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期,光伏、风电两大新能源“双雄”作为市场主线表现颇为亮眼。作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东方电气(01072)自4月份以来股价不改上扬态势,可见投资者对其认可。
智通财经APP认为,绿色低碳已成全球能源转型发展趋势,我国在2020年已经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前,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军——风电、光伏的总装机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按照2020年底,光伏和风电累计5.3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看,未来十年还需至少6.7亿千瓦的增长。国家能源局更是明确表示,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一半,其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能源结构的迁移,催生出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电源投资有望延续高景气。
东方电气作为国内领先发电设备综合龙头,具备“六电并举”(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与“五业协同”(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兴成长产业)多元业务,有望多维度受益。
水电投资达2万亿
新的能源结构需要新的电力系统。因为此前我国的大型能源基地多为水电或火电等单一能源基地,比如三峡水电站、托克托火电厂;而“十四五”期间的清洁能源基地基本是多元能源为一体,要么是风光火储,要么是风光水储。所以供电侧必然是“多能互补一体化”。
供电侧的变化给输电侧带来新的问题,并网方面,需要有足够多的接入点,足够大的线路传输容量,足够坚强的网架。除了风光,氢能、生物能、储能都要转化为电能输送,这对电网的平衡性和负载稳定性带来新的要求。
有机构分析指出,当前制约新能源发展和消纳的关键因素不在于负荷水平,而在于送出能力。因此“多能互补电源体系+直流输电送出通道”,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流解决方案。
6月13日,中国电建董事长在***上发表文章,提出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270GW抽水蓄能项目。通常情况下,蓄水储能项目大约需要8年完成,新华汇富金融研报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抽水蓄能装机量将达到216GW。这无疑水电基础设施投资的一次飞跃, 因为之前的目标是到2030年装机量达到122GW(能源局9个月前设定)。估计270GW抽水蓄能项目将耗资2万亿元人民币(每GW约70亿元人民币)。根据新华汇富金融研报数据,电气设备占总投资的20%。也就是说,东方电气和哈电将共享4000亿元的大蛋糕。2021年,东方电气和哈电分别占据抽水蓄能发电机的40%和50%市场份额。
2021年财报显示,东方电气风电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6.4%、新生效合同占比提升至23.1%,煤电产业营业收入、新生效合同占比均降至20%以下,“零碳”发电装备占装备制造板块比重超过60%。蓄水储能项目的加速将进一步推动东方电气的业绩。
除蓄水储能外,东电的风电和核电设备也将在未来五年实现强劲增长。近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各国政府试图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需要翻一番,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有助于确保能源安全。IEA总干事Fatih Birol认为,核能有一个独特的机会卷土重来。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前核电市场规模4371亿元。鉴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东方电气的收入具备较高的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7月6日,东方电气新增1家机构对其2022年度业绩做出预测。6个月内累计共3家机构,预测2022年净利润均值为27.5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0.5%。其中,2家机构“买入”,1家机构“增持”。目标价格预测28.50元。
风电成营收增长引擎 毛利率下滑明显
赛道前景明朗,东方电气自身的内功亦可圈可点。2021年一季度业绩强劲,营业总收入达141亿元,同比增长29.8%;盈利9.26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风电板块作为营收增长引擎,同比大增40%。早在2021年,风电已取代火电(18%)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集团收入的26%。随着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该业务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拉动该公司整体营收增长。
利润端而言,东方电气一季度取得11.1亿元营业利润和9.3亿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和45%,两项利润均创过去10年季度新高。
然而,最近几年东方电气的毛利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由2019年的21.52%下降至2021年的17.29,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到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仅为16.66%。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该公司的产品价格并无提价。两头挤压之下,东方电气的毛利率难掩下滑。
金属原材料的上涨趋势仍然存在,因为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多国能源、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势头不减。矿产资源供应商欧亚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索博特卡预期,铁矿石、铜、铝等金属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上涨。更为重要的是,东方电气难以将上游成本转嫁至下游订单,因此成本压力不容小觑。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电气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成本压力、改善毛利率。首先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公司竞争力,其次,公司采取建立战略供应商、大宗采购、全价值链成本管理等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业绩的影响。
综上所述,能源结构的变迁,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求提高。由于新能源发电本身具备的波动性和间隙性,具备削峰填谷作用的储能便与新能源发电联系密切,可以这么说,要想发展新能源发电,必须有储能作为支撑。
在储能的五种技术路线中,抽水蓄能最具规模性,东方电气也是我们在抽水蓄能方面重点关注的企业。说东方电气是新能源的“卖铲人”并不为过。因此在火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上的发展大势下,东方电气的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与成长性。然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其成本端短期承压,如何改善毛利率成为该公司的必修课之一。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11日,中颖电子(300327.SZ)在接受调研时表示,针对品牌前装规格设计的 AM0LED 芯片将于下半年推广给品牌厂商进行验证,现有产品主要销售在手机屏的维修市场;公司新开发的工控 MCU 产品都以 32 位为主,工控 MCU 有部分产品已经使用 55nm 制程量产,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的主要采用 55nm 及 40nm 制程;锂电增量方面,公司表示锂电池管理芯片在智能手机端的市占率提升较快,锂电池管理芯片在笔记本电脑应用的增长相对较稳定;公司表示子公司合肥中颖正常运营中,合肥第二总部计划在 2023 年底完成土建,2024 年中完成内部装修后就可正式启用。
中颖电子在调研会上表示,去年支付了 3.2 亿元的产能保证金及预付款,可以保障今年的产能增长,对今年毛利率的影响不大。毛利率主要受产品销售组合变化及售价变动影响,预期今年各季的变动不大。
关于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进展,公司表示,AMOLED 芯片的技术模块都是公司自行设计,现有产品主要销售在手机屏的维修市场,针对品牌前装规格设计的 AM0LED 芯片将于下半年推广给品牌厂商进行验证。
公司新开发的工控 MCU 产品都以 32 位为主,32 位 MCU 主要运用于变频、电机控制和高端智能家电。公司的工控 MCU 有部分产品已经使用 55nm 制程量产,公司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的主要采用 55nm 及 40nm 制程。
部分工控 MCU 年初略有调涨,上半年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的市场价格压力较大,其他产品的价格则相对稳定。明年由于约定价格的产能占比比例提高,不排除对毛利率会有压力,但是毕竟售价还是高于成本的,增长的产能对毛利的贡献还是增加的。
关于物联网产品客户方面,公司表示,产品研发方向初期主要优先服务智能家居应用的大型品牌客户厂商。 对于车身控制的MCU一直有意向客户的积极洽谈。
锂电的增量方面,公司表示,锂电池管理芯片在智能手机端的市占率提升较快,系受益于国内手机品牌大厂以公司产品作为国产替代的主要选择,锂电池管理芯片在笔记本电脑应用的增长相对较稳定。动力端的应用主要是电动自行车、扫地机器人、5G 基站的储能、电动工具这一类的产品,公司有计划朝采用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发管理芯片产品。
研发方面,公司员工近 8 成为研发人员,目前人才竞争确实十分激烈,公司人员尽管也有流动,相对还是稳定,公司通过向社会招募人才,预期今年及未来研发人员仍会增长。
有投资者问及子公司合肥的进度,公司表示子公司合肥中颖正常运营中,合肥第二总部正按规划进行土建的建设,计划在 2023 年底完成土建,2024 年中完成内部装修后就可正式启用,现在合肥中颖一直积极在当地持续招聘人才。
公司中长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 IIOT 工业物联网芯片,新能源汽车芯片应用,手机品牌客户需要的 AMOLED 显示驱动芯片。
近期,光伏、风电两大新能源“双雄”作为市场主线表现颇为亮眼。作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东方电气(01072)自4月份以来股价不改上扬态势,可见投资者对其认可。
智通财经APP认为,绿色低碳已成全球能源转型发展趋势,我国在2020年已经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前,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中的主力军——风电、光伏的总装机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按照2020年底,光伏和风电累计5.3亿千瓦的装机容量来看,未来十年还需至少6.7亿千瓦的增长。国家能源局更是明确表示,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一半,其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能源结构的迁移,催生出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电源投资有望延续高景气。
东方电气作为国内领先发电设备综合龙头,具备“六电并举”(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与“五业协同”(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工程与贸易、现代制造服务业、新兴成长产业)多元业务,有望多维度受益。
水电投资达2万亿
新的能源结构需要新的电力系统。因为此前我国的大型能源基地多为水电或火电等单一能源基地,比如三峡水电站、托克托火电厂;而“十四五”期间的清洁能源基地基本是多元能源为一体,要么是风光火储,要么是风光水储。所以供电侧必然是“多能互补一体化”。
供电侧的变化给输电侧带来新的问题,并网方面,需要有足够多的接入点,足够大的线路传输容量,足够坚强的网架。除了风光,氢能、生物能、储能都要转化为电能输送,这对电网的平衡性和负载稳定性带来新的要求。
有机构分析指出,当前制约新能源发展和消纳的关键因素不在于负荷水平,而在于送出能力。因此“多能互补电源体系+直流输电送出通道”,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流解决方案。
6月13日,中国电建董事长在***上发表文章,提出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建设270GW抽水蓄能项目。通常情况下,蓄水储能项目大约需要8年完成,新华汇富金融研报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抽水蓄能装机量将达到216GW。这无疑水电基础设施投资的一次飞跃, 因为之前的目标是到2030年装机量达到122GW(能源局9个月前设定)。估计270GW抽水蓄能项目将耗资2万亿元人民币(每GW约70亿元人民币)。根据新华汇富金融研报数据,电气设备占总投资的20%。也就是说,东方电气和哈电将共享4000亿元的大蛋糕。2021年,东方电气和哈电分别占据抽水蓄能发电机的40%和50%市场份额。
2021年财报显示,东方电气风电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26.4%、新生效合同占比提升至23.1%,煤电产业营业收入、新生效合同占比均降至20%以下,“零碳”发电装备占装备制造板块比重超过60%。蓄水储能项目的加速将进一步推动东方电气的业绩。
除蓄水储能外,东电的风电和核电设备也将在未来五年实现强劲增长。近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随着各国政府试图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核电装机容量需要翻一番,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并有助于确保能源安全。IEA总干事Fatih Birol认为,核能有一个独特的机会卷土重来。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前核电市场规模4371亿元。鉴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东方电气的收入具备较高的确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7月6日,东方电气新增1家机构对其2022年度业绩做出预测。6个月内累计共3家机构,预测2022年净利润均值为27.5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0.5%。其中,2家机构“买入”,1家机构“增持”。目标价格预测28.50元。
风电成营收增长引擎 毛利率下滑明显
赛道前景明朗,东方电气自身的内功亦可圈可点。2021年一季度业绩强劲,营业总收入达141亿元,同比增长29.8%;盈利9.26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中风电板块作为营收增长引擎,同比大增40%。早在2021年,风电已取代火电(18%)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占集团收入的26%。随着风电市场的高速发展,该业务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拉动该公司整体营收增长。
利润端而言,东方电气一季度取得11.1亿元营业利润和9.3亿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和45%,两项利润均创过去10年季度新高。
然而,最近几年东方电气的毛利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由2019年的21.52%下降至2021年的17.29,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到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仅为16.66%。毛利率下滑的原因,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该公司的产品价格并无提价。两头挤压之下,东方电气的毛利率难掩下滑。
金属原材料的上涨趋势仍然存在,因为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多国能源、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势头不减。矿产资源供应商欧亚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索博特卡预期,铁矿石、铜、铝等金属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上涨。更为重要的是,东方电气难以将上游成本转嫁至下游订单,因此成本压力不容小觑。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电气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缓解成本压力、改善毛利率。首先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公司竞争力,其次,公司采取建立战略供应商、大宗采购、全价值链成本管理等措施,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业绩的影响。
综上所述,能源结构的变迁,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求提高。由于新能源发电本身具备的波动性和间隙性,具备削峰填谷作用的储能便与新能源发电联系密切,可以这么说,要想发展新能源发电,必须有储能作为支撑。
在储能的五种技术路线中,抽水蓄能最具规模性,东方电气也是我们在抽水蓄能方面重点关注的企业。说东方电气是新能源的“卖铲人”并不为过。因此在火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上的发展大势下,东方电气的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与成长性。然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其成本端短期承压,如何改善毛利率成为该公司的必修课之一。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上游原材料涨价,但公司产品没涨,有时候还是降价,这对我们来讲肯定是两头挤压,这个压力是很大的。”
今日(6月29日)上午,东方电气(SH600875,股价16.24元,市值506.53亿元)2021年度股东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面对投资者颇为关心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东方电气董事长俞培根如此坦言。
俞培根所面对的“难题”,不仅是上下游两头挤压的问题,还有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等。尽管面对诸多挑战性因素,俞培根对东方电气的业务和发展仍抱有较强的信心。“今年我们肯定能实现正增长。”面对股东提问,俞培根在股东会快结束时坚定地说。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压力是很大的”
六月的成都骄阳似火,热浪不时扑面而来。29日,最高气温更是高达35℃。尽管天气炎热,但在东方电气股东大会现场,仍有数名股东从外地赶来参会。
今年以来,东方电气股价跌幅较大。由年初的21.42元/股一度跌至4月底的11.05元/股,股价接近腰斩。进入5月,东方电气股价有所回升。今日,公司股价收于16.24元/股。
股东会上,尽管股东并未直接提及股价相关的问题,但也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股价的关心。比如,在交流环节,有股东问及公司市值管理的问题。俞培根表示,“我们还是希望(股价)稳一点,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概念,不是今天被爆炒,明天‘啪’的一声跌下去。”
6月29日东方电气2021年度股东大会现场
经营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和电站工程总承包商之一,东方电气的下游主要是风电、火电、水电、核电等厂商。其中,2021年公司火电业务实现收入约88.24亿元,仅次于风电业务。
煤价高企背景下,火电企业业绩普遍承压。“(这种情况)有一些日子了,火电厂实际上有点(亏得)撑不住了。”俞培根表示,下游这种形势,也给公司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
“上游的原材料涨价,但公司产品没涨,有时候还是降价,这肯定对我们来讲是两头挤压,压力是很大的。”俞培根称。
两头挤压之下,最近几年东方电气的毛利率也有所下降,由2019年的21.52%下降至2021年的17.29,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到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仅为16.66%。面对这种局面,俞培根有何良策?
“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首先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公司竞争力,此外还通过内部的精益化管理来降低成本。”俞培根称,公司希望通过自身内部的努力,把两头挤压的压力消化掉、释放掉。
“今年肯定能实现正增长”
要想做到快速降成本并不容易。盈利能力承压之下,东方电气今年的业绩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
2021年,东方电气实现营业总收入478.19亿元,同比增长28.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9亿元,同比增长22.93%;扣非后净利润为17.63亿元,同比增长15.31%。而今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6.63亿元,仅同比增长4%左右。
而东方电气2021年财报发布后,今年4月份以来,已有中金公司(SH601995,股价43.81元,市值2114.82亿元)、申万宏源(SZ000166,股价4.26元,市值1066.7亿元)等多家券商下调了对东方电气的今年和明年(2023年)的盈利预测。它们给出的理由包括毛利率下滑、信用减值拖累等。去年,东方电气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亿元。
除了压力和挑战,东方电气的业务经营也有一些外部的新机遇。比如,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抽水蓄能行业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去年9月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
东方电气在2021年年报中称,目前公司抽水蓄能机组研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公司参与的国内最高水头长龙山抽水蓄能机组投入商运,且各项参数表现优异。除抽水蓄能行业发展带来的利好外,俞培根也认为,国内煤电机组改造升级也将带来很大的发展机会。
在股东会上,俞培根还谈到了今年一季度疫情给公司带来的冲击以及公司下半年的打算。“疫情对公司供应链产业链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说实话,今年上半年公司扛住了。”俞培根称,下半年公司还是要采取很多措施,肯定会处理好这些问题。
在股东会快要结束时,俞培根谈及对东方电气2022年业绩的展望。“今年我们肯定还是能够实现正增长。”他说,今年公司将保持营收稳步增长和利润总额持续提升。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方电气股吧》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方电气股吧、300327中颖电子股吧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