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A股不温不火,可转债炙手可热!
近20只可转债上演“熔断潮” 换手惊现百倍
周四,近20只可转债涨到盘中临停,多只触及二次熔断,市场火爆可见一斑。
其中正元转债涨幅高达176.41%,银河转债大涨73.22%,智能转债等涨幅超过30%。
统计,近一个月,可转债指数出现了一轮V型走势,阶段涨幅达12%,其中蓝盾转债、万里转债、哈尔转债等都走出了翻倍甚至数倍的行情。
另一方面,市场交投火爆,成交额急剧攀升,今天蓝盾转债、正元转载成交均超百亿,另有多只超过50亿,整个市场成交额达1187亿元。
以成交王蓝盾转债为例,盘中再次触发临停,4天翻2倍,累计换手11154%,成交额420亿元。
而业绩连续巨亏的蓝盾股份,近日公司和部分子公司以及控股股东刚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老赖”。
活跃资金转战可转债 机构提醒监管窗口
可转债火爆 资金沉浸在“T+0”的乐趣之中
可转债为什么突然火爆?这本质上是一种债券,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可以到期后收回本息,也可以到期前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可转债的特点在于,价格没有涨跌停限制,而且交易制度是T+0,这就为如今疯狂的走势提供了基础。
注册制逐步推进以来,市场对于20%的涨跌幅“青睐有加”,而可转债不设涨跌幅限制,实行T+0交易,制度无疑更为开放。
一位市场人士对表示,美国大选等因素制约,近期A股情绪谨慎成交低迷。创业板改革初期,活跃的短线投机资金受到监管打压,而可转债T+0,快进快出的属性,就成了这批资金避险的乐园和套利的方向。
尤其,监管层刚刚表态,把不该管的坚决放权于市场,把该管的管好、管住。炒作情绪升至沸点。
不过,开放的交易制度也催生了“割韭菜”的机会。
渤海证券发出提醒,要警惕价格过高,流通盘过低的转债。近期暴涨的主要为小市值个券,今年98只可转债进入转股期,40家发布了“不提前赎回”公告,但不排除后期发布强制赎回公告,符合赎回条件的要注意风险。
今年5月6日,泰晶科技就曾提前赎回,当时转股溢价率超170%,投资者一夜亏60%。第二天泰晶转债暴跌48%,投资者疯狂出逃,至摘牌时,较前期最高价跌幅超过70%。
另外10月26日(下周一),可转债新规开始实施,主要对可转债打新、交易权限进行监管,可能不利于转债个券爆炒的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收盘,转债市场已经出现了分化现象,多日暴涨的蓝盾转债尾盘跳水,盛路转债、尚荣转债等多只标的也出现了大幅回落。
2005年权证爆炒重现 “T+0”功不可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早在2005年,权证也曾盛极一时,当年12月6日收市,沪深两市权证交易金额再爆天量,成交101.8亿元。与权证市场火爆相对应的是,疲弱的A股、B股市场成交金额只有85.31亿元。6只权证打败了1400多只股票。
不过疯狂之后一地鸡毛,在轰动一时的钾肥认沽权证上,每份一度从0.844元暴涨至8.05元,实际上该权证的价值为0,因为盐湖钾肥不可能跌至行权价以下。即使在最后一天,仍然没有跌至0.001元(最低价),这意味着持有者血本无归,一夜清零。
同样的一幕发生南航认沽权证上,但争议更大,监管层为平抑南航权证过度炒作,批准26家券商天量创设同名同代码权证,导致南航权证价格暴跌86%,投资者巨亏200亿。
权证作为一种期权,同样具有T+0、无涨跌停限制的特点。当前同样是行情疲软,同样是资金涌入更易被炒作的可转债。
但逐利的同时,更要了解规则,看到风险。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到来,T+0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分析人士认为:下一步的制度安排建议就是取消涨跌停限制和T+0,只有这样才算是跟国际接轨。现在QFII、RQFII进一步放开限制,北上资金也进一步加大中国股票的配置,都需要交易制度跟国际接轨,这是一个趋势。
随着A股市场及交易制度的日趋成熟,未来T+0必将被提上日程,但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完善的风控制度,而不会是单纯的开放。
养老理财产品发行近20只之后,出现了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上限同时下调的情况。
中国理财网显示,光大理财正在募集一款养老理财产品,其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上限分别为5.5%、7.5%;建信理财一款将于6月13日开始募集的养老理财产品,其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上限也分别为5.5%、7.5%。而在此之前,两家理财公司发行的多款养老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上限分别为5.8%、8%。
为何理财公司纷纷下调养老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上限,这会影响养老理财到期收益率吗?
多种因素决定
“养老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会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进行合理预测,且之后发行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也暂时不确定。”一位理财公司人士对
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5期产品说明书显示,该行产品拟投资于债券、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股票多头、量化中性策略类资产、资管产品等,业绩比较基准参考发行前后1个月中债平均收益率、中债综合财富指数历史数据、非标债权资产平均收益率、中证800指数相关数据模拟回测等。
“业绩比较基准是管理人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等因素对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产品说明书同时强调。
工银理财·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22GS5188)说明书也显示,业绩比较基准是该机构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等因素对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业绩比较基准仅用于评价投资结果和测算业绩报酬,当监管政策、市场环境、产品性质等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必须进行调整时,工银理财有权调整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并提前通过销售机构官方网站或与投资者约定的其他信息披露渠道公布调整情况和调整原因。
由于养老理财产品期限大都为5年,工银理财上述产品说明书则表明,该公司可以在产品发行之后的年份里调整业绩比较基准,而非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正如上述两家理财公司养老产品所示,业绩比较基准并不代表产品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而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银保监会在《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中也强调,试点理财公司应当持续优化养老理财产品方案,不得宣传养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
为何设置业绩比较基准?
既然业绩比较基准与收益率无关,那为何养老理财产品为何要设置业绩比较基准?事实上,这与养老理财的三大特点之一的稳健性有关。
为了建立强有力的风险抵御机制,每个养老理财产品均单独设置了平滑基金,当一定期限内投资收益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时,将超出部分的部分比例提取出来,遇到极端市场收益不理想时再回补至本产品,若到期时仍有剩余则全部回补给对应的产品,实现“削峰填谷”降低净值波动的目标。
以光大理财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橙2027第5期为例,产品说明书显示,若该产品扣除税费、管理费、托管费等相关费用后的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高于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将该产品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的超额收益部分,按照 50%纳入平滑基金并进行专项管理,根据产品业绩表现,专项用于合理平滑养老理财产品收益,平滑基金每日预提,每月最后一个自然日为支付基准日,并视具体情况回补至该理财产品。
不过,每个养老理财产品平滑基金提取标准并不相同。工银理财·颐享安泰固定收益类封闭净值型养老理财产品 (22GS5188)说明书显示,该产品按照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在相邻计提日之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或区间上限部分开始按照阶梯模式计提平滑基金,即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在相邻计提日之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或区间上限0-5%(含5%),按照超过部分的30%进行计提;如果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在相邻计提日之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或区间上限5%(不含)以上,按照超过部分的50%进行计提;当平滑基金达到本产品余额5%时不再提取。
除了平滑基金外,养老理财产品还设置了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及附加风险资本,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促进业务稳健运行,提升客户持有体验。
昨天有个小伙伴跟我说,他这波口罩股票上挣的钱都在转债上亏了出去,还给我发了个图,真是太惨了,一天就掉30-40%!
今天开盘我又看了看转债,发现好几个转债又开始上蹿下跳了,像下面的这个,这不就是典型的杀人行情么。
在大涨、大跌又大涨的反复震荡中,投资者被主力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安排的明明白白。
管住手,活下去比啥都重要,乱动啥呢。。
提到可转债,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可以按照固定价格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这类品种由于没有10%的涨跌幅限制,一些热门股的可转债简直成为了目前散户们追捧的神器。xx股份封死涨停一票难求?没关系,还有可转债可以继续交易。
于是大家买啊买,炒啊炒,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从交易量上就可以看出最近的可转债是多么受资金追捧。
但是这玩意是有规则限制的,当股票一样长期持有甚至幻想连板赌暴涨,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这几天的转债强赎就是非常清楚的信号,等到主力资金突然大举出逃的时候,留下的只有惜售的散户们。
这时大家才忽然想起,可转债是存在溢价这东西的,正股的股价涨幅可能根本达不到转债的水平,溢价过大是要回归的,这时候剩下的只有挨打侠了!
小伙伴说,现在的可转债炒作和当年的“权证末日轮”炒作可真是太像了,没错,差别就在于,投资者已经换了一茬,当年被毒打过的投资者都没了。
权证作为一种股权延伸类产品,由于没有10%的涨跌幅限制,再加上实行T+0的交易制度,自然而然的成了相当一部分喜欢刺激的投机客钟爱的品种,这玩意跟现在的可转债在交易上很像,只不过可转债是“债券+期权”,比当年纯粹凭空印的权证要多一个兜底的债性。
当年的炒作十分疯狂,是梭哈摩托的重灾区,大家甚至将某类炒作到期权证的行情称为“末日轮”。
早在1992年,大飞乐(即现在的飞乐股份)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的权证;同年,深宝安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
由于早期的权证暴涨暴跌的实在太离谱,短短四年后有关部门就停止了权证交易。
2005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权证交易被再次重启。同年八月,宝钢JTB1挂牌上市,成为九年后我国证券市场重启的第一只权证。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在主力资金的联合炒作下,权证变成了“割X菜乐园”。
上市首个交易日宝钢JTB1即以涨停报收,但在后面的几个交易日宝钢JTB1步入熊途,到了2006年8月23日,经历了262天大涨大跌的宝钢JTB1迎来了期权到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但这最后一日显然不太平,“末日轮”行情再度上演。这一天宝钢JTB1盘中换手率达到了惊人的1164.77%,盘中最高涨至0.24元,随后便一路下探,最终收于0.031元,狂跌85.78%。权证沦为废纸一张。想想这里面的进进出出,那都是白骨累累。
还有个记在很多老股民心里的品种是南航JTP1。
作为我国第一只以现金行权的股改权证,南航JTP1上市首日就迎来了十倍涨幅的奇迹,此后更是连续涨停,最高涨至2.603元。
南航权证有个特点,它是很多券商参与创设的,26家券商当年曾经疯狂创设了123.48亿份南航认沽权证,后来因为市场波动实在太大,一些投资者向券商施压,券商又开始疯狂回购注销,导致券商创设利润缩水高达66.48亿元,创下了中国证卷史上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
此外,还有钾肥认沽期权,居然在到期日不归零,史称“肥沽奇案”,石化CWB1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然涌出99999999这一史上最大买盘的乌龙事件等等,这里面的故事多到可以写一本书。
不过,随着新老权证的青黄不接,权证市场迅速萎缩。2011年8月11日,权证市场上的最后一只期权长虹CWB1退役,中国证券市场再次迎来了权证的“空白期”。
回顾历史,从2005年至今一共有54家权证上市,但截至到期日拥有行权价值的权证只有11家,权证的避险功能非但没有得到体现,反而沦为了炒作的工具。投资者若凭一次侥幸的奇迹,而盲目参与到高风险之中,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可转债,其实很像,工具本身是有很大的益处,为上市公司丰富了融资工具的渠道,相对保守的债券型投资者也能获得弹性更大的品种,但是如果变成了比股票弹性还要大很多,赌性直追权证的梭哈工具,这里面的风险可就大多了。
在资本市场,流星很多,活的长是最重要的事情,千万别在这种犄角旮旯把自己的半条命丢了,干点大事,干点正事,这是个重要的预警!
1)针对近期美国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拟斥资40亿美元将SOHO中国私有化的报道,SOHO中国晚间作出了澄清称尚未就是否进行潜在交易作出决定,而且并未与任何一方订立实施潜在交易的正式协议。
2)拼多多发布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营收1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50%,而平均月活量则是增长了77%。与此同时净亏损缩减到了17.51亿元,这个亏损额比市场当初预期的低了不少。
3)外资今日通过深股通净卖出近74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开通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宁德时代今日净卖出额高达6.88亿。行情目前的波动在加大,就像昨天文章中说的“不做不错,不动不错”。
4)yq真是带火了远程办公,据市场研究机构App Annie统计,钉钉下载量在环比增长300%后,成功取代《王者荣耀》登顶下载榜冠军,不得不说,有点厉害。
——————
欢迎
昨天有个小伙伴跟我说,他这波口罩股票上挣的钱都在转债上亏了出去,还给我发了个图,真是太惨了,一天就掉30-40%!
今天开盘我又看了看转债,发现好几个转债又开始上蹿下跳了,像下面的这个,这不就是典型的杀人行情么。
在大涨、大跌又大涨的反复震荡中,投资者被主力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安排的明明白白。
管住手,活下去比啥都重要,乱动啥呢。。
提到可转债,这东西说白了就是可以按照固定价格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这类品种由于没有10%的涨跌幅限制,一些热门股的可转债简直成为了目前散户们追捧的神器。xx股份封死涨停一票难求?没关系,还有可转债可以继续交易。
于是大家买啊买,炒啊炒,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从交易量上就可以看出最近的可转债是多么受资金追捧。
但是这玩意是有规则限制的,当股票一样长期持有甚至幻想连板赌暴涨,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这几天的转债强赎就是非常清楚的信号,等到主力资金突然大举出逃的时候,留下的只有惜售的散户们。
这时大家才忽然想起,可转债是存在溢价这东西的,正股的股价涨幅可能根本达不到转债的水平,溢价过大是要回归的,这时候剩下的只有挨打侠了!
小伙伴说,现在的可转债炒作和当年的“权证末日轮”炒作可真是太像了,没错,差别就在于,投资者已经换了一茬,当年被毒打过的投资者都没了。
权证作为一种股权延伸类产品,由于没有10%的涨跌幅限制,再加上实行T+0的交易制度,自然而然的成了相当一部分喜欢刺激的投机客钟爱的品种,这玩意跟现在的可转债在交易上很像,只不过可转债是“债券+期权”,比当年纯粹凭空印的权证要多一个兜底的债性。
当年的炒作十分疯狂,是梭哈摩托的重灾区,大家甚至将某类炒作到期权证的行情称为“末日轮”。
早在1992年,大飞乐(即现在的飞乐股份)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的权证;同年,深宝安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
由于早期的权证暴涨暴跌的实在太离谱,短短四年后有关部门就停止了权证交易。
2005年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权证交易被再次重启。同年八月,宝钢JTB1挂牌上市,成为九年后我国证券市场重启的第一只权证。
但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着。在主力资金的联合炒作下,权证变成了“割X菜乐园”。
上市首个交易日宝钢JTB1即以涨停报收,但在后面的几个交易日宝钢JTB1步入熊途,到了2006年8月23日,经历了262天大涨大跌的宝钢JTB1迎来了期权到期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但这最后一日显然不太平,“末日轮”行情再度上演。这一天宝钢JTB1盘中换手率达到了惊人的1164.77%,盘中最高涨至0.24元,随后便一路下探,最终收于0.031元,狂跌85.78%。权证沦为废纸一张。想想这里面的进进出出,那都是白骨累累。
还有个记在很多老股民心里的品种是南航JTP1。
作为我国第一只以现金行权的股改权证,南航JTP1上市首日就迎来了十倍涨幅的奇迹,此后更是连续涨停,最高涨至2.603元。
南航权证有个特点,它是很多券商参与创设的,26家券商当年曾经疯狂创设了123.48亿份南航认沽权证,后来因为市场波动实在太大,一些投资者向券商施压,券商又开始疯狂回购注销,导致券商创设利润缩水高达66.48亿元,创下了中国证卷史上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
此外,还有钾肥认沽期权,居然在到期日不归零,史称“肥沽奇案”,石化CWB1在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然涌出99999999这一史上最大买盘的乌龙事件等等,这里面的故事多到可以写一本书。
不过,随着新老权证的青黄不接,权证市场迅速萎缩。2011年8月11日,权证市场上的最后一只期权长虹CWB1退役,中国证券市场再次迎来了权证的“空白期”。
回顾历史,从2005年至今一共有54家权证上市,但截至到期日拥有行权价值的权证只有11家,权证的避险功能非但没有得到体现,反而沦为了炒作的工具。投资者若凭一次侥幸的奇迹,而盲目参与到高风险之中,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可转债,其实很像,工具本身是有很大的益处,为上市公司丰富了融资工具的渠道,相对保守的债券型投资者也能获得弹性更大的品种,但是如果变成了比股票弹性还要大很多,赌性直追权证的梭哈工具,这里面的风险可就大多了。
在资本市场,流星很多,活的长是最重要的事情,千万别在这种犄角旮旯把自己的半条命丢了,干点大事,干点正事,这是个重要的预警!
1)针对近期美国私募巨头黑石集团拟斥资40亿美元将SOHO中国私有化的报道,SOHO中国晚间作出了澄清称尚未就是否进行潜在交易作出决定,而且并未与任何一方订立实施潜在交易的正式协议。
2)拼多多发布财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营收1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近50%,而平均月活量则是增长了77%。与此同时净亏损缩减到了17.51亿元,这个亏损额比市场当初预期的低了不少。
3)外资今日通过深股通净卖出近74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开通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宁德时代今日净卖出额高达6.88亿。行情目前的波动在加大,就像昨天文章中说的“不做不错,不动不错”。
4)yq真是带火了远程办公,据市场研究机构App Annie统计,钉钉下载量在环比增长300%后,成功取代《王者荣耀》登顶下载榜冠军,不得不说,有点厉害。
——————
欢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航权证》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南航权证、到期收益率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