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次,本期账面售出的存货价格是按包含了内部销售利润的高价售出的。而合并报表需要展示的是实际的成本,因此需要把这部分高额的利润抵消掉。所以,在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中,需要记一笔贷款,以便把高出实际成本的那部分金额减去。这个贷款需要以抵消的形式计入合并报表。
分录: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存货。内部交易的买方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售出时:分录: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当年购入的存货,留一部分卖一部分:分录:先假定都卖出去: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再对留存存货的虚增价值进行抵消:借:营业成本;贷:存货。
在抵消分录中,借方记录在存货账户上,表示存货数量的增加,而贷方记录在存货成本账户上,表示存货成本的增加。这样,通过对这两个账户进行抵消处理,可以消除内部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使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地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
合并报表中的存货内部交易抵消分录是会计核算中较为关键的环节。首先,需明确分录的目的在于消除合并报表中子公司的独立存在对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交易造成的“虚增”影响,确保合并报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下为不同交易情形下的抵消分录解析。
连续编制报表的时,内部交易存货抵消的分录如下,如果第一年未全部对外销售,第二年全部销售了,那么第二年的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贷:营业成本。如果第二年未全部对外销售,那么分录为:借:未分配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存货。
你提出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投资的抵消,二是内部存货交易的抵消。在内部投资中,确实会涉及到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等账户。而在内部存货交易中,涉及的则是主营收入、营业成本、存货、未分配利润(年初余额),甚至还有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
母子公司合并时,子公司全部并入合并报表,多出来的权益为少数股东权益。所以编表时的思路是当做一家公司的内部交易来编制合并报表。分为两部分 已售部分。把内部交易中购买方主营业务成本与销售方主营业务收入抵消。抵消结果就是作为一个公司的收入成本了。未售部分。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是一个经济专有词汇 (英文: unrealized gains or losses),关于内部交易损益,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我国仅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进行了会计规范,并且将未实现损益的抵销全部调整合并净利润。
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因销售商品,在期末尚未向外界出售所产生的未实现损益。从单个企业而言,由于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当它们之间发生存货销售业务时,销售公司的账上确认销售利润或损失。从企业集团看,只要内部交易的存货尚未向外界出售,那就没有实现,因而损益多计了。
合并资产负债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合并编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期末存货的未实现损益是指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因销售商品,在期末尚未向外界出售所产生的未实现利润或损失。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与产生背景: 从单个企业角度看,母公司和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当它们之间发生存货销售业务时,销售公司会在其账上确认销售利润或损失。
在公司内部,当原材料被直接售出时,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是记录为其他业务收入,并相应地计算和缴纳增值税。
在处理单位将原材料卖出的账目时,应遵循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记录。首先,需要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体现这笔收入进入单位银行账户。其次,应贷记其他业务收入,以确认销售收入。接着,需要考虑增值税的因素,将其作为应交税费中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贷记,体现税金的增加。
当领用原材料用于直接生产产品时,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对于其他用途的原材料领用,也应按照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借贷记账。注意:在做原材料出库的账务处理时,应确保领料单或材料出库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操作。
因为AB是母子公司,所以需要合并财务报表,就要把两个公司看成是一个整体。
合并报表中抵消内部交易分以下几种情况:内部交易的购买方当期全部实现对外销售,此时梳理清楚合并前母公司与子公司发生内部交易时的业务处理,分析母公司、子公司第二笔分录业务属于对外交易,不能抵销。所以,合并之后只能将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
在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子公司之间可能存在的内部交易需要通过特定的抵消分录来处理。