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吃多了,肚子胀,饭后嚼一嚼;吃油了,不消化,饭后嚼一嚼;肚子胀,不消化,家中常备---江中牌健胃消食片。”
看到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相信大家脑海下意识就会浮现出,满脸笑容的郭冬临手持药盒的画面…江中药业也以其明星产品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而为大众所熟知。
近日,第十六届“世界品牌大会”发布了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
在这份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年度报告中,江中药业(600750)以237.36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荣登本年度最具价值品牌榜第248位,位居医药行业第6位,品牌价值较去年的207.15亿元增长了30.21亿元。
但是,没想到的是如此具有价值的品牌最近“改名”了,而作为明星产品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最近也很少在媒体上看到它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壹
江中药业,1969年以校办工厂名义出生、2004年起划归江西省国资委监管,19年4月江中药业正式更名华润江中。
江中这个名字还是江中今日江山奠基人、前董事长钟虹光给取的。
从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并留校的钟虹光,属于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批企业家之一。
1984年他以“助教”的身份参加了当时校办企业(江中集团前身)的厂长竞选,以票数最多的优势被选作厂长。1985年元旦,27岁的钟虹光走马上任。
某种意义上,钟虹光是江中的创始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像同为校办厂厂长出身的宗庆后那样,将校办厂通过改制变成自己的公司。
“我觉得‘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这个名字太长了,就改了江中。所以江中制药这个名字是我给改的。”钟虹光在接受虎嗅的采访时曾说道。
就是这样的钟虹光在江中当了20多年带头人。直到2010年,江中才迎来股改,当年,江西省国资委拿出江中集团30%的股权,以“奖一买二”的方式(即奖励10%、购买20%)完成管理层和核心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
股改完成后,江中制药(集团)的股权比例为:江西省国资委41.53%、大连一方集团27.14%、24个自然人(管理层和核心骨干)21.86%、军事医学科学院7.29%、江西中医学院2.19%;钟虹光、易敏之、万素娟、邓跃华、廖礼村、卢小青和刘殿志7位自然人持股比例均超过了1%,分别达到了7.29%、2.7%、2.62%、1.46%、1.31%、1.24%和1.09%。
2018年3月份,钟虹光退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之后的一年时间,江中又开始了漫长的国企混改重组之路。
贰
近日,江中药业披露,经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江中药业控股股东于2019年4月8日完成了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工商变更登记,企业名称由“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月27日晚,江中药业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医药控股)将向除控股股东江中集团之外的其他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要约收购价格为17.56元/股,要约收购数量约为2.39亿股,所需最高资金接近42.02亿元。
并购完成后,上述要约实际收购方华润医药控股以增资方式取得江中集团51%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而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务院国资委)。
4月10日,江中药业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变更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公告》显示,公司企业名称变更完成,也就是说江中“改名”了。
一位对华润系长期跟踪的资深人士表示,此番华润医药实控江中集团,不但获得了江中药业市占率较高的中成药,也扩充了华润医药的产品群。对此,华润医药也坦言,这次并购对于华润医药来说不仅有利于丰富产品群,而且有利于完善公司在江西省的布局,扩大分销业务。
一方是国内前三大医药集团之一的华润医药,一方是国内知名OTC产品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生厂商江中药业,两方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叁
从业务上来看,江中药业主要经营非处方药(OTC药品)、保健品等,而华润医药拥有全国性布局的专业药店和社区连锁药店的终端资源,且具有强大的药品分销能力,双方业务合作具有较强的协同性。
其实,在去年江中集团战略重组期间,江中药业就曾计划收购华润医药旗下的华润江西医药有限公司70%的股权,意图整合双方在江西省内的医药资源,但最终因相关方就该公司存在的业绩承诺条款如何延续无法达成一致而作罢。
华润医药收购江中药业时就曾多次表明,华润医药极为看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国OTC产业。的确,在国家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环境下,医药分开、两票制等医改政策纷纷落地,处方药外流也已是大势所趋,未来OTC用药市场将竞争激烈。
同样的,江中药业的业务结构也会在被收购后做出调整,由过去单一依靠本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草珊瑚含片、乳酸菌素片等产品为支撑,变为以本部现有 OTC 及保健品业务为主、新并表公司桑海制药和济生制药的中药OTC与中药处方药业务相结合的业务布局。
从业绩来看,江中药业披露的2019年一季度报来看,其营收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长。
公司2019年一季度营收5.37亿元,同比增长16.72%;净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9.5%。
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江中药业非处方药类、处方药类、保健品及其他的营收分别为4亿元、5700万元、2600万元;营收同比增长12%、330%、-39.12%;毛利率同比增长-3.27%、7%、5%。
从双方长远发展来看,此次并购印证了早期多位行业分析人士的观点:此次华润医药并购江中药业,或是双赢局面。
肆
不过,在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的同时,江中药业的明星产品业绩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江中“消化不良”了?
数据显示,江中药业2019年一季度非处方药类毛利率67.33%,同比减少3.27%;保健品及其他营收0.27亿元,同比减少39.12%。
虽然江中一再表示,非处方药类毛利率下降,主要系上年末在建工程完工投产转入固定资产引起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增加所致;保健品及其他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受市场需求影响,销售不及预期。
但是,其明星产品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产销量多年下滑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18年江中健胃消食片实现生产量16953万盒,同比下滑20.42%;销售量18060万盒,同比下滑8.36%。
实际上,江中药业健胃消食片在2015年、2016年都已经出现了产销量连续下滑,生产量分别为20639万盒、19847万盒,同比下滑23.78%和3.84%;销售量分别为21356万盒、19555万盒,同比下滑19.47%和8.43%。
此外,江中药业旗下的复方草珊瑚含片、参灵草、胖大海菊花乌梅桔红糖和初元营养品等产品,同样存在产销量下滑的问题。
查看江中药业财报可以发现,江中药业在近几年间,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自2002年起,江中药业开始加大销售费用的投入,销售费用较2001年增长1180%至2亿元,同年的销售业绩亦增长88%,营收达6亿元。
但此后,江中药业的营收似乎一直与销售费用的投入挂钩,当销售费用增长时,江中药业营收亦增长,反之,则下滑。以2004年-2007年期间的财务情况为例,江中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亿元、4亿元、5亿元、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7%、24%、-0.5%,对应的营收则分别为8亿元、9亿元、12亿元、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7%、22%、-2%。
对比之下,江中药业的研发投入则一直趋于低位,以2015年-2018年期间的财务情况为例,报告期内,江中药业的研发投入合计分别为4800万元、5400万元、5600万元、5000万元,而对应的销售费用则分别为6亿元、5亿元、5亿元、5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似乎感受到主力业务市场表现欠佳的压力,江中药业在近两年来加大了研发投入,据财报,江中药业2018年的研发费用为2962万,同比增长30%,2019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则同比增长158%。
对于明星产品销量下滑等现状,江中药业也正在努力的应对。
资料显示,江中药业2019年1月完成桑海制药和济生制药51%股权收购。在业务结构上,江中药业由过去单一依靠本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草珊瑚含片、乳酸菌素片等产品为支撑,变为以本部现有OTC及保健品业务为主、新并表公司桑海制药和济生制药的中药OTC和中药处方药业务相结合的业务布局。
相信随着华润医药入主江中药业,其从由一家地方国企跻身为央企下属企业,江中药业有望受益于华润医药在资本、渠道等方面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让投资者产生预期。
综合自:
投资者网《江中药业营收依赖销售费用 明星业务产销量下滑》
虎嗅APP《一款米稀要卖100亿?江中创始人钟虹光的最后一搏》
《那个卖健胃消食片的江中药业可能要换主人了 谁是新主?》
界面《华润医药完成入主江中药业 42亿规模要约收购将启动》
亿欧《江中药业发布2018年报,不温不火的“健胃消食片”抱上华润“大腿”》、《 华润江中混改定局,哪个领域是其下个风口?》
中国网财经《江中药业亮相“华润系”首度披露财报:明星产品健胃消食片产销量再度下滑》
12月31日讯 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华夏稳增,代码519029)12月30日净值上涨1.67%,引起投资者关注。当前基金单位净值为2.5010元,累计净值为3.3060元。
华夏稳增基金成立以来收益340.02%,今年以来收益-3.47%,近一月收益-2.15%,近一年收益-1.30%,近三年收益97.86%。
华夏稳增基金成立以来分红3次,累计分红金额15.92亿元。目前该基金开放申购。
基金经理为彭海伟,自2015年02月09日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42.26%。
最新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重仓持有中远海控(持仓比例6.39%)、山西焦煤(持仓比例6.18%)、中国铝业(持仓比例5.71%)、旗滨集团(持仓比例5.03%)、兖州煤业(持仓比例5.00%)、冀中能源(持仓比例3.76%)、新钢股份(持仓比例3.01%)、广汇能源(持仓比例2.99%)、紫金矿业(持仓比例2.94%)、北方稀土(持仓比例2.56%)。
报告期内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回顾2021年三季度,分化加大、波动加剧的特征在A股市场进一步凸显和激化。整个三季度全市场2/3行业下跌,涨幅靠前主要分布在煤炭、钢铁、有色等传统周期板块,其波动明显加大。
从一个中期维度看,全球ESG战略和国内碳中和政策影响深远,一方面会促进绿色能源、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爆发和投资增加;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因环境、碳排放等问题会被限新增产能,过去一直维持的“高价格-高盈利-高供给”的逻辑链条被打破,而供给逻辑和格局变化一般会演绎出较大行情。
从一个行业角度看,过去十年全球矿业企业资本开支持续下行,投资行为愈发谨慎,不足的资本开支加上疫情期间进一步受损的资产负债表,资源企业的资本开支短期内仍难扩张。ESG战略和双碳政策重塑了整个经济的供给侧结构,虽然周期波动会被放大,但会提高行业盈利持续性和可预测性。
从一个股票选择的角度看,三季度“盈利上行、剩余流动性下行,风险偏好震荡”的局面依然维持,景气投资仍是当前时点市场主线。周期盈利仍在加速、价格仍处在上行通道,相对占优。我们通过行业比较选择,重点布局了一些需求好、供给少、估值低的周期品种,如玻璃、电解铝、稀土、煤炭、钢铁、海运等品种。
报告期内基金的业绩表现
网络名人江西行走进华润江中(本文图片均由
网络名人江西行走进华润江中
网络名人江西行走进华润江中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讯
华润江中的制造基地---江中药谷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南昌市湾里区,占地2800余亩,其中建设用地仅占15%左右,其余85%都保留了山林的原生态。
走进江中药谷,满眼尽是盎然的绿意,青山环抱,一片静谧优雅,如诗如画,美景宜人。“工厂在哪?”行走的途中,网络名人们感慨,“不和我说这是家制药工厂的话,我还以为走进了风光旖旎的旅游景区。”
“中医药的文化理念讲究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工作人员介绍,华润江中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1993年,江中制药厂用3000万元买下这里,命名为“江中药谷”。尽管是制造基地,但这里基本保持了原始山林状态,没有大规模开发,厂房顶部也都覆盖着秀美的绿地。
据介绍,江中药谷于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工厂”。2016年6月,江中药谷被国家工信委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在第十一届中国工业论坛上被评为“中国工匠精神标杆制药企业”。2019年,华润江中制药品牌价值237.36亿元,位居中国最具价值500品牌医药行业第六位。
漫步江中药谷,通过GMP认证的生产厂房坐落其中,拥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液体制剂等多条生产线,配备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全球首条无人化、全自动中药液体生产线上,先进的机器手、紧密的流程控制设计俨然“未来工厂”。
江中药谷正是江西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华润江中还将通过创建中药现代化智能制造新模式,将中药智能制造与中药现代化有机融合,实现中药系统化的创新,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走上更大的世界舞台。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基本上都是国营企业,为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你买个衣服要到国营百货商场,买个电器之类的要到五交化。此前,做一名国营商场的售货员还是一个非常光荣的职业。
自从80年代开始,个体户开始诞生,民营小作坊,小工厂也开始多起来,民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在江浙、广东一带,大批农民从田里上岸,洗干净双脚,放下裤腿,开始了创业过程,比如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就是一介农民。到90年代,又开始出现下海潮,一大批知识分子,政府职员下海创业,比如马云就是从令人羡慕的金饭碗大学老师,辞职创业。万通六君子的冯仑就是机关单位的职员下海创业。到了新世纪,民营经济就更加发达了,到了人人创业的时代。
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几次国企改制,让很多国企变成了民营企业,同时也造就了不少富豪。比如,在刚刚发布的《2019胡润百富榜》中,排名第五,身价达到1750 亿的孙飘扬夫妇,他们所带领的恒瑞制药,并不是他们创立的,而是成立于1970年的国营江苏连云港制药厂。孙飘扬在80年代大学毕业后,进入到这里工作。在后来的国企改制中,孙飘扬摇身一变成为了已经改名的恒瑞制药的最大股东。从打工仔变成了千亿富豪,孙飘扬无疑是国企改制中的最大受益者。
当然,还有很多国企并没有改制,而是牢牢掌控在各地政府手中,如今他们也做得非常大,每个公司都有一个灵魂人物,但很多人把他们当作了民营企业,因为他们的领导人太有名气,太高调了。实际上这些企业还是国企,今天就盘点一下四家营收过千亿的巨头,一直被误认为是民企,实际上是国企。
1、格力
在这次《2019胡润百富榜》中,董明珠以25亿身价排在1507名。进入格力近30年,董明珠已经不只是打工妹了,她也是格力电器的股东之一,持股0.74%。很多人以为格力是一家民营企业,实际上它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企业。最大股东是格力集团,持股18.22%。而格力集团是属于珠海市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
从公开信息报道,格力集团业务横跨多个领域,除了格力电器,还有金融投资、建设投资、建设安装、海岛旅游等等,之前还有格力地产,不过已经转让出去。不过,今年以来,格力集团正在寻求出售15%的股份,价值400亿,多家民营资本正在争夺这个股份,如果交易成功,那格力集团就会变成小股东,而格力电器也就变成了一家民营控股的企业。
近30年来,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电器已经成为了一家销售额超过2000亿的巨无霸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企业。
2、海尔
和格力一样,海尔也是国企,也有母子企业。2018年,海尔集团营收2661亿元,而海尔智家营收1833.17亿元,海尔智家其实主要就是做电器的。海尔智家第一大股东是海尔电器国际有限公司,持股19.76%,第二大股东是海尔集团,持股16.84%,两家持股合计36.6%。这两个公司毫无疑问都是国有控股。
海尔的灵魂人物是张瑞敏,也就是在80年代靠砸70多台冰箱出名的那个企业家。张瑞敏执掌海尔30多年,现年已经70岁了。胡润在搞富豪榜排行时,把张瑞敏列为神秘富豪,因为他也找到张瑞敏持有多少海尔股份,他的股份隐藏在职工中,预计也能上亿。
海尔之前一直是中国家电业的老大,不过如今已经被美的超越了,而且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甚至有可能被格力超越,发展压力不小。
中国的家电企业中,美的集团是通过乡镇企业改组而来的,严格来说也是属于公有企业改革而来,让何享健成为了最大股东,坐拥1800亿身价。TCL原本也是惠州市的国有企业,不过,在改制中,李东生又掌控了企业,目前身价38亿。
3、万科
说到万科,就想到王石。王石可以说是万科的代言人,当然他也是创始人。实际上,万科有点特殊,它是从一家民企变成了国企。1984年,由王石创立,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之后王石放弃了主要股份,把自己变成了一名职业经理人,国企华润集团成为了最大股东。不过,万科这30多年里,一直都是王石说了算,尽管他已经不是最大股东。
2015年发生“宝万之争”,深圳宝能一度取代华润成为了最大股东。不过,经过一番争斗,王石带领团队胜利了,引入了国企深圳地铁集团,成为了最大股东。然而,王石也因此辞去万科董事长职务,彻底告别了万科。兜兜转转,万科依旧还是一家国企控股的企业。
2018年,万科营收2846.2亿元,做了十几年房地产老大之后,被碧桂园超越。
4、华润集团
华润集团有人知道是国企,有人不知道。为什么把华润列出来,主要还是因为其旗下的子公司太多,很多人都不知道被华润收购了,一直还以为是民营品牌。
雪花啤酒、999感冒灵、东阿阿胶、毓婷、怡宝矿泉水、江中制药、苏果超市……这些都是华润旗下的品牌,有很多是民营企业,但最终都一个个被华润集团收入囊中,成为了一家国企。如今的华润系非常庞大,是大型央企之一,华润集团2018年营收高达6085亿元。
当然,除了以上四大巨头外,还有很多看起来像民企,却是国企的公司,比如奇瑞汽车、华晨汽车,还有长虹电器,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长城葡萄酒等等。
除了国家电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石化、国家铁路集团等等100多家大型央企外,在各个地方政府都还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县。谁会知道珠海振戎集团,这个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名字,竟然也是由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之一。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江中制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江中制药、华夏稳增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