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截止今年6月27日,年内一共备案私募证券基金13209只,占到备案私募基金总量的76.6%,较去年同期的7476只,同比增幅76.68%。其中,年内百亿私募一共备案证券基金2315只,较去年同期的1426只,增幅62.34%。其中,宁波幻方量化今年以来备案的产品数量达到175只,位列百亿私募第一,其新发产品主要是300、500指数增强系列等。今年备案产品数量排名第二的是高毅资产,年初至今备案产品数量已经超过160只,今年新发产品的包括高毅旗下邱国鹭、邓晓峰、吴任昊、孙庆瑞、卓利伟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还有FOF组合。量化私募灵均投资今年的新备案产品数量位列第三,达到154只,包括量化选股、指数增强、量化对冲等策略。
7月13日天山铝业(002532)涨6.14%,收盘报7.26元,换手率4.54%,成交量104.98万手,成交额7.42亿元。该股为农机、乡村振兴、有色 · 铝、水利、有色金属、大农业概念热股。资金流向数据方面,7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19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8511.8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34亿元。
重仓天山铝业的前十大公募基金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2.32。
根据2022Q1季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16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博时价值增长混合。博时价值增长混合目前规模为22.97亿元,最新净值1.093(7月12日),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64%,近一年下跌18.0%。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王凌霄 曾豪。曾豪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管理时间为2022年7月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1.64%。王凌霄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管理时间为2022年4月6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2.5%。
博时价值增长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
如果看到标题点进来的你,希望看到的私募证券基金还是高毅、睿远、景林、礼仁、淡水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那你可能真的需要看看今天的这篇文章。
私募基金市场已~经~变~天~了!
在业内,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规模是私募证券基金的死结。业绩好→规模变大→业绩平庸→新的基金取而代之,这不仅仅是私募基金独有的生态,而是自然法则下万物发展的必然。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从2018年开始私募证券基金表现最强的十家公司。
在这里,我们的统计从2017年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剔除了存续期间过短(比如三希、庄闲等)或规模过小的公司。
1,正圆·廖茂林——异军突起的草根王者
2017年开始的业绩:4406%
一个看着就不令人兴奋的公司名字,一个不是名门出身的基金经理,却在最近5年的时间里给投资者创造了超过40倍的回报。
有人质疑廖茂林的选股择时能力无法延续,有人觉得正圆加杠杆(最多150%)和集中持股的投资方法不能被接受。但就在一次次的质疑声中,正圆一次次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知,一次次打了其他人的脸。
如果说一位基金经理在1年的时间里排名前列并不稀奇,但连续3年都在私募基金的序列中排名居前,就一定有非常之秘了。
“注重选股、注重择时、集中持股、果断调仓”这大概就是草根王者一路走来的关键吧,相比于公募出身的那些名门正派,廖茂林的杀伐果断和他出身“草莽”不无关系。
总有人说,正圆的操作风格难以匹配大资金,但到了今年,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正圆的规模已经超过百亿,这家五年的王者能否续写辉煌,值得期待!
2,复胜·陆航——抓“金股”的能手
2017年开始的业绩:868%
相比于正圆的廖茂林,复胜的陆航则是地地道道的公募派,海富通基金出身的他,在公转私以后很快就一炮打响。
复胜这几年业绩出色,陆航也多有金句流传在网络,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句“2020年市场上最大的五只牛股,我抓到了四只”,语言背后的自信跃然纸上。
实际上,在数量化分析模型中,陆航的复胜也确实是选股能力这项当之无愧的王者,其选股能力之强,连正圆也要略输一筹!
选择私募基金,人格认知很重要,复胜的陆航就属于典型的“言行一致”。
截止目前,复胜的管理规模在50-100亿这档,规模并不算很大,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依然有望保持。
2022年的行情,大多数机构都认为行情分化依然会延续,被抛弃的旧动能和被拥抱的新势力,将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这难道不是最适合陆航的战场么?
3,建泓时代,你看懂了么?
2017年开始的业绩:2555%
如果说要评选一下,这5年最妖的私募基金,一定非建泓时代莫属!
在一些专业的私募基金数据网站上,建泓时代的“代表作”就是建泓绝对收益一号代表作,这款最近5年为投资者赚取超过20倍收益的基金,规模居然不到500万...
而另外两个明星产品累计收益都超过800%,但却一个在2020年取得460%的回报(陈志辉的建泓时代绝对收益二号),另一个在2021年取得了757%的收益率(赵媛媛的建泓时光四号)。
虽说私募基金共享投研团队,但这几年私募基金经理采取多基金经理导致业绩不一致的现象频频发生,但收益表现在同一年度如此分化的,建泓时代也是第一家。
事实上,与之类似的还有巨杉资产、迎水投资这两家私募基金,虽然基金经理都是齐东超、卢高文,但同一时间成立的不同产品,其业绩分化实在是太大...
到底是私募基金的策略复制能力不行?还是自己运营的特殊考虑,确保不管啥行情都能有兔子撞上来?我完全没有头绪。
即便这样的私募基金业绩再好,我也会多观察一段时间,让这些新锐们多沉淀一下,再下结论,也不晚
4,高毅·晓峰—明星基金经理最后的幸存者
2017年以来的业绩:339%
规模是私募基金取得高收益的天敌。
那些公转私的基金经理,在私募基金成立伊始便凭借公募的“光环”轻易获取了超过百亿的规模,一方面自己当家作主,管理费就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规模的“诅咒”便悄悄种了下来。
而2021年的分化行情,让这种“诅咒”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坊间那些号称规模在500亿以上的大私募,无一例外在今年栽了跟头。不仅落后于私募基金的平均水平,甚至跑输沪深300都不在少数。
就在这万马齐喑的环境中,高毅的邓晓峰可以算是唯一的幸存者,从2016年开始连续五年跑赢沪深300,而且在私募基金同类排名均稳定地排在前1/2,如果综合考虑邓晓峰的管理规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们翻开邓晓峰的简历,他取得这样的收益似乎也并不出人意料。出身博时基金的邓晓峰,在其管理博时主题时,规模就已经超过百亿,在2010年前后的A股市场,这已经是一只庞然巨物了。
但邓晓峰管理的博时主题却并没有受到规模太大的影响,在其担任基金经理的七年时间中,博时主题在2007、2011和2014年三次进入股票型基金的前十。
对于大资金大蓝筹的运作经验,邓早已烂熟于心。
值得关注的是,高毅基金联合旗下多位大咖在2018年出版了《投资中不简单的事》一书,邓晓峰在其中也有较多贡献,其投资逻辑、思维框架和文风赢得了圈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又能投好资,又能写好书,邓晓峰真的是行业内又帅又能打的典型。
邓晓峰什么时候遇到规模的屏障?我也非常好奇。
5,万方资产——大起大落的牛基,你敢投么?
如果我们把业绩考核的关门时间提前到今年春节后,那么万方资产的排名应该还能更高!
作为一家非公募基金出身的基金经理,钱伟在不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极高的收益,截止今年2月10日,万方资产的第一只产品创造了2600%的回报,着实惊人!
但到了现在这只产品的收益率已经回落到1679%。
但所谓盈亏同源,万方资产的高波动和高风险一样让人印象深刻。2018年,万方资产创下了31%的最大回撤;2020年10月录得了32%的回撤;及至今年8月份,其代表作又实现了40%的回撤。
这样的波动水平,大概是源于基金管理人的集中持股+高杠杆,正所谓“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对于一个基金经理而言,屡败屡战,屡创新高,也许是好事,说明他有投资上的韧性。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遇到这样的回撤,你还能心无旁骛地坚守么?
事实上,类似万方资产的私募基金并不在少数,潮金投资、赛亚资本,回撤一个赛一个猛。
我们总说一个好的私募基金不仅仅应该是业绩好,投资体验也应该是一流的。
但显然,这些基金的投资体验是不好的。。。
高收益和高波动,你愿意尝试么?
6,山楂树·陈静—一个曾经失败者再度崛起的故事
2017年以来的业绩:372%
作为同为海富通基金出身的陈静,其私募基金经历却远不如陆航一帆风顺。
离开公募的陈静踌躇满志,但却在2016年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从2016年开始净值持续回落,到了2017年一季度,基金的最大回撤已经达到了38%。
站在公募基金来说,同期沪深300%的最大回撤是31%,陈静的业绩并没有差的太过分。
但对于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来说,这样的业绩表现对于山楂树和他的投资人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陈静和他的山楂树,代表了一类非常典型的私募管理人,这些人天赋聪颖,在公募基金中接受了完整的锻炼,习惯了公募基金完善的投研支持体系。
当他们第一次走出公募基金大温室的时候,对于外部的严苛环境,总有一个需要适应的过程。
痛定思痛,在经历了超过400天的净值回补后,山楂树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从2017年开始到今年,连续5个年度都实现了私募基金同类型排名前1/3,甚至在最近3年实现了连续同类型排名前1/4,令人叹为观止!
这大概就是私募基金行业最励志的故事了,无论你遭受了怎样的打击,只要努力不断改善自己的投资方法,优秀的业绩自然会让你“重回天日”!
类似的私募基金管理还有孙建冬和他的鸿道投资,2015年经历了50%的回撤,年少便享誉盛名的他跌下神坛。但在经历了一番蛰伏后,鸿道最近三年稳居股票策略前1/4,管理规模也开始再度增长。
7,大禾—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2017年以来的业绩:1085%
易方达基金出身的胡鲁滨,大概是厌倦了公募基金的繁文缛节,在他投身私募创办大禾后,他就在不断地放飞自我。
听过胡鲁滨演讲的、熟悉大禾的投资者都知道他持仓的股票,一方面是他的持仓股票太少了,另一方面是他的定力又真的很强。
“深度研究+集中持股+耐心持有”是胡鲁滨的标签,难能可贵的是,他也从来不漂移,永远说到做到。
诚然,这种纯粹的价值投资在过去几年给大禾带来了优异的业绩和无上的光环。
但当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时,旧时的歌谣现在还能否依然动听?
站在一个评价者的角度看私募基金,我觉得对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指手画脚并不是件好事,许多时候当局者要比我们这些评论者思考深入的多。
对于大禾的风评,俨然分成了两个极端,有些人觉得净值回撤太大,开始赎回;有些人觉得胡鲁滨的坚持是有价值的,甚至愿意寄托自己的情感归宿在这只倔强的产品上。
这大概就是大禾和胡鲁滨的魅力吧!
下图为大禾的业绩表现,即便今年业绩回撤超过40%,也依然排在最近五年期同策略基金的前列。
8,南土资产
2017年11月以来的业绩:936%
如果一定硬要组CP的话,那南土资产和正圆可真的很像了。
都不看好金融地产,对于新能源电子半导体情有独钟;都用杠杆,但南土的杠杆稍低;也都会集中持股,但南土也会表现得略℡☎联系:保守。
两者在这几年的投资理念上确实有较多相似的地方,但中海基金出身的吴刚和刘小昊也会表现得更为克制。
从业绩表现上看,南土资产的业绩也要比正圆低一些。也许某一天正圆彻底封盘后,南土资产会是一个不错的替代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南土资产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直销,代销刚刚起步。大量的直销资金说明投资者对于公司的认可和坚持,考虑到南土资产超过50亿的管理规模,这真的是非常罕见!
9,磐耀和90后的基金经理
2017年以来的业绩:352%
江山代有才人出,90后也开始挑起私募基金的大梁了,磐耀和他的辜若飞就是其中的典型。
当我们还在对赵军和陈光明念念不忘的时候,却总是忘了历史的车轮总是在向前走的。当十年前,陈光明第一次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也很年轻,青春洒在他的脸上,阳光刚刚好。
十年之后,阳光将洒给其他努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辜若飞也将走出来,把行业前行的重担扛在自己的肩上。
从投资策略上看,辜若飞同前面的明星私募并无大的差别,在新能源、光伏和军工板块中精选个股,是他们胜出的关键。
磐耀的业绩稳定性值得夸耀,除了在2019年的增长略显平庸外,其他年份都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但相比于其他大牛基金,辜若飞的回撤控制最是让人眼前一亮,在长达6年的基金运行中,磐耀的最大回撤从来没有超过10%!
一个多头策略的股票私募,硬生生把自己的回撤控制拉倒接近市场中性的水平,有些可怕!
在剔除规模太小和一些无法捉摸的基金外,磐耀的夏普比例可以说是最好的存在。
马儿跑得快,草也吃得少,这真是绝了。
10,健顺投资—最默默无闻的绩优基金
2017年以来的业绩:350%
如果说A股有一家满足“业绩好”、“规模大于50亿”和“非常低调”这三个条件的私募基金,大概也只有健顺投资了。
北大物理系出身的吴晓威非常注重对于投研团队的搭建和培养,在其对外披露材料中可以看到,公司员工38人,但投研人员就达到23人,行业覆盖面广,甚至不逊于一些小型公募基金。
相比于那些年轻人的春秋鼎盛,健顺投资则表现得增加均衡,从过去几年披露的行业持仓看,并没有All In在某个行业的现象,更注重对于行业和赛道的深度挖掘,从中优选个股,这显然和吴晓威搭建团队的全局性思考是一致的。
美中不足的是,健顺投资在市场走熊后控制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改进,2016和2018年的回撤较大,绝对收益都有所欠缺。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健顺在牛市的高收益,2019-2021连续三年在股票多头策略中都能排名前1/10,亦是十分惊人。
11,写在最后——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于“最佳、最牛私募基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的话题只是我自己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用“相对合适的方法与指标”去衡量私募基金的一种尝试。
这些指标包括:较长期限、跨越牛熊、规模不低于20亿、业绩可以被理解,没有负面舆情等等。
(本来前十榜单里的一家私募,却因为输送利益而被监管处罚,害我需要临时找替补。)
写到这里,我想估计还有人会强调高毅、淡水泉等强大的投研支持能力,进而论证这些庞然大物依然是未来私募基金投资最好的选择。
我不置可否。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跳回到2015年市场的最高点,我们去看看当时的武当(田荣华)、和聚(李泽刚),我想我们可能还会讲着和现在一样的话。
那时他们的业绩确实无可匹敌!看起来也无法被击败!
但现在又有谁会提起这两家私募基金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是私募证券基金最有意思的地方,相比于公募基金老十家的固守,私募证券基金总是不断有新人涌现,也不断有老人被淘汰。
这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魅力!也是作为投资者最难的选择!
任何一个优秀的私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经理最终都会走向规模瓶颈,强如邓晓峰估计也难逃这个命运。
相比于公募基金的相对收益,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一方面是要求私募基金经理能够审时度势,去控制回撤,去进行更有效的挖掘。
另一方面规模带来的收益边际递减也给我们警示,一只私募基金不可能陪你一直走到终点,我们应该在他成熟的时候果断坚守,等他成为庞然大物悄悄离开,再去寻找下一个潜力公司,这才是符合私募基金生态的最佳投资。
私募证券基金没有常胜将军,只有不断寻找下一个王者的我们。
中国基金报APP
1.22【★★★★】 公募FOF 这三只基金被专业买手“狂买”!公募FOF四季报最新买基动向来了
凭借着更高的风险收益比以及更为平滑的业绩曲线,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公募FOF迎来了大发展,整体规模突破2000亿大关,是过去一年最受关注的细分基金品种之一。
目前恰逢基金四季报披露期,手握“重金”的专业“基金买手”四季度如何调整组合配置?哪些基金最受FOF基金经理青睐?基金君第一时间带你看一下。
1.22【★★★★★】 明星基金经理 1100亿!葛兰管理基金规模超张坤,十大知名基金经理最新重仓股和观点大曝光
随着公募基金2021年四季报陆续披露,张坤、葛兰、刘格菘、萧楠、李晓星、赵诣、冯明远、傅鹏博、袁芳、王宗合等,这些手握百亿,乃至千亿资金的基金经理,近日纷纷披露季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2日,中欧基金四季报披露,葛兰新晋千亿基金经理,在管基金总规模达到1103.39亿元,已经超过同期张坤1019亿元的体量,也超过了刘彦春在去年三季报创下的1029.15亿元的纪录,如果后续披露的刘彦春管理规模不及,葛兰有望登顶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规模之最,千亿级的主动基金经理也将可能增至3人。
1.21【★★★★】 人气榜单 超重磅!“2021年度人气基金经理”榜单揭晓!谁是基民心中的“宝藏投资人”?
放榜啦!由中国基金报APP举办的“年度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最终榜单。正式出炉!“年度人气基金经理”票选活动自上线以来,票选排行榜竞争激烈!近5万基民先后涌入,95家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的334位基金经理,共收到粉丝投出的逾100万票!历经15天的粉丝票选,综合投票数及往届官方评奖机构榜单情况,本次活动共生成六张不同类型的人气基金经理榜单。
1.20【★★★★★】 外资动向 又来抄底了?美国最大中国股票ETF, 一周吸金超50亿!
1月10日至1月14日,美国超过2000只ETF中, 10只ETF吸金最多。一只中国股票ETF上榜。这只由中金公司旗下的金瑞基金发行的中国互联网ETF KWEB 2021年大跌超过50%,美国投资者却一路抄底把它抄成了美国最大中国股票ETF。
1.19【★★★★★】 外资公募 大举重仓这些股!首只外资公募基金四季报来了
随着首只外资公募基金四季报的披露,外资在A股市场的打法和看好方向跃然纸上。从整体配置上看,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偏向食品饮料、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服务、还有部分被低估成长类银行股等。
1.16【★★★★】 基金业绩 主动权益基金开年业绩大分化!
A股市场开年“风浪”加剧,主动权益基金表现与去年形成强烈反差,去年霸占公募基金业绩涨幅榜的新能源基金今年跌落至倒数位置,重仓银行地产的价值风格基金相对较为抗跌,在市场回调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年内业绩依旧保持正收益。
Wind数据显示,截止1月14日收盘,在全市场3453只普通股票及偏股混合基金中(A/C份额分开计算),表现最好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已经斩获5.98%的收益,中庚价值领航、国泰医药健康年内收益也超过5个百分点,119只基金年内业绩“飘红”,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在全市场中占比不到3.5%。
周五(1月21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7373.66点,跌0.57%。LOF基金价格指数收报4788.46点,跌0.70%;ETF基金价格指数收报1313.53点,跌0.90%。
本周数据有两个方面较为突出:开年来,公募基金分红近390亿元,权益基金占比超八成;1月份以来新申报发起式基金数量占比接近3成,创下近一年的最高水平,具体
1.22【★★★★】 基金分红 春节前公募基金分红390亿
开年来,公募基金分红近390亿元,权益基金占比超八成。其中包括多位绩优明星基金经理“发红包”。多位基金业内人士向
1.16【★★★】 发起式设立基金 申报创一年新高!这类基金受青睐
2022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基金销售骤然遇冷。在基金发行难度增加的压力下,基金公司除了纷纷发起自购、延长募集期限外,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选择以发起式形式申报新基金,1月份以来新申报发起式基金数量占比接近3成,创下近一年的最高水平。
1.22【★★★★★】 公募动态 太抢手!基金公司开出百万以上年薪,招这类人!
伴随着债券信用风险的高发,基金公司对信用分析的重视度大幅提高。为扩充相关研究力量,减少“踩雷”风险的同时挖掘超额收益,多家公募都在大力招募信用研究员。
来自各大招聘网站的信息也表明,目前不少基金公司正在网罗信用研究员,甚至多家公司开出百万以上年薪。业内表示,2022年预计信用债分化加剧,需要精耕细作。
1.21【★★★★★】 明星基金经理 震动基金圈!刚刚,600亿\"顶流\"董承非正式作别兴证全球基金!下一站大曝光
投资年限逼近15年,一度管理规模超600亿,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被市场视作是任职年限最长的“顶流基金经理”,因此一举一动备受市场关注。
自2021年10月兴证全球基金宣布,董承非离任兴全趋势、兴全新视野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之后,今日这位投资老将正式宣布从兴证全球基金离职。
基金君从业内获悉,有消息称董承非或是将要“奔私”,有可能会加盟百亿私募基金睿郡资产,跟原来兴全基金的老同事一起干事业。
1.20【★★★】 明星基金经理 ST国医4个跌停后涨停大逆袭!张坤、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扎堆调研
1月19日,ST国医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1月18日共有公募、私募、券商、保险、银行理财、外资等141家机构以电话会议方式调研公司。
名单包括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天弘基金、华夏基金等50多家公募基金,以及高毅资产、重阳投资、贝莱德、东方红资管、人保资产、华泰保险、平安养老等一大批知名机构。
引人注目的是,不少投资界名人出现在公司调研名单中,包括公募的张坤、葛兰、吴兴武、王睿等众多顶流明星基金经理,以及私募的胡建平、张剑、胡敏等大咖。()
1.16【★★★★】 ETF基金 首批增强ETF上市“满月” !
首批增强ETF上市“满月”之际,这类创新品种又迎来扩容。
1月10日,随着景顺长城中证500增强策略ETF正式上市,场内增强ETF扩容至4只之多,与此同时,南方中证500增强策略ETF也于近日启动发行,有望在本月完成募集。
在业内人士看来,鉴于规模、主题/行业ETF当前的白热化竞争,预计未来更多的基金公司会着力发掘公司内部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布局具有公司特色的ETF品种,增强ETF正是其中一种。
1.16【★★★★】 转债基金 百元可转债全被“消灭”!公募基金这么投?
经历了近一年大牛市行情,可转债市场近日一度出现了“消灭百元券”的历史性时刻,主要投向转债资产的可转债主题基金也斩获了不俗的投资收益,2021年以来最赚钱转债基金大赚46%。
在整体估值“水位”攀升的大背景下,多位绩优可转债基金经理未来将更为关注高分红、低估值、正股景气度较高转债等,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多策略应对转债市场的高估值环境。
1.19【★★★★★】 热门公司 华为大动作,旗下哈勃投资正式进军私募!
成立近三年时间,华为旗下哈勃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又有大动作,2022年新年伊始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正式进军私募行业。
哈勃投资这几年积极出手,投资版图非常庞大,重点投资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初创型企业,涉及芯片设计、EDA、封装、测试、材料和设备等各环节。其背后承载的是发展国产芯片供应链的使命,未来我们期待哈勃投资进一步的私募投资动作。
1.16【★★★★★】 私募销售 开年私募销售“冰火两重天”!有不愁卖的,更有急剧降温的
年初源乐晟资产、宁泉资产、重阳投资、凯丰投资、弘尚资产、远信投资等多家知名私募机构旗下产品在渠道发行,受到投资者关注。但与此同时,一些中小私募产品却不好卖,募集规模不理想,甚至出现延期。
今年私募销售市场呈现冷热不均,较去年同期热度明显减退,市场人士认为,这跟近期市场大幅调整有关,部分管理人去年做得并不好,投资者信心受挫。当前一些风控好的主动股票多头私募受青睐,量化私募销售大幅降温,但稳健、复合策略受关注。也有一些私募和渠道则在积极逆市布局,认为当前是投资好时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内前十大私募基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国内前十大私募基金、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净值查询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