的总经理变动,对基金公司发展至关重要,一些内部提拔的总经理在公司多年,对相关业务较为熟悉,有利于公司发展。
中信保诚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称,公司原副总经理、首席市场官唐世春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任职日期是2019年6月3日。
从履历看,唐世春历任北京天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国泰基金监察稽核部法务主管、友邦华泰基金法律监察部总监、总经理助理兼董事会秘书;中信保诚基金督察长兼董事会秘书,中信保诚基金副总经理、首席市场官。
实际上,5月也有多位基金公司总经理新上任。5月31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告称,原总经理章硕麟因个人退休安排离任,由王大智接任公司总经理,王大智曾任摩根资产管理香港及中国基金业务总监、摩根投信董事长暨摩根资产管理集团台湾区负责人。
此外,金元顺安基金公告称,由于工作需要,公司原副总经理邝晓星从5月17日起任职公司总经理;工银瑞信基金同时公布了董事长、总经理的调动任职公告,原总经理郭特华升任公司董事长,公司任命王海璐为新任总经理,任职日期是5月8日。
据
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基金公司日常业务的总经理变更对公司影响较大。如果是空降或外部招聘的,可能造成公司产品、战略、人员方面的大调整;如果是内部选拔的公司元老,对团队和班底比较熟悉,能坚持原来路线,影响应该不大。
另外,今年还有几起比较知名的“换帅”,如基金圈知名女性老总王鸿嫔时隔9年重返公募,正式任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一职,任职日期是4月26日;4月份,民生加银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迎来新任总经理李操纲,这是业内为数不多通过公开招聘选出的基金公司总经理。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分享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好看” 行不行!!!
今年,“固收+”概念已经火爆到基金圈内无人不知,并且还没买基金的小伙伴都略有耳闻的程度。投资“固收+”产品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投资时尚风潮。
一般来说,“固收+”指的是一种投资策略,即在资产配置上主要配置债券等低风险的固收类资产,同时小部分配置可转债、衍生品、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来提高收益。目前市面上采取“固收+”策略的基金主要为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
由于具有“固收”和“+”这两个部分,采取这类投资策略的基金,通常收益率要高于货币基金和纯债基金,而波动性和回撤又要低于偏股型基金。
这种特性就使得一部分不满足于货基和债基的收益率,而又不能承受股基风险的基民对其非常青睐。再加上各大基金公司和代销公司的大力推崇,固收+的火出圈完全在情理之中。
从基金发行数据中我们就能明显看出“固收+”爆红的趋势。比如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发行市场在2019年2季度以前几乎是一片死寂,季度发行份额最高也没超过2000万份,而在此之后几乎是一飞冲天,季度发行份额基本都在2亿份以上。
(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季度发行份额情况;数据日期:截至2021年6月30日,Wind)
今年以来,A股进入整体震荡走势。这样的行情是比较利好“固收+”产品的,因为其较低的波动性和最大回撤意味着低风险。各大机构也趁此机会大力宣传“固收+”产品。
面对铺天盖地的宣传轰炸,侦探哥想问一句:“固收+”产品真如宣传中的那样完美无缺吗?它们在今年上半年震荡市的考验下,业绩如何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固收+”产品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
骗人的鬼:火热“固收+”遍地是坑,
可能不如基民盲选做组合!
我们首先还是来对固收+基金今年上半年的表现进行一个概览。本文主要以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分析为主。
同之前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回顾系列一样,本次侦探哥选取了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成立满一年,即成立日期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偏债混合型基金进行分析。
对这些基金进行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根据Wind数据显示,符合条件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共445只,其上半年回报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3.25%和2.93%,上半年最大回撤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4.29%和-3.51%。
相比之下,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上半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8.92%和7.81%,上半年最大回撤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18.59%和-19.45%。
简而言之,如果你在今年上半年持有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你大概率会取得3%左右的收益,承受近4%的回撤;而同样持有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大概率会取得8%左右的收益,但要承受约19%的回撤。
(偏债基金和偏股基金的数据对比;数据日期:2021年6月30日,Wind)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Calmar值。Calmar和Sharpe值一样,都是用来衡量风险报酬的比值,只不过Calmar值是用收益率除以最大回撤。因为Calmar值的含义是承受每单位的最大回撤所换取的回报,所以是越大越好。
我们能明显看出来偏债混合型基金今年上半年的Calmar要比偏股混合型基金高出了不少。这说明,虽然偏债基金的回报比偏股型低,但是回撤低的幅度要更多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偏债基金的投资“性价比”更高一些。
也可以说,“固收+”策略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更对一些追求控制回撤的基民的胃口。而对于一些完全不惧回撤,只想要高回报的基民而言,它的回报确实不如偏股混合或股票型基金。
但是,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性价比”目前只是相对偏股混合型基金而言。如果我们把其他类型的基金也加入比较,并做一个大胆的提问:我们自己做一个“固收+”的配置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得到的答案将会是是惊人的。
(各个类型基金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比较;数据日期:截至2021年6月30日,Wind)
数据显示,如果我们自行将80%的短债型基金和2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进行组合,得到将是大约3.4%的回报和-3.86%的最大回撤和0.53%管理费率。
这意味着,我们自行拼配的“固收+”,在今年上半年与偏债混合型基金相比,回报更高、回撤相当,费率却更低。
这一事实无疑让以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代表的“固收+”产品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说白了就是,基金公司精心制作搞出来的“固收+”策略,平均来看,很可能收益和回撤反倒不如自己在市场上盲选短债基金(占比80%)和股票型基金(占比20%)做成的组合。
但是可能也有一部分基民懒得自己折腾,不在乎这些差异,或者根本不懂怎么做适合自己的组合,那么基金公司提供的“固收+”仍是他们不错的选择。
挑选“固收+”:业绩首尾相差巨大!
透析华夏永康添福的取胜之道!
我们前面提到,“固收+”还是适合一些基民购买的。那么我们现在假设要买“固收+”的情况下,怎么样能挑到一只好的“固收+”基金呢?
下面侦探哥希望通过对比今年上半年的“尖子生”和“差生”的表现,来给各位基民提供一点点思路。
首先,我们在挑选“固收+”产品时要明确的第一点就是“盈亏同源”。我们对偏债混合型基金上半年的回报和最大回撤做一个散点图,能发现两者呈现明显的负向关系。这就意味着,更高的回报通常伴随着更高的回撤。(注意:根据上文,我们测算的是符合筛选条件的偏债混合型基金共445只。)
(445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上半年回报和最大回撤的散点图;数据日期:2021年6月30日,Wind)
所以,我们比较产品收益的时候,一定是在给定的最大回撤水平上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考虑到基民的控制回撤要求,侦探哥这里从截至2021年6月30日成立满一年的445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中选取今年上半年最大回撤在-3.0%到-3.5%区间范围内的进行分析。
这样的基金共有33只,其中上半年回报最高的一只是华夏永康添福(005128)。该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回报为9.61%,最大回撤为-3.47%。回报最低的一只是国投瑞银融华(121001),该基金今年上半年的回报为-1.66%,最大回撤为-3.03%。
首先来看华夏永康添福(005128)。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8年2月1日,截至2021年6月30日,债券占净值比重为80.26%,在任基金经理为柳万军,总规模为0.37亿元。
(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基本资料;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不仅今年上半年,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历史业绩也是非常漂亮,清一色的优秀,不仅远超同类平均水平,更是能甩出沪深300不小的身位。要知道这只基可是有高达80%的债券!
(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阶段涨幅;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这是我们特意挑的业绩的好的基金,表现好自然不奇怪,这也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关注的是它表现好背后的因素。
我们来看看基金的股票持仓情况。从基金近两期的前十大持仓情况来看,基金的投资风格还是比较一致的,大都是医疗、新能源、高科技行业的公司。但是基金的前十大股票持仓的更换还是非常明显的,前后两期的十大持仓就没有几个一样的。所以坚持热门赛道却并不死守某个公司可能是该基金高收益率的秘密之一。
(华夏永康添福(005128)前十大持仓;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我们再来看看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基金经理。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现任基金经理柳万军管理这只基金已有2年又30天之久,这可以保证基金近期的表现确实是因他而起。柳万军的投资经验已有7年多,算得上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了。他最初是监管出身,后转入投资领域,从事的一直也是固收类的研究与投资,任职单位也都是知名的头部机构。这样的履历,可以说是非常漂亮了。
(柳万军的基本资料;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基民们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这样的基金,他们自然对其表示了不少的好感。
所以说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背后基金经理丰富的投资经验、灵活不死板的投资风格的必然结果。
(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的评论区;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国投瑞银融华:“固收+”里的深坑!
我们再来看看表现相对差的看国投瑞银融华(121001)。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03年4月16日,截至2021年6月30日,债券占净值比重为67.11%,在任基金经理为颜文浩、汤海波,总规模为1.42亿元,天天基金网评级为一颗星。
(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基本资料;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看来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业绩差,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该基金不仅长期大幅跑输同类平均水平,而且近3年的收益率更是低到了令人发指的1.45%。
侦探哥实在忍不住写吐槽,基民们近三年挣的钱,可能还不如基金公司收的管理费多!
(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阶段涨幅;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还是来看看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股票持仓。根据该基金最新一期的前十大持仓来看,基金重仓了银地保,收益率差也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该基金的银地保拿了很久,是从2019年开始拿到现在的。这些股票就是不涨,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调仓?
与华夏永康添福(005128)积极调仓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国投瑞银融华(121001)僵硬刻板。这让人实在是不知道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基金经理到底有没有在对基民负责?!
(国投瑞银融华(121001)前十大持仓;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我们再来看看基金经理。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现任基金经理之一颜文浩管理该基金的总时长已经超过了三年,另外一名基金经理杨海波也管理该基金超过了两年,他们完全能为该基金长期以来的糟糕表现负责。
两人中,颜文浩是固收投资出身、杨海波是权益投资出身,两者的分工应该也是前者负责固收,后者负责权益。
但其实颜文浩管理的基金都是货币型基金,实际上管理债基的经验并不多。并且他管理的货基也大多数都表现不佳,在同类里排在了中下游的水平。
(颜文浩的现任基金情况;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负责权益的杨海波的能力同样令人质疑。他虽有超过9年的投资经验,但是他管理的基金有港股、消费、医疗等等多种风格,缺乏一条明确的主线。这或许说明他并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圈。
实际上他管理的基金的业绩大多都不佳,甚至是吊车尾的水平,也或多或少反映了他的能力比较差问题。
(杨海波的现任基金情况;截图日期:2021年8月17日,天天基金)
整体看下来,国投瑞银融华(121001)的基金经理能力并不出众,投资理念似乎十分僵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是只老产品,不方便国投瑞银再次吸金,所以公司也就不看重了呢?
以上两个反差巨大的案例告诉我们,在选择固收+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基金经理的履历,确认他是否有足够的投资经验和管理能力。其次,是要关注基金经理的态度,确认他有没有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能不能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像那种对基金不管不顾,持仓股票跌了几年,基金经理却无动于衷的基金,我们还是少碰为妙。
最后总结一下:“固收+”波动确实小,但是需要以收益率作为代价进行交换,基民需要根据自身的投资风格进行选择;即使是“固收+”产品也不代表无脑买即可,因为“固收+”基金里面还是存在不少能力不足,或者态度不端正的管理人,基民们在投资之前需要多加挑选。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国投瑞银基金产品清盘潮还在蔓延,近日,国投瑞银又有两只产品发布清算报告。另据Wind数据统计,2019年全年共计清算产品129只(份额合并计算),其中,国投瑞银基金清算数量达10只(份额合并计算),居全行业第一。
旗下产品频频清盘,或许是总经理王彦杰上任之后的变革之一,旨在自然实施“新陈代谢”,其后,再完善产品线,对现有产品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业界预计,其投研体系的改革将会有更多动作出台。
国投瑞银基金成立近15年,一直在走“下坡路”。自2015年牛市管理规模破千亿元后,便开始下滑,至今仍在800亿元左右徘徊,权益类产品规模已不足200亿元。
后续仍有清盘压力
3月5日,国投瑞银基金旗下产品国投瑞银行业先锋、国投瑞银岁增利发布清算报告。
《中国经营报》
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基金最后运作日),国投瑞银行业先锋近一年收益为19.92%。截至1月14日(基金最后运作日),国投瑞银岁增利近一年收益为3.45%(以A份额为准)。
关于上述三只基金“迷你”的原因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清盘风险,公司又将采取什么措施补救?
国投瑞银相关人士在接受
对基金公司而言,“如果基金快要触发清盘,一般情况会评估该基金是否有继续维持的必要,如果需要则会用资金进行补救,如果已经没有继续的必要,则会按照基金清盘程序进行操作。”张婷分析表示。
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判断,上述产品未来较大可能出现清盘的情况。具体到补救措施,杨佳星表示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入机构投资者,以工具化的形式吸引机构投资者配置;另一方面可以对该基金进行转型,以期达到“保壳”的目的。
就国投瑞银岁赢利而言,杨佳星分析,其作为二级债基的过往波动率较大,同时受2017年3月的巨额赎回以及2018年度业绩不佳影响,导致规模从最初的8亿元下滑到不足5000万元,最终规模越来越小。
对于国投瑞银瑞泽中证创业成长规模下滑的主要原因,杨佳星分析,一方面是该基金机构参与较多,造成规模的变化较为频繁;另一方面是该基金在2016年及2018年由于市场风格的转移,基金业绩表现不佳,造成了作为工具性质的指数基金遭遇集中赎回的情况,久而久之规模就不断下滑至5000万元以下。
Wind数据显示,国投瑞银岁赢利、国投瑞银瑞泽中证创业成长2018年收益分别为-0.29%、-45.64%;同类排名分别为235/435、465/465。
国投瑞银中证下游消费与服务产业指数近几年规模一直在1亿元以下,并且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市场上消费类指数基金比较多,规模越大优势越突出。”张婷指出,规模越小越难受到投资者青睐,因此,长时间低规模以及收益相比其他消费类基金并未见到明显优势,这些都是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原因。
国投瑞银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由于产品规模持续较小,及时清盘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创造更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从管理人的角度看,清盘提高了运营及综合管理的效率,最后落实到整体产品运营上,对于投资者也是件好事。
“如果将基金市场比作一个有机体,基金清盘是这个有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事实上,在成熟的国外市场,基金的清算退出是很普遍的,而在国内市场,在近几年有许多新产品的发行,清算渐渐常态化,是正常的产品更替,也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一个信号。”国投瑞银基金上述人士补充。
权益基金规模缩水
在2015年牛市中受益于权益类产品规模大幅增长,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总规模曾突破过千亿元。天天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国投瑞银股票型基金高达136.15亿元,混合型基金763.21亿元。
梳理公司近年来规模变化发现,除债券型基金规模呈上升趋势外,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管理规模都下滑明显。
公司股票型基金从2019年3季度末至今一直在20亿元左右规模徘徊,截至2019年末,也仅有一只主动股票型基金国投瑞银研究精选股票;混合型基金也只有149亿元。
张婷表示,该公司的股票型基金多数是指数型基金,其中还有分级基金,目前指数型基金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很多小的指数型基金,除非费率或者募资渠道有很大优势,否则很难突围。另外分级基金近几年监管越来越严,很多已经清盘或者转型,规模也是急剧下行。
在杨佳星看来,一方面受市场整体的环境影响,加之权益类基金的近年业绩并不是非常突出,所以权益类规模相较于固收类有比较明显的下滑趋势。但同时这也与公司的策略有关,可以看到公司整体的规模是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上,可见公司近年对于固收类产品的倚重。
对于公司管理规模的变化,国投瑞银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产品类型涵括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QDII、商品基金以及FOF型基金,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不同类型基金的规模占比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他强调,“近些年来权益基金规模占总规模的比例未见明显增长,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公募权益基金发展空间巨大,我们也同样重视该类基金的布局与发展,未来公司将朝产品、投资更加风格化的方向发展去布局产品。”
混合型基金业绩不佳
究其上述国投瑞银基金产品清盘和规模下滑的原委,都与旗下基金业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混合型基金业绩方面,截至3月18日,国投瑞银旗下38只(份额分开计算)基金中,今年以来有13只(份额分开计算)基金亏损。
上述13只基金中,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基金、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偏债混合),近一年(2019年3月18日~2020年3月18日)、近二年(2018年3月18日~2020年3月18日)收益均不理想,同类排名较为靠后。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8日,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4.64%,同类排名为1426/1899。拉长时间来看,该只基金业绩表现亦是不佳,近一年、近两年,收益分别为-8.1%、-8.48%,同类排名分别为1780/1825、1483/1633。国投瑞银融华债券在上述3个区间收益也均亏损,同类排名也较为靠后。
对于上述产品业绩表现,国投瑞银相关人士表示,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基金近年的前十大重仓股主要为国防军工标的,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大起大落,但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基金的投资风格稳定未出现漂移,同时基金规模也在增长,为看好国家安全主题前景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配置工具。
对于国投瑞银融华债券,上述公司人士表示,股票投资上,截至2019年4季度末,该基金近期的股票十大重仓股主要为低估值高分红的标的。 而从市场情况来看,自去年以来A股高股息的股票走势普遍弱,今年以来红利指数的跌幅超过了沪深300,更远远落后于创业板。基金的策略是基于中长期的判断,不追逐市场热点,相信长期而言,高分红的股票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具体分析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基金业绩不佳原因,张婷认为,源于基金经理以国家安全主题的相关上市公司为主,但过去几年军工主题表现较弱。还有,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也相对较弱。
杨佳星则表示,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基金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持仓过于集中,集中于同一板块的个股,因而其受板块影响较大,且大多属于中小创的个股,受板块轮动影响,过去两年其持仓的个股表现不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的业绩。
对于国投瑞银融华债券,杨佳星认为,近期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2018年业绩不佳,尤其是其2018年上半年,由于股票仓位重仓于中小创,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至下半年换仓蓝筹后有所好转,但蓝筹股至2018年末也已渐现颓势,所以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
2019 年10 月28 日,公司公告显示,王彦杰即日起任职总经理职务,此前任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如今王彦杰上任不到半年时间,未来对于公司产品线的布局和权益类产品的发展将会做出哪些发展举措,仍值得业界期待。
国投瑞银基金表示,对于公司产品,国投瑞银基金已建立覆盖不同风险等级的较为完整的产品线,未来公司将结合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总经理王彦杰对此也高度重视,加强了对公司产品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权益产品的发展也是公司未来的重要方向之一。
杨佳星表示,王彦杰在2015年接手泰达宏利投资总监后,对公司的投研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升级,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他将很快对国投瑞银现有的投研体系进行重新的梳理,加强整体的投研实力,这对于过去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的国投瑞银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投融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投融华、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