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8月9日芯原股份-U(688521)涨7.01%,收盘报69.96元,换手率15.18%,成交量31.45万手,成交额21.02亿元。该股为芯粒Chiplet、半导体、国产芯片、大基金概念、无人驾驶概念热股。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月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75.37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0.16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715.53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入1.28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95.37万,融券余额增加。
重仓芯原股份-U的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56.5。
根据2022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9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诺安成长混合。诺安成长混合目前规模为266.36亿元,最新净值1.63(8月8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15%,近一年下跌33.33%。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蔡嵩松。蔡嵩松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诺安和鑫灵活配置混合,管理时间为2019年3月14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08.58%;诺安创新驱动混合A,管理时间为2021年5月2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1.77%;诺安优化配置混合,管理时间为2022年7月2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22.01%。
诺安成长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沪深交易所2022年6月13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建艺集团(002789)因日跌幅偏离值达到7%的前5只证券登上龙虎榜。此次是近5个交易日内第1次上榜。
截至2022年6月13日收盘,建艺集团(002789)报收于15.68元,下跌9.42%,换手率29.52%,成交量25.81万手,成交额4.17亿元。
从龙虎榜公布的当日买卖数据来看,机构合计净买入144.54万元。宁波桑田路等知名游资榜上有名。
建艺集团(002789)的关注点:
1、公司第一大客户曾系中国恒大集团
2、国内装饰综合服务商,连续入选“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排名前十;公司拥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专项甲级》等资质,同时开展公装与住宅精装业务,主要为写字楼、政府机关、星级酒店、文教体卫建筑、交通基建建筑等公共建筑及住宅提供室内建筑装饰的施工和设计服务;19年装饰工程业务收入29.74亿元、设计业务收入0.32亿元,营收合计占比99.68%
3、公司为珠海横琴富坤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有限合伙人,出资比例为10.53%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建艺集团(002789)好公司评级为0星,好价格评级为1.5星,估值综合评级为0.5星。(评级范围:1 ~ 5星,最高5星)
自去年7月份以来,芯片股被爆锤的“爹妈不认”,被白酒的声浪彻底淹没。
近期“芯片荒”袭来,芯片涨价声不断,被冷落的芯片股连涨两天,大有夺回C位之势。
而且最近芯片非常强势,别人涨,芯片大涨;别人跌,芯片抗跌……
蔡嵩松最新观点是,芯片缺货涨价成为主旋律,国产替代全面推进,2021年是芯片半导体的大年,最锋利的茅可能再次雄起!
芯片为何短缺?
国产芯片能否受益涨价?
诺安成长混合能不能持续雄起?
01
芯片缘何而涨
此次供应短缺的重灾区是车规级半导体,包括MCU、电源管理芯片、MOSFET、存储芯片等,
平均交货期已拉长至20周以上。
芯片慌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很多车企不得不停产来应对。
不止蔚来,还有很多整车厂停产、或降低今年的生产计划。
这种背景下,下游汽车厂都在削尖脑袋抢产能,导致了芯片产能吃紧,代工价格持续上涨。
为什么会造成“一芯难求”的局面?
1)疫情影响
去年疫情相继在国内外爆发,汽车销量直线下滑,而平板、PC、笔电、电视、游戏机等需求激增,挤占了部分车用芯片的产能。
2)汽车销量急速反弹,车厂应对不足
从去年3季度开始,新能源车爆量,带动车市反弹。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对车用芯片的需求大幅增长,超出预期。
3)突发事件
华为遭受美国禁令而无法获取芯片,而竞争对手相继扩大下单量,以争取华为的市占率,这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芯片的供应秩序。
除此之外,日本巨头旭化成晶圆厂失火,导致IC芯片暴涨;意法半导体罢工,欧洲西部恶劣天气等,均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产生了影响。
综上,芯片慌是由多个复杂事件共振引起的,某上市公司董秘甚至认为这是芯片“二十年一遇的”机会。
02
哪些股票最受益
半导体的几个细分产业是设计、制造、封测和分销。
欧洲、美国在半导体设计、设备等上游几乎垄断,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深耕,韩国和中国台湾在晶圆制造上独步天下。
国内半导体处于弱势地位,不仅吃不到“涨价”的红利,部分企业还要承担涨价的高额成本。
芯片荒造成的涨价潮,景气度的传导见下图:
(1)利空国产芯片设计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芯片制造是设计、封测的上游,处于核心地位。
由于垂直分工,全球芯片大部分产能掌握在代工厂手里,台积电、三星是两个最大的玩家。
台积电这一手相当于变相提价,连苹果都没脾气。
但苹果可能会压缩其他制造成本(比如富士康),或者直接提高销售价格,让消费者买单,从而转移成本压力。
“代工厂涨价,我也涨”,具备这种实力的都是行业巨头,要么是苹果这样的终端大厂,要么就是高通、英伟达这样的顶尖厂商。
国产设计通常不具备这种议价能力,上游是代工厂,而下游是终端大客户,两头受气。
涨价的成本只能默默承受,利润空间被压榨。
这种情况下,小企业尤甚,因此对国产芯片设计公司来说,芯片慌谈不上利好。
(2)利多芯片制造企业
芯片紧缺是实打实的,下游客户疯抢芯片,此时不涨价,更待何时?
制造企业站在产业链顶端,最先受益,台积电的一举一动都是业界风向标。
芯片制造分为IDM模式和Foundry模式。
IDM模式,即厂商将设计、制造、封装一手包办,著名的有英特尔、三星等。
Foundry模式,即代工模式,芯片厂商只做设计,将制造、封装外包,台积电、三星、联电、中芯国际就是这种模式。
在多年高强度竞争之下,芯片代工市场寡头垄断,台积电占据了56%的市场份额。
台积电在制造工艺上有极强的壁垒,5纳米已经量产,研发进度突进到3纳米、1纳米,苹果、华为、英伟达、AMD、联发科等均是其大客户。
三星在代工市场份额18%,排名第二,先进工艺和良率方面仅次于台积电。
中芯国际是国内最领先的芯片代工厂,全球排名第五,市场占有率仅有2%左右。中芯国际制造工艺已经升级到14纳米,当前共有3个8英寸、2个12英寸晶圆生产基地,公司在2020Q4达到52万片/月(折合8英寸)。
华虹半导体排名第九,市场占有率仅有1%左右。华虹半导体聚焦于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射频芯片、MCU等特色芯片代工,全球市场占有率1%,是国内第二大代工厂。
我国在功率半导体方面,IDM模式应用最为广泛。
华润℡☎联系:是国内功率IDM龙头,晶圆代工排名第三。当前6 英寸产能约为247万片/年,8英寸产能约为133万片/年,并在推进重庆 12 英寸产线,产能优势明显。
闻泰科技的晶圆制造业务是其收购的安世半导体。8英寸产能3.5万片/月,6英寸产能2.4万片每月。公司还计划投资120亿元扩张产能,积极推进12英寸车规级晶圆制造项目,可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计算和通信设备等领域,产值达33亿元/年。
三安光电旗下的三安集成涉足化合物半导体代工,具备月产4000片6寸晶圆的生产能力。
士兰℡☎联系:从纯芯片设计转型为IDM模式,8英寸产能已经达到每月6万片,12英寸产能顺利投产,正处于全面爬坡阶段。
斯达半导原是功率半导体设计龙头,公司积极转型IDM,拟20亿加码晶圆制造,打通功率半导体和SiC芯片一体化。
(3)利多芯片设备和材料
当芯片制造厂产能利用率满载,必然会开启扩张,填补缺口,赚取最多的利润。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制造大厂,纷纷抛出了巨额的扩张计划。
虽然中芯国际受到限制,但也在积极扩充产能。
晶圆制造厂扩大产能,将直接拉动上游设备和材料的出货量,还会顺势将景气度传导至封测厂商。
a 芯片设备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达到689亿美元,增长16%,并预计2022年将达到761亿美元。
这股强劲增长的背后,是国内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持续高增长。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买设备的钱都被老外赚走了,市场常年被国外公司寡头垄断,技术壁垒很难突破。
比如坐稳头把交椅的应用材料(美国),毛利率常年高达40%以上,在芯片荒的影响下,走势上势如破竹,连创新高。
所有设备中,光刻机最为关键,阿斯麦垄断了该市场,其高端光刻机占比超过80%。
国内虽然在技术上存在代际差,但仍在努力追赶。
北方华创在设备中布局最广,刻蚀机/PVD/PCD/热处理等都有突破,相关产品已经量产,并供应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等国产芯片厂商。
中℡☎联系:公司成功研制5纳米离子刻蚀机,突破了国外的专利封锁,殊为不易,已供货台积电、长江存储等;
晶盛机电专注于晶体生产设备,已研发出制造12英寸大硅片的设备,国内领先。
b 芯片材料
芯片材料中最为关键的是硅片和光刻胶,同样被国外巨头把持,前六大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国内公司市占率是零头,几乎没有存在感。
国产硅片较为领先的有立昂℡☎联系:、中环股份、沪硅产业,具有12英寸大硅片量产能力的仅有中环股份和沪硅产业。
立昂℡☎联系:现有8英寸产能74.9万片每月,并规划10万片8寸产能,15万片12寸产能。
中环股份现有8英寸产能50万片每月,12英寸产能7万片每月,并规划63万片8寸产能,60万片12寸产能。
沪硅产业现有8英寸产能38.2万片每月,12英寸产能15万片每月,并有规划60片12寸产能。
光刻胶也是壁垒较高的制造材料,全球前五大公司的市场份额达80%以上。
安集科技在抛光液取得突破,成功打入台积电和中芯国际供应链。
c 封测
全球最大的封测厂商是中国台湾的日月光,占比30.5%。
长电科技在国内规模最大,中芯国际是其二股东,有先天优势。
通富℡☎联系:电、华天科技是国内排名第二、第三的封测厂商。
封测是半导体产业链与国外差距最小的环节,但由于技术壁垒不高,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靠规模取胜。
晶方科技专注于特色封装工艺,在CIS芯片封装有独特优势,利润率最好。
全球封装设备龙头是ASM PACIFIC,长电、通富、华天皆是其客户,全球市占有率29%,位列第一。
综上,本轮由“芯片荒”引起的涨价潮和产能扩张,利好晶圆制造厂和上游设备、材料厂商。
03
投资建议
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涨价和扩张如火如荼。
尽管需求很大,但供给端几乎不在我们这边。
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晶圆厂,以北方华创为代表的设备厂,以沪硅产业为代表的硅片厂,产业地位属于二三流,盈利能力不强。
这也是国产半导体的处境,不赚钱!
因此多多建议不去追逐热点!不追高买入渣男诺安成长混合!。
一是此轮芯片上涨周期是阶段性的,不会一直持续。最要命的是,谁也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可能半年,可能1年,也可能更久,这类和时间赛跑的投资机会散户处于全面信息劣势,很难把握。
二是半导体过了全面炒作的时期,盲目追涨可能面临深度套牢的风险。
2019年,半导体被爆炒,市盈率炒到了153倍,泡沫明显,结果后面估值惨烈的腰斩,跌到了75倍。
即便是现在75倍估值,也不算低,依然有套1-2年的风险。
高估值下抓短期涨价的小周期,属于火中取栗。
如果时间点把握的很准,在涨价潮发酵前埋伏,涨价潮结束前卖出,有赚一波快钱的可能。
但难度很高,可能你买进去,涨价结束,直接暴跌,这种短周期非常难把握,连基金经理都经常被套。
对于散户来说,很难做这种超高难度的投资。散户能把握的机会是,等待熊市或者突发事件,导致白酒、医药、互联网这类优质资产估值比较低的时候下重手。这类优质资产有5-10年的确定性,即便短期因为各种各样的黑天鹅事件出现短期下跌,但长期上涨赚钱的概率几乎***。中间可以犯很多次错,但最终会成为时间的朋友,获取相对稳健的收益。
很多人说,啥时候才有这样的机会。2018年熊市,2019年贸易战,2020年疫情。一般每半年有一次小机会,1-2年有一次大机会。
机会并没有那么少,关键我们要做好准备。
准备好资金,准备好知识,准备好心态,机会来了,就能抓住。
前几篇文章,分享了我的基金核心持仓,分别是工银文体产业股票基金、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天弘中证食品饮料指数分级。这三只基金都是偏大消费的。目前整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浮盈。今天接着分享我的另外一支卫星基金,诺安成长混合。
一、了解诺安成长混合
对于诺安成长混合基金,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基金经理蔡嵩松风格激进 ,热衷科技半导体,被称之为半导体主动基金,无论持股比例、集中度还是波动,都超过市场上任何一支半导体主动基金。
由于近一两年赶上风口,整体业绩非常突出,基金规模也急剧攀升,一年多吸金200多亿,基金经理蔡蒿松更是长期盘踞关注榜,一面备受好评,另一面又备受热议。然而作为一支卫星基金,风格特点上,我感觉还是比较适合的。
二、诺安成长混合业绩
该基金近1月收益10.66%,近3月收益1.06%,近6月收益9.40%,近1年收益58.66%,近3年收益83.30%。高波动、高风险、高收益是这只基金的亮点。
1、近阶段历史收益情况:
中长期业绩非常不多,都是良好优秀,近期业绩较差,但近1月的业绩超好。
2、历史季度收益情况:
近两年8个季度的业绩中,5次良好和优秀,三次不佳。
3、历史年度收益情况:
历史年度收益中,我们只看蔡蒿松上任后的,2019年表现优秀,今年业绩目前看应该也能达到良好以上了。
4、业绩情况总结:
历史业绩上最大的亮点冰火两重天,不是最好就是最差,而且短时间内业绩反差很大。科技行业本就是高波动行业,半导体又是科技的细分行业,波动可想而知。
三、我的投资理念
之所以把诺安成长混合作为我的卫星基金,主要还是因为波动大。
1、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简单的做过两次小的波段,均获得了一些收益,但因为是波段,所以在疯牛大涨的前期我就止盈了,没有享受到疯牛大涨的更多收益。说不眼馋那是假的,但是说不后悔那是真的。疯牛上涨途中,我是没有进行任何追高操作的,因为我知道诺安成长混合的风格,短时间大起大落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涨起来是绝对不会贸然追上去的。赚的再少那是赚了,这支基金你要是追高被套了,妥妥的没救了。
2、大家看下图就知道了,涨的时候好歹还有一个坡度,调整的时候那真是自由落体。到现在我仍然庆幸自己没有追高,管住了手。在自由落体后反复震荡,二次选择方向后又是一个自由落体,那叫一个酸爽。我在第二次自由落体的底部果断建仓,之后简单震荡直线拉升。这里我还是有些失误的,继续做波段就对了,但是看到前面波动幅度较大,并且仓位不重,于是就小小贪多了一下,没有及时止盈,之后回落,短线变成了长线。
3、在之后的行情中,继续震荡下行。操作上结合仓位和时间空间,原则上一定时间和空间附近补仓一次,一定幅度的新低补仓一次,逐步在底部低吸了一定的筹码。在11月6日的顶部,因为上涨过快,感觉可能是阶段性的小顶部了,因为此时手中的筹码相对净值较低,所以止盈了约三分之一的仓位,其他继续持仓至今。
4、虽然之后又快速调整随之震荡,但是目前还是略有浮盈,即使出现浮亏毕竟只是三分之二的筹码,前期止盈的还可以分批进入,所以现在还是较为安心的。
四、简单总结
1、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诺安成长混合的,因为其持仓风格非常激进,且近几年预期来看,大概率应是震荡上行的。卫星资产就应该是以小博大,风险越高则收益越大,但前提是你能承受的住,你能拿的住才行。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围内投资基金,这是制胜的根基。
2、我的99%的粉丝们,我其实是不建议大家持有这支基金的,因为其波动太大,短期50%回撤是正常表现,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极端行情中拿的住呢?即使短时间拿的住 ,你能拿多久,一个月、半年你拿得住吗?所以还是不碰为好。
3、另外卫星基金的配置要结合你的整体基金持仓配置。比如我核心是大消费,卫星则是科技,两者虽然大趋势相同,但很多时候是负相关的。近期大家也看到了,白酒和半导体总是轮动,此起彼伏正好能够优势互补。如果你的重仓在科技板块,那么就不要再卫星资产方面配置科技了,尽量负相关才好。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因认知能力有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请点赞评论哦!有推荐按钮的朋友,请帮忙点亮,感谢支持!
按钮在这里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若安股票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若安股票基金、002789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