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财联社(上海,
信达证券现任总裁为祝瑞敏,新总裁的即将到位,也意味着在原董事长肖林任职仅一年半离任后,总裁祝瑞敏也将在不满三年内离任。信达证券近来人事变动略显频繁,除董事长、总裁外,多位副总经理职位也发生变化,其中,副总经理徐克非已于近日赴任渤海证券担任总经理。
刘珂滨将赴任信达证券总裁
9月10日,刘珂滨从中泰证券副总经理职位正式辞职,并未官宣去向。
据财联社
根据公开资料,刘珂滨,1970年2月生,现年51岁,硕士学历,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刘珂滨有很深的“中信系”烙印,任职达十八年之久。1997年5月至2002年4月,他在中信证券担任过五年的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2002年4月,刘珂滨加入了由韩国韩松资本和香港中信资本合作的内地风险投资公司上海中信未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副总经理。2004年4月至2014年8月,刘珂滨重回中信证券,分别担任过投资部副总经理、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投行委员会交通组行政负责人、企业融资业务线行政负责人、投行委员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组行政负责人等职务。
2014年8月,刘珂滨被高薪挖入当时的齐鲁证券,并担任副总经理、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2015年,齐鲁证券更名为“中泰证券”,刘珂滨的职务不变。根据中泰证券2020年年报,刘珂滨2020年年收入高达512万元,仅次于另一位副总经理黄永刚。
刘珂滨在中泰证券多年分管投行业务,直到今年2月份,中泰证券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将投行业务的19个一级部门“砍并”为8个一级部门,投行业务负责人也由刘珂滨变更为姜天坊。姜天坊现担任中泰证券总经理助理兼投行委联席主任,与投行委副主任阎鹏同为分管投行、接替刘珂滨的热门人选。
根据中证协的经营业绩排名,2014年,齐鲁证券(中泰证券的前身)投行业务净收入4.71亿元,排名第18位。2015年,中泰证券的投行收入排名跌至第29位。但近几年,投行收入排名稳定在第20位上下,尤其是2019年排名提升至第14位。
信达证券人事变动频繁
信达证券现任总裁祝瑞敏2019年二季度才正式任职。刘珂滨若赴任信达证券总裁,这也将意味着,祝瑞敏的职务将发生变化,这对于高管职位而言,无疑又是一次频繁变动。
根据天眼查,祝瑞敏,1970年9月出生,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在东兴证券历任财务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2012年4月起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财务官;2012年12月起任中国银河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
信达证券近来高管人事变动的确十分频繁,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公司创建元老等等。
先是2019年4月下旬,信达证券董事长、总经理同时更换。原信达资本董事长肖林接替张志刚,担任信达证券董事长一职;原银河证券首席财务官祝瑞敏接替于帆,担任信达证券总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肖林1966年出生于江苏,拥有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学士和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会计专业。肖林于1989年至1999年任职于建设银行,1999年在中国信达任职,2019年任信达证券董事长。
2019年中开始,信达证券开启一系列变革,撤销机构业务部、并将公募分仓和研究销售业务整体转移至研发中心。
但肖林上任一年半就宣告离开。财联社
2020年11月6日,信达证券法定代表人由肖林变更为祝瑞敏,公司董事长由肖林变更为艾久超。
4月13日,信达证券又一次公告了公司人事变动,信达证券副总经理李光兵转任副巡视员,首席风险官由公司合规负责人吴立光担任,原首席风险官邓强离任,继续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李光兵、邓强均是曾参与2007年信达证券筹备成立的公司元老。接近信达证券人士对财联社
邓强与李光兵同年出生。邓强于2007年7月至2007年9月任信达证券筹备组成员;2007年9月以来,任信达证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并曾兼任信达期货董事长,2020年7月至今任信达证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其中首席风险官任职不到一年就卸任。现任信达证券副总经理。
新任首席风险官吴立光,1968年出生,拥有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具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1993年1月至1996年4月,吴立光曾任国家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6年4月至2009年1月,就职于中国证监会,历任稽查局主任科员、副处长、上市公司监管部副处长、上市部法规处及并购监管二处调研员。吴立光在信达证券拥有超过12年的工作经验。于2009年1月加入信达证券,现任首席风险官。
财联社
财联社
公开信息显示,徐克非曾担任信达证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分管机构业务、研究开发、场外投行、投资、金融科技等。其为经济学博士,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专业委员,国内首批保荐代表人。
信达证券正冲击IPO之路
除了人事调整外,信达证券也对A股发起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信达证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为29.187亿元,注册地在北京,由中国信达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中海信托和中国中材,在承继中国信达投资银行业务和收购辽宁省证券公司、汉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证券类资产基础上成立的证券公司。
根据中证协统计的未经审计数据,2021年上半年,信达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1.08亿元,排名行业第45位;净利润4.76亿元,排名行业第39位。其中,经纪业务收入4.09亿元,投行业务收入2.59亿元,资管业务收入5129万元。
目前,中国信达为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99.33%,中海信托持股0.6%,中国中材持股0.08%。
2020年8月5日,信达证券母公司中国信达于港交所公告,公司正考虑可能分拆信达证券,并于中国内地上市。公告称,信达证券上市保荐人于8月5日向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就展开上市辅导过程递交申请。
同年12月28日,中国信达向上交所和证监会提交IPO申请,并于当日接获证监会发出的受理通知。
2021年1月,信达证券IPO招股书申报稿正式公开,IPO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9.7亿股,用于经纪业务、资本中介、自营业务、资管业务、投行业务、合规与IT建设、以及子公司发展等7大方向。
信达证券在官网称,未来五年,公司将依托中国信达优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独立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各项业务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力争综合实力进入行业排名前30%分位,总资产、净资本、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稳步上升,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08月30日讯 易方达上证50指数(LOF)A基金08月27日上涨0.43%,现价1.15元,成交3.76万元。当前本基金场外净值为1.1585元,环比上个交易日上涨1.01%,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30%。
本基金为上市可交易型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数据显示,近1月本基金净值上涨1.09%,近3个月本基金净值下跌10.93%,近6月本基金净值下跌12.43%,近1年本基金净值上涨0.75%,成立以来本基金累计净值为1.1776元。
本基金成立以来分红0次,累计分红金额0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林伟斌,自2021年01月01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9.71%。
宋钊贤,自2021年01月16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4.32%。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仓比例14.90%)、中国平安(持仓比例7.99%)、招商银行(持仓比例7.69%)、隆基股份(持仓比例4.42%)、恒瑞医药(持仓比例3.49%)、兴业银行(持仓比例3.43%)、中国中免(持仓比例3.36%)、药明康德(持仓比例3.23%)、伊利股份(持仓比例2.57%)、中信证券(持仓比例2.44%)。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2021年上半年,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从疫情后的复苏阶段逐渐回归长期增长路径,总体延续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一方面,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更注重精准施策,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社会消费需求持续稳步恢复,经济新动能成长显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长率为12.7%,两年平均增长率为5.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快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速达22.6%。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在疫苗接种普及的背景下势头趋缓,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快速复苏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尚未明确转向,带动了对于商品的强劲需求,支撑我国商品出口维持同比高增速。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8.1%,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内需的改善和外需的高景气共同推动了我国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报告期内,A股市场整体处于区间震荡走势,上证指数上涨3.4%,沪深300指数上涨0.2%,上证50指数下跌3.9%,以高成长板块为主体的创业板指数和科创50指数收益率表现明显强于市场整体,分别上涨17.2%、14.0%。行业板块方面,报告期内收益率分化明显,电气设备、钢铁、化工等行业涨幅居前;家用电器、非银金融、国防军工等行业跌幅居前。
报告期内本基金为正常运作期,在操作中,我们严格遵守基金合同,坚持既定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在指数权重调整和基金申赎变动时,应用指数复制和数量化技术降低冲击成本和减少跟踪误差。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份额净值为1.2622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5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70%,年化跟踪误差0.74%,各项指标均在合同规定的目标控制范围之内。
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
展望2021年下半年,尽管全球疫情后续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疫情对于各主要经济体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全球经济在疫苗广泛接种的基础上将延续复苏进程。我国经济整体运行预计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疫情缓解及超常规刺激政策的落地带动总体商品需求继续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出口将维持高景气度区间;另一方面下半年财政支出力度有望加大,专项债发行提速将为基建投资恢复提供资金支持,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的财务业绩改善也为下一阶段的资本开支增长创造了条件。下半年需关注的宏观经济风险因素包括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引起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居民消费复苏相对滞后,尤其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消费仍未实现完全恢复,对于经济增速的潜在拖累;以及外部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证券市场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发行整体热度处于较高水平,显示我国居民权益类资产的配置需求仍将维持趋势性增长,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继续改善。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加速,具备全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优秀上市公司不断涌现,A股市场的全球吸引力持续提升,外资持续流入估值合理、成长性突出的优质资产方向不变。(点击查看更多基金异动)
1月5日,北京证监局同时披露了首创证券、信达证券的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这意味着这两家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券商的上市步伐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二者的招股书申报稿也将会在证监会网站上披露。
实际上,去年12月28日中国信达就公告称,就有关上市申请而言,信达证券的招股书(申报稿)已呈交予证监会,并将适时登载于证监会网站。
两券商同期完成上市辅导
首创证券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显示,辅导机构国信证券与首创证券于2020年8月签订了辅导协议,并于2020年8月28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手续,2020年11月30日国信证券出具了辅导工作总结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首创证券进入IPO辅导阶段前夕,首创证券与第一创业合并的传闻曾引发了市场猜想。然而,随着辅导信息的披露,该传闻也就不攻自破。国信证券表示,已经较好地完成了辅导工作,辅导效果良好,达到了辅导的预期目的。
1月5日,北京证监局还披露了信达证券的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披露信息显示,辅导机构中信建投于2020年8月5日向北京证监局报送了信达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辅导备案登记材料,并于后续报送了辅导工作报告。2020年12月8日,中信建投出具了辅导工作总结报告。
中信建投在辅导工作总结报告中表示,辅导过程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在辅导工作开展之前,信达证券董事会人数为7人,独立董事人数为2人,独立董事人数低于董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中信建投称,目前,信达证券已聘选新的独立董事,完成相关整改,并逐步完善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相关制度的建设。
《》
中信建投称,本次辅导取得了较好的辅导效果,信达证券目前具备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不存在影响发行上市的实质性问题。
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达公布的建议分拆信达证券并于上交所上市的最新进展公告称,信达证券已就其股份于上交所上市向证监会呈交正式申请,并于同日接获证监会发出的受理通知。就有关上市申请而言,信达证券的招股书(申报稿)已呈交证监会,并将适时登载于证监会网站。
信达证券去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占先
首创证券和信达证券同为在北京西城区的券商,相距仅有6、7公里,而且同在2020年8月进入上市辅导阶段,也在同期完成了上市辅导,又同在2021年1月5日披露了上市辅导工作总结报告。这样的“神同步”不得不让人觉着似有“争先”上市的意味。那么两家券商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据悉,首创证券成立于2000年,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证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46,000万元。目前首创证券股东共有5名,包括:首创集团,持股比例为63.08%;京投公司,持股比例为19.23%;京能集团、城市动力和安鹏投资,持股比例则均在10%以下。
信达证券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证券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291,870万元人民币。目前信达证券股东共有3名,其中中国信达持股比例约为99.33%,其余两名股东为中海信托和中材集团。
2017年~2019年,首创证券营收分别为9.31亿元、8.17亿元和13.5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1.86亿元和4.24亿元;而同期信达证券的营收分别为17.63亿元、16.59亿元和22.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0.70亿元和2.10亿元。2020年上半年,首创证券实现营业收入7.76亿元,净利润2.53亿元;信达证券营业收入15.70亿元,净利润3.80亿元。
东方金诚表示,依托股东背景优势,首创证券业务资质齐全,融资融券、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势头较好。随着市场行情回暖,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回升。预计随着增资完成,公司资本实力和业务空间将显著提升。但公司盈利受证券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加之监管趋严,其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合规整改压力有所上升。
另外,联合评级称,信达证券股东背景强,能够给予公司较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完成新一轮增资后,资本充足性较好。不过公司经营易受经营环境变化影响,盈利存在一定波动性,盈利水平有待提升。此外,外部信用风险事件频发,公司违约项目处置情况需关注。
6月1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根据各证券公司经审计数据,对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各项业务收入等38项指标进行了统计排名,发布了2020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指标排名情况,其中可比券商数量相比2019年增加了4家。
整体来看,全年证券行业规模实力稳步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0年末,行业总资产8.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32%。全年证券行业业绩达到近3年最高水平,实现营业收入4398.15亿元,同比增长24.93%;实现净利润1707.78亿元,同比增长39.20%;净资产收益率也较上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券商行业排名竞争激烈,尤其是前十大券商的营收和净利排名基本“内定”,中信证券在多个业务指标中位居榜首,坐稳“券商一哥”之位。而中腰部券商受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影响,实力变动较大,存在不少逆袭空间。
营收:头部券商竞争激烈,中小券商逆袭潜力大
从营业收入来看,头部券商竞争激烈。2020年证券公司前三排名不变,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分别实现营收341.40亿元、240.73亿元和212.47亿元。而中信建投以201.53亿元的营收跻身第四名,前进了4个名次,也是营收前十名中变化最大的券商。
此外,从前十大券商来看,招商证券前进一名至第五,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营收排名则相对有所退步。中金公司和银河证券的营收排名互换,其中前者跻身第10名,后者则掉出10名开外。
整体来看,2020年,营收排名至少前进5个名次的证券公司有、浙商证券、国元证券、民生证券、信达证券、东海证券、五矿证券、中航证券、华鑫证券、申港证券、中天国富、英大证券、中邮证券等。
其中,互联网券商营收从25.94亿元提高至45.98亿元,营收排名也从第33名上升至第23名。浙商证券和国元证券2020年的营收排名位列前30。其余券商的营收排名多在第40-90名。
在营收排名下跌较快的券商中,西南证券、恒泰证券、中原证券、太平洋证券、新时代证券、北京高华、华金证券等多家券商排名下跌均在7个名次以上,其中太平洋证券的营收排名下滑了20个名次。
值得注意的是,受行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不管排名是上涨还是下跌,变动幅度较大的券商均集中在中小券商方面。换句话说,中小券商存在不少逆袭空间。
净利润:前30名券商排名变动不大,5家头部券商净利超百亿
2020年是券业大年,证券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中信证券以149.02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紧随其后。这5家头部券商的净利润均超过百亿。而2019年仅中信证券一家的净利润超过百亿。
即便是在行业发展的火热之年,2020年全年有11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太平洋证券亏损最大为7.61亿元。而2019年有8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其中网信证券亏损12.92亿元。
从排名来看,头部券商的净利润排名整体表现稳定,从前十大券商来看,中信证券地位稳固,国泰君安和中信建投的排名分别前进两名,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六。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的名次均落后一名。同期,国信证券掉队前十,中金公司补位。
拉长排名来看,净利润前30大券商中,光大证券排名变动最大,从2019年的第39名提升至2020年的第18名。而兴业证券、浙商证券的排名均提高了5个名次,的排名提升了4个名次,位列第15名。
同样,中小券商的净利润变动幅度较大,其中华福证券、信达证券、东海证券、申港证券、英大证券等十余家证券公司的排名提升10名以上,恒泰证券、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北京高华、太平洋证券等多家券商的排名下跌20名以上。
传统券商业务谁最领先?“一哥”炒股也不甘落后
2020年基民、股民跑步入场,市场成交量活跃度明显提升。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证券行业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279.47亿元,同比增长54.82%。其中,中信证券以87.76亿元的经纪业务位居第一,同比2019年的49.44亿元增长了77.51%。
国泰君安和招商证券分别以77.01亿元和62.15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位列二、三。2020年共有27家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21家。
从投行业务来看,受注册制改革影响,2020年证券行业牢牢把握注册制改革机遇,截至2020年末,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提升,达12.6%。与此同时,2020年度证券行业投行业务收入达到670.67亿元,同比增长39.76%,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5.25%。
具体来看,中信建投以52.61亿元的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位列行业第一,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紧随其后,收入均超过30亿元。2019年仅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两家券商的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
从资产管理业务来看,东方证券以23.65亿元在资管业务收入方面位居榜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紧随其后,资管业务收入达19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券商资管业务发展不佳,逾六成的券商资管业务收入不足1亿元。
从证券投资业务来看,可以说“一哥”中信证券最会炒股,不管是从证券投资收入排名还是股权投资收入排名来看,中信证券均居于榜首,是唯一一家证券投资业务超过百亿元的券商,达到108.54亿元。
获利能力佳,券商积极投入信息技术
从企业获利能力来看,2020年有11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其中,、中信建投和华林证券等券商的表现亮眼,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5%左右。而2019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券商仅有3家,其中最高为13.76%。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指标发布以来,证券行业对信息科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262.87亿元,同比增长21.31%,占2019年度营业收入的7.47%。
中证协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证券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达845亿元,行业持续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投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头部券商参与积极,2020年华泰证券以19.47亿元的信息系统投入位列第一,此外,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3家券商的信息系统投入超过10亿元。17家券商的信息系统投入超过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例来看,、平安证券、中泰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公司发力该业务。其中,信息技术投入占营收比例最高,达17.43%,后三家的信息技术投入占比也在10%以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信达证劵》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信达证劵、上证50指数基金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